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造亂
關燈
小
中
大
魯王軍隊大舉渡江的消息,使餘懷臨時又留了下來。
但是他卻不知道,他那兩位失去聯絡的朋友——沈士柱和柳敬亭其實也已經到了海甯,同他們在一起的,還有魯王政權的職方主事查繼佐。
目前,他們就住在位于城東的查氏家族的大宅裡。
另外,餘懷當然更加不會知道,昨天夜裡,使全城居民大為恐慌的所謂魯王軍隊已經渡江的消息,其實并無其事,隻是他的朋友們為了制造混亂,故意散布的謠言而已。
沈士柱等三人是受黃宗羲的委派,于三天前秘密潛入城中的。
在與海甯隔江相望的浙東地區,自從魯王政權終于決心出師西征以來,不僅地方民軍,而且連方國安、王之仁的正規軍也都正式投入準備。
經過督師張國維的積極推動,各項事宜已經大體就緒。
加上魯王本人終于意識到,地方義軍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最近特意把孫嘉績和熊汝霖這兩位最先舉義抗清的元老,擢升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這更大大鼓舞了義軍将士們的士氣。
結果,在朝廷正式批準餘姚軍的用兵方略之後,又有三股義兵自願加入到黃宗羲的麾下來,他們是太仆寺卿陳潛夫、浙西佥都禦史朱大定和兵部主事吳乃武。
這些人手下的兵雖然都不多,但仍然進一步增強了黃宗羲的實力和聲勢。
面對日益高昂起來的士氣,孫嘉績指示黃宗羲盡快揮兵渡江,争取打響西征的第一仗。
按照原定的計劃,餘姚軍将首先搶占錢塘江對岸的小鎮譚山,然後向東攻取海甯和海鹽,再轉趨太湖,與當地的義軍會合,進而向北拓展地盤。
黃宗羲分析了所掌握的情報,估計占領譚山不會有困難。
但是海甯城中,清朝最近卻派了一個名叫張堯揚的來任知縣。
此人手下有千把鄉兵,而且同杭州方面保持着聯絡,一旦情況緊急,就請清兵前來救援。
因此到時恐怕要費一點力氣。
為着确保能夠順利破城,黃宗羲與副手王正中反複商議,決定秘密派遣出身海甯望族的查繼佐先行潛回城中,憑借在當地的關系和影響,設法聯絡有志之士,充當内應,到時配合義軍攻城。
另外,黃宗羲又想到沈士柱和柳敬亭一直想到海甯去,尋訪餘懷和冒襄的下落,而且他們握有在南京弄到的清軍号牌,進出海甯應該不成問題,于是便請兩人也一道同行,從旁協助查繼佐。
現在,他們一行三人,憑借查繼佐的哥哥查繼坤的接應和幫助,不僅順利地在查家大宅潛伏下來,而且還大體摸清楚了城中的情形。
原來,坐落于錢塘江出海口的這個縣城,經曆了去年閏六月和八月兩度起義,又兩度失敗之後,固然已是瘡痍滿目,殘破不堪,但是,自從清朝委派的知縣張堯揚到任之後,經過一番整頓,一些制度已經恢複起來,無法無天的行為受到遏制,曾經是乘亂而起、自行組合的鄉勇,也按分保團練的辦法加以整編。
此外,張堯揚還得到杭州清軍的支援,弄來了一批刀槍火器,把他手下的人馬裝備起來。
各個城門的防務,除了分派專人負責之外,每門最近還配備了弓箭手、長槍手、短槍手、防牌手、铳手,以及一批丁壯民夫,協同拒守。
至于臨戰時的方略,張堯揚也作了布置,規定六個城門除了南東二門和大小北門關閉不開之外,西門和小東門隻開半扇,以便觀察敵情。
一旦敵人殺到,如果對方勢大,就閉門死守;如果對方來人不多,就大開城門,揮兵主動出擊,以期制敵于先機。
如此等等。
由于發現海甯這塊骨頭并不是那麼好啃,查繼佐這兩天在設法摸清城中底細的同時,一直在他哥哥的幫助下,加緊秘密聯絡有志之士,力圖在短期内結集起一支可以充當内應的力量。
他了解到:在東面不遠的袁花鎮,目前活動着一支抗清武裝,領頭的名叫淩君甫,手下有好幾百人馬,經常出沒在河汊蘆蕩之中,與張堯揚為敵。
隻要派人去聯絡,估計會樂于聽命。
查繼佐把這種情形向沈、柳二人一說,大家都覺得如果得到這夥人相助,事情就會好辦得多。
但是怎樣才能把這支人馬弄進城裡,又不引起張堯揚的警覺,卻是一個難題。
後來,是沈士柱提出,不妨在城中散布魯王軍隊大舉渡江的謠言,造成人心混亂,然後讓淩君甫他們的人馬裝扮成四鄉民衆,借口要求避難,成批混入城中。
他怕大家有疑慮,還特地引用兵書中“托或有之事,為莫稽之詞,以恐之使驚,誘之使趨”的話,來加以證明。
查氏兄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于是便布置手下的心腹,在昨天夜裡分别出動,依計而行。
果然謠言一旦放出去,很快就一傳十,十傳百,整座海甯城都驚慌失措地騷動起來……消息傳回查家大宅,大家自然十分高興。
其中,又數沈士柱最為興奮。
