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李又玠奉調赴京師 張衡臣應變遮醜聞
關燈
小
中
大
經派人又去過德州,虧空真的填補了,你不能不服他。
哼,倒真不愧是刑名師爺出身啊!” 錢度眼皮子一顫,才想到不是說自己,忙道:“這事早晚總要敗露的,就有人想掩也是掩不住的。
各衙門高興,我看是因您去職後,他們能遞次補缺。
哪裡是恨您呢?東翁,您太多心了。
” “這個是的。
我說的那種人也是有的。
”李衛咬牙冷笑道,“我在這‘廉’字上摳得緊。
走了,人家松一口氣是真的——我創的養廉銀制度,堵了他們在火耗上發财的路,那就隻好從人命官司裡頭打主意了!” 李衛輕裝簡從,隻帶了在簽押房侍候差使的蔡平、錢度兩個師爺啟程。
他身子骨已十分虛弱,隻好用暖轎擡到新河碼頭便棄轎登舟,沿運河水路直抵北京朝陽門外。
這一來耽誤了一些時日,已是季秋時節。
一行人下船便覺寒風刺骨,與濟南迥然不同。
暮色中但見東直門灰暗的箭樓直矗霄漢。
天還沒黑定,碼頭上已到處點起“氣死風”燈,閃閃爍爍隐隐約約間隻見水中到處停泊的是船,岸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
李衛進了驿館稍稍安頓,便叫過錢度,笑道:“看你傻子進城似的,是頭一回到天子腳下吧?叫蔡平帶你左近轉轉。
坐船一天暈頭轉向,疏散一下——我要不是怕冒風,也想走動走動呢!” “謝東翁!”錢度喜得眉開眼笑,一躬到地說道,“這地方兒真開眼,我和老蔡出去走走就回來。
”正興高采烈往外走時,李衛又叫住他吩咐道:“不要耽擱的時辰太長,明日我必見皇上,要奏的事情多,你們還要開個節略目錄——去吧。
”這邊李衛便命人進城禀知鄂爾泰、張廷玉兩位宰相,報說自己已經抵達京師。
吃過晚飯,李衛用青鹽水漱漱口,要了熱水正準備燙腳歇息,驿丞便一溜小跑進來,禀道:“鄂相張相都來看望制台大人了。
”李衛連忙着襪蹬靴,也顧不得穿袍服,便迎出客廳。
見兩人一般瘦削,都是六十歲上下的紅頂子一品大員從正門聯袂而入。
稍高一點的是鄂爾泰,稍矮點的是張廷玉。
見李衛要下階相迎,張廷玉笑謂鄂爾泰道:“你看看這個人,還要和我們鬧虛禮!”鄂爾泰也是一笑,說道:“又玠,你是嫌我們攪擾,要趕我們走麼?” “哪裡的話。
”李衛此刻提着精神,一點也不像個病人,嬉笑着讓二人進屋坐了,一疊連聲命人“看茶”,又道:“我是想湊近點瞧瞧,看看二位宰輔臉上又添幾條溝兒!”說着,三個人仰頭大笑。
三個人絮語歡言,看上去是極好的朋友了。
但知道内情的卻清楚他們相互之間存着很深的芥蒂。
當年張廷玉的堂弟張廷璐主持順天府貢試,貪墨賣官。
副主考楊名時拂袖走出棘院,夤夜谒見李衛,查封貢院。
張廷璐因此東窗事發,被雍正下旨腰斬于柴市胡同。
楊名時與李衛原本交情極好,後來李衛在兩江總督任上試行“火耗歸公”得罪了楊名時等一大幫官僚,連上參本彈劾李衛“好大喜功欺蔑同僚”。
當時鄂爾泰奉旨前往查處浙省虧空,被李衛使弄調包詭計,累得他三個月一無所獲,空手回京。
原上書房大臣馬齊告老緻仕,騰出一席宰相缺,鄂爾泰滿心指望張廷玉舉賢薦能推選自己,張廷玉卻密薦了自己的門生入選,弄得楊名時也大不高興。
後來鄂爾泰因是滿洲貴胄,有斬關奪隘的功勞,憑着真本事入閣拜相,自然對張廷玉暗存芥蒂……這些個公私怨恨各人自己心裡雪亮。
隻是大家都是從宦海裡滾出來的,深通喜怒不形于色的奧秘。
且雍正為人最惡黨争,纖過必究,誰也不敢觸這個黴頭。
因而心裡縱有不受用,卻是各自嚴守城府,不遇機緣,外人很難看出半點。
三人親熱寒暄一陣,李衛改容躬身問道:“主子身子骨兒還好?傅六爺進京後,我就得了主子兩份朱批,皇上說颏下長有小疙瘩,又說叫我薦醫,總沒有得着好的。
我在外頭着實惦記着呢!” “皇上禦體尚算安康。
”鄂爾泰抱拳一拱,皺眉說道:“隻是自二月以來,因苗疆改土歸流事務不順,主子心境不好。
嗯——衡臣我們兩個來也有意和你商量,直隸總督衙門你是否暫時不要到任,先到古北口,仍以直隸總督身份閱軍,看看軍需還缺什麼。
如果使得,就奏明皇上。
” 原來西南貴州是苗瑤聚居之地,曆來都由當地土司土官土目世襲統治,名義上說是歸朝廷管,其實山高皇帝遠,各自占山為王,不但相互之間争地盤打冤家火并,過往行商甚至朝廷驿傳也時受襲擾。
