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入夢 第二章 桃夭李也秾
關燈
小
中
大
1
夫宇宙名物之于身心,猶饑寒之于衣食也。
有切己者,雖铢锱不遺;有不切己者,雖泰山不顧。
公主梅城縣政,不思以布帛菽粟保暖其身,而欲汲汲于奇技淫巧、聲光雷電,緻使道有餓殍,家無隔夜之炊。
民怨鼎沸,人心日壞。
造大壩,鑿運河,息商賈,興公社,梅城曆來富庶之地,終至于焦瘁殆盡。
為公思之,每恻然無眠。
須知梅城小縣,非武陵桃源,不能以一人之偏私,棄十數萬生靈于不顧。
退社之風,蓋有源于此。
人事天道,自有分界。
人事所不能,待以天道而已。
夫人定勝天者,聞所未聞,非愚則妄,不待詳辨。
至若共産主義于一九六二年實現,則更是荒誕不經,癡人說夢。
豈不聞六朝人語:欲持荷作柱,荷弱不勝梁,欲持荷作鏡,荷暗本無光乎……公仰賴力大者護佑庇蔭,遂一意孤行,胡作妄為,然而公獨不聞宋人“荷盡已無擎雨蓋”之言乎? 這是大年除夕的傍晚,天色陰晦,大雪飄飛。
天氣實在是太冷了,早晨泡的一杯茶,現已結了一層薄冰。
譚功達坐在書房的桌前,将這封匿名信一連讀了三遍。
這封信一看就知道是個鄉村學究所寫,信中的話文绉绉的,卻是罵人不帶髒字。
那首六朝人的小詩,明明是罵他禀賦黯弱,不堪重任,也含有勸退之意。
而最後那句“荷盡已無擎雨蓋”簡直就有點刻毒了。
從郵戳上來看,這封信竟然是從普濟寄出的。
此人身處鄉野,竟然對縣裡的大小事務了如指掌,不僅知道自己背後有所謂“力大者護佑”,而且居然知道他給省裡和中央打過的一個一九六二年提前實現共産主義的報告,可見此人來曆非同一般。
信中所說的“力大者”,大概指的就是鶴壁的聶竹風了。
差不多在一個小時之前,譚功達給他打電話拜年。
聶竹風的聲音聽上去異常蒼老、虛弱,他告誡譚功達,上面近來風聲很緊,“山雨欲來風滿樓”。
地委各機關也很不太平,凡事都得處處謹慎,開挖大運河一事切不可操之過急:“我已經老了,地委的事情怎麼都無所謂,可梅城是咱們的根據地,不能有任何閃失。
不然的話,我可就連個養老的地方都沒有了。
” 聶竹風又說:“潘書記病故之後,省裡幾位領導都主張派一個新書記來梅城,我擔心新書記來了以後你會覺得礙手礙腳,便提出書記一職由你兼任。
不過,這不是長久之計,你做了書記,縣長一職遲早得讓出來。
你的那個通訊員不是已經做了副縣長了嗎?這個人到底怎麼樣?嗯,靠不靠得住?” 最後,聶竹風笑着問他:“你跟文工團的那個小姑娘怎麼樣了?我看你還得往爐子裡加點柴。
就像國際歌裡唱的,趁熱打鐵才能成功……” 白小娴回家過年去了,雪倒是越下越大。
譚功達覺得胃部隐隐作痛,便走到廚房裡找吃的。
鍋竈都是冷的,揭開鍋蓋,早晨煮的稀飯都已經結了一層冰碴子。
廚房的地上擱着兩棵大白菜、一把小蔥、一塊用舊報紙卷着的臘肉、一根冬筍,這些東西是普濟的高麻子托人給他送來的年貨。
平時,譚功達一日三餐大多在縣機關的食堂裡吃,即便到了周末,他也難得在家生火做飯。
可如今過年了,食堂和街面上的飯鋪都關了門,譚功達隻得眼睜睜地看着地上的這堆東西,不知如何下手。
天色漸漸地暗了,透過木格子的窗戶,他看見家家戶戶屋頂上都升起了炊煙。
屋外的空地上有幾個孩子正在堆雪人,他們大聲地笑着,叫着,在雪地裡追逐奔跑,踢得雪片紛飛。
一個穿紅棉襖的小女孩正仰着臉在竹林邊看着她的爺爺往門上貼春聯;在更遠一點的河道上,一個頭戴皮帽的中年人手裡拎着一隻大豬頭,嘴裡哈着氣霧,正急急地往家趕。
他的妻子頭上裹着方巾,一手拉着一個孩子,在身後緊緊地追趕着他。
有人漏夜趕科場,有人風雪還故鄉。
男人也許走得太快了,每走一段,就停下來等他們。
很快,這幾個人就走出了他的視線,唯有北風在曠野裡揚起陣陣雪霰,在光秃秃的樹林上空,簌簌如雨。
譚功達吸了吸清鼻涕,回過頭來看了看冰冷的廚房,不由得想起匿名信中“布帛菽粟保暖其身”這句話來,細細一琢磨,倒也不無道理。
現在,他隻剩下去錢大鈞家蹭飯一條路了。
按照梅城一帶的風俗,除夕之夜不便去别人家吃飯,但聽着肚子裡咕咕亂叫,他也顧不得許多了。
他走到卧室的寫字台前,打通了錢大鈞家的電話。
電話是田小鳳接的,她說中午的時候白副縣長就來電話把大鈞叫走了,說是要開一個緊急會議。
“開什麼會?” “縣長,您都不知道嗎?”田小鳳笑道,“幹脆,您到我們家來包餃子吧,是羊肉餡的餃子,反正您也不會生火做飯。
” 譚功達放下電話,心裡直犯嘀咕。
這大過年的,白庭禹和大鈞他們卻去開什麼緊急會議!即便是開會,他作為一縣之長,怎麼一點也沒聽說呢?他又往白庭禹家打了個電話,那頭沒人接。
最後,譚功達将電話打到了楊福妹家。
接電話的是一個老太太,嘴裡含着一口濃痰,說起話來颠三倒四:“她去哪裡?我哪個曉得喽,不是說開會嗎?一年到頭的,哪天不能開會,偏偏擠到這麼個時候,家裡一大堆親戚都等着她一個人。
喂,你是哪位?” 真是怪事,都去開會了。
難道說梅城發生了什麼緊急的事情?他聽見電話那頭,老太太還在喂喂喂地亂叫,這才想起電話還沒挂。
既然大鈞不在家中,譚功達隻得打消了去他家吃飯的念頭,一個人回到廚房裡,将早上沒吃完的稀飯熱了熱,立在竈頭,呼噜呼噜地喝了下去。
随後,他去院中關上門,來到書房的寫字台前,泡上一杯濃茶,拿過那本《沼氣設計常識》,讀了起來。
可沒讀幾頁,就停電了。
屋子裡一片漆黑。
大年三十竟然還會停電,譚功達的心裡不由得再次暴怒起來。
兩年前,譚功達給省裡和地委一連打了六份報告,省電力廳才同意在通往省城的高壓輸電網上接出一條支線供梅城照明使用。
可一旦電力供應緊張,梅城總是第一個被犧牲掉。
普濟的水庫大壩雖然已經合龍,但發電機組一時還沒有下文。
本來南洋的兩個僑眷願意出錢購買發電機,還到普濟實地看過兩次,可報告打到省裡,遲遲沒有批複。
一位省領導在電話中還勃然大怒:“這兩個華商的政治背景你到底弄清楚沒有?他們和台灣到底有沒有關系?你的大壩修在長江的支流上,一旦出事,可不是鬧着玩的……” 令人煩心的事還遠遠不止這一件。
别的縣連高級社都普及了,可在梅城,初級社的覆蓋率也隻有百分之六十,排在全省倒數第二。
即便如此,竟然還有人暗中鬧退社,将縣委派下去的工作組扣留在豬圈裡……那些退了社的社員擔心縣裡讓他們重新入社,便故意毀壞農具,将耕牛、毛驢都殺來吃了,将犁頭敲下來換糖,一夜之間,山林裡長了百十年的大樹通通被砍光。
地、縣公安機關派人下去抓了一批人,事情還沒平息,卻有人偷偷地搞起單幹的把戲來,把村裡的山林和水塘都分給了個人。
糧食征收的狀況也不容樂觀。
農民自留的口糧不夠吃,到了青黃不接的春夏之交,竟然将孩子悄悄地送入縣政府大院。
縣裡隻得辦了一個托兒所,雇了十二名保姆。
可這樣一來,問題就更複雜了:那些從安徽、河南來的讨飯大軍也将奄奄一息的孩子往縣委大院一送了之。
那些睡在襁褓中的嬰兒又不能開口說話,要弄清楚他們的來曆和身份,根本不可能。
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就學、戶口都是問題。
譚功達多次打電話向聶竹風訴苦,老虎卻總是很不耐煩地對他說:“别的縣都搞得挺好的,怎麼就你們縣出了這麼多的亂子?你要多動動腦子。
” 一年前他提出修造一條連接各鄉村的運河。
可土方包到各鄉村,村民們隻是在秋後的農閑季節面子上敷衍一下,就收工回家了。
地上一旦結了冰,他們就說下不去鍬,甯肯聚在家裡打撲克。
縣裡派了督察組下去,他們也根本不予理睬。
心情煩悶的時候,譚功達坐在辦公室裡想着這一大堆焦頭爛額的事,免不了要向秘書姚佩佩唠叨幾句,可姚佩佩一聽他訴苦,就笑着朝他直擺手道:“縣長,您别,您還是饒了我吧。
您一說這個,我就腦仁兒疼。
”然後就抱着腦袋向譚功達直翻白眼。
