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議寬政孫國玺晤對 鬥雀牌乾隆帝偷情
關燈
小
中
大
十八萬三千四百零一畝。
曆次報數不準,是因為黃河時時決潰,黃水過後重新再墾,因而時多時少。
求皇上聖鑒,臣任上所報畝數是不敢欺隐的。
”乾隆見他緊張得滿頭是汗,笑道:“你這次恐怕是少說了畝數。
是麼?” 孫國玺用手指頭抹了一下眼角的汗水,說道,“這是各地衙門彙總來的數目。
少報沒有,少報多少畝,臣不敢妄言。
”“你起來坐着說話。
”乾隆笑着指指木杌子,說道:“朕要告訴你,墾荒是不錯的,何時有旨意批你墾荒墾錯了?你們三任總督,從田文鏡到你,從心地說,毛病在一味揣摩上頭的意思,無論寬嚴,都沒有根據。
田文鏡墾出一畝荒,恨不得報兩畝,以為‘多多益善’,明明生荒長的莊稼不成模樣,還要暴斂錢糧,生恐丢了‘模範總督’的虛名。
你如今又來揣摩朕,所以翻了個燒餅,有兩畝甯肯報一畝。
開封、南陽、陝州明明豐收,也報了大歉。
看似與田文鏡反其道而行,其實心地是一樣。
朕屈說你沒有!”孫國玺聽乾隆所言,完全是談心開導的意思,懸得老高的心落了下來,忙道:“主上沒有冤屈了臣。
論起來臣的心思,比主上說的還要龌龊些。
臣是見王士俊開罪聖上,怕步了他的後塵,所以嚴令下頭查實地畝,甯少勿多,糧産甯欠勿冒,才得了這麼個數。
但河南今年全省欠糧一百萬石,這個數是不假的。
” “你和王士俊不一樣。
”乾隆斂起了笑容,“王士俊把朕與先帝視為水火,明目張膽反對朕的既定方略,還要沽名釣譽當直臣!朕若有失政的地方,惟恐怕下頭不敢進言呢!怎麼會怪罪下頭?但事涉皇考,說朕有意更動皇考成憲,這是他自己的誤解!王士俊在河南任上,為得一個‘能吏’的好名聲,行剝民虐政。
如果敗露在皇考之時,難道不要治他的罪?他有罪下獄,鄂爾泰還替他說話。
其實王士俊奏折裡說的‘大學士不宜兼部務’指的就是鄂爾泰。
大學士兼部正是皇考定的成例,他要朕不‘翻案’,卻又慫恿朕翻案——這不是個奸邪小人麼?即便如此,朕也沒有拿他怎麼樣,但他不能當官了,回貴州當老百姓去!”讷親在旁說道:“田文鏡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他在任時,河南無貪官,無盜賊,這也難能可貴。
”“讷親說的是,”乾隆接口道,“朕訓誨你,為的你能體諒朕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做一個好總督——你跪安吧!” 讷親見孫國玺退出去,躬身說道:“萬歲的諄諄教誨,求國久治,不以事廢人,不因人廢事,臣在旁靜聆,得益良多——皇上接着見誰?奴才着人傳旨。
”“河南是個‘模範’地方兒。
朕親自接見。
”乾隆站起身來笑道,“其餘的,由你和張廷玉他們去見。
朕這會子要去慈甯宮給老佛爺請安定省了。
”說着便命人替自己除了袍服,隻穿一件石青夾紗長袍,束一條軟金明黃馬尾紐帶。
讷親陪侍在旁,說道:“今年秋涼得早。
奴才瞧主子穿得似乎單薄了些兒。
” “不要緊。
”乾隆一邊踱着步子,突然一笑,問道:“讷親,聽說你家裡養着兩條惡狗,可是有的?” “有的。
”讷親說道,“那是為杜絕私谒。
皇上不曉得,有些官兒真不要臉。
上回山東布政使衙門一個道台,死皮涎臉到我府,說得了一方好硯送我。
我想這物件是很雅的,就收下了,打開包兒一看,‘金頁子’有一寸厚,鑲在硯台外頭,哪是什麼硯?是錢!我連名字也沒問,打發人給他扔回去!” 乾隆點點頭,說道:“這事朕知道。
朕告訴你,張廷玉為相幾十年,并沒有養狗。
照樣辦差。
你是宰輔大臣,下頭常常要有事見你,門裡養着惡犬,好人也怕。
要有貪心,狗也攔不住你受賄呀,是不是?”讷親一聽也笑了,說道:“奴才實在煩他們到私宅聒噪。
臣曾讀過《容齋随筆》,司馬光為相,在客廳裡貼告朋友書,私宅隻談交情私事、有公事衙門裡當衆說。
奴才克制功夫不如衡臣,也沒有什麼私事和人聊,所以養了狗,‘汪汪’兩聲,他就有一肚皮壞主意也吓跑了一半。
”乾隆聽了哈哈大笑,指着讷親道:“瞧你悶葫蘆似的,心裡還挺清爽。
克制功夫不是生而有之,夜讀書,日三省,慢慢就有了。
狗,還是不養為好。
