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自投羅網

關燈
裡去?” 嶽秀笑一笑,道:“朱兄,别這樣叫我,我感謝你們的好意與熱情,不過,我不希望你們把我當作什麼主人,咱們平行論交……” 頑童唐嘯站起了身子,接道:“不行,我們已經認你作了主人,此事隻怕早已傳揚開去,如果你不肯收認我們,我們還有何面目見人。

    ” 譚雲突然站起身子,道:“嶽兄,你似乎是真的要遁迹山林,不問江湖是非” 嶽秀道:“小弟本來就深惡痛絕江湖事物,但我答應了楊總捕頭,助他找出兇手,如今兇手已經就逮,在下不願再涉入江湖是非了。

    ” 隻聽唐嘯說道:“如是主人定要遁迹山林,咱們也隻好跟着你跑跑深山大澤了。

    ” 膽叟、頑童這等一意追随的用心,使嶽秀有些啼笑皆非,似乎在口舌上,已經沒有法子再說清楚,隻好放下不理。

     沉吟了一陣,嶽秀擡頭笑道:“楊大人,聽在下一句話,早些把玉燕姑娘請回來,王府的事端複雜,多留一天就可招惹上麻煩。

    ” 楊晉道:“唉!這丫頭,除了她回來,我根本就沒有法子見着她。

    ” 嶽秀站起身子,道:“諸位,在下告辭了。

    ” 楊晉道:“不吃點東西才走?” 嶽秀微微一笑,道:“不用了。

    ” 轉身向外行去。

     膽叟朱奇、頑童唐嘯也跟着站了起來,跟在嶽秀身後。

     譚雲望着三人離去,搖搖頭,道:“可惜的很,這樣一位人物,竟甘一生埋沒山林。

    ” 楊晉哈哈一笑,道:“譚二公子,如是嶽秀沒有飄然出塵的胸襟,又哪來的那等為人作嫁的本質,想想看,他哪一件事,為着自己。

    ” 譚雲道:“說的也是,就憑那千年何首烏說吧,如若東西落到我手中,我就不甘輕易再度拿出來。

    ” 楊晉留客,譚雲也希望再見見嶽秀,而楊家又是最可能見到嶽秀的地方。

     就這樣,譚雲在楊家住了三夭。

     嶽秀沒有再來過,楊晉也忙着結案,一天難得在家。

     麻煩的是成遠,一口咬定了是殺死蘭妃的兇手,應天府丞胡大人,連問兩堂,成遠都一口搶認是兇手,另一兇手名叫潘龍,雖沒有搶着自認兇手,但卻表現的很合作,問什麼答什麼。

    ” 這就使胡大人很為難,楊晉破案有功,保住他的前程,但一下子有兩個兇手,卻又六神不安。

     應天府中第一幕賓劉文長,聽到有兩個兇手,都甘認罪的事,心中很奇怪,正想召來錄案的師爺,問問詳情,一個青衣童子,帶着一身便裝的胡大人,行了進來。

     劉文長急急迎了上去,一個長揖,道:“大人,有事派人招呼一聲就是,怎敢勞動大駕。

    ” 胡大人微微一笑,道:“文長,你坐下,咱們談談,我做了十年的官,還沒有遇上過這等事情,殺死蘭妃兇手,明明是隻有一個,但兩個人,卻都甘認罪,文長,你知道,這是大逆重罪,很可能立刻淩遲處死。

    ” 劉文長道:“事情确然是透着古怪,大人的意思是準備結案呢?還是要找出真兇?” 胡大人笑笑道:“最好是找出真兇,讓王爺發落。

    ” 劉文長道:“這就是費點周折,法子倒有兩個,一個是找楊晉來,問明内情,兩擇其一,呈請王爺發落。

    ” 胡大人道:“我看這兩人,都會認罪,如是楊晉能分辨出誰是真兇,也不會把兩個兇犯齊送入牢中了。

    ” 劉文長笑一笑,道:“大人,其實也非難事,咱們再問一堂,然後,選一個成分大一些的真兇,呈報王爺發落,另一個嘛?下入死牢,毀了他的武功,等王爺處死過兇犯,再設法把另一個兇犯,秘密殺死……” 胡大人站起身子道:“文長,有你的,我想了一夜,就想不出好辦法,你卻一下子解決了這個大難事,明天咱們就再審一堂,三堂定案,我也算很慎重其事了。

