第一章 第一節
關燈
小
中
大
一
昆明下着雪,雪花勇敢地直落到地上。
紅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葉的樹木,都蒙上了一層白色。
天陰沉沉的,可是雪白得發亮,一切都似乎籠罩在淡淡的光裡。
這在昆明是很少見的。
學校的大門鎮靜地站着,不管兩側牆壁上貼着多麼令人震動的标語、牆報,它都無動于衷,又像是胸有成竹。
幾個學生從校門走出,不顧雪花飄揚,停下來看着牆上,雪光随着他們聚在這裡。
各樣的标語壁報,或隻是幾句話,有的剛貼上去,有的已經掉了一半,帶着厚厚糨糊的紙張被冷風吹得簌簌地響,好像在喊叫。
“這是你的戰争!Thisisyourwar!” 這條标語最是觸目驚心。
是的,戰争已經不是報紙上、廣播裡的消息,也不是頭頂上的轟炸。
它已經近在咫尺,就在你身邊,在你床側。
敵人,荷槍實彈的敵人正在向你瞄準。
“這是你的戰争!Thisisyourwar!” 标語下面有一張漫畫,畫中有一個全副武裝的年輕人正在查看手中的槍。
幾個同學在漫畫前站了一會兒。
有人很興奮,有人在沉思。
他們走開了,在雪地上留下雜亂的腳印。
又有幾個人走過來了,大聲議論着滇西戰場的情況。
一個說:“那是什麼戰場,根本沒有場,全是原始森林。
” 另一個說:“不但要打日本鬼子,還要打毒蛇猛獸。
” 大路兩旁的吃食攤子仍然飄散着米粥、面餅、醪糟的香味,可是卻沒有了平常的熱鬧氣氛。
人們匆忙地來去,顯得有些緊張。
前幾天,學校舉行了征調大會,也是一次動員大會,秦校長在會上宣布了教育部征調四年級男生入伍的決定。
因為盟軍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戰人員,他們和中國軍隊言語不通,急需翻譯。
這正是大學生的光榮職責,其他年級的學生也可以志願參加。
孟弗之、蕭子蔚、江昉等先生都在會上講了話,要求大家共赴國難。
這些天,共赴國難已形成一種氣氛。
同學們都感到國家需要我,勝利需要我。
孟弗之挎着他的藍花布挎包從校門走出,他剛上完課。
無論時局怎麼緊張,教學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
他身邊有幾個同學問他怎樣看這次征調。
弗之指一指牆上的标語說道:“我認為這次征調是完全必要的。
我在會上已經講了,我們的老百姓以血肉之軀,前赴後繼,艱苦抗戰,可以說已經到了最後關頭。
現在盟軍送來了新式武器,需要人去教我們的士兵使用。
這是實實在在的工作,不光是熱情和空話。
” 又有人問:“那天大會講了,還需要志願者。
做志願者有條件嗎?” 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愛國熱情。
英語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個大學生的英語水平足夠對付了。
” 他看着周圍的年輕人。
誰将是志願者?他不知道。
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軀裡跳動着年輕的火熱的心。
牆邊還有學生和教師三三五五在講話。
弗之沿着紅土道往北門走,回臘梅林去,免得穿過鳳翥街一帶鬧市。
他回頭看了一眼那醒目的标語,“Thisisyourwar!”轉身拉一拉挎包,這挎包似乎比平日沉重得多。
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來幾個學生,恭敬地鞠躬。
弗之不認得。
一個學生走近來說:“孟先生,我們是工學院的,從拓東路來。
我們是三年級,自問英語也可以對付了,願意參加翻譯工作。
聽說是要考試?” 弗之說:“是的。
其實就是參加訓練班,能勝任的先走,差一點兒的提高一下。
” 他還想說幾句嘉獎的話,卻覺得話語都很一般,隻親切地看着那幾張年輕的、還有幾分稚氣的臉龐。
亂蓬蓬的黑發上粘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來,便遞過一塊疊得方正的手帕。
一個學生接過,擦了雪水,又遞給另一個,還給弗之時已是一塊濕布了。
雪越下越大了。
弗之把那塊濕布頂在頭上,不顧腳下泥濘,加快了腳步。
這時,後面有一個年輕人快步跟上來,繞到弗之前面,迎面喚了一聲:“孟先生。
” 弗之認得這人,是中文系學生,似乎姓蔣。
他小有才名,文章寫得不錯,能詩能酒,能書能畫。
“孟先生。
”那學生嗫嚅着又喚了一聲。
弗之站住,溫和地問:“有什麼事?” 蔣