她還說,當初就不該答應到縣裡來工作,還不如在西津渡賣絨線自在呢。
這個姚佩佩,脾氣陰晴不定,總是讓人摸不透,高興的時候見到誰都是笑嘻嘻的,可不高興起來,她就一連幾天不理人,要麼幹脆就賴在家裡裝病。
有的時候,譚功達也試着将縣裡的事跟白小娴說說,小娴倒是有耐心聽,可根本沒往腦子裡去,聽完了就說:“你一個人管這麼大一個縣,那該有多好玩啊!”或者說:“老譚,要不我們換一換,我來替你當縣長,你去我們文工團跳舞得了。
”可見,她也沒把譚功達的話當一回事。
他坐在黑暗中,腦子裡想着這些雜七雜八的事,兩條腿都凍麻了,正想站起來活動活動筋骨,電話鈴就響了。
話筒的那一端傳來一個蒼老沙啞的聲音: “猜猜看,我是誰?” 譚功達有點聽出他是誰來了,心裡又不敢确定。
愣了半天,隻得冷冷道:“對不起,我猜不到。
” “我是趙煥章。
”對方哈哈大笑。
譚功達詫異道:“怎麼,怎麼是你?” 趙煥章反問道:“難道我就不能給你打電話嗎?” 趙煥章把電話打到他家,這還是第一次。
而且這個人平常不苟言笑,今天卻在電話裡嘻嘻哈哈的,多少有點反常。
沒準是遇到了什麼高興的事。
兩個人互緻新春問候,又寒暄了一會兒,趙煥章道: “我給你打電話是為了跟你告個别。
” “怎麼,這大過年的,你還要出差去嗎?” “不是出差,是出門。
” 譚功達聽出他話中有話,正想問個究竟,趙煥章忽然問他: “老弟,你喜歡養花嗎?” 譚功達有點摸不着頭腦,不知他是什麼意思,就趕緊說:“喜歡啊,怎麼呢?” “你是喜歡蘭花呢,還是水仙?” 兩種花譚功達都沒見過,可既然對方問起,他出于禮貌,想了想,硬起頭皮說:“水仙大概好一點吧。
” “那好吧,再見。
” 對方沒等他答話,就把電話給挂了。
譚功達放下電話,站在桌邊,半天回不過神來。
沒來由地打電話拜年,又沒來由地挂斷了電話,這趙煥章究竟是什麼意思?他知道趙煥章是商務印書館編字典的出身,肚子裡頗有些墨水。
平常邋裡邋遢,連澡都懶得洗,可就是喜歡養個花花草草什麼的,很有些小資産階級情調。
據同樣喜歡養花的楊福妹說,他家的院子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盆花,台階上、院牆上、地上,到處都是。
有一年她看中了一盆“美人”,實際上就是狗蠅梅,向趙煥章讨,趙煥章倒是給她了。
可每過一段時間,他都要登門,去看看他的“美人”怎麼樣了,弄得楊福妹的老娘煩不勝煩。
最後,小楊找了個借口推說這花自己養不活,讓趙煥章又給抱回去了。
有一句話趙煥章時常挂在嘴邊,叫做“萬事向衰無藥起,一身躺倒任花埋”。
話雖說得頹唐了些,可縣機關的人都知道他惜花如命。
譚功達正在胡思亂想,忽聽到屋外人聲嘈雜,亂哄哄一片,他走到窗前,靜靜一聽,原來是“移風易俗、破舊立新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隊員們正在唱歌。
在時斷時續的歌聲中,他聽見一個女高音用鉛皮喇叭向居民們喊話。
那聲音在寂靜的晚上遠遠地傳來,頗有幾分凄厲。
雪還在紛紛揚揚地下着。
電還沒有來。
看來,梅城縣的居民們要在黑暗中度過這個除夕之夜了。
2 正月初八上班的第一天,姚佩佩又遲到了。
她推着自行車走進縣委大院,看見司機小王手裡拿着一把雞毛撣子,低着頭正在雪地上找着什麼東西。
“小王,你在找什麼呢?”姚佩佩笑着跟他打招呼。
小王擡頭看了姚佩佩一眼,自語道:“咦,我的車鑰匙怎麼忽然無中生有了?” 佩佩被他逗得撲哧一聲就笑了起來。
“怎麼?我的這個成語又用得不對嗎?”小王傻傻地看着她。
“不對不對。
”姚佩佩笑道,“其實,說話不一定要用成語。
你就說,我的車鑰匙不見了就行了,多省事!” “假如我一定要用成語,應該怎麼說?” “你就說——”姚佩佩想了想,道,“你可以說‘不翼而飛’。
” “那丢了什麼東西才可以說‘無中生有’?” “丢什麼也不能說無中生有!這個詞根本不是那個意思。
” 小王噢噢了兩聲,又滿地找他的鑰匙去了。
姚佩佩擡腕看了看表,已經八點半了。
那輛吉普車旁還停着一輛黑色的小轎車,她知道省裡又來人了,說不定又在四樓大會議廳開會呢。
她沒有去自己的辦公室,而是咚咚咚咚跑上樓梯,直接向四樓的會議室走去。
會議室的門關着,裡面隐隐傳來一個人的說話聲,好像是白庭禹。
他說話的嗓門很高,似乎在和什麼人吵架。
姚佩佩正要敲門,那扇大門忽然自己就開了,楊福妹手裡拎着一隻熱水瓶,正好出來。
“你有什麼事?”楊福妹道。
她的語調和以前一樣,冷冰冰的。
“我來開會呀。
”姚佩佩道。
說完,就要從門縫中擠進去。
楊福妹一把就把她給拽住了:“領導在開會,沒你什麼事。
” 随後,她拉上門,丢下姚佩佩,一個人下樓打開水去了。
姚佩佩鬧了個大紅臉,心裡道,原來并不是每次上面有領導來,她都有資格去開會的,便滿臉羞慚地下樓去了,一路上不住地在心裡面罵自己“蠢貨”。
一進辦公室的大門,姚佩佩就聞到一股撲鼻的花香。
再一看,原來自己的辦公桌玻璃上擱着一盆墨蘭。
她還從來沒看見過這麼漂亮的墨蘭,驚喜得差一點叫出聲來了。
還是在上海靜安寺的時候,家裡的傭人吳媽因老家就在天目山腳下,每次回家,總要帶回幾盆墨蘭,在花園裡養着。
一到開花的時節,父親就會從花園中挑出一盆,放到三樓的大書房裡,作為消閑的清供。
想不到在梅城這個地方,竟然也有這種花,而且養得這麼好! 姚佩佩坐在寫字台前,慢慢地轉動着花盆,在陽光下細細觀看。
這盆墨蘭花葉寬闊,秀麗挺拔,顔色黛中帶綠,泛着一層油油的光亮。
三四莖深紫色的花骨朵從花葉中擠出來,結滿了花苞,有兩朵已經開了。
花朵的四周有一圈嫩黃色的鑲邊,湊上鼻子一聞,花香馥郁,令人沉醉。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花盆過于普通,雖然顔色倒也配,隻是有些殘破,而且上面用小刀刻出來的“蘭在幽谷亦自香”幾個字,也稍微大了一些。
不過,更令她感到不解的,是花盆的底托滿滿地汪了一層水,都漫到玻璃闆上來了。
她知道蘭花喜燥厭濕,這個人既然養得出這麼好的墨蘭,怎麼還會給它澆這麼多的水?心裡覺得十分奇怪。
憑着她對花草的敏感,墨蘭的香氣中似乎還有一縷淡淡的香味混雜其中,循着這縷幽香,姚佩佩很快在譚功達的辦公桌上看到一大盆水仙。
那養水仙的盆子通體潔白,顯得極為考究,一看就知道那不是一般的瓷胚。
其中幾枚圓圓的壓花石,溫潤的石紋隐隐可見,宛若山水畫的圖案。
水仙花的花莖高而壯,齊齊地開出一片明黃。
盆壁上也有幾個小字:嫣然幽谷。
姚佩佩心裡道,這個養花人似乎很喜歡“幽谷”這兩個字。
不過,同樣不幸的是,花盆裡澆了太多的水,花梗上還散落着喝剩的茶葉,讓用來包根的棉花都浮了起來。
姚佩佩看了看譚功達的茶杯,杯沿上還殘留着幾片茶葉末子。
她找來一塊幹抹布,将盆裡的水洇幹,一邊暗自竊笑,心裡暗暗罵道:這個傻瓜,好不容易逮着個機會,少不了要給這兩盆花猛灌一次水。
果然,到了中午,譚功達開完會從樓上下來,看見姚佩佩趴在桌上欣賞那叢蘭花,就沖着她得意地喊道:“怎麼樣,好看吧?我給你的花也澆了水。
” “我就知道是您澆的水,”姚佩佩道,“把花都快淹死了。
” “怎麼,不能澆水嗎?”譚功達認真地看着她,問道。
姚佩佩笑道:“怎麼不能澆?隻是一次不能澆這麼多。
” 譚功達噢了一聲,湊到姚佩佩的跟前,道:“你這一盆怎麼隻開了三四朵,這花叫什麼名字?” “墨蘭。
”姚佩佩道。
随後就問起這花是誰送的,這麼好的花怎麼舍得送人。
譚功達臉色凝重,習慣性地皺了皺眉頭,歎了一口氣,半天才說:“是趙副縣長,趙煥章同志送的。
” 譚功達告訴她,剛才省裡來的金秘書長傳達了省委和地委的指示,趙煥章已經被解除了職務。