    ” 送走了胡大人,劉文長有些暗暗得意,胡大人雖然每月花了不少銀子,但自己确幫他解決了很多困難問題。

     再說楊晉忙了兩天,大人沒有傳喚過他,也就落得少問。

     回到家裡,隻見譚雲迎上來,拱手道:“楊大人,案子還很順利吧!” 楊晉道:“看樣子,有麻煩也不會太大。

    ” 譚雲道:“那很好,我也準備告辭了。

    ” 楊晉道:“二公子準備回湘西去?” 譚雲道:“是的,區區的看法,近幾年内,江湖上很可能要發生事情,在下也回去,禀報家父一聲。

    ” 楊晉道:“唉!這案子結了之後,在下也準備辭去這總捕頭的職位了。

    ” 譚雲微微一笑,道:“隻怕你很難趁心如願?” 楊晉黯然了,沉吟了良久,才道:“我的辭意很堅,他們如是不準,我就一走了之。

    ” 譚雲話題一轉,道:“楊大人,嶽兄實在大可惜了!” 楊晉道:“二公子的意思是……” 譚雲道:“我譚二在江湖上走動,老實說,很少有能叫我心生佩服的人,但對嶽秀,我卻是由内心中對他敬佩。

    ” 楊晉道:“二公子佩服他些什麼呢?” 譚雲道:“那份氣度才智,和叫人莫恻的武功,還有那一種輕淡富貴、不重珍物的涵養,就拿那千年何首烏說吧?若在我手中,我早就回到湘西譚家寨了,怎會還管别人的死活。

    ” 楊晉道:“我也覺得嶽秀有一股很特異的氣質,但卻沒有你二公子想的透澈。

    ” 譚雲道:“大人内外可知道,我為什麼在貴府中留居數日麼?” 楊晉道:“希望再見嶽秀一次。

    ” 譚雲道:“不錯,再見他一次,好好的和他談談,像他這樣的人才,埋沒了實在是可惜得很,如若他肯在江湖上走動,不難成為一派開山宗主,我譚雲第一個聽他的。

    ” 楊晉忽然若有所驚一般,猛地愣怔了一下。

    譚雲道:“楊大人,你有病……” 楊晉搖搖頭接道:“沒有,我想到了一樁驚心的事。

    ” 譚雲奇道:“什麼事,可否告訴在下?” 楊晉沉吟了一陣,道:“二公子,在下就直說了!” 譚雲道:“在下洗耳恭聽!” 楊晉道:“關于小女的事?” 譚雲是何等聰明的人,一點透,哦了一聲,未再接口。

     楊晉苦笑一下,道:“我覺得小女有些變了,不像去那樣任性。

    ” 譚雲喝了一口茶,笑一笑,仍然想不出什麼度适當的措詞。

     楊晉又道:“未聽你二公子的分析,在下還未想到這麼多,聽過你二公子分析了嶽秀的才智、為人,楊晉突然生了一個感覺?” 譚雲道:“什麼感覺?” 楊晉道:“小女不配。

    ” 譚雲歎口氣,道:“楊大人,男女間事,不是配不配,而是他們是否有情、有緣。

    ” 譚雲接着問道:“不知你是如何請出嶽秀參與這辦案事務的?” 楊晉也不隐瞞,說明了經過。

     譚雲突然大笑三聲,道:“那行,隻怕他走不了啦。

    ” 楊晉奇道:“為什麼?” 譚雲道:“四鳳不簡單,毒手郎中謀取何首烏,用心更急,但四鳳似是别有所圖,不想叫事情鬧大,所以忍了下來,這股怨氣,早晚要發在方一舟的身上,嶽秀怎會不明白。

