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伍奢、伍尚;第三幕分别是公子光與吳王僚,專諸與吳王僚,孫武與吳王諸姬(在這一幕中,這些都可以用啞劇的形式表現,内容則由吟誦人道出);第四幕是山中的申包胥(在這一幕中,兩個情景的界限被打破了,申包胥與伍子胥隔空對話)。
每一幕都通過人物的對白和獨白再現一個個情境,吟誦人的朗誦不僅穿插于這些情境之間,而且突入情境之中,對人物的表現直接做出反應,或贊歎,或質疑,或評議,或引申。
無論人物的台詞還是吟誦人所念的,都是不押韻的自由詩。
冰鋒寫滿了幾張紙,看了一遍,放在桌上,然後走出屋門。
小院裡的鄰居都睡了,各家窗戶黑洞洞的,偶爾看見玻璃上反射的月光,似乎裡面影影綽綽亮着一盞小燈。
楊樹和葡萄架的影子被描繪在地上,一枝一葉都很清晰,就像是一大幅黑白版畫。
忽然有些許浮動,但卻聽不見風聲。
四下裡安靜極了,什麼地方有一隻油葫蘆在輕聲鳴叫。
他忽然想起兩句詩,趕緊回到屋裡記下來,打算安排給某位吟誦人: 痛苦湧起如山脈 思想破碎如群島 又在一旁注明,吟誦人的見識可以不受時代背景的限制。
第二天下班,芸芸還在醫院門外等他。
冰鋒忍不住告訴她:我在構思一部詩劇,是寫春秋時代伍子胥的。
芸芸鼻子哼了一聲,打斷了他的話:咱們活在當下好不好?冰鋒被噎住了,一股火氣上來,話說得也很硬:我根本不知道怎麼活在當下。
芸芸抿着嘴,不再說話。
冰鋒想,她大概從來沒聽說過伍子胥吧。
兩個人默默地來到胡同口,經過一段大街,到了平常分手的路口。
芸芸低着頭,輕輕嘟囔了一聲:再見。
走向自己要去的車站。
冰鋒站住了,望着她的背影。
正好這時車來了。
上車之際,芸芸回過頭來,木然地看了看他。
冰鋒回到家裡,匆匆吃了晚飯,從頂棚的窟窿裡取出筆記本,還有那些紙,打算繼續細化、完善昨天的構思,但忽然想起芸芸的話,一下子就敗興了。
再一看,拟就的提綱隻是羅列史實,談不上什麼構思。
他明白,自己将精力投注于寫作詩劇,不過是另外一種“活在當下”,與将精力投注于考研究生沒有什麼差别,都是在回避真正重要也是他唯一應該幹的那件事情而已。
從他起念要以伍子胥為題材寫點什麼,無論是詩劇還是别的,就已經隐約感到了這一點,今天卻被芸芸無意中給點破了。
冰鋒悻悻地把筆記本之類放回原處,手碰到了那個包着刀的紙包,還有那團繩子,這更令他感到沮喪:時至今日,還怎麼複仇呢?一點門路都沒有了。
空有這顆心,又管什麼用呢? 第二天早晨,冰鋒在科裡換白大褂時,發現兜裡的口罩又換了一個新的,還有一張沒有上下款的紙條: 昨天對不起。
今天多給你做了一個菜,要吃完啊。
平時芸芸給冰鋒帶飯,菜都是一葷一素,三日之内絕無重複。
今天是木樨肉、炒扁豆,還有兩塊紅燒帶魚。
冰鋒心裡一暖,覺得不應該那麼生硬地處理這件事,尤其是對她那樣說話。
有個人将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的确是一種負擔,但怎麼說也是值得珍惜的。
中午芸芸來了,對着衆人近乎盲目地招了招手,坐在小孫身邊,低着頭,避免目光與冰鋒對視,安靜地聽着别人聊天。
她本來話就不多,大家并未發覺有什麼不對勁兒的地方。
但在冰鋒眼中,芸芸那樣子非常落寞,也很委屈。
他很想站起來,直接招呼她一起出去,但忍住了。
他想,她大概也在忍着吧。
下班的時候,芸芸站在一樓門診大廳中間,等着冰鋒。
過去她從來不這樣。
病人在身邊來來去去,她像是海流中的一座孤島。
又穿了那條豆綠色的連衣裙,還有那雙一字帶的黑色平跟皮鞋。
他們倆一起走出醫院,還是走到汽車站,各自上車,但芸芸一路上和他挨得比平時近些,如果不是醫院的同事下班都走這條道,她也許會拉住他的手。
不過他們倆都知道,彼此的關系遠遠超過了這個動作,所以并無所謂。
她沒有再跟他提考研究生的事情,他也沒有提寫詩劇的事情,但他發現,這樣一來,兩個人也就沒有太多可說的了。
後來芸芸說起,民族文化宮有個婦女兒童生活用品展銷會,哪天一起去逛逛吧。
