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一起去放羊
關燈
小
中
大
。
她說:“沒事!不冷的嘛。
” 我一想,也是啊,這兩天突然非常暖和。
加瑪也脫掉了往日放羊離不開的皮大衣,隻套了一件嫂子的褐色長棉服。
況且等到了中午會更暖和的。
我便趕緊跑上前,抱着馬鞍爬上馬,坐在她身後。
馬兒扭着屁股,踩着愉快的鼓點前行,我們大聲唱起歌來。
這時有一大群馬踏踏奔騰過西面的曠野,我們又一起歡呼。
羊群靜靜地停在北面遠處的沙梁下。
走了好一會兒才趕上羊群。
羊群雖然行走時擠成一團前行,可停下來吃草時,隻顧埋頭大嚼,很快就四下散開。
牧羊人負責不時地聚攏它們,并引導它們去往新的草地,免得總是原地打轉,在啃過的地方反複啃了又啃。
我倆不時下馬,坐在雪地上聽手機裡的歌,觀望羊群的動靜。
我想,原來這就是放羊啊,的确沒啥意思…… 這時,遠遠地有騎馬人趕着幾峰駱駝從東往西奔去。
我們看了好一會兒。
後來那人停止了追趕,勒停馬,也長久地往我們這邊看。
并漸漸調轉馬頭,丢下駱駝向我們走來。
等走到近旁一看,原來是昨天見過面的一個老頭。
當時他路過我家地窩子喝茶,還問我有沒有看到他的駱駝。
真是太看得起我了,我連我家的駱駝都不認識。
看樣子,他的駱駝總算找到了。
這個老頭是附近牧場的鄰居,這個冬天到我們的沙窩子拜訪過兩三回,因此還算熟悉。
記得有一次他問我:“你們漢族是不是要過年了?”那個哈語的“過年”一詞,我怎麼也聽不懂。
他便解釋如下:“就是——這樣的,那樣的,全部的好吃的,都擺在一起,随便吃!”我便一下子明白了。
大樂。
當時我正在撚紡錘,給一團藍色毛線上勁,然後再合作三股撚成粗線。
這一行為令他激動不已,拼命誇我能幹,是個好姑娘,還邀請我去他家做客。
說他家在西北方向,非常近,騎馬就半小時的路程,走路的話一個小時。
還向我介紹那裡共有三家人。
他自己家有三口人,一個老伴,一個兒子。
他離開後,居麻不懷好意地說:“小心點!他的兒子還沒結婚。
” 我卻對這個老頭很有好感,他外套破舊,态度殷勤,小心翼翼。
他的馬兒也老實巴交的,右眼是瞎的。
不知為何,加瑪對待此人始終态度冷淡。
此刻,面對這人的問候,隻是淡淡答應了一下,也不起身,仍舊坐在雪地裡擺弄手機,一首接一首地換着歌聽。
老頭下了馬,在加瑪對面坐了下來,兩人長時間一言不發。
羊群靜止不動,兩匹馬兒互相聞聞鼻子,再各自啃草。
加瑪自顧自地玩着手機,他一直默默地看着她。
如此沉默相對了好一會兒。
駱駝漸漸走遠了,他才起身告辭上馬,欲要離去。
這時加瑪才像是突然想起來似的,擡起頭問了他一句什麼。
于是他騎在馬上,認真地回答了許多。
又等了一會兒,看加瑪真的再也不說話了,才重新告辭,轉身策馬朝駱駝追去。
放羊真的是寂寞的。
當我們把羊群趕往北方的時候,看到另一群羊從東面過來了。
這可是我們的地盤啊。
我問加瑪怎麼回事,她停下來凝神看了許久,說:“不知道。
” 過了好一會兒,趕羊的小夥子才出現在視野裡。
他一看到我們,就立刻調轉馬頭向我們跑來。
我倆勒馬等待。
直到離得很近了,加瑪才認出他來,主動打了個招呼。
我一看,這小子的臉被圍巾、帽子捂得嚴嚴實實,隻露出眼睛那兒的一條縫。