事實上,盡管多年來他一直着迷地鑽研兵法,不少名篇都能背誦如流,但說到
但是他卻不知道,他那兩位失去聯絡的朋友——沈士柱和柳敬亭其實也已經到了海甯,同他們在一起的,還有魯王政權的職方主事查繼佐。
目前,他們就住在位于城東的查氏家族的大宅裡。
另外,餘懷當然更加不會知道,昨天夜裡,使全城居民大為恐慌的所謂魯王軍隊已經渡江的消息,其實并無其事,隻是他的朋友們為了制造混亂,故意散布的謠言而已。
沈士柱等三人是受黃宗羲的委派,于三天前秘密潛入城中的。
在與海甯隔江相望的浙東地區,自從魯王政權終于決心出師西征以來,不僅地方民軍,而且連方國安、王之仁的正規軍也都正式投入準備。
經過督師張國維的積極推動,各項事宜已經大體就緒。
加上魯王本人終于意識到,地方義軍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最近特意把孫嘉績和熊汝霖這兩位最先舉義抗清的元老,擢升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這更大大鼓舞了義軍将士們的士氣。
結果,在朝廷正式批準餘姚軍的用兵方略之後,又有三股義兵自願加入到黃宗羲的麾下來,他們是太仆寺卿陳潛夫、浙西佥都禦史朱大定和兵部主事吳乃武。
這些人手下的兵雖然都不多,但仍然進一步增強了黃宗羲的實力和聲勢。
面對日益高昂起來的士氣,孫嘉績指示黃宗羲盡快揮兵渡江,争取打響西征的第一仗。
按照原定的計劃,餘姚軍将首先搶占錢塘江對岸的小鎮譚山,然後向東攻取海甯和海鹽,再轉趨太湖,與當地的義軍會合,進而向北拓展地盤。
黃宗羲分析了所掌握的情報,估計占領譚山不會有困難。
但是海甯城中,清朝最近卻派了一個名叫張堯揚的來任知縣。
此人手下有千把鄉兵,而且同杭州方面保持着聯絡,一旦情況緊急,就請清兵前來救援。
因此到時恐怕要費一點力氣。
為着确保能夠順利破城,黃宗羲與副手王正中反複商議,決定秘密派遣出身海甯望族的查繼佐先行潛回城中,憑借在當地的關系和影響,設法聯絡有志之士,充當内應,到時配合義軍攻城。
另外,黃宗羲又想到沈士柱和柳敬亭一直想到海甯去,尋訪餘懷和冒襄的下落,而且他們握有在南京弄到的清軍号牌,進出海甯應該不成問題,于是便請兩人也一道同行,從旁協助查繼佐。
現在,他們一行三人,憑借查繼佐的哥哥查繼坤的接應和幫助,不僅順利地在查家大宅潛伏下來,而且還大體摸清楚了城中的情形。
原來,坐落于錢塘江出海口的這個縣城,經曆了去年閏六月和八月兩度起義,又兩度失敗之後,固然已是瘡痍滿目,殘破不堪,但是,自從清朝委派的知縣張堯揚到任之後,經過一番整頓,一些制度已經恢複起來,無法無天的行為受到遏制,曾經是乘亂而起、自行組合的鄉勇,也按分保團練的辦法加以整編。
此外,張堯揚還得到杭州清軍的支援,弄來了一批刀槍火器,把他手下的人馬裝備起來。
各個城門的防務,除了分派專人負責之外,每門最近還配備了弓箭手、長槍手、短槍手、防牌手、铳手,以及一批丁壯民夫,協同拒守。
至于臨戰時的方略,張堯揚也作了布置,規定六個城門除了南東二門和大小北門關閉不開之外,西門和小東門隻開半扇,以便觀察敵情。
一旦敵人殺到,如果對方勢大,就閉門死守;如果對方來人不多,就大開城門,揮兵主動出擊,以期制敵于先機。
如此等等。
由于發現海甯這塊骨頭并不是那麼好啃,查繼佐這兩天在設法摸清城中底細的同時,一直在他哥哥的幫助下,加緊秘密聯絡有志之士,力圖在短期内結集起一支可以充當内應的力量。
他了解到:在東面不遠的袁花鎮,目前活動着一支抗清武裝,領頭的名叫淩君甫,手下有好幾百人馬,經常出沒在河汊蘆蕩之中,與張堯揚為敵。
隻要派人去聯絡,估計會樂于聽命。
查繼佐把這種情形向沈、柳二人一說,大家都覺得如果得到這夥人相助,事情就會好辦得多。
但是怎樣才能把這支人馬弄進城裡,又不引起張堯揚的警覺,卻是一個難題。
後來,是沈士柱提出,不妨在城中散布魯王軍隊大舉渡江的謠言,造成人心混亂,然後讓淩君甫他們的人馬裝扮成四鄉民衆,借口要求避難,成批混入城中。
他怕大家有疑慮,還特地引用兵書中“托或有之事,為莫稽之詞,以恐之使驚,誘之使趨”的話,來加以證明。
查氏兄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于是便布置手下的心腹,在昨天夜裡分别出動,依計而行。
果然謠言一旦放出去,很快就一傳十,十傳百,整座海甯城都驚慌失措地騷動起來……消息傳回查家大宅,大家自然十分高興。
其中,又數沈士柱最為興奮。
事實上,盡管多年來他一直着迷地鑽研兵法,不少名篇都能背誦如流,但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