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街敲詐
關燈
小
中
大
“啊?誰如斯大膽,欺負到我複社頭上來啦?”顧杲首先大聲喝叫。
他心思機敏,看見徐府那幾個惡仆正在作勢猛沖過來,如果不立即把他們吓止住,局面将會無法控制。
所以一開口,他就首先把“複社”的名頭亮了出來。
别看複社隻是以文會友、切磋學問的一個文社,它的成員也多是一些沒有功名的讀書人,可是它人數衆多,背後又有着一班主張開明政治的官僚撐腰;加上近十年來,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跻身于各級大小衙門的複社成員,正越來越多,在朝廷和地方已經暗暗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這批人大膽議論朝政,褒貶人物,強調君子、小人之别,對社會輿論有着很大的左右力量。
而一般的官宦人家,則認為它的子弟隻要加入了複社,就等于拿到了入仕做官的保票,不惜竭力扶持、巴結。
所以在江南地區,特别是南京城裡,提起複社,幾乎是無人不知;各級官府衙門,對複社也優禮有加,輕易不敢得罪。
如今顧杲一上場就先亮出招牌,憑借的正是這樣一種背景。
這一手也當真奏效,那個管事頭兒愕然地站住了,其餘幾個奴仆見狀,遲遲疑疑地都停了下來。
“哦,原來是複社的相公,小人失敬了!”管事頭兒呆呆地打量他們一陣,終于不自然地咳嗽一聲,堆起了笑容,“不知幾位相公有何吩咐?”他拱着手問。
“誰是你們的主人?請他出來!”顧杲又大喝一聲。
看見對方已被吓住,他暗暗放了心。
他不想同這些人多費唇舌。
很明白,要實現他同侯方域那個心照不宣的打算,必須直接同徐青君本人交涉才行。
“哦,是,是,呃……不過,相公們如有吩咐,對小人說——嗯,也是一樣的。
”管事頭兒的态度更加恭謹。
不過,瞧得出來,他是捉摸對方來意不善,怕出意外,打算擋駕。
顧杲勃然大怒,“胡說!”他厲聲呵斥說,“少啰唆,去!” “嘻嘻,諒你這小老兒有多少斤兩,能代替你們徐二爺?”侯方域在旁邊嘻嘻哈哈地幫腔,“快,去吧,就說複社的顧杲、黃宗羲、張自烈、梅朗中,還有區區——侯方域在此,恭請徐二公子出來,有話要說!” 侯方域這幾句話輕輕巧巧一說出口,周圍看熱鬧的人登時騷動起來。
這幾個名字都是複社當中響當當的角色——崇祯十一年,複社諸生發表《留都防亂公揭》,聲讨阮大铖,署名的共有一百四十人。
頭一名就是顧杲,第二名是黃宗羲。
張自烈、梅朗中也在其内,這件事當時轟動了南京城,不少人記憶猶新。
現在,聽說眼前這幾位儒生,就是當日那些風雲人物,都不由得指指點點,低聲議論起來。
那個管事頭兒似乎也明白對方來頭不小,不敢再怠慢拖延。
他慌慌張張地走回轎子跟前,照實向徐青君禀告了一遍。
然後,他就退開一步,低頭垂手,恭候主人出來。
如今,圍觀的人越來越多。
大家知道今晚準有好戲可瞧,都懷着極大興趣,目不轉睛地一齊盯着徐青君的那乘轎子,屏氣靜息地候着這位花花太歲出場。
誰知大家伸長脖子等了好一會兒,那乘轎子的簾兒仍舊靜靜地垂着,紋絲不動。
别說看不見徐青君的身影出現,甚至連他的聲息都聽不到。
那管事頭兒感到莫名其妙。
他望了望繃着臉的顧杲,隻好硬着頭皮又上前低聲禀告一遍。
“不,我不出去!我不要見他們!”轎子裡冷不丁尖聲大叫起來。
人們吓了一跳,怔住了。
當聽明白那是徐青君恐懼氣急的聲音時,便迸發出一陣哄笑。
顧杲同侯方域交換了一下眼色。
等周圍的目光開始集中到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就從長鼻子裡冷笑一聲,雙手交叉在胸前,擡頭望着天空,不緊不慢地說:“好吧,徐二公子既然不肯賞臉,我們就恭候到底。
反正,今兒這事不分辨個水落石出,徐二公子休想離開此地。
” “要是他徐二爺敢派人回去搬兵,我們複社同人,也自有辦法對付——子方兄,你說是嗎?”侯方域笑眯眯地對顧杲說。
其實,他是擔心對方會來這一手,因此預先提出警告,使之不敢妄動。
“哎,要是徐二公子逃回家去,關上大門不出來,那可怎麼辦哪?”事先得到侯方域示意的梅朗中,裝出一副天真無邪的樣子問。
張自烈老氣橫秋地沉着嗓子:“哼,除非他一輩子不出門,否則,我們總有法子找到他。
” 聽着社友們一唱一和,夾在他們當中的黃宗羲仿佛忘記了他的那套寶貝書《潛虛衍義》。
他睜大眼睛看看這個,瞅瞅那個,露出又驚奇又好玩的神情。
“胡說!叫他們走!我不見他們,我為什麼要見他們?”轎子裡的徐青君,忽然又大發脾氣地叫起來——這是管事頭兒見這樣泡下去不是了局,又一次勸說主人出來。
