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我知爾遊心無窮

關燈
,已經在醫院裡了。

     羅中夏早就在懷疑,醫院和綠天庵相隔這麼近,一定是有緣故的,想不到果然是這樣。

     “他出手之快,簡直就像是氣急敗壞,有些蹊跷。

    ”彼得和尚指出,“你們此去綠天庵,還是小心些好,可惜我是不能跟随了。

    ” “彼得師父您好好休息就是,我隻是去退筆而已,不會節外生枝。

    ” “你究竟還是沒放棄這個念頭呢。

    ”彼得和尚别有深意看了看他,羅中夏有些窘迫,趕緊把視線挪開。

    彼得和尚把視線轉向顔政:“我的僧袍就挂在旁邊,請幫我把裡面的東西拿來給羅先生。

    ” 顔政從他的袍子裡取出一封信和一方硯台。

    羅中夏展開信,上面的墨字用正楷寫就,一絲不苟,但是裡面的内容,卻和韋小榕留給他的那四句詩完全一樣: 不如鏟卻退筆冢, 酒花春滿荼綍青。

     手辭萬衆灑然去, 青蓮擁蛻秋蟬輕。

     羅中夏放下信箋,盯着彼得和尚問道:“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不是和原來一樣的詩嗎?”彼得和尚緩緩吐了口氣道:“我初看的時候,也很驚訝。

    後來我終于想通了,我們之前一直理解錯誤,隻看了第一句,便以為得了線索,興沖沖直奔雲門寺,其實這詩就要和後面連起來看,才能發現正确寓意。

    ” “什麼?” “你看第二句裡‘酒花春滿’四字,酒花在詩詞中常作‘杯中酒渦’,比如‘酒花蕩漾金尊裡,棹影飄飖玉浪中’‘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春滿’意指嗜酒。

    智永禅師持節端方,而懷素卻是一生嗜酒如狂,越是酒酣,興緻愈足,‘飲酒以養性,草書以暢志’;而‘荼綍青’顯然應該是個比喻,綠天庵本來叫清蔭庵,後來因為懷素種了十畝芭蕉用來練字,才改名綠天庵。

    ” 彼得和尚說到這裡,長歎一聲:“如果我們能夠早一點注意到的話,就該猜到,這詩中暗示的退筆冢,指的實在應是綠天庵的懷素,而非雲門寺的智永。

    族長大概是注意到了這個錯誤,于是把這詩重新寫了一遍,來提示我們真正的退筆之處是在這裡。

    ” “那麼後面兩句呢?” 彼得和尚搖了搖頭:“我還沒參透。

    ”羅中夏冷然道:“你分析得不錯,但是有一個矛盾。

    ” “願聞其詳。

    ” “這詩本是韋勢然的陰謀,用來把我誘到退筆冢前好解放天台白雲筆。

    如果他第二句有這樣的暗示,我們又看透了先去綠天庵,那他的陰謀豈不是無法得逞?他何苦多此一舉!” 這時候顔政在旁邊插了一句嘴:“那如果這詩并不完全是陰謀呢?” 羅中夏一愣:“怎麼說?” “如果韋勢然最初準備的是不同的詩,而小榕出于提醒我們的目的,在不被她爺爺發現的前提下暗中修改了一些細節,讓這首原本故意引導我們去雲門寺的詩中,多了一些關于退筆的真實信息,瞞天過海,你覺得這種可能怎麼樣?” “這怎麼可能?”羅中夏大叫。

     “把所有的不可能排除,剩下的再離奇也是真相。

    ”顔政理直氣壯地說,他的“婦女之友”畫眉筆也在胸内跳躍了一下,以示贊同,“反正我始終覺得,小榕不會背叛我們。

    ” “可韋勢然和她還是在雲門寺耍了我們!” “那隻怪我們笨,沒注意到這詩中的寓意嘛,卻不是小榕的責任。

    ”顔政攤開手,“如果早意識到這一點,韋勢然去雲門寺埋伏的時候,我們已經在綠天庵輕輕松松退掉青蓮筆了,可惜了她一片苦心。

    ” 這時候病房外十九咳嗽了一聲,示意時間差不多了。

    顔政和羅中夏隻好先結束争論。

    彼得和尚勸他們說:“反正綠天庵近在咫尺,隻消去一趟就知道真相了。

    ” 羅中夏心中翻騰不安,他随手拿起那方硯台:“這個硯台是做什麼用的?”彼得和尚搖了搖頭:“不知道,但這是族長的囑托,我想一定有所寓意吧,總之你收着吧。

    ”羅中夏“唔”了一聲,把它揣到懷裡。

     “你們去那裡,可千萬記得照顧自己……” “當然了,我們是鐵交情,就算拿十本《龍虎豹》也不換哩。

    ” 顔政樂呵呵地說,拍了拍羅中夏的肩膀。

    羅中夏也拍了拍顔政的肩,對于這個大大咧咧的網吧老闆,他一向是十分信任的。

    他現在接觸的所有人,都是懷有什麼目的,唯有這家夥灑脫随性,隻是因為覺得好玩就跟過來了。

     兩個人在即将離開病房的時候,顔政忽然回過頭來問道:“二柱子呢?他不是也來跟你會合了嗎?”彼得和尚搖搖頭:“他中途被叫回韋家去了,大概是定國叔的意思。

    ” 韋家族長更替,策略面臨劇變,散在各地的筆冢吏都紛紛被召回。

    二柱子雖無筆靈,也是家中年青一代的佼佼者,自然也在召回之列。

     他們在病房裡的談話,十九一句話也沒問。

    三個人離開醫院以後直奔綠天庵。

    那個服務生果然沒有說錯,兩地之間近在咫尺。

    他們過了馬路,轉了一個彎,就看到東山。

    東山之上是湖南名刹高山寺,高山寺所屬武殿的後側,即是綠天庵。

    他們穿過懷素公園,繞過那所謂的“洗墨池”“練帖石”“懷素塑像”之類嶄新的僞古迹,沿着上山的石階飛奔而去。

     此時已經接近九點,空山寂寂,月明風清,白日裡的遊人早就不見了蹤影,隻有古木參天,翠竹環繞,整個東山都籠罩在一片安詳甯靜之中。

    在一座現代化的都市之内居然有這樣一處隔離喧嚣的幽靜所在,也算是相當難得。

     他們沒做片刻停留,很快把這些都抛在身後,腳下如飛,周圍越發幽靜荒涼。

    三個人一直跑到快接近高山寺的時候,忽然收住腳,一時間都怔住了。

     眼前的石階之上,仰面躺着一個穿着黑色西裝的男子。

    這人一動不動,生死未明。

    再往上去,又看到另外一個黑衣人,匍匐于地。

     等到他們視線繼續延伸,都不禁倒抽一口涼氣。

     眼前短短三十幾級台階,竟有十幾個人橫七豎八倒卧,如同大屠殺的現場,空氣中甚至有淡淡的血腥之氣。

    樹木歪倒,落葉淩亂,就連青條石階都崩裂出數道裂縫,可見戰況之激烈。

     十九忽然渾身劇震。

     “這些……都是我們諸葛家的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