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隔壁一家
關燈
小
中
大
我說這說那。
我若聽懂了就艱難地回答,聽不懂就笑一笑,含糊過去。
但她一見我笑了,也會跟着一起笑。
我見她笑得比我還厲害,隻好笑得比她更厲害。
她一見我笑得更厲害了,于是……接下來,我倆較着勁兒地笑啊笑啊。
笑到最後簡直沒法收場。
真累。
但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隻是認真地各做各的事,沒有任何交流。
有時她繡着繡着,會輕輕地唱起歌來,又甜又糯,像小女孩的嗓音一樣。
我深深聽着,頭也不敢擡,怕打擾了這美麗脆弱的聲音。
一次,我們全家去隔壁喝茶時,居麻鄭重地告訴我,薩依娜是鐵匠的女兒——别看她長得瘦弱矮小,什麼樣的鐵器活都能拿得下來!還提醒我要額外注意她家錫制的奶勺和調羹。
我将其取在手裡仔細地看。
談不上多麼精緻特别,但的确花了心思,還一圈一圈地敲了簡單的裝飾紋在上面。
薩依娜沖的茶水倒是相當講究,還總是放有胡椒和丁香粒(我家隻在天氣特别冷的時候才會泡這種味道濃烈的茶),牛奶也兌得多,鹽味總是剛剛好。
她家的馕也總是很新鮮,不像我家的,總是又硬又發酸。
她家餐桌上還會出現奶疙瘩和葡萄幹。
有時還會煮一大碗杏幹湯放在餐布中央,碗裡放隻調羹,大家共同使用這隻調羹舀杏幹湯喝。
隔壁家的天窗開在地窩子西南側,下午的陽光在床榻上投出一小方明亮。
幾乎一二月間所有的下午時光裡,我都坐在這方熱乎乎的明亮之中,安靜地行針走線,長時間一點點擴散着氈片上的色塊與線條。
那團陽光移動一點,我也挪動一點。
一直挪到床榻邊再無可挪時,便收工告辭。
地窩子太暗了,唯有在那塊陽光裡才能好好地工作。
她家天窗下有個羊糞塊砌成的台子,上面鋪着綠色的金絲絨,堆了又高又整齊的被褥,蓋着亮晶晶的大紗巾。
大狸貓經常蹲在被褥頂端,透過天窗上蒙着的塑料紙,出神地凝望外面模糊的天空。
有鳥影緊貼着塑料紙倏然劃過時,它就猛地縮回身子,做出欲要撲擊的姿勢。
每當有牲畜經過,屋頂震動,細細的流沙像小瀑布一樣從天窗縫隙處流下來。
那時若喀拉哈西醒着,就會扭頭癡迷地盯着簌簌流沙,無限豔羨,并一次又一次想要爬過去一探究竟。
但那裡對她來說根本就是世界的盡頭。
其他時候裡,這個小嬰兒總是溫柔地“咿咿呀呀”地自語,揪扯貓咪,不厭其煩地命令它站起來。
而貓咪總是瞌睡極了,像張空貓皮一樣,由着她折騰。
繡花的兩個人相向而坐,默默無言,飛針走線。
薩依娜幹累了,就放下針線,摟起女嬰逗弄一陣。
薩依娜雖然顯得比實際年齡蒼老,但還是很漂亮的。
瘦臉,高顴骨,紅撲撲的兩塊紅臉團,眼睛又大又美,下巴挺翹。
她的丈夫也是五官漂亮的人。
小嬰兒還談不上像誰。
她的美是生命之初未遭磨損的那種美,側影深深地起伏,像個卡通形象一樣誇張又精緻。
加瑪說,喀拉哈西是“燕子”的意思。
新什别克和年輕的胡爾馬西都在家的時候,這個房間仍同樣地安靜。
新什别克總是在睡覺,胡爾馬西總是沒完沒了地玩手機。
薩依娜做一會兒針線活,再幹一會兒家務活。
添糞塊,燒熱水,洗尿布。
喀拉哈西玩了睡,睡了吃,吃了再玩。