”說着,已到慈甯宮大門,便跨步進來。
讷親自
曆次報數不準,是因為黃河時時決潰,黃水過後重新再墾,因而時多時少。
求皇上聖鑒,臣任上所報畝數是不敢欺隐的。
”乾隆見他緊張得滿頭是汗,笑道:“你這次恐怕是少說了畝數。
是麼?” 孫國玺用手指頭抹了一下眼角的汗水,說道,“這是各地衙門彙總來的數目。
少報沒有,少報多少畝,臣不敢妄言。
”“你起來坐着說話。
”乾隆笑着指指木杌子,說道:“朕要告訴你,墾荒是不錯的,何時有旨意批你墾荒墾錯了?你們三任總督,從田文鏡到你,從心地說,毛病在一味揣摩上頭的意思,無論寬嚴,都沒有根據。
田文鏡墾出一畝荒,恨不得報兩畝,以為‘多多益善’,明明生荒長的莊稼不成模樣,還要暴斂錢糧,生恐丢了‘模範總督’的虛名。
你如今又來揣摩朕,所以翻了個燒餅,有兩畝甯肯報一畝。
開封、南陽、陝州明明豐收,也報了大歉。
看似與田文鏡反其道而行,其實心地是一樣。
朕屈說你沒有!”孫國玺聽乾隆所言,完全是談心開導的意思,懸得老高的心落了下來,忙道:“主上沒有冤屈了臣。
論起來臣的心思,比主上說的還要龌龊些。
臣是見王士俊開罪聖上,怕步了他的後塵,所以嚴令下頭查實地畝,甯少勿多,糧産甯欠勿冒,才得了這麼個數。
但河南今年全省欠糧一百萬石,這個數是不假的。
” “你和王士俊不一樣。
”乾隆斂起了笑容,“王士俊把朕與先帝視為水火,明目張膽反對朕的既定方略,還要沽名釣譽當直臣!朕若有失政的地方,惟恐怕下頭不敢進言呢!怎麼會怪罪下頭?但事涉皇考,說朕有意更動皇考成憲,這是他自己的誤解!王士俊在河南任上,為得一個‘能吏’的好名聲,行剝民虐政。
如果敗露在皇考之時,難道不要治他的罪?他有罪下獄,鄂爾泰還替他說話。
其實王士俊奏折裡說的‘大學士不宜兼部務’指的就是鄂爾泰。
大學士兼部正是皇考定的成例,他要朕不‘翻案’,卻又慫恿朕翻案——這不是個奸邪小人麼?即便如此,朕也沒有拿他怎麼樣,但他不能當官了,回貴州當老百姓去!”讷親在旁說道:“田文鏡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他在任時,河南無貪官,無盜賊,這也難能可貴。
”“讷親說的是,”乾隆接口道,“朕訓誨你,為的你能體諒朕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做一個好總督——你跪安吧!” 讷親見孫國玺退出去,躬身說道:“萬歲的諄諄教誨,求國久治,不以事廢人,不因人廢事,臣在旁靜聆,得益良多——皇上接着見誰?奴才着人傳旨。
”“河南是個‘模範’地方兒。
朕親自接見。
”乾隆站起身來笑道,“其餘的,由你和張廷玉他們去見。
朕這會子要去慈甯宮給老佛爺請安定省了。
”說着便命人替自己除了袍服,隻穿一件石青夾紗長袍,束一條軟金明黃馬尾紐帶。
讷親陪侍在旁,說道:“今年秋涼得早。
奴才瞧主子穿得似乎單薄了些兒。
” “不要緊。
”乾隆一邊踱着步子,突然一笑,問道:“讷親,聽說你家裡養着兩條惡狗,可是有的?” “有的。
”讷親說道,“那是為杜絕私谒。
皇上不曉得,有些官兒真不要臉。
上回山東布政使衙門一個道台,死皮涎臉到我府,說得了一方好硯送我。
我想這物件是很雅的,就收下了,打開包兒一看,‘金頁子’有一寸厚,鑲在硯台外頭,哪是什麼硯?是錢!我連名字也沒問,打發人給他扔回去!” 乾隆點點頭,說道:“這事朕知道。
朕告訴你,張廷玉為相幾十年,并沒有養狗。
照樣辦差。
你是宰輔大臣,下頭常常要有事見你,門裡養着惡犬,好人也怕。
要有貪心,狗也攔不住你受賄呀,是不是?”讷親一聽也笑了,說道:“奴才實在煩他們到私宅聒噪。
臣曾讀過《容齋随筆》,司馬光為相,在客廳裡貼告朋友書,私宅隻談交情私事、有公事衙門裡當衆說。
奴才克制功夫不如衡臣,也沒有什麼私事和人聊,所以養了狗,‘汪汪’兩聲,他就有一肚皮壞主意也吓跑了一半。
”乾隆聽了哈哈大笑,指着讷親道:“瞧你悶葫蘆似的,心裡還挺清爽。
克制功夫不是生而有之,夜讀書,日三省,慢慢就有了。
狗,還是不養為好。
”說着,已到慈甯宮大門,便跨步進來。
讷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