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皇上要咱當鐘馗
關燈
小
中
大
内書閣當值的小太監妙官來到京城最大的香藥鋪王香堂。
五丈河與汴河彙流處的雙河街離虹橋隻有半裡地,是京城的一等繁華之地。
王香堂就坐落在這條街上。
妙官雖隻有二十四歲,卻也學會了擺譜,從皇城出來到王香堂也就兩裡來地,他留着一雙腳不肯走路,卻坐了一頂兩人擡的藍呢小轎前來。
轎子剛一落地,王香堂的夥計認得行頭,知是妙官到了,連忙趨前掀開轎簾,一臉谄笑嚷道:“大官人,這一晌都見不着人影兒,敢情是陪着皇上掰不開身子。
”說着,就把手彎曲着搭上前,意思是要扶妙官下轎。
妙官也不辭謝,将手伸了過去讓夥計托住,裝腔作勢走下轎來。
夥計哈着腰,倒退着将妙官迎進王香堂,快跨進門檻的時候,夥計尖着嗓子扭頭喊道: “東家,大官人來了!” 王香堂的掌櫃王三芝正在接待要緊的主顧,聽到夥計的叫嚷,屁股一彈就離了凳兒,朝兩位主顧拱拱手以示歉意,腳底抹油繞過櫃台到前廳迎接。
妙官見了他,故意壓着嗓子,用了不得的官腔打問: “掌櫃,這一晌鋪子裡進了啥樣兒的好貨呀?” “有,有,”王三芝将妙官迎到廳堂正中的八仙桌旁坐下,一臉殷勤地回答,“半月前就有一批貨從番禺運了過來,四天後,泉州的貨也到了,就等着您來呢。
” “這些日子,咱的确忙啊,皇上什麼事兒都支使咱。
其實,有些事兒别人幹也不會有閃失,但皇上不放心啊。
”妙官聳高眉頭兒誇張的表情,一屋子的人都知道他在顯擺,卻都附和着說些奉承話兒讓他高興。
妙官忽然發現廳堂裡有一些陌生的面孔,便問王三芝:“王掌櫃,這屋子裡怎麼還有閑雜人啊?” 王三芝賠着小心說:“他們也是香行的老主顧,不是閑雜人啊。
” “這麼說,咱改天再來。
” 妙官說着,站起來一拍屁股就要挪步走了。
王三芝連忙上前攔住他,讪笑着說:“大官人莫急,這兩位也是咱小店的财神,他們已看好了貨,這就要走了。
” “是的,我們這就走。
” 兩位主顧雖然心裡頭不高興,但已看出這位皇宮裡的小太監來頭不小,也就趁勢轉彎兒擡腿告辭。
王三芝将二人送到門口,打躬作揖道了别,又回來朝跷着二郎腿的妙官堆起一臉巴結的神氣,低聲說:“大官人,咱進的這兩批貨,可都是一等一的好貨呢。
” 妙官睨了他一眼,說:“先别吹噓,拿上來讓咱瞧瞧再說。
” 卻說這個妙官,本是内書閣當差的一個小珰,隻因他幫着徽宗皇帝找到了那個會掐陰陽知曉玄機的杜十四,解決了徽宗皇帝的心頭之患,撤換了王黼重新啟用蔡京和童貫,從而得到徽宗皇帝的賞識,封了他一個内書閣值事的六品職銜,他也因此變得驕橫起來。
驕橫歸驕橫,這妙官也是一個見佛不跪見魔作揖的乖巧角色,凡是皇上以及當道權貴交辦的事兒,他都料理得妥帖,讓主子們高興是他的本事。
這不,他此番來到王香堂,便是為着徽宗皇帝置辦特殊的香料。
徽宗皇帝雅好甚多,凡齋醮、道場、符咒、秘術、丹青、茶藝、鞠戲、歌舞、匠作、幻術、玩玉、焚香,幾乎無一不會,無一不精。
在内廷供職的貴珰,為了迎合皇上,也紛紛投其所好悉心琢磨各類藝事。
外廷的官員與民間高手,隻要身懷絕技,也常常被宣召進宮為徽宗皇帝表演,進而傳授。
妙官在内書閣供職超過了十年,什麼樣的事體沒見過?他心裡頭清楚,狗拿耗子不是稀奇事兒,耗子調戲狗才是驚世駭俗的絕活兒。