他或許提前知道了這個決定,打算把家搬到老家的鄉下去,在那兒的一個小學當語文老師。
因要搬家,他院子裡的花帶不走,就分送給縣機關的同事,留個紀念。
“趙副縣長犯錯誤了?”姚佩佩一臉迷惑地問。
“不清楚。
”譚功達道。
姚佩佩因見譚功達一隻手始終捂着腮幫子,說起話來含混不清,嘴裡還不時嘶嘶地往牙縫中吸氣,便問他嘴怎麼了。
“我的牙蛀了。
”譚功達說,“昨天痛了一個晚上,腮幫子腫得老高。
對了,你這兒有沒有什麼藥?” 姚佩佩說,她那兒有牛黃解毒丸,不過放在家裡了:“要不要我回去取?”她見譚功達遲疑不決的樣子,又補充道:“我騎腳踏車,也挺快的,一會兒就回來了。
” “算了吧,我還是去醫院叫大夫看看吧。
”說完,他順手抓過公文包,夾在腋下,捂着嘴,哼哼唧唧地走了。
姚佩佩坐在窗前,呆呆地看着那盆墨蘭,心裡惘然若失。
她在縣機關工作了這麼些年,與趙煥章總共也沒打過幾個照面,可這個人在遠赴他鄉之前竟然還記得給自己留下一盆花來,她的心裡暖融融的。
她還記得,有天下午會議結束後,開會的人都走光了,他卻漲紅了臉,木呆呆地坐在椅子上,嘴裡叼着一支香煙。
煙灰落了一身,撣也懶得撣。
佩佩悄悄地走近他,生怕吓着他:“趙副縣長,散會了……” 她又想起今年春節前趙煥章用小楷謄抄的那首臨江仙詞。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它貼在走廊的布告欄裡,除了自己,沒有人朝它多看一眼。
看着那淡紫色的花朵在風中微微翕動,姚佩佩若有所思,若有所悟,鼻子一酸,眼中不覺落下淚來。
中午的時候,錢大鈞打來了一個電話,約她去梅城旅社吃飯。
佩佩道:“怎麼忽然想得起來要請我吃飯?”錢大鈞隻是嘿嘿地笑。
佩佩又問:“是單獨請我一個,還是讓我去陪别的什麼人?” “你來了就知道了。
”大鈞道。
姚佩佩騎上自行車,來到梅城旅社。
一個胖乎乎的中年婦人領着她,由一條逼仄的木樓梯,上了二層。
地上的毯子黝黑黝黑的,樓梯扶手也是滑膩膩的,手一碰,就有一種不潔之感。
姚佩佩知道,在梅城地方,這已算是最好的旅館了。
二樓的食堂裡空空蕩蕩,胖婦人領着她一直走到裡面朝北的一個大房間門口。
她看見錢大鈞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正朝她招手。
從省裡來的金秘書長坐在主位,他的右邊依次坐着白庭禹、楊福妹,還有信訪辦的老徐,另外還有幾個人,她不認識。
姚佩佩見門邊的一張椅子還空着,就惴惴不安地坐了下來。
錢大鈞見人都到齊了,就招呼服務員上菜。
金秘書長看上去似乎五十來歲,身穿一件灰色中山裝,口袋裡插着兩支鋼筆,大敞着領口,露出了脖子上粗大的喉結。
由于距離很近,他嘴角的那顆大痦子分外觸目,似乎還綴着一撮黑毛,樣子看上去更顯陰鸷、兇悍。
原來是陪省領導吃飯。
可錢大鈞為何偏偏要叫上我呢?由于姚佩佩恰好坐在金玉秘書長的對面,她的眼睛不知該朝哪兒看,隻得低下頭,心裡感到無聊,後悔卻是來不及了。
幾道冷盆端上來之後,錢大鈞就起身斟酒。
楊福妹推說不會喝,向服務員要了一杯茶。
姚佩佩也是要喝茶的,可看見楊福妹要了茶,忽然心生厭惡,連帶着把怒氣撒到茶上,緊抿着雙唇,一聲不吭。
好在錢大鈞善解人意,讓服務員給她倒了一杯開水。
白庭禹端起酒杯,站起身來正要說話,金玉忽然道:“譚功達縣長怎麼沒有來?” 錢大鈞正要解釋,姚佩佩突然搶在前頭,貿然說道:“譚縣長?他去醫院看牙了。
” 話一出口,自己聽上去都覺得不對勁,似乎是在急于替縣長分辯什麼。
而且這一分辯,反而使得譚功達的缺席,有故意推托之嫌,不覺臉一紅,深深地低下頭,心裡怦怦亂跳。
她偷偷地拿眼睛朝四周瞅了瞅,見房内餐桌周圍并無空位。
或許他們根本就沒有通知譚功達,錢大鈞在給她打電話的時候,也并未問起他。
白庭禹到底說了些什麼,姚佩佩一句都沒聽清楚。
白庭禹說完了話,金玉起身接口道:“白縣長太客氣了。
大年三十敝人臨時決定來梅城過年,順便做些調查研究,承蒙各位盛情款待,終日相陪左右,金某感激不盡。
今日權借貴縣寶地,略備薄酌,聊表心意,并謝叨擾之罪。
”說完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原來是金玉的答謝酒筵。
聽他話中的意思,似乎春節前就已經來到了梅城,而眼下就要辭别回省城去了。
金秘書長這麼一說,白庭禹慌忙道:“招待不周,招待不周,啊,招待不周。
” 錢大鈞也連聲道:“客氣客氣,金秘書長太客氣了。
” 楊福妹也夾在裡面附和道:“對對,招待不周。
金秘書長看得起我們,選擇在梅城過年,是我們全縣十幾萬人民的福氣,平時我們請都還請不動呢。
” 倒是信訪辦的老徐,雖然職位卑賤,說起話來倒是從容坦然:“細說起來,金秘書長恐怕還要算是半個梅城人吧?” 金玉道:“那倒是。
我當年在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之前,在梅城住過七八年呢。
” “要不等會兒吃完了飯,我們幾個陪着金秘書長去梅城老宅子裡看看?”白庭禹建議道。
金玉略一沉吟,便說:“那就不必了吧。
蘭芝這一死,房子早歸了公了……我好像聽說,那處房子,如今是譚縣長住着不是?” 錢大鈞點頭道:“五二年分房子的時候,女主人剛剛去世,沒人敢住。
譚縣長就自己搬了進去,他是個不信邪的人。
”說完微微一笑。
姚佩佩見他們把話題扯到别的事情上去,談興甚濃,沒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裡暗自慶幸,一直懸着的一顆心終于放了下來。
可細細一聽他們的談話,又覺得他們說的話裡大有文章。
原來金玉本來就住在梅城!他的舊宅怎麼又成了譚功達的家呢?那個“蘭芝”又是誰?會不會就是平日裡同事們常常提及的馮寡婦?那金玉和這個馮寡婦到底又是什麼關系?正這樣想着,忽聽得白庭禹道:“蘭芝的死,我們也負有不可推托的責任,上面派來的工作組要揪她到街市口批鬥,我們事先并不知情。
鎮子上的幾個潑皮無賴趁亂一鬧,事情就變得不可收拾了。
等到我們的人趕去搭救,已經晚了一步。
她當晚回家就懸梁自盡了,我們的确沒想到,這是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好,對不起金……” “事情已經過去,也就算了。
”金玉點上一支煙,緩緩道,“我和蘭芝雖沒有正式辦理離婚手續,名分上還是夫妻,但思想感情上早已分道揚镳,沒有任何聯系了。
她是她,我是我。
她的死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咎由自取,你們沒有任何責任。
隻是,我還有些東西,主要是一些信件,還遺留在她那裡……” 錢大鈞道:“要說老宅子裡的物品,當時是老徐負責登記處理的,這事他最清楚。
” 老徐接話道:“首飾、銀器,還有幾件貴重的家具都作為無主物品歸了公。
書籍捐給了梅城圖書館。
書信呢,我記得有四百多封,還有一些文稿什麼的,都原封不動地保存在縣檔案室,我明天就派人去整理翻檢。
” “還整理什麼!”錢大鈞大聲道,“你不要讓任何人插手。
待會兒我和你一起把所有的信件打包封存,過兩天我們派專人給金秘書長送去。
” 老徐臉一紅,憨笑道:“這樣最好,這樣最好。
” 金秘書長未置可否,微微一笑。
姚佩佩心裡想,金秘書長心心念念記挂着那些書信,就是擔心信件内容外洩,可老徐偏偏還要回去“翻檢”!他不把信膽抽出來看,又怎能知道哪些是金玉寫的,真是迂腐得可以!與他相比,錢大鈞的反應就要機敏得多了,難怪縣裡上上下下沒有人不說他好的。
正這樣想着,忽然聽見金玉在喊她的名字,“姚佩菊同志……” 他望着她笑。
開始姚佩佩還以為他是在叫别人。
