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此心郁怅誰能論
關燈
小
中
大
羅中夏剛經曆完一場大戰,被這麼冷不丁一拍肩膀,吓得悚然一驚,像觸了電的兔子一樣朝廁所門裡跳去。
來人沒料到他反應這麼大,也被吓退了三步,确信自己沒認錯人以後,才奇道:“你這是怎麼了?” 羅中夏聽到這聲音有幾分耳熟,他定定心神,回頭去看了一眼,方長出一口氣。
來者是一位老人,高高瘦瘦,外加一副厚重的玳瑁腿老花鏡。
“鞠老先生?” “呵呵,正是。
”鞠式耕先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大概是覺得這孩子太毛躁了,毫不穩重。
羅中夏尴尬得不知說什麼好,隻能沒話找話:“您老,也是來看鄭和?” 鞠式耕偏頭看了看病房的方向,銀眉緊皺,語氣中不勝痛惜:“是啊,真是天有不測風雲,居然會發生這種事。
” “唉唉,誰也想不到啊,天妒英才。
”羅中夏附和道。
鞠式耕瞥了他一眼,沉聲道:“那是喪葬悼語,不可亂用。
”羅中夏趕緊閉上嘴,他原本想講得風雅點,反露了怯。
鞠式耕忽然想到什麼,又問道:“聽說,還是你先發現他出事的?” “啊,算是吧……”羅中夏把過程約略講了一遍——當然,略掉了一切關于筆冢的事情。
鞠式耕聽完,拍了拍他的肩膀稱贊道:“我看你和鄭和一向不睦,危難之時卻能不念舊恨,很有君子之風呢!” “人命關天嘛。
”羅中夏聽到表揚,很是得意。
不過他生怕老先生問得多了自己露出破綻,連忙轉了個話題:“您老怎麼這麼晚才過來?” 鞠式耕指指自己耳朵:“我年紀大了,好清淨,剛才雜人太多,就晚來了一陣。
” 羅中夏聽了,心髒兀自在胸腔裡突突地跳,一陣後怕。
幸虧鞠式耕現在才來,否則若被他看到剛才那一幕,可就更加麻煩了。
兩個人且聊且走,不知不覺就到了鄭和的病房門口。
門外的護士見有人來了,站起身來說現在大夫在房間裡做例行查房,要稍候一下。
兩個人隻好站在門外等着,鞠式耕把拐杖靠在一旁,摘下眼鏡擦了擦,随口問道: “太白的詩,你現在讀得如何了?” 羅中夏沒想到這老頭子還沒忘掉這茬兒,暗暗叫苦,含含糊糊答道:“讀了一些,讀了一些。
”鞠式耕很嚴肅地伸出一個指頭:“上次其實我就想提醒你來着。
我見你從絕命詩讀起,這卻不妥。
你年紀尚輕,這等悲怆的東西有傷心境,難免讓自己堕入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窠臼;該多挑些神采激揚、清新可人的,能與少年脾味相投,借此漸入佳境,再尋别作,才是上佳讀法。
” 羅中夏暗想,如果隻是一味諾諾,未免會被他鄙視,恰好剛才用《靜夜思》擊退了強敵,于是随口道:“先生說得是。
我以前在宿舍裡偶爾起夜,看到床前的月光,忽然想到那句‘床前明月光’,倒真有思鄉的感覺。
” 鞠式耕呵呵一笑,手指一彈:“此所謂望文而生義了。
” 羅中夏一愣,自己難得想裝得風雅些,難道又露怯了?可這句詩小學就教過,平白樸實,還能有什麼特别的講究?鞠式耕把眼鏡戴了回去,輕捋長髯,侃侃而談: “唐代之前,是沒有咱們現在所說的床的,古人寝具皆稱為榻。
而這裡的‘床’字,指的其實是井的圍欄。
” “×……”羅中夏聽着新鮮,在這之前可從來沒人告訴過他這一點。
“其實如果想想後面兩句,便可豁然明了。
