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白雪飛花亂人目

關燈
呵呵,别看筆冢主人隻是一介書吏,卻有着大智慧,乃是個精研諸子百家的奇人——最後真的被他悟到了一個煉筆收魂的法門。

    ” 又是煉筆。

    羅中夏知道這與自己幹系重大,不由得全神貫注起來。

     “所謂煉筆收魂,就是汲取受者的魂魄元神為材料,将之熔煉成筆靈形狀。

    《文心雕龍》裡說過:‘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可見才自心放,詩随神抒,魂魄既被收成筆靈,其中蘊藏的才華自然就被保存下來。

    ” “聽起來好玄,為啥非要選筆做載體啊?” “文房四寶之中,硯乃文之鎮,紙乃文之承,墨乃文之體,而筆卻是文之神,因此位列四寶之首。

    你想,人寫文作畫之時,必是全神貫注。

    想法自心而生,由言而立,無不傾注筆端。

    所以煉筆實在是采集才華的最佳途徑。

    ” 韋勢然說到這裡,又斟了一杯茶,羅中夏也學着啜了一小口,一種奇異的苦澀味道從舌尖蕩漾開來,一股清氣瞬間流遍身體各處。

    憊懶如他,一時間也不覺有些心清。

     韋勢然放下茶杯,繼續娓娓說道:“筆冢主人自從修得了這個手段,就周遊天下,遍尋适于煉筆之人,俟其臨終之際,親往煉筆。

    常言道,身死如燈滅,所以那些名士泰半都不願意讓自己才情随身徒死,對筆冢主人的要求也就無有不從。

    他把煉得的筆靈都存在一處隐秘之地,稱之為‘筆冢’,自稱筆冢主人,本名反而不傳。

    ” “那後來呢?” “且聽我慢慢說來。

    ”韋勢然示意他少安毋躁,“筆冢主人自從領悟了煉筆之道,循修循深,最後竟修煉成了一個半仙之體。

    嗣後經曆了數百年時光,由秦至漢,由漢至三國,由三國至南北朝隋唐,筆冢主人煉了許多名人筆靈,都一一收在筆冢中。

    後來不知生了什麼變故——我估計可能是筆冢主人雖是半仙之體,畢竟也會老去——筆冢主人不再出來,而是派了筆冢吏代替自己四處尋訪……” 這時羅中夏忽然打斷了他的話:“我隻是想知道,這個神話故事和我有什麼關系?” 韋勢然不以為忤,他從小榕手裡拿過那管被打回原形的湖筆,用指尖從筆鋒畫至筆尾,說道:“剛才我也說了,筆靈乃是用名士的精魄煉就而成。

    名士性情迥異,煉就出的筆靈也是個個不同。

    凝重者有之,輕靈者有之,古樸者有之,險峻者有之,有多少種名士,便有多少種筆靈。

    ” 韋勢然說到這裡,聲音轉低,他把臉湊近羅中夏,嚴肅道:“接下來,才是我要說的重點。

    你可要聽好了。

    ” 羅中夏咽下一口唾沫。

     “筆冢主人發現,筆靈自煉成之後,除了收藏才華之外,卻還有另外一層功能。

    所謂天人合一,萬物同體,筆靈自收了精魄以後,與自然隐然有了應和之妙。

    而且每支筆靈的應和之妙都不同,各有神通。

    ” 韋勢然指指身旁的孫女:“小榕能冰雪,諸葛長卿能呼喚風雲,這都是他們體内筆靈顯現出來的神奇功效。

    ” 羅中夏回想起他們那日對決的情形,在這麼一間小屋之内居然風雪交加,這筆靈未免也太過奇妙了。

    他又想到自己那次還曾和小榕撞了個滿懷,那種溫香軟玉的感覺至今思之仍叫人神往,唇邊不禁微微洩出暧昧笑容。

    他恍惚間忽看到小榕正盯着自己,雖然面無表情,一雙俊美的電眸卻似看穿了自己的龌龊心思,面色一紅,連忙去問韋勢然問題,以示自己無歪心: “他們的筆靈是如何得來?” 韋勢然道:“筆靈乃是神物,有着自己的靈性與才情,但非要與人類元神融合才能發揮。

    筆冢稱與筆靈融合的人為筆冢吏。

    ”羅中夏連連點頭,不敢側眼去與小榕眼睛直視。

    韋勢然卻哪壺不開提哪壺:“你可知小榕她體内寄寓的是什麼?” “啊……呃……韋姑娘會操縱冰雪……這個……是《冰雪奇緣》裡的艾莎?” “她體内的這支筆靈,乃是煉自東晉才女謝道韫。

    當年謝道韫少時,叔父謝安問一群子侄輩,空中飄雪像是什麼。

    有人說像是撒鹽,而謝道韫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奉為一時之絕。

    所以這支筆的名字,就叫作詠絮筆。

    ” “那個諸葛長卿呢?” “唔……”韋勢然捋着胡子想了一下,又道,“我當日不在場,據小榕描述,他自稱淩雲,又以‘子虛’二字為招。

    有此稱号的隻有漢代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擅作漢賦,尤以《子虛賦》為上佳,漢賦氣魄宏大,小榕的詠絮本非敵手,若非你及時出手,隻怕……” 羅中夏經這麼一提醒,猛然想到自己被黑筆穿胸的記憶,不禁驚道:“難道,難道說我胸内的不是怪物,而是筆靈?” “不錯。

    ”韋勢然盯着他,“而且你的那支筆靈,大大地有來頭呢。

    ” 羅中夏腦子裡電光石火般地閃過那首絕命詩,說話不由得結結巴巴:“你、你們别告訴我是李、李白的啊?” “也是,也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