真奇怪,今天又不冷,何必如此呢? 再一想:對了,這個季節的風最毒。
年輕人當然要臭美了,怕吹黑嘛。
可等他走到跟前,解開圍巾和我們說話時,我一看,已經黑得不見天日了…… 他年紀還小,看起來不到二十歲。
他的羊群要抄近道經過我們牧場,特地過來說明一下。
說明完畢,又東拉西扯說了許多,遲遲不願離開。
還問道:“你們要去哪裡?” 此時我和加瑪已經離自己的羊群很遠了。
她打算和我再去那塊紅色的老墓地看看。
我們慢慢往那邊走,男孩也一直跟着,一路上一聲不吭。
就算不明白我們倆去那裡幹什麼,也不過問。
我們三人走到墓地近前,勒馬靜靜地停立了一會兒。
風越來越大,風聲像大江大河的轟鳴一般,我們靜止在河流深處……我回頭看到那男孩的羊群越走越遠了,他仍然一點也不着急。
等我們開始往回走時,才看到我們的羊群也正在慢慢往西北方向蔓延。
再不趕的話,兩支羊群就混到一起了。
男孩這才策馬奔過去,我們也趕緊跑過去幫着大呼小叫地吆喝。
忙活了好一陣。
要分别時,他又問我們:“你們要去哪裡?”還是戀戀不舍的樣子。
告辭後,我問加瑪:“是對象吧?” 她大笑:“豁切!”卻說是“弟弟”。
可能是遠房的親戚。
此時已日過中天,我們出來兩個多小時了。
我隻穿着一件羽絨外套,沒戴圍巾,漸漸地越來越冷。
肚子也開始咕咕叫喚。
我們下了馬,徒步走在雪地裡。
羊群沒有變化,仍埋首仔細地啃草。
枯草稀稀拉拉的,得啃多久才能填飽肚子啊。
風聲呼嘯,手機裡的音樂纖細又執着。
加瑪就着這音樂跳起舞來。
我擡頭環顧,跳舞的加瑪之外,我和馬兒之外,羊群之外,滿目的天空、流雲、白雪、黃沙。
再無一物。
心想:這就是放羊了。
她說:“沒事!不冷的嘛。
” 我一想,也是啊,這兩天突然非常暖和。
加瑪也脫掉了往日放羊離不開的皮大衣,隻套了一件嫂子的褐色長棉服。
況且等到了中午會更暖和的。
我便趕緊跑上前,抱着馬鞍爬上馬,坐在她身後。
馬兒扭着屁股,踩着愉快的鼓點前行,我們大聲唱起歌來。
這時有一大群馬踏踏奔騰過西面的曠野,我們又一起歡呼。
羊群靜靜地停在北面遠處的沙梁下。
走了好一會兒才趕上羊群。
羊群雖然行走時擠成一團前行,可停下來吃草時,隻顧埋頭大嚼,很快就四下散開。
牧羊人負責不時地聚攏它們,并引導它們去往新的草地,免得總是原地打轉,在啃過的地方反複啃了又啃。
我倆不時下馬,坐在雪地上聽手機裡的歌,觀望羊群的動靜。
我想,原來這就是放羊啊,的确沒啥意思…… 這時,遠遠地有騎馬人趕着幾峰駱駝從東往西奔去。
我們看了好一會兒。
後來那人停止了追趕,勒停馬,也長久地往我們這邊看。
并漸漸調轉馬頭,丢下駱駝向我們走來。
等走到近旁一看,原來是昨天見過面的一個老頭。
當時他路過我家地窩子喝茶,還問我有沒有看到他的駱駝。
真是太看得起我了,我連我家的駱駝都不認識。
看樣子,他的駱駝總算找到了。
這個老頭是附近牧場的鄰居,這個冬天到我們的沙窩子拜訪過兩三回,因此還算熟悉。
記得有一次他問我:“你們漢族是不是要過年了?”那個哈語的“過年”一詞,我怎麼也聽不懂。
他便解釋如下:“就是——這樣的,那樣的,全部的好吃的,都擺在一起,随便吃!”我便一下子明白了。
大樂。
當時我正在撚紡錘,給一團藍色毛線上勁,然後再合作三股撚成粗線。
