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關燈
飄了兩場小雪之後,丹湖上就變得安靜無比,湖面上除了偶爾有一條載人的小船駛過外,便隻有波浪在寂寞地湧動着。

    湖邊的楚王莊這時也安靜了許多,隻有狗和雞們仍在村中亂跑,人們大都躲在屋裡暖和,很少有人到屋外走動。

    可在曠家,沒有熱勁的太陽剛一升起,暖暖就把織了一半的一張大漁網挂在了門前的老辛夷樹上,忙着織起來。

    織了漁網去賣,是她最近想出的掙錢的新法子。

    得想辦法趕緊弄錢呵,近幾日,又有幾家人來催要欠款,已經把開田吓得躲到他舅家了,這個家,是太需要錢了!暖暖邊織邊想,但願這張網能多賣點錢。

    半晌午時,丹根由他奶奶抱着出來,紮煞着手喊着要吃奶,暖暖隻好停下手,把丹根接過來抱在懷裡,撩起前襟把奶頭塞進兒子的嘴裡,趁這當兒,她擡頭向丹湖看去,目光跟着一隻鳥在天上飛。

    天呐,快點暖和起來,好讓俺們下湖捕魚掙錢吧。

    她正這樣想着,忽見一條小船由湖裡劃過來,她認出那是村裡黑豆叔的那隻小船。

    平日裡由東岸來的人很少,偶爾來一兩個,也多是到淩岩寺燒香的香客,可今兒個從船裡下來的,是一個城裡打扮的男子,不大像香客,既沒帶香裱也沒帶供品,倒是背着一個鼓鼓囊囊的帆布大包。

    那人從船上跳下,付了黑豆叔錢後,大約是看見這邊有人,就徑直向曠家門前走過來。

    通常,由城裡來的人多是找村主任詹石磴的,心情不好的暖暖此時不願多話,便把目光又扭到了網上。

     嗨,老鄉,你好。

     聽到人家的問候,暖暖隻好扭過臉,應了聲:好。

    她這才注意到,來者差不多是一個老頭了,身子精瘦精瘦的。

    老伯,是要去淩岩寺裡燒香?她禮貌地問。

     不是。

    老人搖着頭。

     那是──? 随便轉轉,聽說你們這兒的後山上有一道用石頭砌起來的長長的牆,綿延了許多山頭,可是真的?那人喘噓噓地問。

     有是有,可那牆早就東倒西歪的,沒有一點用處了。

    暖暖想了一下答道。

    她為這城裡老頭關心後山上那道不起眼的石牆感到了一點驚奇。

     我是在丹湖東岸碰到你們村裡那位叫黑豆的船主的,他告訴我說你們這兒的後山上有道長牆。

    那人還在喘息着說。

     那牆真的沒有用處了。

    暖暖又耐心地解釋了一遍。

     你或者你們家裡人能不能帶我去看看?老頭卻依舊笑看着她問。

     沒啥看頭,就是一些石頭塊子。

    暖暖可沒有心緒領他上山看石頭。

     當然不是讓你們無償領我去,我會付報酬的。

     盡管暖暖心緒不好,可她聞言還是笑了:要啥子報酬,你要實在想去,我領你去一趟就是,走點路還能要錢? 這樣吧,你領我去,我給你二十塊錢。

     暖暖一愣:二十塊錢?真的? 那還有假?老者也笑了,要不,你現在就把錢拿住。

    說着,竟真的掏出兩張拾元的票子遞過來。

     暖暖有些不好意思地推開對方的手,說:我還沒有幫你忙哩,哪好意思就收你的錢?你等一下,我把娃娃放到屋裡就領你去。

    說着,就扭身朝院裡走。

    進院門時,心裡就湧出了一份真正的高興:二十塊錢,就是四十斤麥子的價錢呐,我正為錢發愁,竟真有人來幫忙了,是不是佛祖他老人家看我去送了香火,又見我可憐,就派了這個人來? 暖暖進屋把丹根交給婆婆,順手拿了一把砍柴的鐮刀和一根捆柴的繩子,出來就領着那老頭向後山走了。

    後山上的那道石砌長牆暖暖去的次數多了,小時候跟爹上後山打柴,長大了上後山割喂豬喂羊的草,都要經過它的身邊,有時還坐在坍塌的牆上邊歇腳邊吃過幹糧。

    上山的那條小路,她閉了眼也能摸到。

    她和老人互通了姓名,知道老人姓譚,叫譚文博,是從北京來的。

    老伯,你住北京啥地方?暖暖因為對方來自自己當初打工的地方而感到了一絲親切。

    海澱,北大附近,北京大學你去過麼?暖暖搖着頭,跟了又問:你大老遠的跑到俺們這個又偏又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