由此他想到,不練出一門絕活兒就絕不可能引起皇上的注意,更不能得到皇上的歡心。
諸般雜藝,樣樣懂一點倒不如精通一項。
妙官将皇上身邊得寵的人作了一番研究,再結合自身的興趣,決意在鑒識香料上下功夫。
幾年下來,他居然就成了大内精鑒香料第一人,在玩香的人群中,掙了偌大一個名氣,徽宗皇帝也就格外高看他一眼。
大凡宮内購置或鑒别香料的事兒,悉數交給他辦理。
由此,妙官在徽宗身邊不再是可有可無,而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了。
這會兒,王三芝陪着妙官扯了幾句閑話兒,夥計早已掩了大門,走進裡屋拾掇了一番,這才又走出來小聲說道:“東家,備好了。
” 王三芝起身朝妙官作了一個禮請,妙官便跟着他跨進裡院門,進了東廂房。
這房子裝飾得富貴且又典雅,靠着西牆的一排大約有百十個抽屜的兩節高的大橡木櫃子,隻用清油塗過,保持了原本的白中帶黃的色彩,隻是木屜上的一把把紅銅鎖,顯示出橡木櫃沉穩又神秘的質地。
客觀地講,橡木不算一等名貴的材質,但貯放香料,首先是要求木頭自身不要帶任何香味,故隻能選擇橡木來做香料櫃了。
妙官是這間東廂房的常客,剛落了座兒,他就說:“大掌櫃,也别客套了。
把你進回的寶物拿來讓咱見識見識。
” “好嘞!” 王三芝努努嘴,夥計便小心翼翼打開立櫃上鎖着的抽屜,捧出一隻匣子來,放在妙官面前的小桌上。
妙官從中拿出黃絲綢包着的一塊狀如杆菌的泛黑的木塊,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嗅,問王三芝:“是廣舶還是泉舶?” “廣舶。
” “唔,把你的進貨都拿來,我逐樣都要看一看。
”
五丈河與汴河彙流處的雙河街離虹橋隻有半裡地,是京城的一等繁華之地。
王香堂就坐落在這條街上。
妙官雖隻有二十四歲,卻也學會了擺譜,從皇城出來到王香堂也就兩裡來地,他留着一雙腳不肯走路,卻坐了一頂兩人擡的藍呢小轎前來。
轎子剛一落地,王香堂的夥計認得行頭,知是妙官到了,連忙趨前掀開轎簾,一臉谄笑嚷道:“大官人,這一晌都見不着人影兒,敢情是陪着皇上掰不開身子。
”說着,就把手彎曲着搭上前,意思是要扶妙官下轎。
妙官也不辭謝,将手伸了過去讓夥計托住,裝腔作勢走下轎來。
夥計哈着腰,倒退着将妙官迎進王香堂,快跨進門檻的時候,夥計尖着嗓子扭頭喊道: “東家,大官人來了!” 王香堂的掌櫃王三芝正在接待要緊的主顧,聽到夥計的叫嚷,屁股一彈就離了凳兒,朝兩位主顧拱拱手以示歉意,腳底抹油繞過櫃台到前廳迎接。
妙官見了他,故意壓着嗓子,用了不得的官腔打問: “掌櫃,這一晌鋪子裡進了啥樣兒的好貨呀?” “有,有,”王三芝将妙官迎到廳堂正中的八仙桌旁坐下,一臉殷勤地回答,“半月前就有一批貨從番禺運了過來,四天後,泉州的貨也到了,就等着您來呢。
” “這些日子,咱的确忙啊,皇上什麼事兒都支使咱。
其實,有些事兒别人幹也不會有閃失,但皇上不放心啊。
”妙官聳高眉頭兒誇張的表情,一屋子的人都知道他在顯擺,卻都附和着說些奉承話兒讓他高興。
妙官忽然發現廳堂裡有一些陌生的面孔,便問王三芝:“王掌櫃,這屋子裡怎麼還有閑雜人啊?” 王三芝賠着小心說:“他們也是香行的老主顧,不是閑雜人啊。
” “這麼說,咱改天再來。
” 妙官說着,站起來一拍屁股就要挪步走了。
