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三天的行程

關燈
出發這天大家都起得很早,曙光微明就開始打包、往駱駝身上挂綁重物、趕馬、合并羊群。

    居麻的鄰居們也都來幫忙。

    清晨七點,隊伍出發了。

    同行的胡侖别克牽來我的馬,我一手拽着馬鞍子一手揪住馬鬃毛,好容易才爬了上去,又好容易才坐穩當(穿得實在太厚……)。

    這時,奶奶(居麻的媽媽,這個冬天裡,她将留在定居點)走到馬下,為我扯了扯皮褲,使之更嚴實地蓋住腳踝。

    她的細心與溫和令我不那麼緊張了。

     此時天光大亮,空氣清冷,羊群已移動到遠處的大路上。

    不遠處的加瑪大聲招呼我跟上。

    我和大家揮手道别,踢踢馬肚子,小跑着趕了上去。

     這一路上得走三天,将由我和十九歲的姑娘加瑪負責管理駝隊(三十來峰駱駝),由與我們合牧的鄰居新什别克及一路上同行的胡侖别克管理羊群(三家的羊加起來近五百隻)和大畜(牛、馬共上百頭)。

    居麻和嫂子,及新什别克的家人則三天後才雇汽車趕到,帶着為這個冬天準備的成噸的糧食、飼料和冰塊。

     較之羊群,我和加瑪的駝隊走得稍快一些,得提前趕到當天的駐地搭起臨時栖身的三角形簡易帳篷,準備好熱茶迎接大部隊的到來。

    而男人們呢,則慢慢跟在後面,由着羊群、牛群和馬群一路上慢慢啃些枯草和殘雪。

    長途跋涉是辛苦的,總得讓人家哄哄肚皮吧。

     上午,駝隊和羊群、大畜一直走在一起。

    隊伍浩浩蕩蕩過了烏倫古河吊橋,再橫穿烏倫古河南岸的公路,向南面攀升上一處沙礫高地,眼前頓時展現無邊無際的丘陵地帶。

    一小時後,我們就遠遠抛離了烏河一帶的村莊,深入了荒野。

     眼前起伏的大地空空蕩蕩,隻有痕迹微弱的一條土路。

    太陽剛升起不久,藍天空曠。

    走了這麼久還不見停歇,使得隊伍有些不安。

    綿羊緊跟着山羊,孩子緊跟着母親。

    馬群不願和牛群走在一起,牛群非要和馬群走在一起——追來躲去,時不時出現小混亂。

    鼻孔還沒穿木栓的散駱駝最沒出息,一見到指頭粗的一小绺草就挪不動腳了,不時掉隊,根本不曉得自己正在出遠門的路上。

    兩個男人生氣地喝罵,左奔右突,收拾不聽話的家夥。

     隻有羊群最懂事。

    大家埋頭前行,始終簇成緊緊的一團,一步也不敢和大部隊稍離。

     鼻孔穿着木栓的十來峰駱駝也很聽話,被繩子系成一長溜,無怨無尤地給牽着走。

    頭駝還負着重呢。

     我負責牽駱駝。

    總的來說,駱駝對我還算友好,就是喜歡咬我的帽子。

    牽駱駝這個活兒也不需操什麼心,把缰繩捏緊就行了。

    盡管如此,一路上還是牽丢了兩次——一次都走了半公裡了,聽到趕羊的加瑪在遠處大喊,才發現手裡隻拎着一截空繩子。

    另一次是駱駝之間的纜繩松了,走了半天,身後隻跟着一峰頭駝。

    其他駱駝全停在老遠處,納悶自己為什麼沒人管。

    (駝隊雖然被繩子系成了一串,但那些繩子不能打死結,怕出意外的時候駱駝無法掙脫。

    于是,一峰倒了黴,一連串的都得跟着倒黴。

    ) 唉,沒法子。

    穿得實在太厚了,脖子給卡得死死的,隻能筆直梗着,不能點頭也不能仰頭更不能扭頭。

    要想回看身後的動靜,必須抖動缰繩,引着馬兒一起整個兒轉過去。

     至于騎馬,明明是馬在走,我卻累得不得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手裡拿的東西太多。

    一共如下:馬鞭、馬缰繩、駱駝缰繩、溫度計(想随時掌握氣溫變化,塞在溫暖的口袋裡會顯示得不準确)、奶酪(随時啃一口)、相機、小型攝像機——以至于除了牽丢駱駝,還好幾次差點掉了馬鞭。

    掉了的話就麻煩了,穿那麼厚,怎麼下去撿!為安全起見,我把馬鞭套在手腕上,溫度計拴在手套上,駱駝缰繩綁在馬缰繩上,奶酪銜在嘴裡,相機和攝像機挂脖子上。

    如此這般叮叮當當挂滿全身,跟棵聖誕樹似的。

     因為隻是為期三天的行程,此行的給養便隻載了一峰駱駝。

    總共就幾床被褥、兩排房架子[1]、幾塊大氈片,以及一壺水、一大包食物、一隻鐵皮爐子、兩截煙囪、幾副碗筷,還有一小塊桦樹皮(用來引火)和一大捆柴枝——戈壁灘上很難找到木柴,隻有碎草。

     半上午,氣溫升高時,隊伍已經完全走出連綿起伏的丘陵地帶,進入了一大塊開闊平坦的戈壁灘,地表淺淺地點綴着幹枯稀薄的植被。

    羊群和大畜行進的速度漸漸放慢——它們要用餐了。

    我和加瑪則加快速度,領着駝隊繼續往西南方向前進。

     雲朵在前方視野中迅速變幻形狀,東西移走。

    天空蒼茫,大地無盡,我倆默默無言。

    和此時的寂靜相比,疲憊感退後。

    風越來越大,天地間呼呼作響。

    我戴着口罩,圍着圍巾,籠着圍脖,還扣了頂有護耳的大帽子。

    整個臉部隻露出眼睛那兒的一道半指寬的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