    ” 楊晉道:“這麼說來,他一時還走不了啦?” 譚雲道:“在下是如此一個看法,但嶽秀是否别有殺手,能夠一下子把事情擺平,那就非我們所能預料,其人之能,出乎預料。

    ” 楊晉皺皺眉頭,道:“二公子,照你的看法,金陵城是不是還會出事?” 譚雲道:“會!不過,除非是他們沒有法子控制,決不會鬧出事情,這是一個表面平靜,暗流洶湧的局面。

    ” 楊晉道:“這麼說來,我這總捕頭得早些解決了。

    ” 譚雲道:“如是要出事,你解決也來不及,想法子拖住嶽秀,你才能度過難關。

    ” 譚雲道:“這個,咱們要研究研究了。

    ” 楊晉長長歎一口氣,道:“隻有一個辦法逼他就範。

    ” 譚雲道:“什麼辦法?” 楊晉道:“我去逼方一舟,從他的身上,逼那嶽秀就範。

    ” 譚雲道:“這法子,隻怕很難得到那嶽秀的諒解。

    ” 楊晉道:“除此之外,咱們再沒有别的法子了,在下實在想不到還有别的辦法能迫使嶽秀就範了。

    ” 譚雲道:“這是最後一步的行動,最好能想出别的辦法?” 楊晉道:“二公子,我實在想不出别的辦法了,二公子動動腦筋吧。

    ” 譚雲沉吟了一陣,道:“在下覺着動之以情,責之以義,也許能使他生出豪性,插手于江湖是非之中。

    ” 楊晉道:“這隻怕很不容易,咱們的口才機智,很難說服嶽秀。

    ” 語聲微微一頓,接道:“二公子,目下江湖形勢,當真十分險惡麼?” 譚雲道:“不會錯,楊大人,目下的江湖形勢,确是暗濤澎湃,而且,事端起于金陵,看情形,這一次江湖的變動,恐怕是牽連很廣。

    ” 楊晉道:“你的意思,可是說江湖上這番變動,和王府中血案有關?” 譚雲道:“在下确有這麼一個想法,尤其是看到四鳳姑娘送來的兇手,和那成遠自承為兇手之後,在下感覺到這件事就愈來愈複雜了。

    ” 楊晉道:“在下想不出,武林中事務,怎會和王府中兇殺,牽扯上關系呢?” 譚雲微微一笑,道:“楊大人,這件事,沒有法子說得很清楚,總之,這件事夠麻煩,楊大人想想看,蘭妃隻不過是個賣唱的歌女,在下對她很了解,她不會武功,也和江湖人,搭不上關系,為什麼會被殺死呢?如若隻是為了一個奸字,再高明的江湖人,也不會去找這個麻煩。

    ” 楊晉道:“說得也是,仔細想一想蘭妃這件案子,奸殺可能隻是一個幌子。

    ” 譚雲低聲說道:“楊大人,如若令媛說的不錯,隻怕激變就發生在王府之中,至少,那地方該是一處很重要的所在。

    ” 楊晉呆了一呆,站起身子,道:“不錯,不錯,我們一直在外面找賊,但卻把賊關在了家裡了。

    ” 譚雲點點頭,道:“是的,楊大人,這不是一場單純的武林争逐,好像是武林人隻是在受一些人的利用……” 楊晉接道:“難道不會武林人利用官府嗎?” 譚雲道:“那就單純很多了……” 語聲微微一頓,接道:“不論是武林人利用官府,或是官府中人和武林人勾結,反正事情都不太單純,所以譚某覺着你這個總捅頭,最好還是别幹了。

    ” 楊晉道:“唉,老弟,你不知作官的難處,我這總捕頭的身份、半身江湖半身官,既要顧到武林中的道義,又要顧到自己的身份,立場。

    遇上事,瞻前顧後,放不開手腳,再說,這場糾紛,如是牽扯到王府中去,我這個上司很擡舉我,但在王府中,我還不如個總管的銜頭,十八名府衙,還要特别撥出一筆銀子照顧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