王三芝連忙上前攔住他,讪笑着說:“大官人莫急,這兩位也是咱小店的财神,他們已看好了貨,這就要走了。
” “是的,我們這就走。
” 兩位主顧雖然心裡頭不高興,但已看出這位皇宮裡的小太監來頭不小,也就趁勢轉彎兒擡腿告辭。
王三芝将二人送到門口,打躬作揖道了别,又回來朝跷着二郎腿的妙官堆起一臉巴結的神氣,低聲說:“大官人,咱進的這兩批貨,可都是一等一的好貨呢。
” 妙官睨了他一眼,說:“先别吹噓,拿上來讓咱瞧瞧再說。
” 卻說這個妙官,本是内書閣當差的一個小珰,隻因他幫着徽宗皇帝找到了那個會掐陰陽知曉玄機的杜十四,解決了徽宗皇帝的心頭之患,撤換了王黼重新啟用蔡京和童貫,從而得到徽宗皇帝的賞識,封了他一個内書閣值事的六品職銜,他也因此變得驕橫起來。
驕橫歸驕橫,這妙官也是一個見佛不跪見魔作揖的乖巧角色,凡是皇上以及當道權貴交辦的事兒,他都料理得妥帖,讓主子們高興是他的本事。
這不,他此番來到王香堂,便是為着徽宗皇帝置辦特殊的香料。
徽宗皇帝雅好甚多,凡齋醮、道場、符咒、秘術、丹青、茶藝、鞠戲、歌舞、匠作、幻術、玩玉、焚香,幾乎無一不會,無一不精。
在内廷供職的貴珰,為了迎合皇上,也紛紛投其所好悉心琢磨各類藝事。
外廷的官員與民間高手,隻要身懷絕技,也常常被宣召進宮為徽宗皇帝表演,進而傳授。
妙官在内書閣供職超過了十年,什麼樣的事體沒見過?他心裡頭清楚,狗拿耗子不是稀奇事兒,耗子調戲狗才是驚世駭俗的絕活兒。
由此他想到,不練出一門絕活兒就絕不可能引起皇上的注意,更不能得到皇上的歡心。
諸般雜藝,樣樣懂一點倒不如精通一項。
妙官将皇上身邊得寵的人作了一番研究,再結合自身的興趣,決意在鑒識香料上下功夫。
幾年下來,他居然就成了大内精鑒香料第一人,在玩香的人群中,掙了偌大一個名氣,徽宗皇帝也就格外高看他一眼。
大凡宮内購置或鑒别香料的事兒,悉數交給他辦理。
由此,妙官在徽宗身邊不再是可有可無,而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了。
這會兒,王三芝陪着妙官扯了幾句閑話兒,夥計早已掩了大門,走進裡屋拾掇了一番,這才又走出來小聲說道:“東家,備好了。
” 王三芝起身朝妙官作了一個禮請,妙官便跟着他跨進裡院門,進了東廂房。
這房子裝飾得富貴且又典雅,靠着西牆的一排大約有百十個抽屜的兩節高的大橡木櫃子,隻用清油塗過,保持了原本的白中帶黃的色彩,隻是木屜上的一把把紅銅鎖,顯示出橡木櫃沉穩又神秘的質地。
客觀地講,橡木不算一等名貴的材質,但貯放香料,首先是要求木頭自身不要帶任何香味,故隻能選擇橡木來做香料櫃了。
妙官是這間東廂房的常客,剛落了座兒,他就說:“大掌櫃,也别客套了。
把你進回的寶物拿來讓咱見識見識。
” “好嘞!” 王三芝努努嘴,夥計便小心翼翼打開立櫃上鎖着的抽屜,捧出一隻匣子來,放在妙官面前的小桌上。
妙官從中拿出黃絲綢包着的一塊狀如杆菌的泛黑的木塊,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嗅,問王三芝:“是廣舶還是泉舶?” “廣舶。
” “唔,把你的進貨都拿來,我逐樣都要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