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君臣同做噩夢
關燈
小
中
大
馬擴啟程前往燕京的第二天,一大清早,童貫就收到數封從朔州、代州方向傳來的緊急塘報,言宗望屬下的大金軍正兵分五路,朝雁門縣、崞縣、五台縣、蔚縣、馬邑縣等邊境縣鎮進發。
其中雖有雁門關、西陉關、滹沱河、金沙灘等險隘可守,各縣駐軍聯合起來也超過十萬人,但童貫滿腦子裝着的是昨日李棁說過的話:“大金國的那些個軍人,真個是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猴、入水如獺,其勢如泰山,中國如累卵。
”當時他雖然訓斥李棁是被大金軍的嚣張氣焰吓破了膽子,但他心中實有同感。
打個比方來說,當年宋遼兩國的戰争,宋輸多勝少,雖有楊家将這樣的滿門英烈,其結果也是一個個戰死沙場,不但收不回燕雲十六州,反而始終存在着中原不保的危險。
澶淵之盟正是在這樣的局勢下簽訂的。
但是,作為大宋軍隊的克星,一直所向披靡的契丹鐵騎,在大金軍面前卻又變成了紙糊的燈籠。
當年的童貫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極力主張與大金國簽訂盟書。
滅遼之後,兩國由盟友變為仇寇,童貫就知道大宋已處在下風。
他把塘報反複看了兩遍,又找來地圖看了看,雁門縣距太原隻有一百三十五裡地,雁門關一破,最多半天,大金軍的鐵騎就會飛馳到太原城下。
想到這裡,他便感到四肢發涼,再聯想到那場噩夢,陰慘的女鬼當着他的面揪下自己的腦袋……他一下子像看到了鬼門關。
于是當即決定,迅速離開太原回到汴京。
用過早膳,将宣撫司衙門的幾名職官找來倉促交代了公務,他就準備啟程回京了。
正欲登車,聞訊匆匆趕來的太原知府張孝純将他攔住了。
“童太師這是要去哪裡?”張孝純問。
童貫很不高興地回答:“回京。
” “太原告急,太師怎麼能這時候離開呢?” “正是因為告急,老夫才要離開呀,我得趕到汴京向皇上禀報。
” “派個人去禀報不就可以嗎?太師應該留下來,号令各路兵馬,保衛河東各州縣,保衛太原。
” “孝純哪孝純,你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我怎麼是強人所難呢?” 看到張孝純滿臉疑惑,童貫沒好氣地說:“皇上給老夫的差使是兩河宣撫使,孝純你記着,是宣撫,什麼叫宣撫?就是督察河北河東各府軍之行政,協調大金國外交事務。
保衛領土,抗擊入侵之寇,那是兵馬指揮使的事,是你們這樣的知府、知州、縣令的事。
大敵當前,首先要承接責任的是你們,不是我!” 說着,童貫登上那輛八匹大馬拉着的雕花圍幔棚車,在一大隊騎兵的護衛下,離開宣撫司衙門,往晉汴官道急馳而去。
張孝純孤零零地站在原地,看着絕塵而去的馬隊,心下凄涼,自言自語道:“好一個權傾天下的童太師,平日裡頤指氣使八面威風,一有風吹草動,竟跑得比兔子還快。
” 張孝純的埋怨以及太原城中軍民的咒罵,童貫是聽不到了,此刻他靠着腰枕,斜躺在棚車車廂裡,思慮着回去如何向徽宗皇帝奏陳眼下這風雨飄搖的局勢。
他相信皇上一定清楚眼下的危機,他一直信任的蔡京、蔡攸父子,還有新近又召回重新主持中書省的王黼,以及大内總管梁師成,都在機樞之地,每天都會收到來自晉冀地區各軍州縣的各種密劄函件及塘報奏本,即便他們有選擇地報呈,皇上也會坐立不安。
很奇怪的是,他來太原半個月,皇上竟沒有下旨讓他回京,亦沒有給他隻言片語詢問軍情,倘若皇上真的知曉真實情況,能這樣高枕無憂嗎?童貫猜測,很可能這幾位機樞大臣隐瞞不報,宋金戰事态勢發展如何,皇上還蒙在鼓裡。
可是,紙究竟包不住火,再這麼隐瞞下去,恐怕就會引來社稷傾覆的大禍,到了那時候,君臣豈不是一塊兒完蛋?童貫越想越怕,便催促駕長換馬不歇人,盡快趕到汴京。
緊趕慢趕,第二天上午巳時,童貫的馬車便到了皇城門外。
在他到來之前,先有快馬報信,徽宗皇帝趙佶破例免了午休,在崇政殿後頭的三省齋與鄭貴妃喝茶,童貫即來即見。
童貫換乘了小轎來到崇政殿前,正欲前往三省齋,卻見幾名内侍從崇政殿裡擡了一扇瑪瑙屏風出來。
童貫認得這屏風,乃是十五年前為慶祝徽宗皇帝登基十周年,征集各地巧工大匠一百多人來到禁中精心制造的。
這些瑪瑙原石産自西蜀大涼山中,大内制造局以聖旨名義诏四川有司大量采集車載船運送來汴京,藏于内府。