試想如果一個人躺在床上,又如何能舉頭和低頭呢?唯有解成井欄,才能解釋得通。
李太白的其他詩句,諸如‘懷餘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前有昔時井,下有五丈床’等,即是旁證。
所以詩人其實是站在井邊感懷,不是床邊。
” 羅中夏搔搔腦袋,剛才拿着這首詩戰得威風八面,以為已經通曉了意境,想不到卻是個猴吃麻花——整個兒蠻擰。
“讀詩須得看注,否則就會誤入歧途。
倘若與原詩意旨相悖,還不如不讀。
” 鞠式耕正諄諄教導到興頭,病房門“吱呀”一聲開了,大夫和一個護士走出來,叮囑了幾句就匆匆離去。
羅中夏如蒙大赦,趕緊跟鞠老先生說咱們快進去吧,鞠式耕無奈,隻好拿起拐杖,推門而入。
這間病房有三四十平方米,周圍的牆壁都漆成了輕快的淡綠色,窗簾半開半閉,透入窗外溶溶月色。
房間中隻有病床和一些必要的醫療設備,顯得很寬敞。
鄭和平靜地躺在床上,一動不動,臉上罩着一個氧氣罩,旁邊心電監視屏幕的曲線有規律地跳動着,形象地說明病人的狀況很穩定。
鞠式耕站在床頭,雙手垂立,注視着昏迷不醒的鄭和,嗟歎不已。
鄭和身上蓋着一層白白的薄被,羅中夏不好上前掀開,隻好在心裡猜度他的身體已經被侵蝕成什麼樣子了。
雖然兩個人關系一直不好,但看到鄭和變成這番模樣,羅中夏也不禁有些同情。
大約過了兩分鐘,鞠式耕騰出一隻手,輕輕拍了拍床頭鐵框,語有悔意:“隻怪我昨天要他代我驗筆,今天才變成這樣,可歎,可歎。
” “驗筆?” “對。
你可還記得那支無心散卓?昨天鄭和說可以幫我去查一下來源,就帶走了,不想就這樣一去不回。
” 羅中夏立刻明白了,接下來鄭和帶着無心散卓筆去墨雨齋找趙飛白,結果那個倒
來人沒料到他反應這麼大,也被吓退了三步,确信自己沒認錯人以後,才奇道:“你這是怎麼了?” 羅中夏聽到這聲音有幾分耳熟,他定定心神,回頭去看了一眼,方長出一口氣。
來者是一位老人,高高瘦瘦,外加一副厚重的玳瑁腿老花鏡。
“鞠老先生?” “呵呵,正是。
”鞠式耕先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大概是覺得這孩子太毛躁了,毫不穩重。
羅中夏尴尬得不知說什麼好,隻能沒話找話:“您老,也是來看鄭和?” 鞠式耕偏頭看了看病房的方向,銀眉緊皺,語氣中不勝痛惜:“是啊,真是天有不測風雲,居然會發生這種事。
” “唉唉,誰也想不到啊,天妒英才。
”羅中夏附和道。
鞠式耕瞥了他一眼,沉聲道:“那是喪葬悼語,不可亂用。
”羅中夏趕緊閉上嘴,他原本想講得風雅點,反露了怯。
鞠式耕忽然想到什麼,又問道:“聽說,還是你先發現他出事的?” “啊,算是吧……”羅中夏把過程約略講了一遍——當然,略掉了一切關于筆冢的事情。
鞠式耕聽完,拍了拍他的肩膀稱贊道:“我看你和鄭和一向不睦,危難之時卻能不念舊恨,很有君子之風呢!” “人命關天嘛。
”羅中夏聽到表揚,很是得意。
不過他生怕老先生問得多了自己露出破綻,連忙轉了個話題:“您老怎麼這麼晚才過來?” 鞠式耕指指自己耳朵:“我年紀大了,好清淨,剛才雜人太多,就晚來了一陣。
” 羅中夏聽了,心髒兀自在胸腔裡突突地跳,一陣後怕。
幸虧鞠式耕現在才來,否則若被他看到剛才那一幕,可就更加麻煩了。
兩個人且聊且走,不知不覺就到了鄭和的病房門口。
