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那晚我回到家,得知了我們要搬家的消息。
這一整天已經讓我疲憊不堪,而從今往後,更是再也沒有輕松的日子了。
我的老師,我本可以傾吐心聲的人,如今對我的态度就好像我做了什麼傷害她的事一樣。
我的朋友——我一度将他們視為朋友,現在仍想竭力維系住友誼的人——卻對我避而遠之,形同陌路。
我們一家都遭到了排斥。
沒人控訴我,也沒人指責我。
他們又能說什麼呢?畢竟我什麼都沒做。
從父親被捕的那天起,他們的态度就變了。
我沒有得到一句解釋。
事實上,我也不能期待誰會對我解釋。
他們的這種姿态,對我來說并不新鮮。
隻不過,這次針對的人是我。
我不是吉蔔賽人,也不是猶太人。
甚至也不是斯拉夫人。
我的罪名……我的罪名來自我的父親,我親愛的爸爸。
我來到家門前,伸手推開那扇破裂的木門。
生鏽的鉸鍊發出了抗議的聲音。
我朝陰郁的屋内瞥去,跨過門檻,駐足,讓自己的眼睛适應幽暗的光線。
“安卡?” “媽媽。
” 我在熄滅的壁爐邊看見了媽媽的身影,她坐在一張木凳上。
尼古拉在她身邊的地闆上睡着了,春夜寒涼,隻有一條粗麻布為他提供少許溫暖。
我奔上前抱住了媽媽,我們緊緊相擁着,仿佛分開了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而不是短短的一天。
接下來的一陣沉默,使我警覺到有什麼事情不對。
我松開了手臂,看着媽媽的眼睛,想找出一絲線索。
我發現她哭過,我的眼睛也濕了。
但我隐約意識到一種責任感,硬将淚水忍了下去。
“怎麼了,媽媽?發生什麼事了?” 母親将我輕輕擁入懷中。
她深深地吸了口氣,胸脯起伏,想着要如何回應我。
當那些話終于從她口裡說出時,我并不覺得驚訝,然而這一點也沒有減少它們帶來的不快。
“我們得搬家了,安卡。
” 我一動不動,讓這個信息慢慢嵌入腦中。
媽媽轉過了臉,不敢與我對視。
爸爸被處決之後,我們被告知也許得搬到另一個鎮上去。
他們說,這麼做是為了減輕我們的痛苦。
那個軍官看起來像是個和藹的人,他對我們的溫言關懷明顯是出自真心。
但他和那些殺害爸爸的人穿着同樣的制服,我們又要如何相信他呢? “我們要搬去哪兒?” 我随口問道,隻是為了打破沉默。
目地的根本不重要,那個陌生的地名我過耳便忘了。
我已經在想另一個更關鍵的問題。
“我們什麼時候走,媽媽?” “明天,中午。
” 這個回答使我大吃一驚:“明天?可是……” 我沒有說下去,因為我意識到自己的反對理由站不住腳。
我們需要打點的行裝少得可憐。
那些未被納粹黨作為懲罰沒收的家當,之後也很快都變賣掉了。
我們的家具——那些沒有拿去換取食物的——也都被拆了當柴燒,好讓尼古拉在夜裡能有爐火取暖。
至于衣物,除了我們身上穿的便所剩無幾。
而且現在我們……我……甚至沒有朋友需要道别。
媽媽的聲音再次在耳邊響起。
“我們得先去布加勒斯特,到了那裡,會有人指示我們接下來的目的地。
我們必須在明日午前到達車站,安卡。
” 聽見車站,我的腦海中頓時湧現出一幕幕回憶。
我坐在火車上。
康斯坦察。
蒸汽的嘶嘶聲。
車輪用力刹住時的前傾。
那是我十一歲第一次坐火車的記憶。
“我們是不是要去很遠的地方,媽媽?” 尼古拉醒了。
我的思緒又跳回到現實中——擺在面前的冷冰冰的現實。
尼古拉的眼睛因好奇而清亮,就好像他一直都醒着似的。
也許他剛才并沒睡着。
睡眠再也不是一件易事。
我能閉上眼睛,卻無法蒙蔽現實裡發生的事情,它們甚至連我的夢境也不放過。
也許對尼古拉來說也是一樣,我不知道。
他隻有六歲,快要過七歲生日了,可我甚至不确定是哪一天。