紅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葉的樹木,都蒙上了一層白色。
天陰沉沉的,可是雪白得發亮,一切都似乎籠罩在淡淡的光裡。
這在昆明是很少見的。
學校的大門鎮靜地站着,不管兩側牆壁上貼着多麼令人震動的标語、牆報,它都無動于衷,又像是胸有成竹。
幾個學生從校門走出,不顧雪花飄揚,停下來看着牆上,雪光随着他們聚在這裡。
各樣的标語壁報,或隻是幾句話,有的剛貼上去,有的已經掉了一半,帶着厚厚糨糊的紙張被冷風吹得簌簌地響,好像在喊叫。
“這是你的戰争!Thisisyourwar!” 這條标語最是觸目驚心。
是的,戰争已經不是報紙上、廣播裡的消息,也不是頭頂上的轟炸。
它已經近在咫尺,就在你身邊,在你床側。
敵人,荷槍實彈的敵人正在向你瞄準。
“這是你的戰争!Thisisyourwar!” 标語下面有一張漫畫,畫中有一個全副武裝的年輕人正在查看手中的槍。
幾個同學在漫畫前站了一會兒。
有人很興奮,有人在沉思。
他們走開了,在雪地上留下雜亂的腳印。
又有幾個人走過來了,大聲議論着滇西戰場的情況。
一個說:“那是什麼戰場,根本沒有場,全是原始森林。
” 另一個說:“不但要打日本鬼子,還要打毒蛇猛獸。
” 大路兩旁的吃食攤子仍然飄散着米粥、面餅、醪糟的香味,可是卻沒有了平常的熱鬧氣氛。
人們匆忙地來去,顯得有些緊張。
前幾天,學校舉行了征調大會,也是一次動員大會,秦校長在會上宣布了教育部征調四年級男生入伍的決定。
因為盟軍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戰人員,他們和中國軍隊言語不通,急需翻譯。
這正是大學生的光榮職責,其他年級的學生也可以志願參加。
孟弗之、蕭子蔚、江昉等先生都在會上講了話,要求大家共赴國難。
這些天,共赴國難已形成一種氣氛。
同學們都感到國家需要我,勝利需要我。
孟弗之挎着他的藍花布挎包從校門走出,他剛上完課。
無論時局怎麼緊張,教學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
他身邊有幾個同學問他怎樣看這次征調。
弗之指一指牆上的标語說道:“我認為這次征調是完全必要的。
我在會上已經講了,我們的老百姓以血肉之軀,前赴後繼,艱苦抗戰,可以說已經到了最後關頭。
現在盟軍送來了新式武器,需要人去教我們的士兵使用。
這是實實在在的工作,不光是熱情和空話。
” 又有人問:“那天大會講了,還需要志願者。
做志願者有條件嗎?” 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愛國熱情。
英語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個大學生的英語水平足夠對付了。
” 他看着周圍的年輕人。
誰将是志願者?他不知道。
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軀裡跳動着年輕的火熱的心。
牆邊還有學生和教師三三五五在講話。
弗之沿着紅土道往北門走,回臘梅林去,免得穿過鳳翥街一帶鬧市。
他回頭看了一眼那醒目的标語,“Thisisyourwar!”轉身拉一拉挎包,這挎包似乎比平日沉重得多。
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來幾個學生,恭敬地鞠躬。
弗之不認得。
一個學生走近來說:“孟先生,我們是工學院的,從拓東路來。
我們是三年級,自問英語也可以對付了,願意參加翻譯工作。
聽說是要考試?” 弗之說:“是的。
其實就是參加訓練班,能勝任的先走,差一點兒的提高一下。
” 他還想說幾句嘉獎的話,卻覺得話語都很一般,隻親切地看着那幾張年輕的、還有幾分稚氣的臉龐。
亂蓬蓬的黑發上粘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來,便遞過一塊疊得方正的手帕。
一個學生接過,擦了雪水,又遞給另一個,還給弗之時已是一塊濕布了。
雪越下越大了。
弗之把那塊濕布頂在頭上,不顧腳下泥濘,加快了腳步。
這時,後面有一個年輕人快步跟上來,繞到弗之前面,迎面喚了一聲:“孟先生。
” 弗之認得這人,是中文系學生,似乎姓蔣。
他小有才名,文章寫得不錯,能詩能酒,能書能畫。
“孟先生。
”那學生嗫嚅着又喚了一聲。
弗之站住,溫和地問:“有什麼事?” 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