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臨歧惆怅若為分

關燈
蔔……羅中夏悲觀地想。

     顔政在一旁忽然插嘴問道:“他這一支新的,卻是什麼筆?” “點睛筆。

    ” “點睛?畫龍點睛的那個點睛?” 彼得點點頭,深吸一口氣:“這筆乃是煉自南梁的丹青妙手張僧繇,我想畫龍點睛的故事你們都聽過。

    ”顔政拍了拍羅中夏的肩膀,笑道:“你這小子還真幸運,又是李白,又是張僧繇,可稱得上是詩畫雙絕了。

    ” 羅中夏苦笑一聲,這哪裡能夠稱得上幸運。

    他又問道:“聽諸葛長卿的意思,這支點睛筆,也是管城七侯之一?” 彼得道:“準确地說,點睛筆是唯一一支現世的管城七侯,在諸葛家和韋家都曾經待過。

    我隻聽說這一世的點睛筆落到一個外人手裡,卻沒想到會是這麼個下場。

    ” “這點睛筆好歹也是七侯之一,怎麼這麼廢柴?我看那個筆冢吏一點還手能力都沒有。

    ” 彼得搖搖頭:“筆靈用法,千變萬化,并非所有的筆靈都有對戰之能。

    這支點睛筆似乎别有隐秘,在筆冢吏手裡流轉很快,可惜具體怎麼回事,隻有兩家的高層才知道了。

    ” 羅中夏摸摸自己的胸口,點睛筆蜷縮在其中,一動不動,看起來人畜無害。

    他先把這個雜念抛開,從兜裡掏出小榕給他的那張素箋遞給彼得,彼得接過素箋一看,擡頭問道:“這是什麼?” “小榕……呃……就是韋勢然的孫女給我的,說其中是退筆的法子。

    ” 彼得“哦”了一聲,看來羅中夏仍舊沒打算接受筆靈,還一直惦記着退筆走人。

    他首先接過素箋看了一番,拍了拍光頭:“依此詩意,倒也能品出些味道,隻是這信出自韋勢然,實在令人難以相信……”? 羅中夏上前一步,堅定地說:“無論如何,我得試一試,這是目前我唯一的希望。

    ” 彼得注視羅中夏雙目,見他态度堅決,徐徐歎道:“也罷,羅先生你本非筆冢中人,又無此意,若能及早脫身,也是樁好事。

    ” 顔政靠在門口,不以為然地聳了聳肩。

    彼得和尚扶了扶碎掉一半的眼鏡,開口道: “此詩看起來是集句,我想推敲詩意沒什麼用處,重點應落在‘退筆冢’三字上。

    ” 羅中夏聽得着急:“你說的退筆冢,究竟是什麼?聽名字像是一個确實能退筆的地方啊!” “是兩個地方。

    ”彼得和尚伸出兩個指頭,鄭重其事地在他面前晃動了一下。

    羅中夏迷惑地看了看他,彼得和尚露出好為人師的表情,對他講解。

     退筆冢共有兩處:一處是在紹興永欣寺,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禅師在陳隋時所立。

    他三十多年時間裡用廢了五大筐毛筆,後來特意把這些毛筆埋在永欣寺内,立了一塊碑,号“退筆冢”,留下這麼一段典故。

    另外一處則是在零陵的綠天庵,乃是唐代草聖懷素所留。

    此人擅書狂草,筆意直追草聖張旭;他嗜寫如癡,在自家故裡的綠天庵中每日習字,日久天長,被寫廢了的毛筆甚至堆積成山,遂起名叫作退筆冢。

     “也就是說,一個在永欣寺,一個在綠天庵;一個在浙江,一個在湖南。

    ” 彼得和尚道:“不過你也别高興太早。

    這兩個地方隻是書法史上的兩段典故,沒有人真正見過,甚至存在與否都不能确定。

    韋勢然說退筆冢能退筆,未免望文生義了。

    ” “那其他三句是不是也有什麼典故?”羅中夏仍舊不甘心。

     “也許吧,不過現在還參詳不出來。

    ”彼得和尚抖了抖素箋,抱怨道,“這集句的人真可笑,他以為這是達?芬奇密碼啊。

    ” 羅中夏沒注意到他的玩笑,他現在滿腦子都是退筆冢的事。

    退筆冢,能退筆,聽上去實在是合情合理,充滿了巨大的誘惑力。

    筆冢的世界雖好,卻不是自己能承受的,那個叫房斌的死者,就是前車之鑒。

    他死去的眼神,至今仍舊萦繞在羅中夏的夢境裡。

     力量越強,責任越大,既然我負不起責任,還是不要這份力量吧。

     最終,他擡起頭,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無論如何,我都希望能夠盡快擺脫這個筆靈,回到正常生活中來。

    ” 彼得早料到他會做如此打算,于是颔首道:“退筆冢一直以來隻是個典故,究竟虛實如何,沒人知道。

    就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