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關燈
格說和虛構幾乎一樣,是我為了說明這些王宮器物為何會出現在這裡而虛構的一個故事,沒有任何考古學上的意義。

     虛構的故事我們也願聽聽。

    薛傳薪有些迫不及待。

     想必你們都知道,楚國最早的首都在丹陽,這個丹陽的位置在考古界還有争論,有說它在今天的湖北秭歸,但我始終認為,丹陽就是離這裡幾十裡地的今天的丹陽,在丹水和淅水的交彙處。

    直到楚武王之後的楚文王,才把都城由丹陽遷到郢,也就是今天的江陵縣北紀南城。

    如果我的說法成立,那楚國的早期都城丹陽離你們楚王莊就很近,我據此猜測,住在丹陽都城的楚文王也就是楚王赀,說不定和這楚王莊有些關系。

     咦?暖暖瞪大了眼睛。

     我作過調查,你們這個村莊裡楚為大姓,多少代來一直沒有姓王的人家,照說該起名楚家莊,可竟以楚王莊命名,這也有點讓人奇怪,也加深了我的這種猜測。

    當然,一個村莊的命名原因可能是多樣的。

     據民間傳說,楚王赀是其父和一個民女所生的兒子。

    我因此就這樣設想:他的父親當初在丹陽宮中處理大事的間隙,常會短時間地外出遊玩散心,在一個悶熱的夏季,老楚王為了尋找清涼,帶一些随從來到了這個當時還可能不叫楚王莊的村子。

    在這個幽靜的傍湖村莊裡,他既尋到了清涼,消除了因處理軍國大事而引起的身體上的疲勞,也意外地發現了一個美貌姑娘,并和她度起了良宵,獲得了無數的歡樂。

    當他返回丹陽宮之後,他聽說那姑娘懷了他的孩子,于是便把那位姑娘接進了宮中。

    那位被接進宮中的姑娘懷的孩子,叫赀,長大後就即位做了楚王,這時,他母親的村人為了紀念這樁喜事,便把村莊改了名叫楚王莊。

     暖暖笑了:譚老伯,你可真會編故事。

     讓老伯說下去!薛傳薪說。

     這應該是公元前六百多年的事。

    後來楚王赀因内部和外部的原因決定遷都。

    正式遷都的時間到來後,楚王赀在丹陽宮前舉行了莊重的故都告别儀式,爾後帶領他的文武官員和宮中成員,攜帶着各樣宮中用物,登船沿水路南行。

    船隊行至這楚王莊附近時,他想起了他已辭世的母親,想起了母親的故裡。

    他原本就因為離開丹陽故都心中難受,此時心裡更是一揪。

    于是便下令船隊暫時停駛靠岸,他下船來到了楚王莊裡,命人在村頭搭起一個簡單的祭棚,并讓人從船上拿下了宮中所用的鼎和各種祭祀所用的器物,還讓宮中樂師帶着編鐘等樂器下船,他要在這裡再舉行一個小的祭祀告别儀式…… 這故事編得好!薛傳薪聽得眉開眼笑。

     可惜它是編的,要是有史料證明它是真的那該多好!譚老伯歎了口氣說。

     這可不必難受,古人的事弄不弄得清楚有啥要緊?暖暖安慰着老人。

     你編的這個故事也有用處!薛傳薪這時異常高興。

     有什麼用處?暖暖和譚老伯都驚奇了。

     如果你們去過山西陽城,看過清代康熙年間的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的故居,就會明白我的話了。

    薛傳薪笑道,在陳廷敬的故居前,如今每天都有一場大型表演,表演的内容就是根據傳說來的:康熙皇帝帶着皇家儀仗來看望居家的陳廷敬,陳廷敬領着全家人迎出相府大門。

    每次表演總有百多村人換上清代服裝參加。

    就是因為這場表演有意思,所以吸引了四方很多遊人。

    由此我想到,我們也完全可以把譚老伯編的故事變成一場表演來吸引更多的遊客。

     嗬!暖暖有些聽明白了。

     怎麼表演?譚老伯還是覺着奇怪。

     我們把楚鼎和編鐘、陶器這些文物出土的地方保留下來,在它的上邊搭建個棚子予以保護。

    另在旁邊建一座楚時的祭祀棚子,棚子裡擺好仿制的楚鼎、楚國編鐘、編磐和楚國陶器,然後讓一幫楚王莊的村人,穿上楚時的服裝,扮成楚王赀和他的文武官員及宮中成員,讓他們在這兒煞有介事地舉行祭祀和告别儀式,之後再上船南行。

    這種表演必會引起遊人們的興緻,從而引來更多的遊客。

     你倒是有商業頭腦!譚老伯笑了,用我編的故事賺錢,得付我版權費哩。

     行,你以後再來楚王莊,可免費住在這賞心苑,就算我們付你版權費了。

     暖暖這時也高興地說:要真是這樣做,村裡人在農閑時也可掙一份錢了。

     咱們做旅遊業的,就是要想盡法子把遊客吸引來,這吸引遊客的手段,可以是各種各樣,明白?好了,咱說幹就幹,薛傳薪揮了一下手:我這就回省城讓工程師修改原來的設計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