這一行為令他激動不已,拼命誇我能幹,是個好姑娘,還邀請我去他家做客。
說他家在西北方向,非常近,騎馬就半小時的路程,走路的話一個小時。
還向我介紹那裡共有三家人。
他自己家有三口人,一個老伴,一個兒子。
他離開後,居麻不懷好意地說:“小心點!他的兒子還沒結婚。
” 我卻對這個老頭很有好感,他外套破舊,态度殷勤,小心翼翼。
他的馬兒也老實巴交的,右眼是瞎的。
不知為何,加瑪對待此人始終态度冷淡。
此刻,面對這人的問候,隻是淡淡答應了一下,也不起身,仍舊坐在雪地裡擺弄手機,一首接一首地換着歌聽。
老頭下了馬,在加瑪對面坐了下來,兩人長時間一言不發。
羊群靜止不動,兩匹馬兒互相聞聞鼻子,再各自啃草。
加瑪自顧自地玩着手機,他一直默默地看着她。
如此沉默相對了好一會兒。
駱駝漸漸走遠了,他才起身告辭上馬,欲要離去。
這時加瑪才像是突然想起來似的,擡起頭問了他一句什麼。
于是他騎在馬上,認真地回答了許多。
又等了一會兒,看加瑪真的再也不說話了,才重新告辭,轉身策馬朝駱駝追去。
放羊真的是寂寞的。
當我們把羊群趕往北方的時候,看到另一群羊從東面過來了。
這可是我們的地盤啊。
我問加瑪怎麼回事,她停下來凝神看了許久,說:“不知道。
” 過了好一會兒,趕羊的小夥子才出現在視野裡。
他一看到我們,就立刻調轉馬頭向我們跑來。
我倆勒馬等待。
直到離得很近了,加瑪才認出他來,主動打了個招呼。
我一看,這小子的臉被圍巾、帽子捂得嚴嚴實實,隻露出眼睛那兒的一條縫。
真奇怪,今天又不冷,何必如此呢? 再一想:對了,這個季節的風最毒。
年輕人當然要臭美了,怕吹黑嘛。
可等他走到跟前,解開圍巾和我們說話時,我一看,已經黑得不見天日了…… 他年紀還小,看起來不到二十歲。
他的羊群要抄近道經過我們牧場,特地過來說明一下。
說明完畢,又東拉西扯說了許多,遲遲不願離開。
還問道:“你們要去哪裡?” 此時我和加瑪已經離自己的羊群很遠了。
她打算和我再去那塊紅色的老墓地看看。
我們慢慢往那邊走,男孩也一直跟着,一路上一聲不吭。
就算不明白我們倆去那裡幹什麼,也不過問。
我們三人走到墓地近前,勒馬靜靜地停立了一會兒。
風越來越大,風聲像大江大河的轟鳴一般,我們靜止在河流深處……我回頭看到那男孩的羊群越走越遠了,他仍然一點也不着急。
等我們開始往回走時,才看到我們的羊群也正在慢慢往西北方向蔓延。
再不趕的話,兩支羊群就混到一起了。
男孩這才策馬奔過去,我們也趕緊跑過去幫着大呼小叫地吆喝。
忙活了好一陣。
要分别時,他又問我們:“你們要去哪裡?”還是戀戀不舍的樣子。
告辭後,我問加瑪:“是對象吧?” 她大笑:“豁切!”卻說是“弟弟”。
可能是遠房的親戚。
此時已日過中天,我們出來兩個多小時了。
我隻穿着一件羽絨外套,沒戴圍巾,漸漸地越來越冷。
肚子也開始咕咕叫喚。
我們下了馬,徒步走在雪地裡。
羊群沒有變化,仍埋首仔細地啃草。
枯草稀稀拉拉的,得啃多久才能填飽肚子啊。
風聲呼嘯,手機裡的音樂纖細又執着。
加瑪就着這音樂跳起舞來。
我擡頭環顧,跳舞的加瑪之外,我和馬兒之外,羊群之外,滿目的天空、流雲、白雪、黃沙。
再無一物。
心想:這就是放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