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君不來兮徒蓄怨
關燈
小
中
大
的爆炸聲。
兩人同時擡頭望去,恰好看到黑雲蔽日,直上青天,然後化作猙獰人頭俯沖而下。
看着遠處一條黑煙扶搖直上,還有那和尚的猙獰面容,他們心中忽然湧動一種極度的不安。
“我×,那是什麼?”顔政脫口而出。
“先去救人要緊。
”諸葛一輝沉聲道,他對諸葛長卿很放心,但很擔心十九的安危。
兩人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在一瞬間達成協議——不打了,各自去救自己人。
他們同時把臉轉向退筆冢的方向,邁步前沖,顔政看了眼空虛:“你是當事人,也别逃啊。
”也不管他是否願意,拽起來就走。
三個人頂着滾滾墨霧,沖過雲門塔林來到退筆冢旁空地,恰好看到羅中夏與十九在草地上打滾分開,已初具形态的巨大墨和尚就在不遠的地方,浮在空中如同鬼魅,凄厲恐怖。
“這……就是智永禅師嗎?” 諸葛一輝仰頭喃喃說道,他問了一個和羅中夏一樣的問題。
在場衆人都被這個巨大的兇神震懾住心神,在原地幾乎挪不動腳步,就連顔政也收起了戲谑表情,臉上浮起難得的認真。
墨和尚忽然仰天大吼了一聲,空氣都為之轟然震顫,似乎在叫着誰的名字,卻無法聽清。
沒等聲波消逝,和尚又是一聲凄厲叫喊,巨大的沖擊波像漣漪一樣向四周擴散,所有人都一下子被沖倒。
怨氣漸濃,他們感覺到呼吸都有了幾絲困難,全身沉重無比,似是也被鬼魂的無邊積怨壓制、束縛,光是從地上爬起來就要費盡全身的力氣,遑論逃走。
“這智永禅師真是害人不淺……”顔政吃力地扭動脖子,抱怨道。
這時候一個驚惶的聲音響起:“這……這不是智永禅師。
” 一下子,除了十九以外的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過來,說話的原來是空虛。
他膽怯地指了指在半空擺動的和尚,結結巴巴地說:“小寺裡有記載,智永禅師有一位弟子法号辯才,據說眉髯極長,也許……” “你知道些什麼?”諸葛一輝一把揪住他衣領,厲聲問道。
空虛這時候反倒恢複了鎮靜,歎道:“這位辯才禅師,可算得上是本寺曆史上第一可悲之人。
” 原來這位辯才禅師俗姓袁,為梁司空袁昂之玄孫,生平寄情于書畫之間,也是一位大大有名的才子。
因為仰慕智永禅師書法之名,他身入空門,拜了智永為師,深得其真傳。
智永臨死之前,把天下至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迹托付給他。
辯才不敢掉以輕心,把真本藏在了卧室秘處,從不輕易示人。
唐太宗李世民屢次找辯才索取,辯才都推說真本已經毀于戰火。
李世民無奈之際,手下一位叫蕭翼的監察禦史主動請纓,假裝成山東一位書生前往雲門寺。
蕭翼學識淵博,與辯才情趣相投,兩個人遂成莫逆之交。
辯才拿出秘藏的《蘭亭集序》真本與他一同玩賞,蕭翼便趁這個機會盜出帖子,獻給李世民。
經過這一番變故,辯才禅師驚怒交加,悔恨無極,終于圓寂于寺内。
他的弟子們把他的骨灰埋在了佛塔之下,距離退筆冢不過幾步之遙。
聽完這段公案,衆人不由得都點了點頭。
看來這位辯才禅師怨念深重,死後一點怨靈糾纏于恩師所立的退筆冢内,蟄伏千年,恨意非但未消反而越發深重。
難怪雲門寺總被一股深重怨氣籠罩,就是這位辯才的緣故了。
“千年怨魂,那得多大的怨念……” 想到此節,所有人都倒抽一口冷氣。
此時辯才禅師已經吸盡了退筆冢内的墨氣,冢土慘白,方圓幾百米都被罩在黑雲之下。
辯才本人的肉體神識早已經衰朽湮滅,隻剩下怨恨流傳後世,現在隻怕早沒了判斷力,所見之人在其眼中都是蕭翼,全都該死。
剛才那一聲巨吼,隻怕也是找蕭翼索債的。
他們隻是些筆冢吏——有一些還是半吊子——不是道士,面對這種局面,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無論是顔政的畫眉、羅中夏的青蓮還是十九的如椽,都無法應付這樣的敵人。
“點睛筆呢?它剛才是不是阻止了辯才的攻擊?”諸葛一輝忽然想到,向羅中夏問道。
兩人二次相見,有些尴尬,但事急從權,顧不得許多了。
羅中夏黯然道:“我不知道……” 點睛筆隻能指示命運方向,卻不管你如何到達。
何況它把這些人都引到這個鬼地方,難道就是為了送死?他轉過頭去,發現十九癡癡地看着點睛筆,連墨和尚都沒法吸引她的注意,忍不住猜測,她莫非和這支筆關系匪淺? 此時墨和尚的形體越發凝實,諸葛一輝急道:“十九,你快過來!” 十九緩緩轉過臉來,一臉微妙,紅唇輕啟:“點睛筆說,更大的危機即将到來。
” 衆人不禁面面相觑,在這深深秦望山中的雲門塔林,難道還有比眼前這個禅師的怨念更可怕的東西?