門外的護士見有人來了,站起身來說現在大夫在房間裡做例行查房,要稍候一下。
兩個人隻好站在門外等着,鞠式耕把拐杖靠在一旁,摘下眼鏡擦了擦,随口問道: “太白的詩,你現在讀得如何了?” 羅中夏沒想到這老頭子還沒忘掉這茬兒,暗暗叫苦,含含糊糊答道:“讀了一些,讀了一些。
”鞠式耕很嚴肅地伸出一個指頭:“上次其實我就想提醒你來着。
我見你從絕命詩讀起,這卻不妥。
你年紀尚輕,這等悲怆的東西有傷心境,難免讓自己堕入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窠臼;該多挑些神采激揚、清新可人的,能與少年脾味相投,借此漸入佳境,再尋别作,才是上佳讀法。
” 羅中夏暗想,如果隻是一味諾諾,未免會被他鄙視,恰好剛才用《靜夜思》擊退了強敵,于是随口道:“先生說得是。
我以前在宿舍裡偶爾起夜,看到床前的月光,忽然想到那句‘床前明月光’,倒真有思鄉的感覺。
” 鞠式耕呵呵一笑,手指一彈:“此所謂望文而生義了。
” 羅中夏一愣,自己難得想裝得風雅些,難道又露怯了?可這句詩小學就教過,平白樸實,還能有什麼特别的講究?鞠式耕把眼鏡戴了回去,輕捋長髯,侃侃而談: “唐代之前,是沒有咱們現在所說的床的,古人寝具皆稱為榻。
而這裡的‘床’字,指的其實是井的圍欄。
” “×……”羅中夏聽着新鮮,在這之前可從來沒人告訴過他這一點。
“其實如果想想後面兩句,便可豁然明了。
試想如果一個人躺在床上,又如何能舉頭和低頭呢?唯有解成井欄,才能解釋得通。
李太白的其他詩句,諸如‘懷餘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前有昔時井,下有五丈床’等,即是旁證。
所以詩人其實是站在井邊感懷,不是床邊。
” 羅中夏搔搔腦袋,剛才拿着這首詩戰得威風八面,以為已經通曉了意境,想不到卻是個猴吃麻花——整個兒蠻擰。
“讀詩須得看注,否則就會誤入歧途。
倘若與原詩意旨相悖,還不如不讀。
” 鞠式耕正諄諄教導到興頭,病房門“吱呀”一聲開了,大夫和一個護士走出來,叮囑了幾句就匆匆離去。
羅中夏如蒙大赦,趕緊跟鞠老先生說咱們快進去吧,鞠式耕無奈,隻好拿起拐杖,推門而入。
這間病房有三四十平方米,周圍的牆壁都漆成了輕快的淡綠色,窗簾半開半閉,透入窗外溶溶月色。
房間中隻有病床和一些必要的醫療設備,顯得很寬敞。
鄭和平靜地躺在床上,一動不動,臉上罩着一個氧氣罩,旁邊心電監視屏幕的曲線有規律地跳動着,形象地說明病人的狀況很穩定。
鞠式耕站在床頭,雙手垂立,注視着昏迷不醒的鄭和,嗟歎不已。
鄭和身上蓋着一層白白的薄被,羅中夏不好上前掀開,隻好在心裡猜度他的身體已經被侵蝕成什麼樣子了。
雖然兩個人關系一直不好,但看到鄭和變成這番模樣,羅中夏也不禁有些同情。
大約過了兩分鐘,鞠式耕騰出一隻手,輕輕拍了拍床頭鐵框,語有悔意:“隻怪我昨天要他代我驗筆,今天才變成這樣,可歎,可歎。
” “驗筆?” “對。
你可還記得那支無心散卓?昨天鄭和說可以幫我去查一下來源,就帶走了,不想就這樣一去不回。
” 羅中夏立刻明白了,接下來鄭和帶着無心散卓筆去墨雨齋找趙飛白,結果那個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