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身南歸
關燈
小
中
大
幹脆連岸也不上,立即設法逃走?不過,最後他還是放棄了這種打算,因為如果到了那一步,逃是逃不掉的。
更何況事情未必真的就是所推測的那個樣子。
當然,如此一來,隻怕就暫時不适宜隻顧着往家裡鑽了。
沉吟半晌之後,他終于決定先上總督行轅去,向洪承疇報到,一來顯得他對履行手續的重視;二來,即使家中真的出了事,也可以表明他毫不知情…… 現在,他已經把拜帖遞了進去。
由于從碼頭前來的一路上,除了出入城門的檢查頗為嚴格,城内的大街小巷與一年前他離開時相比,那冷清的情狀卻依然如故之外,并沒有發現任何特異的情形,錢謙益心中多少安定了一點。
因此,等門官重新走出來,說道“大老爺有請”時,他就照例整肅一下衣冠,然後舉步向裡走去。
洪承疇駐節的這所衙門,就是舊時的都察院。
裡面門堂高大,氣象森嚴。
錢謙益記得,在弘光立朝的那一年間,最初在這裡主政的是東林派的劉宗周,不久劉宗周被排斥去職,就換上了馬、阮一派的李沾來把持監察大權。
但不到半年,就鬧到左良玉“清君側”,接着是清兵南下,弘光出逃,小朝廷頃刻土崩瓦解,大小臣工倉皇四散。
到如今,不論是哪一派的人,都落得個亡國破家的收場…… 心中正在暗自感慨着,錢謙益一擡頭,卻發現洪承疇已經站在簽事房的台階前。
旁邊還站着一個人,錢謙益覺得那張精明幹練的臉看上去很眼熟,仔細一認,竟然是舊日的老相識黃澍!“啊,原來是他!怎麼……”然而,沒容他想下去,洪、黃二人已經拱着手,滿臉堆笑地迎上前來。
于是,錢謙益也連忙定一定神,躬身低頭,與對方行禮相見。
“大半個月前,學生已于邸報中得知,牧老有歸田之慶,是以日日引頸而望,不意直到今日,方始得接芝宇!哎,一路之上,可還順利吧?”洪承疇一邊往屋子裡讓客,一邊眯縫着眼睛,微笑着客套說。
“哦,不敢!”錢謙益連忙拱一拱手,“托大人洪福之庇,謙益此行,尚算順利!” “那麼,”等到了屋内,重新行過禮,彼此分賓主坐下之後,洪承疇接過差役奉上來的一盞茶,繼續微笑地問,“牧老是幾時抵步的?” “哦,學生是剛剛才下的船。
” “這麼說,牧老竟是尚未歸家?” “學生一下船,就即時前來谒見大人,是以尚未及歸家。
” 聽錢謙益這麼說,洪承疇就偏過臉去,同黃澍交換了一個眼神,随即點點頭,說:“牧老千裡南還,車舟勞頓,本應先回府上,歇息幾日,也還不遲,又何必匆匆見過?” “哦,”錢謙益拱着手說,“大人奉朝廷欽命,駐節江南,無論官民,俱歸約束。
學生從今而後,便是屬下草民,自應從速報到!” 洪承疇搖搖頭,說:“牧老言重了——那麼,不知今後有何打算?可有需學生相幫之處否?” “甚感大人盛情!唯是謙益以老病之軀,得蒙聖上恩準,放歸壟畝。
今後但得苟延殘喘,于願已足。
除此之外,已是無複他求了!” 交談進行到這裡,主客間的寒暄便算告一段落,同時,錢謙益也算是報過到了。
于是接下來,話題很自然地轉向了南北兩地的新聞。
不過,由于錢、洪二人過去并沒有多少來往,充其量也隻是場面上的泛泛之交。
至于坐在一旁的黃澍,雖然算是老熟人,但在上司面前,他卻隻有幫腔賠笑的份兒。
因此,整個談話便始終隻能停留于漫無邊際的應酬,像京中熟人的情形,江南近日的戰事,如此等等。
倒是有一次,洪承疇關心地向客人打聽起,他于去年底上送的那份江南省官職設置方案,以及那份請求起用的官員名單的消息。
當得知就在錢謙益離京那陣子,朝廷終于正式批準,這位封疆大吏就頓時顯得大為高興,對客人也愈加客氣和熱情起來…… 看見這種情形,一直心懷鬼胎的錢謙益也趁機向對方問起,前幾日曾經派人先行報信的事。