“佩菊”這個名字,是祖父給她取的,從出生到一九四九年解放,沒有人感覺到這個名字有什麼問題,可等到家中遭了大難,舅舅、姨媽、姑媽來上海奔喪,衆口一詞,一口咬定家中的諸多變故都是這個名字惹的禍。
“佩者,戴也,什麼人會把菊花佩戴在胸前?隻有在死了人的時候。
”舅舅說。
而在姑媽的眼睛裡,甚至連姚佩佩本人都有了禍水的嫌疑。
剛來梅城投奔姑媽的那些年,姑媽成天說她滿臉的陰晦之氣,急了就罵她報喪鬼。
後來,她雖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姚佩佩,戶口簿可是改不過來了。
這個金玉怎麼會知道她的原名呢?心中一慌,如同夢寐,隻是怔怔地看着對方傻笑。
“姚佩菊同志,你吃菜。
”金玉道。
媽的,他怎麼知道我叫姚佩菊!心裡狠狠地罵着,可臉上依然傻傻地笑。
她的手也抖得厲害,更要命的是,金玉叫她吃菜,她很聽話地立刻拿起筷子,夾了一片糟溜魚。
可還沒等送入口中,就掉在了湯碗裡,濺起點點湯汁,隻得把筷子放在嘴裡吮了吮。
她知道當時她的樣子一定傻得可以,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好在錢大鈞、白庭禹已經站了起來,向金秘書長敬酒。
老徐假裝沒看見,唯有楊福妹在一旁看着她,似笑非笑。
沒等到酒筵結束,姚佩佩借口上廁所,從裡邊溜了出來。
一個人沿着空空蕩蕩的街道朝前疾走。
她走了好長一段路,這才想起自己是騎車來的,想要回去取,又怕再遇見那夥人。
一個人站在街邊,看着一座老虎竈嗤嗤地冒着熱氣,呆呆地發了會兒愣,隻得硬着頭皮往前走。
天上是明晃晃的大太陽。
她怎麼也擺脫不了做夢的感覺。
自打她記事的時候起,就擺脫不掉這種怪怪的恍惚感。
就好像沒穿衣服在大街上走。
在她身上發生的事,沒有一件是有來由的,沒有一件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
她看不清别人的面目,可别人隻要瞥上她一眼,就能見其肺肝,輕而易舉就掌握了她的一切。
我不想活在這個世界上,真的不想。
天道悠遠,人世深險。
我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她似乎隐約可以窺見自己順流而下的命運。
就連自己可憐巴巴地藏着、掖着的那點心事,恐怕也要爛在心裡。
爛掉倒也罷了,最可怕的,說不定遲早有一天,那個躲在紫雲英陰影裡的秘密終将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唉,苦楝樹和紫雲英的陰影! 3 素有魚米桑麻之鄉美稱的官塘,光今年一年,就餓死了三個人。
除去種子和公糧,老百姓的自留糧隻夠吃兩個多月。
公共食堂關了門。
榆樹皮剝下來曬幹,碾粉做成團子,可以充饑,但不消化,拉不出屎,得天天用手去摳;水草根曬幹碾粉可以消化,但苦澀難咽。
全村人臉部浮腫,看上去倒是胖乎乎的,可是風一吹就會倒下來。
榆樹皮早剝光了,現在已經有人吃觀音土了。
縣長大人知道什麼是觀音土嗎?是塘泥。
村裡的三個老人就是吃觀音土死的。
村長陶國華貪污腐敗,生活糜爛。
他将去年食堂磨豆腐剩下的豆渣偷偷地運回家中,用鹽腌起來,足足吃了四個多月,村民們氣不過,将他從家裡拖出來,暴打一頓,現已癱瘓在床。
婦女主任丁秀英為了讨口飯吃,仗着自己生得漂亮,竟無恥地出賣肉體。
懷了孕,又私下打胎,最終流血不止而死,真是大快人心…… 這封長達七八頁的匿名信,譚功達隻看了個開頭,就看見信訪辦的老徐笑眯眯地走進了他的辦公室。
老徐告訴他,去年冒充縣長親戚的那個婦人又到了縣裡,如今正在信訪辦大哭大鬧。
工作人員把好話說盡了,她就是賴着不走,口口聲聲鬧着要見縣長。
“你們給她兩塊錢,胡亂打發她回去就是了。
”譚功達很不耐煩地道。
“我們給了她三塊錢,都是毛票子,看起來倒有厚厚的一沓,可她蘸着唾沫,仔仔細細地數了一遍,就把錢往地上一撒,罵道:‘你們這是打發叫花子嗎?’看來她這次來,胃口還不小呢。
” “那也不能由着她這樣鬧下去!沒完沒了!”譚功達把手裡的那封信往桌上一丢,氣呼呼地說。
“這次她是帶了鋪蓋卷來的。
見我們攆她走,就把鋪蓋往地上一鋪,躺在牆角死活不動了。
碰到這樣的硬釘子,我們也不知道該咋辦。
” 譚功達想了想,站起身來,喝了一口杯中的涼茶,對老徐道:“行行行,我跟你走一趟。
” 走到姚秘書的桌前,佩佩的眼神十分駭異。
她先是盯着譚功達看,然後臉一紅,就飛快地轉過身去了,搞得譚功達莫名其妙。
下樓的時候,老徐嘿嘿地笑着,碰了碰他的胳膊:“縣長,你褲子的紐扣!”譚功達一低頭,原來是褲裆的紐子沒扣上,秋褲的兩根紅紅的褲帶穗從裡面鑽了出來…… 兩個人來到信訪辦,譚功達一眼就看見牆角的花布被褥上坐着一個蓬頭垢面的婦人。
她手裡攏着一個青布包裹,腿上紮着褲腳,腳蹬一雙棉布鞋,鞋底穿了幫。
旁邊還坐着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
這婦人見了老徐和譚功達兩人進來,不起身,也不說話,索性架起二郎腿,将臉側向一邊。
倒是那個小男孩,望見生人,有幾分膽怯,緊緊地偎在他娘身上。
譚功達在牆邊的一張椅子上坐了下來,對婦人問道:“大嫂從哪裡來?” 婦人用手一擋,低聲道:“不敢當!民婦是夏莊人。
” 譚功達笑道:“大嫂大老遠從夏莊跑到縣上來找我,可有什麼事情?” 婦人冷冷地笑了兩聲:“不知縣長大人果真記不得民婦了呢,還是在裝糊塗?” 老徐一愣,心中暗想:瞧這架勢,這個婦人和縣長說不定還真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勾當!若她是縣長過去的一個相好,自己夾在當中倒有些不便,正想找個借口回避,忽聽得那婦人道:“真是貴人多忘事!去年春上,在普濟水庫的工地上,民婦與縣長是見過面的。
” 譚功達剛才與她一打照面,就瞧着幾分面熟,可要說起什麼時候、在哪裡見過她,倒也頗費思量。
聽婦人這麼說,譚功達和老徐都松了一口氣。
譚功達很快就記起來:去年水庫大壩因移民一事與村民發生争執,有個名叫王德彪的,不慎跌入山澗,摔死了。
眼前這個婦人,想必就是王德彪的遺孀了。
說起來,王德彪還是夏莊鄉鄉長孫長虹的外甥。
這個孫長虹因死者是自己的親眷,竟然第一個帶頭鬧事,譚功達一肚子火氣,到今天還沒消呢。
想到這裡,譚功達把臉一沉,語調頓時變得嚴厲起來:“事情不都已經解決了嗎?你還到縣上來鬧什麼鬧!” “解決個屁!十八塊錢的撫恤金,就能換條人命嗎?連棺材錢都不夠。
這年頭,到處鬧饑荒,我們孤兒寡母,眼看着就活不下去了,不找縣上,你讓我找誰去呀?”婦人的口氣也強硬了起來。
她使勁地捏了一下鼻子,擤出一條長長的鼻涕來,不知道朝哪裡甩,最後就抹在了旁邊的牆上。
“生活上有困難,可以找鄉裡解決。
再說了,那個孫長虹,不是你們家的什麼親戚嗎?”誰知譚功達一提起孫長虹,那婦人一骨碌從地上站了起來,指着譚功達吼道:“他的鄉長不是早給你們換了嗎!他現在連自己都隻有躺在床上等死的份兒了,怎麼能管得了我!” 譚功達聽出她話中有話,更不知道孫長虹被免職的事情從何說起,正想問問怎麼回事,隻見那婦人突然把手一拍,眼睛朝上一翻,嘴角一抽搐,忽然呼天搶地地大哭起來,雙手捏成拳頭,把自己的胸脯擂得咚咚直響。
她那柔軟的胸脯竟然能發出如此結實、堅硬的聲音,令譚功達感到十分震驚。
她一邊哭叫,身體竟軟綿綿地癱了下去,就勢在地上打起滾來,兩隻腳上的布鞋都踢掉了。
那孩子受了驚吓,一雙亮晶晶的小眼睛看了看譚功達,又看了看滿地打滾的母親,也跟着哇哇大哭。
老徐費了半天的手腳,和信訪辦的幾個人死拖活拖,才将那婦人弄到椅子上坐下,給她倒了一杯涼水端過去。