胡爾馬西的手機音樂從不見消停地響在地窩子左側的角落裡。
這個有些孤僻的小夥子從來隻待在那兒,不往床榻右邊的世界靠近。
右邊有廚竈,有喀拉哈西的搖籃,有巨大的毛線袋和盛雪的大鍋——那是夫妻倆的地盤。
在我們抵達這片荒野的第三個禮拜,胡爾馬西這家夥消失了。
此後長達半個月不見人影。
于是隔壁家更顯單薄,日常生活更是忙碌沉重。
在繡花的時間之外,薩依娜有繞毛線之類的零碎活,也會帶到我家地窩子請我幫忙,還常常請我過去帶孩子。
有這麼一家鄰居也挺好的,除了分擔勞動之外,還能有個串門谝閑話的地方。
缺個零碎物什了,還能互相借一借。
哪家做了好吃的,定會邀另一家分享。
怎麼着都比一家人孤零零地生活在這荒野中央強多了。
但時間長了,多多少少也會有些鄰裡糾紛。
大多因勞動量的分配引起,說起來各有各的理。
無論如何,大緻還算和睦。
才開始,嫂子讓我去隔壁叫居麻回家吃飯時,我敲開門,隻在門口探頭進去大喊一聲:“哥哥,吃飯了!”就算完成了任務。
居麻一回家就指責我:“那麼多人都在,你怎麼隻叫我一個人?要叫的話應該大家一起叫麼。
他們一聽,都不好意思跟過來。
” 我問:“我都叫上的話,他們真的過來吃嗎?” 他說:“不管人家來不來,也得一起叫上。
都住在一起了,就是一家人了嘛。
”慨然無比。
等過了一個多月後,當嫂子讓我去隔壁家叫紮達(後來進入沙漠的居麻的小兒子)回家吃飯時,居麻就會特别叮囑了:“隻叫紮達一個人啊,其他人不管……”弄得我反倒很不好意思,隻好站在自家門口遠遠大喊:“紮達!出來一下!”等他循聲出來,并且一直走到跟前了,才悄悄說:“吃飯了……”
我若聽懂了就艱難地回答,聽不懂就笑一笑,含糊過去。
但她一見我笑了,也會跟着一起笑。
我見她笑得比我還厲害,隻好笑得比她更厲害。
她一見我笑得更厲害了,于是……接下來,我倆較着勁兒地笑啊笑啊。
笑到最後簡直沒法收場。
真累。
但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隻是認真地各做各的事,沒有任何交流。
有時她繡着繡着,會輕輕地唱起歌來,又甜又糯,像小女孩的嗓音一樣。
我深深聽着,頭也不敢擡,怕打擾了這美麗脆弱的聲音。
一次,我們全家去隔壁喝茶時,居麻鄭重地告訴我,薩依娜是鐵匠的女兒——别看她長得瘦弱矮小,什麼樣的鐵器活都能拿得下來!還提醒我要額外注意她家錫制的奶勺和調羹。
我将其取在手裡仔細地看。
談不上多麼精緻特别,但的确花了心思,還一圈一圈地敲了簡單的裝飾紋在上面。
薩依娜沖的茶水倒是相當講究,還總是放有胡椒和丁香粒(我家隻在天氣特别冷的時候才會泡這種味道濃烈的茶),牛奶也兌得多,鹽味總是剛剛好。
她家的馕也總是很新鮮,不像我家的,總是又硬又發酸。
她家餐桌上還會出現奶疙瘩和葡萄幹。
有時還會煮一大碗杏幹湯放在餐布中央,碗裡放隻調羹,大家共同使用這隻調羹舀杏幹湯喝。
隔壁家的天窗開在地窩子西南側,下午的陽光在床榻上投出一小方明亮。
幾乎一二月間所有的下午時光裡,我都坐在這方熱乎乎的明亮之中,安靜地行針走線,長時間一點點擴散着氈片上的色塊與線條。
那團陽光移動一點,我也挪動一點。
一直挪到床榻邊再無可挪時,便收工告辭。