因此自雍正四年起便下诏由
哼,倒真不愧是刑名師爺出身啊!” 錢度眼皮子一顫,才想到不是說自己,忙道:“這事早晚總要敗露的,就有人想掩也是掩不住的。
各衙門高興,我看是因您去職後,他們能遞次補缺。
哪裡是恨您呢?東翁,您太多心了。
” “這個是的。
我說的那種人也是有的。
”李衛咬牙冷笑道,“我在這‘廉’字上摳得緊。
走了,人家松一口氣是真的——我創的養廉銀制度,堵了他們在火耗上發财的路,那就隻好從人命官司裡頭打主意了!” 李衛輕裝簡從,隻帶了在簽押房侍候差使的蔡平、錢度兩個師爺啟程。
他身子骨已十分虛弱,隻好用暖轎擡到新河碼頭便棄轎登舟,沿運河水路直抵北京朝陽門外。
這一來耽誤了一些時日,已是季秋時節。
一行人下船便覺寒風刺骨,與濟南迥然不同。
暮色中但見東直門灰暗的箭樓直矗霄漢。
天還沒黑定,碼頭上已到處點起“氣死風”燈,閃閃爍爍隐隐約約間隻見水中到處停泊的是船,岸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
李衛進了驿館稍稍安頓,便叫過錢度,笑道:“看你傻子進城似的,是頭一回到天子腳下吧?叫蔡平帶你左近轉轉。
坐船一天暈頭轉向,疏散一下——我要不是怕冒風,也想走動走動呢!” “謝東翁!”錢度喜得眉開眼笑,一躬到地說道,“這地方兒真開眼,我和老蔡出去走走就回來。
”正興高采烈往外走時,李衛又叫住他吩咐道:“不要耽擱的時辰太長,明日我必見皇上,要奏的事情多,你們還要開個節略目錄——去吧。
”這邊李衛便命人進城禀知鄂爾泰、張廷玉兩位宰相,報說自己已經抵達京師。
吃過晚飯,李衛用青鹽水漱漱口,要了熱水正準備燙腳歇息,驿丞便一溜小跑進來,禀道:“鄂相張相都來看望制台大人了。
”李衛連忙着襪蹬靴,也顧不得穿袍服,便迎出客廳。
見兩人一般瘦削,都是六十歲上下的紅頂子一品大員從正門聯袂而入。
稍高一點的是鄂爾泰,稍矮點的是張廷玉。
見李衛要下階相迎,張廷玉笑謂鄂爾泰道:“你看看這個人,還要和我們鬧虛禮!”鄂爾泰也是一笑,說道:“又玠,你是嫌我們攪擾,要趕我們走麼?” “哪裡的話。
”李衛此刻提着精神,一點也不像個病人,嬉笑着讓二人進屋坐了,一疊連聲命人“看茶”,又道:“我是想湊近點瞧瞧,看看二位宰輔臉上又添幾條溝兒!”說着,三個人仰頭大笑。
三個人絮語歡言,看上去是極好的朋友了。
但知道内情的卻清楚他們相互之間存着很深的芥蒂。
當年張廷玉的堂弟張廷璐主持順天府貢試,貪墨賣官。
副主考楊名時拂袖走出棘院,夤夜谒見李衛,查封貢院。
張廷璐因此東窗事發,被雍正下旨腰斬于柴市胡同。
楊名時與李衛原本交情極好,後來李衛在兩江總督任上試行“火耗歸公”得罪了楊名時等一大幫官僚,連上參本彈劾李衛“好大喜功欺蔑同僚”。
當時鄂爾泰奉旨前往查處浙省虧空,被李衛使弄調包詭計,累得他三個月一無所獲,空手回京。
原上書房大臣馬齊告老緻仕,騰出一席宰相缺,鄂爾泰滿心指望張廷玉舉賢薦能推選自己,張廷玉卻密薦了自己的門生入選,弄得楊名時也大不高興。
後來鄂爾泰因是滿洲貴胄,有斬關奪隘的功勞,憑着真本事入閣拜相,自然對張廷玉暗存芥蒂……這些個公私怨恨各人自己心裡雪亮。
隻是大家都是從宦海裡滾出來的,深通喜怒不形于色的奧秘。
且雍正為人最惡黨争,纖過必究,誰也不敢觸這個黴頭。
因而心裡縱有不受用,卻是各自嚴守城府,不遇機緣,外人很難看出半點。
三人親熱寒暄一陣,李衛改容躬身問道:“主子身子骨兒還好?傅六爺進京後,我就得了主子兩份朱批,皇上說颏下長有小疙瘩,又說叫我薦醫,總沒有得着好的。
我在外頭着實惦記着呢!” “皇上禦體尚算安康。
”鄂爾泰抱拳一拱,皺眉說道:“隻是自二月以來,因苗疆改土歸流事務不順,主子心境不好。
嗯——衡臣我們兩個來也有意和你商量,直隸總督衙門你是否暫時不要到任,先到古北口,仍以直隸總督身份閱軍,看看軍需還缺什麼。
如果使得,就奏明皇上。
” 原來西南貴州是苗瑤聚居之地,曆來都由當地土司土官土目世襲統治,名義上說是歸朝廷管,其實山高皇帝遠,各自占山為王,不但相互之間争地盤打冤家火并,過往行商甚至朝廷驿傳也時受襲擾。
因此自雍正四年起便下诏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