那婦人也不伸手去接
有切己者,雖铢锱不遺;有不切己者,雖泰山不顧。
公主梅城縣政,不思以布帛菽粟保暖其身,而欲汲汲于奇技淫巧、聲光雷電,緻使道有餓殍,家無隔夜之炊。
民怨鼎沸,人心日壞。
造大壩,鑿運河,息商賈,興公社,梅城曆來富庶之地,終至于焦瘁殆盡。
為公思之,每恻然無眠。
須知梅城小縣,非武陵桃源,不能以一人之偏私,棄十數萬生靈于不顧。
退社之風,蓋有源于此。
人事天道,自有分界。
人事所不能,待以天道而已。
夫人定勝天者,聞所未聞,非愚則妄,不待詳辨。
至若共産主義于一九六二年實現,則更是荒誕不經,癡人說夢。
豈不聞六朝人語:欲持荷作柱,荷弱不勝梁,欲持荷作鏡,荷暗本無光乎……公仰賴力大者護佑庇蔭,遂一意孤行,胡作妄為,然而公獨不聞宋人“荷盡已無擎雨蓋”之言乎? 這是大年除夕的傍晚,天色陰晦,大雪飄飛。
天氣實在是太冷了,早晨泡的一杯茶,現已結了一層薄冰。
譚功達坐在書房的桌前,将這封匿名信一連讀了三遍。
這封信一看就知道是個鄉村學究所寫,信中的話文绉绉的,卻是罵人不帶髒字。
那首六朝人的小詩,明明是罵他禀賦黯弱,不堪重任,也含有勸退之意。
而最後那句“荷盡已無擎雨蓋”簡直就有點刻毒了。
從郵戳上來看,這封信竟然是從普濟寄出的。
此人身處鄉野,竟然對縣裡的大小事務了如指掌,不僅知道自己背後有所謂“力大者護佑”,而且居然知道他給省裡和中央打過的一個一九六二年提前實現共産主義的報告,可見此人來曆非同一般。
信中所說的“力大者”,大概指的就是鶴壁的聶竹風了。
差不多在一個小時之前,譚功達給他打電話拜年。
聶竹風的聲音聽上去異常蒼老、虛弱,他告誡譚功達,上面近來風聲很緊,“山雨欲來風滿樓”。
地委各機關也很不太平,凡事都得處處謹慎,開挖大運河一事切不可操之過急:“我已經老了,地委的事情怎麼都無所謂,可梅城是咱們的根據地,不能有任何閃失。
不然的話,我可就連個養老的地方都沒有了。
” 聶竹風又說:“潘書記病故之後,省裡幾位領導都主張派一個新書記來梅城,我擔心新書記來了以後你會覺得礙手礙腳,便提出書記一職由你兼任。
不過,這不是長久之計,你做了書記,縣長一職遲早得讓出來。
你的那個通訊員不是已經做了副縣長了嗎?這個人到底怎麼樣?嗯,靠不靠得住?” 最後,聶竹風笑着問他:“你跟文工團的那個小姑娘怎麼樣了?我看你還得往爐子裡加點柴。
就像國際歌裡唱的,趁熱打鐵才能成功……” 白小娴回家過年去了,雪倒是越下越大。
譚功達覺得胃部隐隐作痛,便走到廚房裡找吃的。
鍋竈都是冷的,揭開鍋蓋,早晨煮的稀飯都已經結了一層冰碴子。
廚房的地上擱着兩棵大白菜、一把小蔥、一塊用舊報紙卷着的臘肉、一根冬筍,這些東西是普濟的高麻子托人給他送來的年貨。
平時,譚功達一日三餐大多在縣機關的食堂裡吃,即便到了周末,他也難得在家生火做飯。
可如今過年了,食堂和街面上的飯鋪都關了門,譚功達隻得眼睜睜地看着地上的這堆東西,不知如何下手。
天色漸漸地暗了,透過木格子的窗戶,他看見家家戶戶屋頂上都升起了炊煙。
屋外的空地上有幾個孩子正在堆雪人,他們大聲地笑着,叫着,在雪地裡追逐奔跑,踢得雪片紛飛。
一個穿紅棉襖的小女孩正仰着臉在竹林邊看着她的爺爺往門上貼春聯;在更遠一點的河道上,一個頭戴皮帽的中年人手裡拎着一隻大豬頭,嘴裡哈着氣霧,正急急地往家趕。
他的妻子頭上裹着方巾,一手拉着一個孩子,在身後緊緊地追趕着他。
有人漏夜趕科場,有人風雪還故鄉。
男人也許走得太快了,每走一段,就停下來等他們。
很快,這幾個人就走出了他的視線,唯有北風在曠野裡揚起陣陣雪霰,在光秃秃的樹林上空,簌簌如雨。
譚功達吸了吸清鼻涕,回過頭來看了看冰冷的廚房,不由得想起匿名信中“布帛菽粟保暖其身”這句話來,細細一琢磨,倒也不無道理。
現在,他隻剩下去錢大鈞家蹭飯一條路了。
按照梅城一帶的風俗,除夕之夜不便去别人家吃飯,但聽着肚子裡咕咕亂叫,他也顧不得許多了。
他走到卧室的寫字台前,打通了錢大鈞家的電話。
電話是田小鳳接的,她說中午的時候白副縣長就來電話把大鈞叫走了,說是要開一個緊急會議。
“開什麼會?” “縣長,您都不知道嗎?”田小鳳笑道,“幹脆,您到我們家來包餃子吧,是羊肉餡的餃子,反正您也不會生火做飯。
” 譚功達放下電話,心裡直犯嘀咕。
這大過年的,白庭禹和大鈞他們卻去開什麼緊急會議!即便是開會,他作為一縣之長,怎麼一點也沒聽說呢?他又往白庭禹家打了個電話,那頭沒人接。
最後,譚功達将電話打到了楊福妹家。
接電話的是一個老太太,嘴裡含着一口濃痰,說起話來颠三倒四:“她去哪裡?我哪個曉得喽,不是說開會嗎?一年到頭的,哪天不能開會,偏偏擠到這麼個時候,家裡一大堆親戚都等着她一個人。
喂,你是哪位?” 真是怪事,都去開會了。
難道說梅城發生了什麼緊急的事情?他聽見電話那頭,老太太還在喂喂喂地亂叫,這才想起電話還沒挂。
既然大鈞不在家中,譚功達隻得打消了去他家吃飯的念頭,一個人回到廚房裡,将早上沒吃完的稀飯熱了熱,立在竈頭,呼噜呼噜地喝了下去。
随後,他去院中關上門,來到書房的寫字台前,泡上一杯濃茶,拿過那本《沼氣設計常識》,讀了起來。
可沒讀幾頁,就停電了。
屋子裡一片漆黑。
大年三十竟然還會停電,譚功達的心裡不由得再次暴怒起來。
兩年前,譚功達給省裡和地委一連打了六份報告,省電力廳才同意在通往省城的高壓輸電網上接出一條支線供梅城照明使用。
可一旦電力供應緊張,梅城總是第一個被犧牲掉。
普濟的水庫大壩雖然已經合龍,但發電機組一時還沒有下文。
本來南洋的兩個僑眷願意出錢購買發電機,還到普濟實地看過兩次,可報告打到省裡,遲遲沒有批複。
一位省領導在電話中還勃然大怒:“這兩個華商的政治背景你到底弄清楚沒有?他們和台灣到底有沒有關系?你的大壩修在長江的支流上,一旦出事,可不是鬧着玩的……” 令人煩心的事還遠遠不止這一件。
别的縣連高級社都普及了,可在梅城,初級社的覆蓋率也隻有百分之六十,排在全省倒數第二。
即便如此,竟然還有人暗中鬧退社,将縣委派下去的工作組扣留在豬圈裡……那些退了社的社員擔心縣裡讓他們重新入社,便故意毀壞農具,将耕牛、毛驢都殺來吃了,将犁頭敲下來換糖,一夜之間,山林裡長了百十年的大樹通通被砍光。
地、縣公安機關派人下去抓了一批人,事情還沒平息,卻有人偷偷地搞起單幹的把戲來,把村裡的山林和水塘都分給了個人。
糧食征收的狀況也不容樂觀。
農民自留的口糧不夠吃,到了青黃不接的春夏之交,竟然将孩子悄悄地送入縣政府大院。
縣裡隻得辦了一個托兒所,雇了十二名保姆。
可這樣一來,問題就更複雜了:那些從安徽、河南來的讨飯大軍也将奄奄一息的孩子往縣委大院一送了之。
那些睡在襁褓中的嬰兒又不能開口說話,要弄清楚他們的來曆和身份,根本不可能。
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就學、戶口都是問題。
譚功達多次打電話向聶竹風訴苦,老虎卻總是很不耐煩地對他說:“别的縣都搞得挺好的,怎麼就你們縣出了這麼多的亂子?你要多動動腦子。
” 一年前他提出修造一條連接各鄉村的運河。
可土方包到各鄉村,村民們隻是在秋後的農閑季節面子上敷衍一下,就收工回家了。
地上一旦結了冰,他們就說下不去鍬,甯肯聚在家裡打撲克。
縣裡派了督察組下去,他們也根本不予理睬。
心情煩悶的時候,譚功達坐在辦公室裡想着這一大堆焦頭爛額的事,免不了要向秘書姚佩佩唠叨幾句,可姚佩佩一聽他訴苦,就笑着朝他直擺手道:“縣長,您别,您還是饒了我吧。
您一說這個,我就腦仁兒疼。
”然後就抱着腦袋向譚功達直翻白眼。
她還說,當初就不該答應到縣裡來工作,還不如在西津渡賣絨線自在呢。
這個姚佩佩,脾氣陰晴不定,總是讓人摸不透,高興的時候見到誰都是笑嘻嘻的,可不高興起來,她就一連幾天不理人,要麼幹脆就賴在家裡裝病。