地窩子太暗了,唯有在那塊陽光裡才能好好地工作。
她家天窗下有個羊糞塊砌成的台子,上面鋪着綠色的金絲絨,堆了又高又整齊的被褥,蓋着亮晶晶的大紗巾。
大狸貓經常蹲在被褥頂端,透過天窗上蒙着的塑料紙,出神地凝望外面模糊的天空。
有鳥影緊貼着塑料紙倏然劃過時,它就猛地縮回身子,做出欲要撲擊的姿勢。
每當有牲畜經過,屋頂震動,細細的流沙像小瀑布一樣從天窗縫隙處流下來。
那時若喀拉哈西醒着,就會扭頭癡迷地盯着簌簌流沙,無限豔羨,并一次又一次想要爬過去一探究竟。
但那裡對她來說根本就是世界的盡頭。
其他時候裡,這個小嬰兒總是溫柔地“咿咿呀呀”地自語,揪扯貓咪,不厭其煩地命令它站起來。
而貓咪總是瞌睡極了,像張空貓皮一樣,由着她折騰。
繡花的兩個人相向而坐,默默無言,飛針走線。
薩依娜幹累了,就放下針線,摟起女嬰逗弄一陣。
薩依娜雖然顯得比實際年齡蒼老,但還是很漂亮的。
瘦臉,高顴骨,紅撲撲的兩塊紅臉團,眼睛又大又美,下巴挺翹。
她的丈夫也是五官漂亮的人。
小嬰兒還談不上像誰。
她的美是生命之初未遭磨損的那種美,側影深深地起伏,像個卡通形象一樣誇張又精緻。
加瑪說,喀拉哈西是“燕子”的意思。
新什别克和年輕的胡爾馬西都在家的時候,這個房間仍同樣地安靜。
新什别克總是在睡覺,胡爾馬西總是沒完沒了地玩手機。
薩依娜做一會兒針線活,再幹一會兒家務活。
添糞塊,燒熱水,洗尿布。
喀拉哈西玩了睡,睡了吃,吃了再玩。
胡爾馬西的手機音樂從不見消停地響在地窩子左側的角落裡。
這個有些孤僻的小夥子從來隻待在那兒,不往床榻右邊的世界靠近。
右邊有廚竈,有喀拉哈西的搖籃,有巨大的毛線袋和盛雪的大鍋——那是夫妻倆的地盤。
在我們抵達這片荒野的第三個禮拜,胡爾馬西這家夥消失了。
此後長達半個月不見人影。
于是隔壁家更顯單薄,日常生活更是忙碌沉重。
在繡花的時間之外,薩依娜有繞毛線之類的零碎活,也會帶到我家地窩子請我幫忙,還常常請我過去帶孩子。
有這麼一家鄰居也挺好的,除了分擔勞動之外,還能有個串門谝閑話的地方。
缺個零碎物什了,還能互相借一借。
哪家做了好吃的,定會邀另一家分享。
怎麼着都比一家人孤零零地生活在這荒野中央強多了。
但時間長了,多多少少也會有些鄰裡糾紛。
大多因勞動量的分配引起,說起來各有各的理。
無論如何,大緻還算和睦。
才開始,嫂子讓我去隔壁叫居麻回家吃飯時,我敲開門,隻在門口探頭進去大喊一聲:“哥哥,吃飯了!”就算完成了任務。
居麻一回家就指責我:“那麼多人都在,你怎麼隻叫我一個人?要叫的話應該大家一起叫麼。
他們一聽,都不好意思跟過來。
” 我問:“我都叫上的話,他們真的過來吃嗎?” 他說:“不管人家來不來,也得一起叫上。
都住在一起了,就是一家人了嘛。
”慨然無比。
等過了一個多月後,當嫂子讓我去隔壁家叫紮達(後來進入沙漠的居麻的小兒子)回家吃飯時,居麻就會特别叮囑了:“隻叫紮達一個人啊,其他人不管……”弄得我反倒很不好意思,隻好站在自家門口遠遠大喊:“紮達!出來一下!”等他循聲出來,并且一直走到跟前了,才悄悄說:“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