時間
這一整天已經讓我疲憊不堪,而從今往後,更是再也沒有輕松的日子了。
我的老師,我本可以傾吐心聲的人,如今對我的态度就好像我做了什麼傷害她的事一樣。
我的朋友——我一度将他們視為朋友,現在仍想竭力維系住友誼的人——卻對我避而遠之,形同陌路。
我們一家都遭到了排斥。
沒人控訴我,也沒人指責我。
他們又能說什麼呢?畢竟我什麼都沒做。
從父親被捕的那天起,他們的态度就變了。
我沒有得到一句解釋。
事實上,我也不能期待誰會對我解釋。
他們的這種姿态,對我來說并不新鮮。
隻不過,這次針對的人是我。
我不是吉蔔賽人,也不是猶太人。
甚至也不是斯拉夫人。
我的罪名……我的罪名來自我的父親,我親愛的爸爸。
我來到家門前,伸手推開那扇破裂的木門。
生鏽的鉸鍊發出了抗議的聲音。
我朝陰郁的屋内瞥去,跨過門檻,駐足,讓自己的眼睛适應幽暗的光線。
“安卡?” “媽媽。
” 我在熄滅的壁爐邊看見了媽媽的身影,她坐在一張木凳上。
尼古拉在她身邊的地闆上睡着了,春夜寒涼,隻有一條粗麻布為他提供少許溫暖。
我奔上前抱住了媽媽,我們緊緊相擁着,仿佛分開了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而不是短短的一天。
接下來的一陣沉默,使我警覺到有什麼事情不對。
我松開了手臂,看着媽媽的眼睛,想找出一絲線索。
我發現她哭過,我的眼睛也濕了。
但我隐約意識到一種責任感,硬将淚水忍了下去。
“怎麼了,媽媽?發生什麼事了?” 母親将我輕輕擁入懷中。
她深深地吸了口氣,胸脯起伏,想着要如何回應我。
當那些話終于從她口裡說出時,我并不覺得驚訝,然而這一點也沒有減少它們帶來的不快。
“我們得搬家了,安卡。
” 我一動不動,讓這個信息慢慢嵌入腦中。
媽媽轉過了臉,不敢與我對視。
爸爸被處決之後,我們被告知也許得搬到另一個鎮上去。
他們說,這麼做是為了減輕我們的痛苦。
那個軍官看起來像是個和藹的人,他對我們的溫言關懷明顯是出自真心。
但他和那些殺害爸爸的人穿着同樣的制服,我們又要如何相信他呢? “我們要搬去哪兒?” 我随口問道,隻是為了打破沉默。
目地的根本不重要,那個陌生的地名我過耳便忘了。
我已經在想另一個更關鍵的問題。
“我們什麼時候走,媽媽?” “明天,中午。
” 這個回答使我大吃一驚:“明天?可是……” 我沒有說下去,因為我意識到自己的反對理由站不住腳。
我們需要打點的行裝少得可憐。
那些未被納粹黨作為懲罰沒收的家當,之後也很快都變賣掉了。
我們的家具——那些沒有拿去換取食物的——也都被拆了當柴燒,好讓尼古拉在夜裡能有爐火取暖。
至于衣物,除了我們身上穿的便所剩無幾。
而且現在我們……我……甚至沒有朋友需要道别。
媽媽的聲音再次在耳邊響起。
“我們得先去布加勒斯特,到了那裡,會有人指示我們接下來的目的地。
我們必須在明日午前到達車站,安卡。
” 聽見車站,我的腦海中頓時湧現出一幕幕回憶。
我坐在火車上。
康斯坦察。
蒸汽的嘶嘶聲。
車輪用力刹住時的前傾。
那是我十一歲第一次坐火車的記憶。
“我們是不是要去很遠的地方,媽媽?” 尼古拉醒了。
我的思緒又跳回到現實中——擺在面前的冷冰冰的現實。
尼古拉的眼睛因好奇而清亮,就好像他一直都醒着似的。
也許他剛才并沒睡着。
睡眠再也不是一件易事。
我能閉上眼睛,卻無法蒙蔽現實裡發生的事情,它們甚至連我的夢境也不放過。
也許對尼古拉來說也是一樣,我不知道。
他隻有六歲,快要過七歲生日了,可我甚至不确定是哪一天。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