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伐宋檄書

關燈
诏。

    ” “為什麼?” “與金訂立密盟,意在收回燕雲十六州,這壓根兒就沒有錯。

    如果說有什麼錯的話,那就是咱們大仁大義,對金虜以怨報德的狼子野心認識不足。

    ” “愛卿你是這樣認為的?” “家父的話言之有理。

    ”蔡攸插話。

     接過蔡攸的話頭,王黼也說:“左元仙伯說得不差,金虜世代繁衍在邊鄙之地,哪懂什麼仁義道德。

    ” 徽宗歎了一口氣:“可是,咱們畢竟策反了張覺,對耶律餘睹使用了反間計,這都是詐術啊。

    ” 一直當悶嘴葫蘆的童貫,這時開口說話了:“皇上,孫子兵法裡講過,兵不厭詐。

    兩軍對壘,哪能講那麼多仁義道德,他大金國進攻大遼國,圍剿天祚帝,不照樣用詐術嗎?” “對對對,無詐不成戰,孫子兵法中也講兵不厭詐嘛。

    ”梁師成說着做了一個古怪的手勢,“對賊寇講仁義,猶如對牛彈琴。

    ” 徽宗聽了這些議論,心情并沒有好轉,他眼睛又瞅到了那份馬擴帶來的手卷,憂心忡忡地說:“畢竟,人家下戰書來了。

    ” 一說到戰書,幾位大臣立刻噤若寒蟬,他們自覺不自覺地都把眼光投到蔡京身上。

    盡管這幾個人為了争寵争權争利,經常弄弄窩裡鬥,但在重大問題上還必須保持一緻,還得把蔡京當作主心骨,每到關鍵處,蔡京也毫不推诿,認認真真當好他老大的角色。

    這也就是徽宗對蔡京格外高看一眼的理由。

    他有時候也惹得徽宗不高興,甚至還撤掉他中書令的職務,但五次免職又五次起用,到如今這八旬老翁還位高權重。

    這會兒,蔡京欲擒故縱,擡手揉了揉幹澀的眼角,故意裝出小心翼翼的樣子問徽宗:“皇上,老臣請示皇上,金虜這檄書應該如何處置?” 徽宗本想反問“愛卿你說呢”,想想又不妥,便說:“明日早朝,向大小臣工通報。

    ” 蔡京回答:“這麼大的事情,瞞是瞞不住的,早通報比晚通報好。

    ” 王黼插話:“通報之後,豈不人心惶惶?” “是呀,既要通報,又不要引起人心惶惶,咱們現在就得合計合計,找出切實可行的對策。

    ” 蔡京此言既出,幾位大臣便七嘴八舌獻計,徽宗聽着聽着就走了神,他抖了抖檄書說:“想不到大金國中,也有文章聖手,這篇檄文寫得還真不賴。

    ” “燕雲十六州中,有多少咱漢唐留下的耕讀人家啊,”蔡京呷了一口熱茶,回答說,“金虜對這些漢族士人,也是以利相誘。

    ” 徽宗似乎沒聽蔡京的解釋,又冷不丁冒出一句:“如果大金軍真的突破黃河打到汴京來,咱們該怎麼辦?” 蔡攸搖搖頭,揶揄道:“大金軍真的敢攻打汴京嗎?如果不是郭藥師反水,宗望怎麼可能占領燕京?” 梁師成觀察到徽宗對蔡攸這種心存僥幸的說法不滿意,于是反駁說:“人家既下了戰書,咱們還是須慎重對待。

    ” 徽宗點點頭,問童貫:“你在太原的時候,曾有劄子給朕,說郭藥師對你說,有他郭藥師在,保證燕京城萬無一失。

    朕聽了着實寬心,他怎麼說變就變了,難道事先一點蛛絲馬迹也沒發現嗎?” 這一問,童貫無地自容,他嗫嚅着回答:“郭藥師這個人,的确太狡猾,他幾乎騙過了所有人。

    ” 徽宗着實生氣了,他戲谑着說:“人家都說,郭藥師認你為爹。

    看來,你這個當爹的,管不住兒子啊。

    ” 童貫的臉紅一陣白一陣,想辯解又不知如何開口。

    這時候,虧得蔡京為他打圓場:“皇上,郭藥師反水,也不能全怪童太師。

    ” “啊?” “眼下,大金軍對我大宋制造的危局,還是有解救之方的。

    ” “怎麼解救?” “解鈴還得系鈴人。

    ” “誰是系鈴人?” “郭藥師。

    ” “郭藥師?”徽宗瞪大了眼睛,瞅着正捋着花白胡子的蔡京,驚訝地問,“他是哪門子系鈴人?” 蔡京看了看在座的幾位同僚,他們也都驚訝地注視着他,蔡京喜歡在關鍵的時候賣賣關子,這也是大家知道的。

    此時,蔡京又呷了一口熱茶,然後問童貫:“童太師,你了解郭藥師,你說,他為何要反水?” 童貫思忖了一下,回道:“可能張覺被殺的事對他刺激很大。

    ” “還有呢?” “還有,還有……”童貫攤攤手,做了一個很無奈的表情。

     蔡京又問他的兒子:“蔡攸,你與郭藥師打的交道也不少,你說說,除了童太師所說的理由之外,郭藥師反水,是否還有其他原因?” 蔡攸說:“郭藥師自己就是女真人。

    ” 蔡京微笑着,但搖了搖頭。

     急于想知道結果的徽宗,性急地說:“左元仙伯,你别兜圈子了,你直接告訴朕,郭藥師為何是系鈴人?” “郭藥師反水,拱手把燕京送給了大金,他不是系鈴人又是什麼?” 徽宗咂咂嘴,重複了蔡京說過的一句話“解鈴還得系鈴人”,又問:“郭藥師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