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曲酬賓
關燈
小
中
大
呼哧呼哧地直喘氣。
看見父親這樣子,冒襄分明畏縮了一下,但仍舊頑強地争辯說: “可是小宛她……” “啊,你們唱不唱?唱不唱?”老人蓦地高叫起來,同時暴怒地用手“嘩啦”一撥,桌上的杯碗頓時左搖右晃,倒了一片。
“哦哦,媳婦唱!媳婦唱!媳婦這就唱!”站在一旁的董小宛吓得渾身一抖,連聲表示說。
她立即走到丈夫身邊,急切地低聲說了一句什麼,然後把他拉到一旁,搬過一張椅子,按着他坐下來。
看見冒起宗已經再度露出不耐煩的神色,她又匆匆走到餘懷跟前,深深地行了一個禮,說:“餘先生請坐,待賤妾獻上一曲,代我家老爺、相公為餘先生送行。
唱得不好之處,還請包涵則個!” 在冒襄父子大起争執的當兒,餘懷也感到不知所措。
他自然理解冒襄回護愛妾的心情,但是如果全力幫着朋友說話,又怕會挫傷老人的一番好意,因此一時間不知如何勸解才是。
眼下,看見董小宛擋不住冒起宗的催逼,終于準備開始給自己演唱,他就頓時再度不安起來,本能地打算推辭。
但當接觸到對方的視線時,他卻意外地發現,在昏黃的燈影下,董小宛那閃動的眼神顯得那樣焦急、可憐,充滿着祈求的意味……于是,他心中不由得一動,隻好把到了嘴邊的話又收回去,遲遲疑疑地還了一禮,又望了望皺着眉頭一聲不響的冒襄,心神不定地坐回椅子上。
現在,屋子裡再度靜了下來。
已經走到八仙桌旁的董小宛,緊閉着嘴兒,默默地挽起袖子,拿起一根竹筷,雙腿并攏地站着,擺出習慣的姿勢。
不過,她并沒有馬上開始演唱,而是微微蹙着眉毛,凝視着桌上那一朵跳動的燈焰,仿佛在收斂心神,又像在暗自選擇唱段。
末了,隻見她手腕一動,用竹筷在桌面上輕輕敲出節拍,先哼出一段音樂的過門,然後輕啟朱唇,曼聲地唱起來—— 〔高陽台〕凜凜嚴寒,漫漫肅氣,依稀曉色将開。
宿水餐風,去客塵埃。
思今念往心自駭,受這苦誰想誰猜?望家鄉,水遠山遙,霧鎖雲埋。
〔山坡羊〕翠巍巍雲山一帶,碧澄澄寒波幾派,深密密煙林數簇,滴溜溜黃葉都飄敗。
一陣兩陣風,三五聲過雁哀。
傷心對景愁無奈。
回首家鄉,珠淚滿腮。
情懷,急煎煎悶似海;形骸,骨岩岩瘦似柴。
〔念佛子〕窮秀才,夫和婦,為士馬逃難登途,望壯士略放一路。
捉住!枉自說閑言語。
買路錢留下金珠,稍遲延,便教你…… 這是南戲《拜月亭》中的一節,是主角蔣世隆與王瑞蘭夫妻逃難,途中遇盜時所唱。
也許去年董小宛跟着冒家逃難時,有過類似的遭遇,這會兒心有所感,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這節曲文。
不過,在給餘懷送行時的當口上,卻唱什麼“遇盜”一類的話頭,未免有點不吉利。
因此,不等她唱出最後那“身喪須臾”四個字,冒起宗已經搖着頭,大聲打斷說: “嗯,不好,不好!這曲子不好,另挑一個好的唱!” 董小宛本來正沉浸在曲詞所展現的情景裡,加上這麼接連三支曲子唱下來,早已經止不住情懷慘戚,淚光閃閃。
冷不防聽見公公一聲斷喝,她才蓦地驚覺過來,連忙揩着淚眼,抱歉地賠笑說:“哦哦,公公說得是,這曲子是不好,奴家另唱一個别的,另唱一個别的!” 倒是餘懷,在董小宛開始演唱時,雖然還有點心神不定,但兩三句曲詞送入耳中之後,他的情緒就仿佛受到一隻無形的手安撫似的,漸漸松弛下來,并且不由自主地被對方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曼妙歌聲所吸引,而随着曲牌的轉換,更被其中所傳達的離亂情懷深深地打動。
加上屋子裡的光景又是一燈如豆,人影幢幢,也為這一段絕唱平添了無限凄惶緊迫的氣氛。
因此,當聽說董小宛要另唱别的,他反而感到有點意外,正打算表示用不着,照這麼唱下去就極妙!但是一擡頭,卻碰上了冒襄冷冷的目光,仿佛在質問:“哼,你還沒聽夠麼?你到底還想聽多久?” 餘懷不禁微微一怔,随即霍然醒悟,馬上說:“哦,多謝賜曲!本欲領教,唯是時辰着實不早了,小生還要收拾打點,那就留諸他日吧!” 說着,他就對冒襄告罪地拱一拱手,首先站立起來。