有的時候,譚功達也試着将縣裡的事跟白小娴說說,小娴倒是有耐心聽,可根本沒往腦子裡去,聽完了就說:“你一個人管這麼大一個縣,那該有多好玩啊!”或者說:“老譚,要不我們換一換,我來替你當縣長,你去我們文工團跳舞得了。
”可見,她也沒把譚功達的話當一回事。
他坐在黑暗中,腦子裡想着這些雜七雜八的事,兩條腿都凍麻了,正想站起來活動活動筋骨,電話鈴就響了。
話筒的那一端傳來一個蒼老沙啞的聲音: “猜猜看,我是誰?” 譚功達有點聽出他是誰來了,心裡又不敢确定。
愣了半天,隻得冷冷道:“對不起,我猜不到。
” “我是趙煥章。
”對方哈哈大笑。
譚功達詫異道:“怎麼,怎麼是你?” 趙煥章反問道:“難道我就不能給你打電話嗎?” 趙煥章把電話打到他家,這還是第一次。
而且這個人平常不苟言笑,今天卻在電話裡嘻嘻哈哈的,多少有點反常。
沒準是遇到了什麼高興的事。
兩個人互緻新春問候,又寒暄了一會兒,趙煥章道: “我給你打電話是為了跟你告個别。
” “怎麼,這大過年的,你還要出差去嗎?” “不是出差,是出門。
” 譚功達聽出他話中有話,正想問個究竟,趙煥章忽然問他: “老弟,你喜歡養花嗎?” 譚功達有點摸不着頭腦,不知他是什麼意思,就趕緊說:“喜歡啊,怎麼呢?” “你是喜歡蘭花呢,還是水仙?” 兩種花譚功達都沒見過,可既然對方問起,他出于禮貌,想了想,硬起頭皮說:“水仙大概好一點吧。
” “那好吧,再見。
” 對方沒等他答話,就把電話給挂了。
譚功達放下電話,站在桌邊,半天回不過神來。
沒來由地打電話拜年,又沒來由地挂斷了電話,這趙煥章究竟是什麼意思?他知道趙煥章是商務印書館編字典的出身,肚子裡頗有些墨水。
平常邋裡邋遢,連澡都懶得洗,可就是喜歡養個花花草草什麼的,很有些小資産階級情調。
據同樣喜歡養花的楊福妹說,他家的院子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盆花,台階上、院牆上、地上,到處都是。
有一年她看中了一盆“美人”,實際上就是狗蠅梅,向趙煥章讨,趙煥章倒是給她了。
可每過一段時間,他都要登門,去看看他的“美人”怎麼樣了,弄得楊福妹的老娘煩不勝煩。
最後,小楊找了個借口推說這花自己養不活,讓趙煥章又給抱回去了。
有一句話趙煥章時常挂在嘴邊,叫做“萬事向衰無藥起,一身躺倒任花埋”。
話雖說得頹唐了些,可縣機關的人都知道他惜花如命。
譚功達正在胡思亂想,忽聽到屋外人聲嘈雜,亂哄哄一片,他走到窗前,靜靜一聽,原來是“移風易俗、破舊立新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隊員們正在唱歌。
在時斷時續的歌聲中,他聽見一個女高音用鉛皮喇叭向居民們喊話。
那聲音在寂靜的晚上遠遠地傳來,頗有幾分凄厲。
雪還在紛紛揚揚地下着。
電還沒有來。
看來,梅城縣的居民們要在黑暗中度過這個除夕之夜了。
2 正月初八上班的第一天,姚佩佩又遲到了。
她推着自行車走進縣委大院,看見司機小王手裡拿着一把雞毛撣子,低着頭正在雪地上找着什麼東西。
“小王,你在找什麼呢?”姚佩佩笑着跟他打招呼。
小王擡頭看了姚佩佩一眼,自語道:“咦,我的車鑰匙怎麼忽然無中生有了?” 佩佩被他逗得撲哧一聲就笑了起來。
“怎麼?我的這個成語又用得不對嗎?”小王傻傻地看着她。
“不對不對。
”姚佩佩笑道,“其實,說話不一定要用成語。
你就說,我的車鑰匙不見了就行了,多省事!” “假如我一定要用成語,應該怎麼說?” “你就說——”姚佩佩想了想,道,“你可以說‘不翼而飛’。
” “那丢了什麼東西才可以說‘無中生有’?” “丢什麼也不能說無中生有!這個詞根本不是那個意思。
” 小王噢噢了兩聲,又滿地找他的鑰匙去了。
姚佩佩擡腕看了看表,已經八點半了。
那輛吉普車旁還停着一輛黑色的小轎車,她知道省裡又來人了,說不定又在四樓大會議廳開會呢。
她沒有去自己的辦公室,而是咚咚咚咚跑上樓梯,直接向四樓的會議室走去。
會議室的門關着,裡面隐隐傳來一個人的說話聲,好像是白庭禹。
他說話的嗓門很高,似乎在和什麼人吵架。
姚佩佩正要敲門,那扇大門忽然自己就開了,楊福妹手裡拎着一隻熱水瓶,正好出來。
“你有什麼事?”楊福妹道。
她的語調和以前一樣,冷冰冰的。
“我來開會呀。
”姚佩佩道。
說完,就要從門縫中擠進去。
楊福妹一把就把她給拽住了:“領導在開會,沒你什麼事。
” 随後,她拉上門,丢下姚佩佩,一個人下樓打開水去了。
姚佩佩鬧了個大紅臉,心裡道,原來并不是每次上面有領導來,她都有資格去開會的,便滿臉羞慚地下樓去了,一路上不住地在心裡面罵自己“蠢貨”。
一進辦公室的大門,姚佩佩就聞到一股撲鼻的花香。
再一看,原來自己的辦公桌玻璃上擱着一盆墨蘭。
她還從來沒看見過這麼漂亮的墨蘭,驚喜得差一點叫出聲來了。
還是在上海靜安寺的時候,家裡的傭人吳媽因老家就在天目山腳下,每次回家,總要帶回幾盆墨蘭,在花園裡養着。
一到開花的時節,父親就會從花園中挑出一盆,放到三樓的大書房裡,作為消閑的清供。
想不到在梅城這個地方,竟然也有這種花,而且養得這麼好! 姚佩佩坐在寫字台前,慢慢地轉動着花盆,在陽光下細細觀看。
這盆墨蘭花葉寬闊,秀麗挺拔,顔色黛中帶綠,泛着一層油油的光亮。
三四莖深紫色的花骨朵從花葉中擠出來,結滿了花苞,有兩朵已經開了。
花朵的四周有一圈嫩黃色的鑲邊,湊上鼻子一聞,花香馥郁,令人沉醉。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花盆過于普通,雖然顔色倒也配,隻是有些殘破,而且上面用小刀刻出來的“蘭在幽谷亦自香”幾個字,也稍微大了一些。
不過,更令她感到不解的,是花盆的底托滿滿地汪了一層水,都漫到玻璃闆上來了。
她知道蘭花喜燥厭濕,這個人既然養得出這麼好的墨蘭,怎麼還會給它澆這麼多的水?心裡覺得十分奇怪。
憑着她對花草的敏感,墨蘭的香氣中似乎還有一縷淡淡的香味混雜其中,循着這縷幽香,姚佩佩很快在譚功達的辦公桌上看到一大盆水仙。
那養水仙的盆子通體潔白,顯得極為考究,一看就知道那不是一般的瓷胚。
其中幾枚圓圓的壓花石,溫潤的石紋隐隐可見,宛若山水畫的圖案。
水仙花的花莖高而壯,齊齊地開出一片明黃。
盆壁上也有幾個小字:嫣然幽谷。
姚佩佩心裡道,這個養花人似乎很喜歡“幽谷”這兩個字。
不過,同樣不幸的是,花盆裡澆了太多的水,花梗上還散落着喝剩的茶葉,讓用來包根的棉花都浮了起來。
姚佩佩看了看譚功達的茶杯,杯沿上還殘留着幾片茶葉末子。
她找來一塊幹抹布,将盆裡的水洇幹,一邊暗自竊笑,心裡暗暗罵道:這個傻瓜,好不容易逮着個機會,少不了要給這兩盆花猛灌一次水。
果然,到了中午,譚功達開完會從樓上下來,看見姚佩佩趴在桌上欣賞那叢蘭花,就沖着她得意地喊道:“怎麼樣,好看吧?我給你的花也澆了水。
” “我就知道是您澆的水,”姚佩佩道,“把花都快淹死了。
” “怎麼,不能澆水嗎?”譚功達認真地看着她,問道。
姚佩佩笑道:“怎麼不能澆?隻是一次不能澆這麼多。
” 譚功達噢了一聲,湊到姚佩佩的跟前,道:“你這一盆怎麼隻開了三四朵,這花叫什麼名字?” “墨蘭。
”姚佩佩道。
随後就問起這花是誰送的,這麼好的花怎麼舍得送人。
譚功達臉色凝重,習慣性地皺了皺眉頭,歎了一口氣,半天才說:“是趙副縣長,趙煥章同志送的。
” 譚功達告訴她,剛才省裡來的金秘書長傳達了省委和地委的指示,趙煥章已經被解除了職務。
他或許提前知道了這個決定,打算把家搬到老家的鄉下去,在那兒的一個小學當語文老師。
因要搬家,他院子裡的花帶不走,就分送給縣機關的同事,留個紀念。
“趙副縣長犯錯誤了?”姚佩佩一臉迷惑地問。