兩人同時擡頭望去,恰好看到黑雲蔽日,直上青天,然後化作猙獰人頭俯沖而下。
看着遠處一條黑煙扶搖直上,還有那和尚的猙獰面容,他們心中忽然湧動一種極度的不安。
“我×,那是什麼?”顔政脫口而出。
“先去救人要緊。
”諸葛一輝沉聲道,他對諸葛長卿很放心,但很擔心十九的安危。
兩人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在一瞬間達成協議——不打了,各自去救自己人。
他們同時把臉轉向退筆冢的方向,邁步前沖,顔政看了眼空虛:“你是當事人,也别逃啊。
”也不管他是否願意,拽起來就走。
三個人頂着滾滾墨霧,沖過雲門塔林來到退筆冢旁空地,恰好看到羅中夏與十九在草地上打滾分開,已初具形态的巨大墨和尚就在不遠的地方,浮在空中如同鬼魅,凄厲恐怖。
“這……就是智永禅師嗎?” 諸葛一輝仰頭喃喃說道,他問了一個和羅中夏一樣的問題。
在場衆人都被這個巨大的兇神震懾住心神,在原地幾乎挪不動腳步,就連顔政也收起了戲谑表情,臉上浮起難得的認真。
墨和尚忽然仰天大吼了一聲,空氣都為之轟然震顫,似乎在叫着誰的名字,卻無法聽清。
沒等聲波消逝,和尚又是一聲凄厲叫喊,巨大的沖擊波像漣漪一樣向四周擴散,所有人都一下子被沖倒。
怨氣漸濃,他們感覺到呼吸都有了幾絲困難,全身沉重無比,似是也被鬼魂的無邊積怨壓制、束縛,光是從地上爬起來就要費盡全身的力氣,遑論逃走。
“這智永禅師真是害人不淺……”顔政吃力地扭動脖子,抱怨道。
這時候一個驚惶的聲音響起:“這……這不是智永禅師。
” 一下子,除了十九以外的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過來,說話的原來是空虛。
他膽怯地指了指在半空擺動的和尚,結結巴巴地說:“小寺裡有記載,智永禅師有一位弟子法号辯才,據說眉髯極長,也許……” “你知道些什麼?”諸葛一輝一把揪住他衣領,厲聲問道。
空虛這時候反倒恢複了鎮靜,歎道:“這位辯才禅師,可算得上是本寺曆史上第一可悲之人。
” 原來這位辯才禅師俗姓袁,為梁司空袁昂之玄孫,生平寄情于書畫之間,也是一位大大有名的才子。
因為仰慕智永禅師書法之名,他身入空門,拜了智永為師,深得其真傳。
智永臨死之前,把天下至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迹托付給他。
辯才不敢掉以輕心,把真本藏在了卧室秘處,從不輕易示人。
唐太宗李世民屢次找辯才索取,辯才都推說真本已經毀于戰火。
李世民無奈之際,手下一位叫蕭翼的監察禦史主動請纓,假裝成山東一位書生前往雲門寺。
蕭翼學識淵博,與辯才情趣相投,兩個人遂成莫逆之交。
辯才拿出秘藏的《蘭亭集序》真本與他一同玩賞,蕭翼便趁這個機會盜出帖子,獻給李世民。
經過這一番變故,辯才禅師驚怒交加,悔恨無極,終于圓寂于寺内。
他的弟子們把他的骨灰埋在了佛塔之下,距離退筆冢不過幾步之遙。
聽完這段公案,衆人不由得都點了點頭。
看來這位辯才禅師怨念深重,死後一點怨靈糾纏于恩師所立的退筆冢内,蟄伏千年,恨意非但未消反而越發深重。
難怪雲門寺總被一股深重怨氣籠罩,就是這位辯才的緣故了。
“千年怨魂,那得多大的怨念……” 想到此節,所有人都倒抽一口冷氣。
此時辯才禅師已經吸盡了退筆冢内的墨氣,冢土慘白,方圓幾百米都被罩在黑雲之下。
辯才本人的肉體神識早已經衰朽湮滅,隻剩下怨恨流傳後世,現在隻怕早沒了判斷力,所見之人在其眼中都是蕭翼,全都該死。
剛才那一聲巨吼,隻怕也是找蕭翼索債的。
他們隻是些筆冢吏——有一些還是半吊子——不是道士,面對這種局面,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無論是顔政的畫眉、羅中夏的青蓮還是十九的如椽,都無法應付這樣的敵人。
“點睛筆呢?它剛才是不是阻止了辯才的攻擊?”諸葛一輝忽然想到,向羅中夏問道。
兩人二次相見,有些尴尬,但事急從權,顧不得許多了。
羅中夏黯然道:“我不知道……” 點睛筆隻能指示命運方向,卻不管你如何到達。
何況它把這些人都引到這個鬼地方,難道就是為了送死?他轉過頭去,發現十九癡癡地看着點睛筆,連墨和尚都沒法吸引她的注意,忍不住猜測,她莫非和這支筆關系匪淺? 此時墨和尚的形體越發凝實,諸葛一輝急道:“十九,你快過來!” 十九緩緩轉過臉來,一臉微妙,紅唇輕啟:“點睛筆說,更大的危機即将到來。
” 衆人不禁面面相觑,在這深深秦望山中的雲門塔林,難道還有比眼前這個禅師的怨念更可怕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