冰鋒說,好的。
其實現在就可以約定時間,但是誰也沒有提出來,他們好像都不太着急。
分手時芸芸說,星期天我去你那兒啊。
每一幕都通過人物的對白和獨白再現一個個情境,吟誦人的朗誦不僅穿插于這些情境之間,而且突入情境之中,對人物的表現直接做出反應,或贊歎,或質疑,或評議,或引申。
無論人物的台詞還是吟誦人所念的,都是不押韻的自由詩。
冰鋒寫滿了幾張紙,看了一遍,放在桌上,然後走出屋門。
小院裡的鄰居都睡了,各家窗戶黑洞洞的,偶爾看見玻璃上反射的月光,似乎裡面影影綽綽亮着一盞小燈。
楊樹和葡萄架的影子被描繪在地上,一枝一葉都很清晰,就像是一大幅黑白版畫。
忽然有些許浮動,但卻聽不見風聲。
四下裡安靜極了,什麼地方有一隻油葫蘆在輕聲鳴叫。
他忽然想起兩句詩,趕緊回到屋裡記下來,打算安排給某位吟誦人: 痛苦湧起如山脈 思想破碎如群島 又在一旁注明,吟誦人的見識可以不受時代背景的限制。
第二天下班,芸芸還在醫院門外等他。
冰鋒忍不住告訴她:我在構思一部詩劇,是寫春秋時代伍子胥的。
芸芸鼻子哼了一聲,打斷了他的話:咱們活在當下好不好?冰鋒被噎住了,一股火氣上來,話說得也很硬:我根本不知道怎麼活在當下。
芸芸抿着嘴,不再說話。
冰鋒想,她大概從來沒聽說過伍子胥吧。
兩個人默默地來到胡同口,經過一段大街,到了平常分手的路口。
芸芸低着頭,輕輕嘟囔了一聲:再見。
走向自己要去的車站。
冰鋒站住了,望着她的背影。
正好這時車來了。
上車之際,芸芸回過頭來,木然地看了看他。
冰鋒回到家裡,匆匆吃了晚飯,從頂棚的窟窿裡取出筆記本,還有那些紙,打算繼續細化、完善昨天的構思,但忽然想起芸芸的話,一下子就敗興了。
再一看,拟就的提綱隻是羅列史實,談不上什麼構思。
他明白,自己将精力投注于寫作詩劇,不過是另外一種“活在當下”,與将精力投注于考研究生沒有什麼差别,都是在回避真正重要也是他唯一應該幹的那件事情而已。
從他起念要以伍子胥為題材寫點什麼,無論是詩劇還是别的,就已經隐約感到了這一點,今天卻被芸芸無意中給點破了。
冰鋒悻悻地把筆記本之類放回原處,手碰到了那個包着刀的紙包,還有那團繩子,這更令他感到沮喪:時至今日,還怎麼複仇呢?一點門路都沒有了。
空有這顆心,又管什麼用呢? 第二天早晨,冰鋒在科裡換白大褂時,發現兜裡的口罩又換了一個新的,還有一張沒有上下款的紙條: 昨天對不起。
今天多給你做了一個菜,要吃完啊。
平時芸芸給冰鋒帶飯,菜都是一葷一素,三日之内絕無重複。
今天是木樨肉、炒扁豆,還有兩塊紅燒帶魚。
冰鋒心裡一暖,覺得不應該那麼生硬地處理這件事,尤其是對她那樣說話。
有個人将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的确是一種負擔,但怎麼說也是值得珍惜的。
中午芸芸來了,對着衆人近乎盲目地招了招手,坐在小孫身邊,低着頭,避免目光與冰鋒對視,安靜地聽着别人聊天。
她本來話就不多,大家并未發覺有什麼不對勁兒的地方。
但在冰鋒眼中,芸芸那樣子非常落寞,也很委屈。
他很想站起來,直接招呼她一起出去,但忍住了。
他想,她大概也在忍着吧。
下班的時候,芸芸站在一樓門診大廳中間,等着冰鋒。
過去她從來不這樣。
病人在身邊來來去去,她像是海流中的一座孤島。
又穿了那條豆綠色的連衣裙,還有那雙一字帶的黑色平跟皮鞋。
他們倆一起走出醫院,還是走到汽車站,各自上車,但芸芸一路上和他挨得比平時近些,如果不是醫院的同事下班都走這條道,她也許會拉住他的手。
不過他們倆都知道,彼此的關系遠遠超過了這個動作,所以并無所謂。
她沒有再跟他提考研究生的事情,他也沒有提寫詩劇的事情,但他發現,這樣一來,兩個人也就沒有太多可說的了。
後來芸芸說起,民族文化宮有個婦女兒童生活用品展銷會,哪天一起去逛逛吧。
冰鋒說,好的。
其實現在就可以約定時間,但是誰也沒有提出來,他們好像都不太着急。
分手時芸芸說,星期天我去你那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