“不清楚。
”譚功達道。
姚佩佩因見譚功達一隻手始終捂着腮幫子,說起話來含混不清,嘴裡還不時嘶嘶地往牙縫中吸氣,便問他嘴怎麼了。
“我的牙蛀了。
”譚功達說,“昨天痛了一個晚上,腮幫子腫得老高。
對了,你這兒有沒有什麼藥?” 姚佩佩說,她那兒有牛黃解毒丸,不過放在家裡了:“要不要我回去取?”她見譚功達遲疑不決的樣子,又補充道:“我騎腳踏車,也挺快的,一會兒就回來了。
” “算了吧,我還是去醫院叫大夫看看吧。
”說完,他順手抓過公文包,夾在腋下,捂着嘴,哼哼唧唧地走了。
姚佩佩坐在窗前,呆呆地看着那盆墨蘭,心裡惘然若失。
她在縣機關工作了這麼些年,與趙煥章總共也沒打過幾個照面,可這個人在遠赴他鄉之前竟然還記得給自己留下一盆花來,她的心裡暖融融的。
她還記得,有天下午會議結束後,開會的人都走光了,他卻漲紅了臉,木呆呆地坐在椅子上,嘴裡叼着一支香煙。
煙灰落了一身,撣也懶得撣。
佩佩悄悄地走近他,生怕吓着他:“趙副縣長,散會了……” 她又想起今年春節前趙煥章用小楷謄抄的那首臨江仙詞。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它貼在走廊的布告欄裡,除了自己,沒有人朝它多看一眼。
看着那淡紫色的花朵在風中微微翕動,姚佩佩若有所思,若有所悟,鼻子一酸,眼中不覺落下淚來。
中午的時候,錢大鈞打來了一個電話,約她去梅城旅社吃飯。
佩佩道:“怎麼忽然想得起來要請我吃飯?”錢大鈞隻是嘿嘿地笑。
佩佩又問:“是單獨請我一個,還是讓我去陪别的什麼人?” “你來了就知道了。
”大鈞道。
姚佩佩騎上自行車,來到梅城旅社。
一個胖乎乎的中年婦人領着她,由一條逼仄的木樓梯,上了二層。
地上的毯子黝黑黝黑的,樓梯扶手也是滑膩膩的,手一碰,就有一種不潔之感。
姚佩佩知道,在梅城地方,這已算是最好的旅館了。
二樓的食堂裡空空蕩蕩,胖婦人領着她一直走到裡面朝北的一個大房間門口。
她看見錢大鈞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正朝她招手。
從省裡來的金秘書長坐在主位,他的右邊依次坐着白庭禹、楊福妹,還有信訪辦的老徐,另外還有幾個人,她不認識。
姚佩佩見門邊的一張椅子還空着,就惴惴不安地坐了下來。
錢大鈞見人都到齊了,就招呼服務員上菜。
金秘書長看上去似乎五十來歲,身穿一件灰色中山裝,口袋裡插着兩支鋼筆,大敞着領口,露出了脖子上粗大的喉結。
由于距離很近,他嘴角的那顆大痦子分外觸目,似乎還綴着一撮黑毛,樣子看上去更顯陰鸷、兇悍。
原來是陪省領導吃飯。
可錢大鈞為何偏偏要叫上我呢?由于姚佩佩恰好坐在金玉秘書長的對面,她的眼睛不知該朝哪兒看,隻得低下頭,心裡感到無聊,後悔卻是來不及了。
幾道冷盆端上來之後,錢大鈞就起身斟酒。
楊福妹推說不會喝,向服務員要了一杯茶。
姚佩佩也是要喝茶的,可看見楊福妹要了茶,忽然心生厭惡,連帶着把怒氣撒到茶上,緊抿着雙唇,一聲不吭。
好在錢大鈞善解人意,讓服務員給她倒了一杯開水。
白庭禹端起酒杯,站起身來正要說話,金玉忽然道:“譚功達縣長怎麼沒有來?” 錢大鈞正要解釋,姚佩佩突然搶在前頭,貿然說道:“譚縣長?他去醫院看牙了。
” 話一出口,自己聽上去都覺得不對勁,似乎是在急于替縣長分辯什麼。
而且這一分辯,反而使得譚功達的缺席,有故意推托之嫌,不覺臉一紅,深深地低下頭,心裡怦怦亂跳。
她偷偷地拿眼睛朝四周瞅了瞅,見房内餐桌周圍并無空位。
或許他們根本就沒有通知譚功達,錢大鈞在給她打電話的時候,也并未問起他。
白庭禹到底說了些什麼,姚佩佩一句都沒聽清楚。
白庭禹說完了話,金玉起身接口道:“白縣長太客氣了。
大年三十敝人臨時決定來梅城過年,順便做些調查研究,承蒙各位盛情款待,終日相陪左右,金某感激不盡。
今日權借貴縣寶地,略備薄酌,聊表心意,并謝叨擾之罪。
”說完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原來是金玉的答謝酒筵。
聽他話中的意思,似乎春節前就已經來到了梅城,而眼下就要辭别回省城去了。
金秘書長這麼一說,白庭禹慌忙道:“招待不周,招待不周,啊,招待不周。
” 錢大鈞也連聲道:“客氣客氣,金秘書長太客氣了。
” 楊福妹也夾在裡面附和道:“對對,招待不周。
金秘書長看得起我們,選擇在梅城過年,是我們全縣十幾萬人民的福氣,平時我們請都還請不動呢。
” 倒是信訪辦的老徐,雖然職位卑賤,說起話來倒是從容坦然:“細說起來,金秘書長恐怕還要算是半個梅城人吧?” 金玉道:“那倒是。
我當年在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之前,在梅城住過七八年呢。
” “要不等會兒吃完了飯,我們幾個陪着金秘書長去梅城老宅子裡看看?”白庭禹建議道。
金玉略一沉吟,便說:“那就不必了吧。
蘭芝這一死,房子早歸了公了……我好像聽說,那處房子,如今是譚縣長住着不是?” 錢大鈞點頭道:“五二年分房子的時候,女主人剛剛去世,沒人敢住。
譚縣長就自己搬了進去,他是個不信邪的人。
”說完微微一笑。
姚佩佩見他們把話題扯到别的事情上去,談興甚濃,沒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裡暗自慶幸,一直懸着的一顆心終于放了下來。
可細細一聽他們的談話,又覺得他們說的話裡大有文章。
原來金玉本來就住在梅城!他的舊宅怎麼又成了譚功達的家呢?那個“蘭芝”又是誰?會不會就是平日裡同事們常常提及的馮寡婦?那金玉和這個馮寡婦到底又是什麼關系?正這樣想着,忽聽得白庭禹道:“蘭芝的死,我們也負有不可推托的責任,上面派來的工作組要揪她到街市口批鬥,我們事先并不知情。
鎮子上的幾個潑皮無賴趁亂一鬧,事情就變得不可收拾了。
等到我們的人趕去搭救,已經晚了一步。
她當晚回家就懸梁自盡了,我們的确沒想到,這是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好,對不起金……” “事情已經過去,也就算了。
”金玉點上一支煙,緩緩道,“我和蘭芝雖沒有正式辦理離婚手續,名分上還是夫妻,但思想感情上早已分道揚镳,沒有任何聯系了。
她是她,我是我。
她的死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咎由自取,你們沒有任何責任。
隻是,我還有些東西,主要是一些信件,還遺留在她那裡……” 錢大鈞道:“要說老宅子裡的物品,當時是老徐負責登記處理的,這事他最清楚。
” 老徐接話道:“首飾、銀器,還有幾件貴重的家具都作為無主物品歸了公。
書籍捐給了梅城圖書館。
書信呢,我記得有四百多封,還有一些文稿什麼的,都原封不動地保存在縣檔案室,我明天就派人去整理翻檢。
” “還整理什麼!”錢大鈞大聲道,“你不要讓任何人插手。
待會兒我和你一起把所有的信件打包封存,過兩天我們派專人給金秘書長送去。
” 老徐臉一紅,憨笑道:“這樣最好,這樣最好。
” 金秘書長未置可否,微微一笑。
姚佩佩心裡想,金秘書長心心念念記挂着那些書信,就是擔心信件内容外洩,可老徐偏偏還要回去“翻檢”!他不把信膽抽出來看,又怎能知道哪些是金玉寫的,真是迂腐得可以!與他相比,錢大鈞的反應就要機敏得多了,難怪縣裡上上下下沒有人不說他好的。
正這樣想着,忽然聽見金玉在喊她的名字,“姚佩菊同志……” 他望着她笑。
開始姚佩佩還以為他是在叫别人。
“佩菊”這個名字,是祖父給她取的,從出生到一九四九年解放,沒有人感覺到這個名字有什麼問題,可等到家中遭了大難,舅舅、姨媽、姑媽來上海奔喪,衆口一詞,一口咬定家中的諸多變故都是這個名字惹的禍。