看見父親這樣子,冒襄分明畏縮了一下,但仍舊頑強地争辯說: “可是小宛她……” “啊,你們唱不唱?唱不唱?”老人蓦地高叫起來,同時暴怒地用手“嘩啦”一撥,桌上的杯碗頓時左搖右晃,倒了一片。
“哦哦,媳婦唱!媳婦唱!媳婦這就唱!”站在一旁的董小宛吓得渾身一抖,連聲表示說。
她立即走到丈夫身邊,急切地低聲說了一句什麼,然後把他拉到一旁,搬過一張椅子,按着他坐下來。
看見冒起宗已經再度露出不耐煩的神色,她又匆匆走到餘懷跟前,深深地行了一個禮,說:“餘先生請坐,待賤妾獻上一曲,代我家老爺、相公為餘先生送行。
唱得不好之處,還請包涵則個!” 在冒襄父子大起争執的當兒,餘懷也感到不知所措。
他自然理解冒襄回護愛妾的心情,但是如果全力幫着朋友說話,又怕會挫傷老人的一番好意,因此一時間不知如何勸解才是。
眼下,看見董小宛擋不住冒起宗的催逼,終于準備開始給自己演唱,他就頓時再度不安起來,本能地打算推辭。
但當接觸到對方的視線時,他卻意外地發現,在昏黃的燈影下,董小宛那閃動的眼神顯得那樣焦急、可憐,充滿着祈求的意味……于是,他心中不由得一動,隻好把到了嘴邊的話又收回去,遲遲疑疑地還了一禮,又望了望皺着眉頭一聲不響的冒襄,心神不定地坐回椅子上。
現在,屋子裡再度靜了下來。
已經走到八仙桌旁的董小宛,緊閉着嘴兒,默默地挽起袖子,拿起一根竹筷,雙腿并攏地站着,擺出習慣的姿勢。
不過,她并沒有馬上開始演唱,而是微微蹙着眉毛,凝視着桌上那一朵跳動的燈焰,仿佛在收斂心神,又像在暗自選擇唱段。
末了,隻見她手腕一動,用竹筷在桌面上輕輕敲出節拍,先哼出一段音樂的過門,然後輕啟朱唇,曼聲地唱起來—— 〔高陽台〕凜凜嚴寒,漫漫肅氣,依稀曉色将開。
宿水餐風,去客塵埃。
思今念往心自駭,受這苦誰想誰猜?望家鄉,水遠山遙,霧鎖雲埋。
〔山坡羊〕翠巍巍雲山一帶,碧澄澄寒波幾派,深密密煙林數簇,滴溜溜黃葉都飄敗。
一陣兩陣風,三五聲過雁哀。
傷心對景愁無奈。
回首家鄉,珠淚滿腮。
情懷,急煎煎悶似海;形骸,骨岩岩瘦似柴。
〔念佛子〕窮秀才,夫和婦,為士馬逃難登途,望壯士略放一路。
捉住!枉自說閑言語。
買路錢留下金珠,稍遲延,便教你…… 這是南戲《拜月亭》中的一節,是主角蔣世隆與王瑞蘭夫妻逃難,途中遇盜時所唱。
也許去年董小宛跟着冒家逃難時,有過類似的遭遇,這會兒心有所感,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這節曲文。
不過,在給餘懷送行時的當口上,卻唱什麼“遇盜”一類的話頭,未免有點不吉利。
因此,不等她唱出最後那“身喪須臾”四個字,冒起宗已經搖着頭,大聲打斷說: “嗯,不好,不好!這曲子不好,另挑一個好的唱!” 董小宛本來正沉浸在曲詞所展現的情景裡,加上這麼接連三支曲子唱下來,早已經止不住情懷慘戚,淚光閃閃。
冷不防聽見公公一聲斷喝,她才蓦地驚覺過來,連忙揩着淚眼,抱歉地賠笑說:“哦哦,公公說得是,這曲子是不好,奴家另唱一個别的,另唱一個别的!” 倒是餘懷,在董小宛開始演唱時,雖然還有點心神不定,但兩三句曲詞送入耳中之後,他的情緒就仿佛受到一隻無形的手安撫似的,漸漸松弛下來,并且不由自主地被對方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曼妙歌聲所吸引,而随着曲牌的轉換,更被其中所傳達的離亂情懷深深地打動。
加上屋子裡的光景又是一燈如豆,人影幢幢,也為這一段絕唱平添了無限凄惶緊迫的氣氛。
因此,當聽說董小宛要另唱别的,他反而感到有點意外,正打算表示用不着,照這麼唱下去就極妙!但是一擡頭,卻碰上了冒襄冷冷的目光,仿佛在質問:“哼,你還沒聽夠麼?你到底還想聽多久?” 餘懷不禁微微一怔,随即霍然醒悟,馬上說:“哦,多謝賜曲!本欲領教,唯是時辰着實不早了,小生還要收拾打點,那就留諸他日吧!” 說着,他就對冒襄告罪地拱一拱手,首先站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