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飛書走檄如飄風

關燈
,兩邊實力懸殊,已是萬無勝機。

    而此時陸遊居然蘇醒過來,那還有什麼好怕?諸葛家的人再多,也不會是這千年之前老怪物的對手。

     陸遊眯起眼睛,習慣性地打量了一下費老,費老恭敬異常,一動不動。

     “通鑒筆?不錯,史筆之中,除去前四史,就數它為最良。

    你能與之神會,實在難得。

    ”陸遊閱人,從來都是先看筆,點評一二,這是多年筆通積下來的習慣。

     費老又施一禮:“老前輩謬贊了。

    ” 他身後的諸葛家筆冢吏看到自家老大對一個鬼魂畢恭畢敬,無不訝異。

    不過費老向來治軍甚嚴,無人敢站出來相問,隻得互相交頭接耳,紛紛猜測。

     陸遊道:“既然知道我是陸遊,為何還不退去?” 他語氣倨傲,可身份在那裡擺着,并沒有什麼人覺得不妥。

    但在場之人仔細一品味陸遊的話,卻能感覺到倨傲之後的一絲無奈。

    以陸遊的烈火性子,面對諸葛家滅韋家這等大逆之事,居然隻要求諸葛家退去,其中曲折,頗堪尋味。

     費老何等樣人,細細一想便聽出弦外之音,便從容答道:“老前輩,在下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 這一句話本出自三國時期的陳琳。

    袁曹大戰在即,陳琳為袁紹寫讨曹操的檄文,文采斐然。

    後來曹操打敗袁紹,便拿着檄文質問陳琳,陳琳回答:“當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言其不得已之情形。

     費老拿出這一句話來回答陸遊,其中寓意頗深。

    陸遊冷冷一笑:“當年諸葛家和韋家雖然屢生龃龉,終究還是同為諸子百家之後,同氣連枝,知道‘外禦其侮’的道理。

    這一千多年過去,怎麼你們諸葛家越活越倒退,反與儒門勾結,兄弟阋牆?” 費老道:“我家族長深謀遠慮,做這種決策,一定有他的道理。

    我們身為部屬,隻是執行家主的命令罷了。

    ” “荒唐。

    ”陸遊面色陰沉起來,“他日筆冢複開,見了筆冢主人,你們也要如此辯解?” “此非在下所能逆睹。

    ”費老回答,這是諸葛亮《後出師表》裡的一句。

    說的是北伐曹魏之事,勢在必行,至于成功與否,就不是諸葛亮他所能看到的了。

    比起《前出師表》的意氣風發,這一句卻透着幾絲蒼涼與無奈。

     陸遊看着費老,半晌方道:“今日之事,沒有轉圜?”費老迎視着陸遊的逼視,毫不畏懼:“沒有,今日韋家必滅!”語氣斬釘截鐵。

     “若是我不答應呢?”陸遊皺起了眉頭,周身開始散發不善的氣息。

    諸葛家的筆冢吏如臨大敵,他們從未見過一個沒筆靈的人能釋放如此強烈的力量。

     費老沒有回答,而是從袖中取出一件東西:“臨行前,家主叮囑我說,若是在韋莊遇到前輩,就拿出此物來。

    ” 在他手裡放着的,是一卷裝裱精良的字軸。

    費老手腕一抖,這卷字軸“唰”的一聲,全卷展開,其上墨汁淋漓,筆畫縱橫,寫的乃是一首詞: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幹,淚痕殘。

    欲箋心事,獨語斜闌。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正是唐婉那一首《钗頭鳳》。

    陸遊見了這筆迹,面無表情,眼角卻微微一跳。

    他與唐婉的戀情故事,影響至深。

    他能從彼得和尚靈魂深處複活,與此女亦是大有淵源。

    實在沒想到,諸葛家的人居然又拿出了這詞來,不知有什麼打算。

     費老道:“柳苑苑的怨筆雖然已毀,不過在她去南明山前,她的主人就留了後手。

    這首詞乃是她臨行之前,用怨筆筆靈親手所書,可以視作唐婉親筆。

    陸前輩,這便送與你吧。

    ” 他伸手輕遞,那字軸便自動飛起來,飄飄悠悠飛到陸遊身前。

    陸遊雙手接住,微微顫抖,去摸卷上的墨字。

    唐婉的筆迹,他極為熟悉,這時重睹舊物,一時間竟有些心神激蕩。

     文人筆靈,素來有相克之說。

    司馬相如的淩雲筆大氣凜然,卻敵不過卓文君;李太白的青蓮筆縱橫灑脫,碰到崔颢亦是束手束腳。

    所以當初秦宜用崔颢的《黃鶴樓》,能鎮住羅中夏;而諸葛家用卓文君的《白頭吟》,可以輕易封印諸葛長卿。

     而陸遊的克星,便是這一首《钗頭鳳》了。

     那字軸開始放出絲絲縷縷的光芒,這些墨迹如同一片瘋狂生長的藤蔓般,很快就爬滿了陸遊全身,把他層層包裹起來,就像是一具墨色的木乃伊。

    那些哀怨詞句,纏繞在他身體之上,不得解脫。

     若是陸遊本尊在此,這字軸未必能有什麼大用。

    可如今隻是陸遊的一縷意識,實力甚弱,唐婉親筆所書的《钗頭鳳》足以克制。

     陸遊那一縷意識被字軸緊緊鎖住,雖不至湮滅,但卻無從發揮。

    換句話說,陸遊如今淪為一個純粹的看客,隻能坐視旁觀,喪失了幹涉的能力。

    奇怪的是,面臨絕境,他沒有做任何掙紮,隻是任由這字軸把自己周身緊緊纏住。

     費老見陸遊已被制住,大大松了一口氣。

    在大戰之前,“他們”将這一幅字軸送給老李,又轉交給自己,說如果陸遊出手幹涉,就祭出這東西來。

    如今來看,“他們”真是算無遺策,完全料中了局勢的發展。

     陸遊既除,費老心中大定,把注意力轉向了韋定國:“韋族長,今日之事,不得不為,希望你能原諒。

    ” “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