“佩者,戴也,什麼人會把菊花佩戴在胸前?隻有在死了人的時候。
”舅舅說。
而在姑媽的眼睛裡,甚至連姚佩佩本人都有了禍水的嫌疑。
剛來梅城投奔姑媽的那些年,姑媽成天說她滿臉的陰晦之氣,急了就罵她報喪鬼。
後來,她雖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姚佩佩,戶口簿可是改不過來了。
這個金玉怎麼會知道她的原名呢?心中一慌,如同夢寐,隻是怔怔地看着對方傻笑。
“姚佩菊同志,你吃菜。
”金玉道。
媽的,他怎麼知道我叫姚佩菊!心裡狠狠地罵着,可臉上依然傻傻地笑。
她的手也抖得厲害,更要命的是,金玉叫她吃菜,她很聽話地立刻拿起筷子,夾了一片糟溜魚。
可還沒等送入口中,就掉在了湯碗裡,濺起點點湯汁,隻得把筷子放在嘴裡吮了吮。
她知道當時她的樣子一定傻得可以,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好在錢大鈞、白庭禹已經站了起來,向金秘書長敬酒。
老徐假裝沒看見,唯有楊福妹在一旁看着她,似笑非笑。
沒等到酒筵結束,姚佩佩借口上廁所,從裡邊溜了出來。
一個人沿着空空蕩蕩的街道朝前疾走。
她走了好長一段路,這才想起自己是騎車來的,想要回去取,又怕再遇見那夥人。
一個人站在街邊,看着一座老虎竈嗤嗤地冒着熱氣,呆呆地發了會兒愣,隻得硬着頭皮往前走。
天上是明晃晃的大太陽。
她怎麼也擺脫不了做夢的感覺。
自打她記事的時候起,就擺脫不掉這種怪怪的恍惚感。
就好像沒穿衣服在大街上走。
在她身上發生的事,沒有一件是有來由的,沒有一件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
她看不清别人的面目,可别人隻要瞥上她一眼,就能見其肺肝,輕而易舉就掌握了她的一切。
我不想活在這個世界上,真的不想。
天道悠遠,人世深險。
我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她似乎隐約可以窺見自己順流而下的命運。
就連自己可憐巴巴地藏着、掖着的那點心事,恐怕也要爛在心裡。
爛掉倒也罷了,最可怕的,說不定遲早有一天,那個躲在紫雲英陰影裡的秘密終将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唉,苦楝樹和紫雲英的陰影! 3 素有魚米桑麻之鄉美稱的官塘,光今年一年,就餓死了三個人。
除去種子和公糧,老百姓的自留糧隻夠吃兩個多月。
公共食堂關了門。
榆樹皮剝下來曬幹,碾粉做成團子,可以充饑,但不消化,拉不出屎,得天天用手去摳;水草根曬幹碾粉可以消化,但苦澀難咽。
全村人臉部浮腫,看上去倒是胖乎乎的,可是風一吹就會倒下來。
榆樹皮早剝光了,現在已經有人吃觀音土了。
縣長大人知道什麼是觀音土嗎?是塘泥。
村裡的三個老人就是吃觀音土死的。
村長陶國華貪污腐敗,生活糜爛。
他将去年食堂磨豆腐剩下的豆渣偷偷地運回家中,用鹽腌起來,足足吃了四個多月,村民們氣不過,将他從家裡拖出來,暴打一頓,現已癱瘓在床。
婦女主任丁秀英為了讨口飯吃,仗着自己生得漂亮,竟無恥地出賣肉體。
懷了孕,又私下打胎,最終流血不止而死,真是大快人心…… 這封長達七八頁的匿名信,譚功達隻看了個開頭,就看見信訪辦的老徐笑眯眯地走進了他的辦公室。
老徐告訴他,去年冒充縣長親戚的那個婦人又到了縣裡,如今正在信訪辦大哭大鬧。
工作人員把好話說盡了,她就是賴着不走,口口聲聲鬧着要見縣長。
“你們給她兩塊錢,胡亂打發她回去就是了。
”譚功達很不耐煩地道。
“我們給了她三塊錢,都是毛票子,看起來倒有厚厚的一沓,可她蘸着唾沫,仔仔細細地數了一遍,就把錢往地上一撒,罵道:‘你們這是打發叫花子嗎?’看來她這次來,胃口還不小呢。
” “那也不能由着她這樣鬧下去!沒完沒了!”譚功達把手裡的那封信往桌上一丢,氣呼呼地說。
“這次她是帶了鋪蓋卷來的。
見我們攆她走,就把鋪蓋往地上一鋪,躺在牆角死活不動了。
碰到這樣的硬釘子,我們也不知道該咋辦。
” 譚功達想了想,站起身來,喝了一口杯中的涼茶,對老徐道:“行行行,我跟你走一趟。
” 走到姚秘書的桌前,佩佩的眼神十分駭異。
她先是盯着譚功達看,然後臉一紅,就飛快地轉過身去了,搞得譚功達莫名其妙。
下樓的時候,老徐嘿嘿地笑着,碰了碰他的胳膊:“縣長,你褲子的紐扣!”譚功達一低頭,原來是褲裆的紐子沒扣上,秋褲的兩根紅紅的褲帶穗從裡面鑽了出來…… 兩個人來到信訪辦,譚功達一眼就看見牆角的花布被褥上坐着一個蓬頭垢面的婦人。
她手裡攏着一個青布包裹,腿上紮着褲腳,腳蹬一雙棉布鞋,鞋底穿了幫。
旁邊還坐着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
這婦人見了老徐和譚功達兩人進來,不起身,也不說話,索性架起二郎腿,将臉側向一邊。
倒是那個小男孩,望見生人,有幾分膽怯,緊緊地偎在他娘身上。
譚功達在牆邊的一張椅子上坐了下來,對婦人問道:“大嫂從哪裡來?” 婦人用手一擋,低聲道:“不敢當!民婦是夏莊人。
” 譚功達笑道:“大嫂大老遠從夏莊跑到縣上來找我,可有什麼事情?” 婦人冷冷地笑了兩聲:“不知縣長大人果真記不得民婦了呢,還是在裝糊塗?” 老徐一愣,心中暗想:瞧這架勢,這個婦人和縣長說不定還真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勾當!若她是縣長過去的一個相好,自己夾在當中倒有些不便,正想找個借口回避,忽聽得那婦人道:“真是貴人多忘事!去年春上,在普濟水庫的工地上,民婦與縣長是見過面的。
” 譚功達剛才與她一打照面,就瞧着幾分面熟,可要說起什麼時候、在哪裡見過她,倒也頗費思量。
聽婦人這麼說,譚功達和老徐都松了一口氣。
譚功達很快就記起來:去年水庫大壩因移民一事與村民發生争執,有個名叫王德彪的,不慎跌入山澗,摔死了。
眼前這個婦人,想必就是王德彪的遺孀了。
說起來,王德彪還是夏莊鄉鄉長孫長虹的外甥。
這個孫長虹因死者是自己的親眷,竟然第一個帶頭鬧事,譚功達一肚子火氣,到今天還沒消呢。
想到這裡,譚功達把臉一沉,語調頓時變得嚴厲起來:“事情不都已經解決了嗎?你還到縣上來鬧什麼鬧!” “解決個屁!十八塊錢的撫恤金,就能換條人命嗎?連棺材錢都不夠。
這年頭,到處鬧饑荒,我們孤兒寡母,眼看着就活不下去了,不找縣上,你讓我找誰去呀?”婦人的口氣也強硬了起來。
她使勁地捏了一下鼻子,擤出一條長長的鼻涕來,不知道朝哪裡甩,最後就抹在了旁邊的牆上。
“生活上有困難,可以找鄉裡解決。
再說了,那個孫長虹,不是你們家的什麼親戚嗎?”誰知譚功達一提起孫長虹,那婦人一骨碌從地上站了起來,指着譚功達吼道:“他的鄉長不是早給你們換了嗎!他現在連自己都隻有躺在床上等死的份兒了,怎麼能管得了我!” 譚功達聽出她話中有話,更不知道孫長虹被免職的事情從何說起,正想問問怎麼回事,隻見那婦人突然把手一拍,眼睛朝上一翻,嘴角一抽搐,忽然呼天搶地地大哭起來,雙手捏成拳頭,把自己的胸脯擂得咚咚直響。
她那柔軟的胸脯竟然能發出如此結實、堅硬的聲音,令譚功達感到十分震驚。
她一邊哭叫,身體竟軟綿綿地癱了下去,就勢在地上打起滾來,兩隻腳上的布鞋都踢掉了。
那孩子受了驚吓,一雙亮晶晶的小眼睛看了看譚功達,又看了看滿地打滾的母親,也跟着哇哇大哭。
老徐費了半天的手腳,和信訪辦的幾個人死拖活拖,才将那婦人弄到椅子上坐下,給她倒了一杯涼水端過去。
那婦人也不伸手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