工匠們造出的第一座屏風共有八扇,将數萬片瑪瑙裝嵌成《江山萬裡圖》,山若畫屏,水若遊龍,雲霞燦爛,氣勢
其中雖有雁門關、西陉關、滹沱河、金沙灘等險隘可守,各縣駐軍聯合起來也超過十萬人,但童貫滿腦子裝着的是昨日李棁說過的話:“大金國的那些個軍人,真個是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猴、入水如獺,其勢如泰山,中國如累卵。
”當時他雖然訓斥李棁是被大金軍的嚣張氣焰吓破了膽子,但他心中實有同感。
打個比方來說,當年宋遼兩國的戰争,宋輸多勝少,雖有楊家将這樣的滿門英烈,其結果也是一個個戰死沙場,不但收不回燕雲十六州,反而始終存在着中原不保的危險。
澶淵之盟正是在這樣的局勢下簽訂的。
但是,作為大宋軍隊的克星,一直所向披靡的契丹鐵騎,在大金軍面前卻又變成了紙糊的燈籠。
當年的童貫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極力主張與大金國簽訂盟書。
滅遼之後,兩國由盟友變為仇寇,童貫就知道大宋已處在下風。
他把塘報反複看了兩遍,又找來地圖看了看,雁門縣距太原隻有一百三十五裡地,雁門關一破,最多半天,大金軍的鐵騎就會飛馳到太原城下。
想到這裡,他便感到四肢發涼,再聯想到那場噩夢,陰慘的女鬼當着他的面揪下自己的腦袋……他一下子像看到了鬼門關。
于是當即決定,迅速離開太原回到汴京。
用過早膳,将宣撫司衙門的幾名職官找來倉促交代了公務,他就準備啟程回京了。
正欲登車,聞訊匆匆趕來的太原知府張孝純将他攔住了。
“童太師這是要去哪裡?”張孝純問。
童貫很不高興地回答:“回京。
” “太原告急,太師怎麼能這時候離開呢?” “正是因為告急,老夫才要離開呀,我得趕到汴京向皇上禀報。
” “派個人去禀報不就可以嗎?太師應該留下來,号令各路兵馬,保衛河東各州縣,保衛太原。
” “孝純哪孝純,你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我怎麼是強人所難呢?” 看到張孝純滿臉疑惑,童貫沒好氣地說:“皇上給老夫的差使是兩河宣撫使,孝純你記着,是宣撫,什麼叫宣撫?就是督察河北河東各府軍之行政,協調大金國外交事務。
保衛領土,抗擊入侵之寇,那是兵馬指揮使的事,是你們這樣的知府、知州、縣令的事。
大敵當前,首先要承接責任的是你們,不是我!” 說着,童貫登上那輛八匹大馬拉着的雕花圍幔棚車,在一大隊騎兵的護衛下,離開宣撫司衙門,往晉汴官道急馳而去。
張孝純孤零零地站在原地,看着絕塵而去的馬隊,心下凄涼,自言自語道:“好一個權傾天下的童太師,平日裡頤指氣使八面威風,一有風吹草動,竟跑得比兔子還快。
” 張孝純的埋怨以及太原城中軍民的咒罵,童貫是聽不到了,此刻他靠着腰枕,斜躺在棚車車廂裡,思慮着回去如何向徽宗皇帝奏陳眼下這風雨飄搖的局勢。
他相信皇上一定清楚眼下的危機,他一直信任的蔡京、蔡攸父子,還有新近又召回重新主持中書省的王黼,以及大内總管梁師成,都在機樞之地,每天都會收到來自晉冀地區各軍州縣的各種密劄函件及塘報奏本,即便他們有選擇地報呈,皇上也會坐立不安。
很奇怪的是,他來太原半個月,皇上竟沒有下旨讓他回京,亦沒有給他隻言片語詢問軍情,倘若皇上真的知曉真實情況,能這樣高枕無憂嗎?童貫猜測,很可能這幾位機樞大臣隐瞞不報,宋金戰事态勢發展如何,皇上還蒙在鼓裡。
可是,紙究竟包不住火,再這麼隐瞞下去,恐怕就會引來社稷傾覆的大禍,到了那時候,君臣豈不是一塊兒完蛋?童貫越想越怕,便催促駕長換馬不歇人,盡快趕到汴京。
緊趕慢趕,第二天上午巳時,童貫的馬車便到了皇城門外。
在他到來之前,先有快馬報信,徽宗皇帝趙佶破例免了午休,在崇政殿後頭的三省齋與鄭貴妃喝茶,童貫即來即見。
童貫換乘了小轎來到崇政殿前,正欲前往三省齋,卻見幾名内侍從崇政殿裡擡了一扇瑪瑙屏風出來。
童貫認得這屏風,乃是十五年前為慶祝徽宗皇帝登基十周年,征集各地巧工大匠一百多人來到禁中精心制造的。
這些瑪瑙原石産自西蜀大涼山中,大内制造局以聖旨名義诏四川有司大量采集車載船運送來汴京,藏于内府。
工匠們造出的第一座屏風共有八扇,将數萬片瑪瑙裝嵌成《江山萬裡圖》,山若畫屏,水若遊龍,雲霞燦爛,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