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十八皇姑行權使威 格格額驸入觐報警
關燈
小
中
大
六爺他們去河南了,你們知道麼?——外頭不叫傳言!’……
“我和賀英這才知道皇上不在北京。
那勒格塞已經半醉,臉紅得豬肝似的,湊到我們臉跟前噴着酒氣說:‘這裡頭戲中有戲呀……隻有皇上自個兒蒙在鼓裡!理親王、昇貝勒他們在北京日鬼弄棒槌,說是旗務都荒廢了。
再過幾年滿人裡頭誰是主子誰是奴才都很難定哩。
他們打夥兒去找我們王爺,說得請在奉天養老的八旗旗主王爺來北京,開個會議議一下旗務,我們王爺你知道,是個沒主心骨的,就應了,說這不是什麼大事。
應過了,又覺得不踏實,叫了怡親王來,怡親王一聽,當時就跌腳兒埋怨:‘他們先來找我,我堵得嚴嚴實實,十六叔怎麼就應了呢?這萬萬使不得呀!’ “我們王爺眯着眼說:‘整頓旗務,先帝跟皇上都曾有過旨意。
這是什麼打緊的事,有我們兩個坐纛兒的王爺,加上張廷玉、鄂爾泰都在京,還反了他們不成?’ “‘反不反我不知道,’怡王爺臉色陰沉沉的,說:‘我隻知道雍正四年,八伯、九伯、十伯,也弄過這個,說是整頓旗務,召集鐵帽子王爺會議——其實就是想在會議上廢了先帝,回歸八旗議政的祖宗家法!那時候兒你在西甯勞軍,不知道北京的事。
先帝号令奉天将軍整軍待命,八個世襲罔替的王爺要有異動,先斬後奏!議到旗務就要說先帝失政,失政再指責先帝得位不正,然後就廢了。
你要知道,那個時候八旗旗主手裡都有兵權呀!八伯、九伯、十伯為這事一個筋鬥翻了下去,再也沒有爬起來!’我們王爺一聽笑了,說:‘我就是知道他們沒兵權,才敢叫他們來的。
’怡王爺說:‘他們沒兵,有威有望,朝裡有多少手握重權的勳貴大臣都是他們的包衣奴才。
一弄起來誰控得住局面?我把話撂這裡,你要敢,你就叫他們胡折騰,出了事都是十六叔您老擔戴!’ “我們王爺聽了又沒了主意,想叫張廷玉他們商量,又怕聲張到上書房成了正經事,想自己反口,又怕人說自己無能。
還是怡王爺聰明,說:‘你叫他們老師楊名時來,他們怕楊名時。
叫楊名時勸他們讀書,别管别的閑事,這事悄悄的就沒了。
’ “楊名時真的厲害,聽了我們王爺的話回毓慶宮,取出先帝的《聖武記》讀,所有王爺、貝勒、貝子一律跪聽,直讀了三個時辰,把理親王他們跪得頭暈眼花,一個個都蔫了,然後才說你們違了先帝聖訓,妄幹政務,要罰。
理親王位尊難處,罰抄《聖武記》一遍,别的貝勒、貝子頭頂《聖武記》罰跪三日。
不過楊名時也沒有再參奏這事,寬容了。
這事要是楊名時在,一定要申奏朝廷,彈劾的——公主,要是真有謠言,我想别人也不敢。
或許就是這群老小阿哥們翻老賬,要興點什麼風浪。
” 和碩公主靜靜聽着,臉色愈來愈是蒼白,手端着酒杯既不喝也不放下,許久才道:“能興甚的風浪?幾輩子的老賬,翻出來有什麼意思?他理親王還不知足?若不是先帝和當今皇上仁德,他得被廢成庶人,圈到院子裡看四方天呢!” “公主真是良善人,又沒到世面上走走,世上這些個人,壞着呢!”葛山亭笑道:“升米恩,鬥米仇,曆來如此。
不放理親王出來,囚着也就罷了;放出來閑居,他也沒想頭;又升了親王,離着皇位就那麼一步,那他興許就想:你這個皇位是從你阿瑪那裡得來的,你阿瑪又是從我阿瑪那得來的——這原來該是我的須彌座兒,偏生讓你坐了!——這口氣窩着,出得來出不來呢?”公主問道:“什麼叫‘升米恩,鬥米仇’?”葛山亭道:“你給他一升米救急,那是恩德。
你送他一鬥,他就有了新想頭,就要計較:你能給一石,為什麼隻給一鬥——就這個意思。
” 公主目光霍地一閃,這俗話真是至理名言!自己和嬷嬷何嘗不是這樣兒?正沉思間,自鳴鐘“當當”連響九聲,已是亥初時分。
她立起身,似乎有些拿不定主意似的躊躇了片刻,喊道:“蘭花兒!”一個小丫頭立刻應聲小跑着進來,問道:“主子叫我?” “我和額驸這會子要進宮給老佛爺請安,”公主說道,“你叫起畫眉、鹦鹉兩口子,叫他們起來跟着。
” “是。
” 葛山亭有點不解地望着這個自己并不熟悉的妻子。
她雖然溫善,卻帶着不容置疑的剛硬要強。
葛山亭嗫嚅着道:“這……這會子宮門都下鑰了……我是個外臣……” “備轎!”