得
更何況事情未必真的就是所推測的那個樣子。
當然,如此一來,隻怕就暫時不适宜隻顧着往家裡鑽了。
沉吟半晌之後,他終于決定先上總督行轅去,向洪承疇報到,一來顯得他對履行手續的重視;二來,即使家中真的出了事,也可以表明他毫不知情…… 現在,他已經把拜帖遞了進去。
由于從碼頭前來的一路上,除了出入城門的檢查頗為嚴格,城内的大街小巷與一年前他離開時相比,那冷清的情狀卻依然如故之外,并沒有發現任何特異的情形,錢謙益心中多少安定了一點。
因此,等門官重新走出來,說道“大老爺有請”時,他就照例整肅一下衣冠,然後舉步向裡走去。
洪承疇駐節的這所衙門,就是舊時的都察院。
裡面門堂高大,氣象森嚴。
錢謙益記得,在弘光立朝的那一年間,最初在這裡主政的是東林派的劉宗周,不久劉宗周被排斥去職,就換上了馬、阮一派的李沾來把持監察大權。
但不到半年,就鬧到左良玉“清君側”,接着是清兵南下,弘光出逃,小朝廷頃刻土崩瓦解,大小臣工倉皇四散。
到如今,不論是哪一派的人,都落得個亡國破家的收場…… 心中正在暗自感慨着,錢謙益一擡頭,卻發現洪承疇已經站在簽事房的台階前。
旁邊還站着一個人,錢謙益覺得那張精明幹練的臉看上去很眼熟,仔細一認,竟然是舊日的老相識黃澍!“啊,原來是他!怎麼……”然而,沒容他想下去,洪、黃二人已經拱着手,滿臉堆笑地迎上前來。
于是,錢謙益也連忙定一定神,躬身低頭,與對方行禮相見。
“大半個月前,學生已于邸報中得知,牧老有歸田之慶,是以日日引頸而望,不意直到今日,方始得接芝宇!哎,一路之上,可還順利吧?”洪承疇一邊往屋子裡讓客,一邊眯縫着眼睛,微笑着客套說。
“哦,不敢!”錢謙益連忙拱一拱手,“托大人洪福之庇,謙益此行,尚算順利!” “那麼,”等到了屋内,重新行過禮,彼此分賓主坐下之後,洪承疇接過差役奉上來的一盞茶,繼續微笑地問,“牧老是幾時抵步的?” “哦,學生是剛剛才下的船。
” “這麼說,牧老竟是尚未歸家?” “學生一下船,就即時前來谒見大人,是以尚未及歸家。
” 聽錢謙益這麼說,洪承疇就偏過臉去,同黃澍交換了一個眼神,随即點點頭,說:“牧老千裡南還,車舟勞頓,本應先回府上,歇息幾日,也還不遲,又何必匆匆見過?” “哦,”錢謙益拱着手說,“大人奉朝廷欽命,駐節江南,無論官民,俱歸約束。
學生從今而後,便是屬下草民,自應從速報到!” 洪承疇搖搖頭,說:“牧老言重了——那麼,不知今後有何打算?可有需學生相幫之處否?” “甚感大人盛情!唯是謙益以老病之軀,得蒙聖上恩準,放歸壟畝。
今後但得苟延殘喘,于願已足。
除此之外,已是無複他求了!” 交談進行到這裡,主客間的寒暄便算告一段落,同時,錢謙益也算是報過到了。
于是接下來,話題很自然地轉向了南北兩地的新聞。
不過,由于錢、洪二人過去并沒有多少來往,充其量也隻是場面上的泛泛之交。
至于坐在一旁的黃澍,雖然算是老熟人,但在上司面前,他卻隻有幫腔賠笑的份兒。
因此,整個談話便始終隻能停留于漫無邊際的應酬,像京中熟人的情形,江南近日的戰事,如此等等。
倒是有一次,洪承疇關心地向客人打聽起,他于去年底上送的那份江南省官職設置方案,以及那份請求起用的官員名單的消息。
當得知就在錢謙益離京那陣子,朝廷終于正式批準,這位封疆大吏就頓時顯得大為高興,對客人也愈加客氣和熱情起來…… 看見這種情形,一直心懷鬼胎的錢謙益也趁機向對方問起,前幾日曾經派人先行報信的事。
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