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南朝特使西京行

關燈
之事,一直懸而未決。

    其實,按當初兩國誓書,這是早就應該交割完畢的大事,其間我朝人事變更,亦給此事增加曲折。

    隻緣去年童太師請老,歸養田下,接任的譚宣撫不明情況,才将此事耽擱至今。

    主上對譚宣撫處事猶豫不決深有意見,于去年十月将其廢黜,重新啟用童太師,他老人家與元帥國相同是誓書實際操辦者。

    這回童太師甫一到任,就念着與元帥國相有舊情,所以想盡快具結此事。

    這次來,是想問國相元帥,交地日期能否确定?” 宗翰聽罷,冷笑質問:“馬使臣此次來西京,究竟是銜朝廷之命,還是宣撫司所遣?” 問得刁鑽,馬擴回答:“童大人銜朝廷之命,特遣我來拜會。

    ” 宗翰奚落馬擴:“爾南朝是不是已無人可委,才把你遣來?” 馬擴不卑不亢解釋:“除了趙良嗣,朝廷還有比我更合适與國相元帥打交道的人嗎?” “這倒也是。

    ”宗翰笑了笑,接着用更加嚴厲的口吻說,“山後六州,正斟酌移交時,卻因咱大金國大聖皇帝突然駕崩而中止。

    待咱們将阿骨打皇帝的榇棺護送到金上京,落下空來準備重議山後六州的移交事宜,恰在此時,貴朝已違誓約,暗中策劃張覺反叛,并接受燕京遷徙金上京十餘萬人口。

    本朝屢屢牒文追讨,貴朝一味虛文塞責。

    凡此種種,貴朝已失信于大金,不知你等怎麼還有臉面,來此索要土地?” 宗翰說的這番話,原也在馬擴的意料之中。

    離開太原時,童貫一再叮咛:若宗翰提張覺叛變及燕京遷徙人口事,就把責任一股腦兒推到譚稹身上。

    因此,宗翰話音一落,馬擴立即回答:“國相元帥所言,倒也不是虛詞。

    我來之前,童太師叮囑再三,要我将張覺叛朝一事向國相元帥解釋。

    當時朝中主持對貴朝事務的是譚稹,這譚宣撫不明事體,又立功心切,便聽信了李石、張覺之請。

    這件事發生後,主上也非常後悔,這也是他作速免去譚宣撫職務的重要理由。

    請大王不計前嫌,體諒我朝聖衷,重開移地之誼。

    ” “這麼大的背盟事件,就一個譚稹出來承擔責任?” “國相——” “你不要啰唆了。

    ”宗翰粗暴地打斷馬擴的話頭,從公案上拿起幾張灑金箋紙,朝馬擴揚了揚,問,“這箋紙你認識否?” 馬擴哪能不認識這種箋紙呢,它是聖上專用的禦箋。

    他猜想宗翰手上拿的可能是皇上寫給耶律餘睹的親筆信劄,不由得暗暗叫苦。

     見馬擴低頭不說話,宗翰提高了聲調,氣咻咻地質問:“你認識這幾張箋紙嗎?” “這是禦箋。

    ” “知道這禦箋上寫的什麼嗎?” “不知道。

    ” “是你們皇帝親筆寫給耶律餘睹的密劄,要耶律餘睹恢複大遼,與你們南朝重新修睦,夾擊我大金。

    ” 馬擴無法解釋,因為緊張而臉色煞白。

     宗翰繼續申斥:“策反張覺,你們皇帝寫給張覺的親筆信被我朝截獲,你方才解釋說,這是因為你們皇帝聽信了譚稹的讒言,那麼這一封寫給耶律餘睹的親筆信,你們皇帝又是聽信了誰的讒言呢?是蔡京,還是童貫?” 馬擴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實在無法回答。

    一直坐在他旁邊的李棁,為了打破這難堪的局面,隻好硬着頭皮打圓場:“國相元帥,這封信劄未必是真,我們此次前來,主上及童大人都沒有提及此事。

    ” “做賊心虛,貴朝皇帝難道是賊嗎?哪有一國之君,盡想着陰謀詭計,巧取天下。

    你們南朝君臣以奸待人,能保全帝業嗎?” “國相元帥,您不可如此謾罵咱們主上,兩國交好禮儀為上。

    ” “你教訓本帥嗎?”宗翰怒不可遏,“你這厮混蛋,你信不信,我立刻叫你腦袋搬家!” 馬擴生怕禍事發生,連忙起身朝宗翰一揖,求道:“請國相元帥息怒。

    ” 宗翰怒氣未消,兀自吼道:“你們南朝屢屢叛盟,還有何顔面跑來這裡要山後六州?” 話已說到這個地步,馬擴隻能按預先由徽宗皇帝與童貫商量的底線開出條件:“國相元帥,我朝主上有旨在先,可擱置山後六州移交事宜,隻望貴朝念及盟誓舊情,移交蔚、應兩州,并歸還貴朝借用的靈丘、飛狐兩縣。

    ” 宗翰回答:“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你們還觍着臉來要兩州兩縣。

    本相現在告訴汝等,燕雲十六州,是舊遼國土,亦是我大金将士一刀一槍奪回來的,與你們南朝沒有半點關系,以你們這種出爾反爾以奸報誠的态度,不要說本王占了你們靈丘、飛狐兩縣,你們還應該主動劃送幾個州府給我大金,方能平了我心中怒氣。

    ” 這席話如晴天霹靂,馬擴與李棁聽了面面相觑,不敢接腔。

     宗翰覺得該說的都說了,便站起身來離去,走前,對馬擴說:“你這個特使,就是個傳話兒的,也當不了什麼家,你們現在就回去吧,本相會派人去宣撫司見你們的童太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