那勒格塞已經半醉,臉紅得豬肝似的,湊到我們臉跟前噴着酒氣說:‘這裡頭戲中有戲呀……隻有皇上自個兒蒙在鼓裡!理親王、昇貝勒他們在北京日鬼弄棒槌,說是旗務都荒廢了。
再過幾年滿人裡頭誰是主子誰是奴才都很難定哩。
他們打夥兒去找我們王爺,說得請在奉天養老的八旗旗主王爺來北京,開個會議議一下旗務,我們王爺你知道,是個沒主心骨的,就應了,說這不是什麼大事。
應過了,又覺得不踏實,叫了怡親王來,怡親王一聽,當時就跌腳兒埋怨:‘他們先來找我,我堵得嚴嚴實實,十六叔怎麼就應了呢?這萬萬使不得呀!’ “我們王爺眯着眼說:‘整頓旗務,先帝跟皇上都曾有過旨意。
這是什麼打緊的事,有我們兩個坐纛兒的王爺,加上張廷玉、鄂爾泰都在京,還反了他們不成?’ “‘反不反我不知道,’怡王爺臉色陰沉沉的,說:‘我隻知道雍正四年,八伯、九伯、十伯,也弄過這個,說是整頓旗務,召集鐵帽子王爺會議——其實就是想在會議上廢了先帝,回歸八旗議政的祖宗家法!那時候兒你在西甯勞軍,不知道北京的事。
先帝号令奉天将軍整軍待命,八個世襲罔替的王爺要有異動,先斬後奏!議到旗務就要說先帝失政,失政再指責先帝得位不正,然後就廢了。
你要知道,那個時候八旗旗主手裡都有兵權呀!八伯、九伯、十伯為這事一個筋鬥翻了下去,再也沒有爬起來!’我們王爺一聽笑了,說:‘我就是知道他們沒兵權,才敢叫他們來的。
’怡王爺說:‘他們沒兵,有威有望,朝裡有多少手握重權的勳貴大臣都是他們的包衣奴才。
一弄起來誰控得住局面?我把話撂這裡,你要敢,你就叫他們胡折騰,出了事都是十六叔您老擔戴!’ “我們王爺聽了又沒了主意,想叫張廷玉他們商量,又怕聲張到上書房成了正經事,想自己反口,又怕人說自己無能。
還是怡王爺聰明,說:‘你叫他們老師楊名時來,他們怕楊名時。
叫楊名時勸他們讀書,别管别的閑事,這事悄悄的就沒了。
’ “楊名時真的厲害,聽了我們王爺的話回毓慶宮,取出先帝的《聖武記》讀,所有王爺、貝勒、貝子一律跪聽,直讀了三個時辰,把理親王他們跪得頭暈眼花,一個個都蔫了,然後才說你們違了先帝聖訓,妄幹政務,要罰。
理親王位尊難處,罰抄《聖武記》一遍,别的貝勒、貝子頭頂《聖武記》罰跪三日。
不過楊名時也沒有再參奏這事,寬容了。
這事要是楊名時在,一定要申奏朝廷,彈劾的——公主,要是真有謠言,我想别人也不敢。
或許就是這群老小阿哥們翻老賬,要興點什麼風浪。
” 和碩公主靜靜聽着,臉色愈來愈是蒼白,手端着酒杯既不喝也不放下,許久才道:“能興甚的風浪?幾輩子的老賬,翻出來有什麼意思?他理親王還不知足?若不是先帝和當今皇上仁德,他得被廢成庶人,圈到院子裡看四方天呢!” “公主真是良善人,又沒到世面上走走,世上這些個人,壞着呢!”葛山亭笑道:“升米恩,鬥米仇,曆來如此。
不放理親王出來,囚着也就罷了;放出來閑居,他也沒想頭;又升了親王,離着皇位就那麼一步,那他興許就想:你這個皇位是從你阿瑪那裡得來的,你阿瑪又是從我阿瑪那得來的——這原來該是我的須彌座兒,偏生讓你坐了!——這口氣窩着,出得來出不來呢?”公主問道:“什麼叫‘升米恩,鬥米仇’?”葛山亭道:“你給他一升米救急,那是恩德。
你送他一鬥,他就有了新想頭,就要計較:你能給一石,為什麼隻給一鬥——就這個意思。
” 公主目光霍地一閃,這俗話真是至理名言!自己和嬷嬷何嘗不是這樣兒?正沉思間,自鳴鐘“當當”連響九聲,已是亥初時分。
她立起身,似乎有些拿不定主意似的躊躇了片刻,喊道:“蘭花兒!”一個小丫頭立刻應聲小跑着進來,問道:“主子叫我?” “我和額驸這會子要進宮給老佛爺請安,”公主說道,“你叫起畫眉、鹦鹉兩口子,叫他們起來跟着。
” “是。
” 葛山亭有點不解地望着這個自己并不熟悉的妻子。
她雖然溫善,卻帶着不容置疑的剛硬要強。
葛山亭嗫嚅着道:“這……這會子宮門都下鑰了……我是個外臣……” “備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