他卻不知道,徐青君深知這班士子厲害,怕得要死,哪裡敢出面相見? 然而,這樣一來,複社方面的幾個人也沒有了主意。
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侯方域身上。
他心思機敏,看見徐府那幾個惡仆正在作勢猛沖過來,如果不立即把他們吓止住,局面将會無法控制。
所以一開口,他就首先把“複社”的名頭亮了出來。
别看複社隻是以文會友、切磋學問的一個文社,它的成員也多是一些沒有功名的讀書人,可是它人數衆多,背後又有着一班主張開明政治的官僚撐腰;加上近十年來,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跻身于各級大小衙門的複社成員,正越來越多,在朝廷和地方已經暗暗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這批人大膽議論朝政,褒貶人物,強調君子、小人之别,對社會輿論有着很大的左右力量。
而一般的官宦人家,則認為它的子弟隻要加入了複社,就等于拿到了入仕做官的保票,不惜竭力扶持、巴結。
所以在江南地區,特别是南京城裡,提起複社,幾乎是無人不知;各級官府衙門,對複社也優禮有加,輕易不敢得罪。
如今顧杲一上場就先亮出招牌,憑借的正是這樣一種背景。
這一手也當真奏效,那個管事頭兒愕然地站住了,其餘幾個奴仆見狀,遲遲疑疑地都停了下來。
“哦,原來是複社的相公,小人失敬了!”管事頭兒呆呆地打量他們一陣,終于不自然地咳嗽一聲,堆起了笑容,“不知幾位相公有何吩咐?”他拱着手問。
“誰是你們的主人?請他出來!”顧杲又大喝一聲。
看見對方已被吓住,他暗暗放了心。
他不想同這些人多費唇舌。
很明白,要實現他同侯方域那個心照不宣的打算,必須直接同徐青君本人交涉才行。
“哦,是,是,呃……不過,相公們如有吩咐,對小人說——嗯,也是一樣的。
”管事頭兒的态度更加恭謹。
不過,瞧得出來,他是捉摸對方來意不善,怕出意外,打算擋駕。
顧杲勃然大怒,“胡說!”他厲聲呵斥說,“少啰唆,去!” “嘻嘻,諒你這小老兒有多少斤兩,能代替你們徐二爺?”侯方域在旁邊嘻嘻哈哈地幫腔,“快,去吧,就說複社的顧杲、黃宗羲、張自烈、梅朗中,還有區區——侯方域在此,恭請徐二公子出來,有話要說!” 侯方域這幾句話輕輕巧巧一說出口,周圍看熱鬧的人登時騷動起來。
這幾個名字都是複社當中響當當的角色——崇祯十一年,複社諸生發表《留都防亂公揭》,聲讨阮大铖,署名的共有一百四十人。
頭一名就是顧杲,第二名是黃宗羲。
張自烈、梅朗中也在其内,這件事當時轟動了南京城,不少人記憶猶新。
現在,聽說眼前這幾位儒生,就是當日那些風雲人物,都不由得指指點點,低聲議論起來。
那個管事頭兒似乎也明白對方來頭不小,不敢再怠慢拖延。
他慌慌張張地走回轎子跟前,照實向徐青君禀告了一遍。
然後,他就退開一步,低頭垂手,恭候主人出來。
如今,圍觀的人越來越多。
大家知道今晚準有好戲可瞧,都懷着極大興趣,目不轉睛地一齊盯着徐青君的那乘轎子,屏氣靜息地候着這位花花太歲出場。
誰知大家伸長脖子等了好一會兒,那乘轎子的簾兒仍舊靜靜地垂着,紋絲不動。
别說看不見徐青君的身影出現,甚至連他的聲息都聽不到。
那管事頭兒感到莫名其妙。
他望了望繃着臉的顧杲,隻好硬着頭皮又上前低聲禀告一遍。
“不,我不出去!我不要見他們!”轎子裡冷不丁尖聲大叫起來。
人們吓了一跳,怔住了。
當聽明白那是徐青君恐懼氣急的聲音時,便迸發出一陣哄笑。
顧杲同侯方域交換了一下眼色。
等周圍的目光開始集中到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就從長鼻子裡冷笑一聲,雙手交叉在胸前,擡頭望着天空,不緊不慢地說:“好吧,徐二公子既然不肯賞臉,我們就恭候到底。
反正,今兒這事不分辨個水落石出,徐二公子休想離開此地。
” “要是他徐二爺敢派人回去搬兵,我們複社同人,也自有辦法對付——子方兄,你說是嗎?”侯方域笑眯眯地對顧杲說。
其實,他是擔心對方會來這一手,因此預先提出警告,使之不敢妄動。
“哎,要是徐二公子逃回家去,關上大門不出來,那可怎麼辦哪?”事先得到侯方域示意的梅朗中,裝出一副天真無邪的樣子問。
張自烈老氣橫秋地沉着嗓子:“哼,除非他一輩子不出門,否則,我們總有法子找到他。
” 聽着社友們一唱一和,夾在他們當中的黃宗羲仿佛忘記了他的那套寶貝書《潛虛衍義》。
他睜大眼睛看看這個,瞅瞅那個,露出又驚奇又好玩的神情。
“胡說!叫他們走!我不見他們,我為什麼要見他們?”轎子裡的徐青君,忽然又大發脾氣地叫起來——這是管事頭兒見這樣泡下去不是了局,又一次勸說主人出來。
他卻不知道,徐青君深知這班士子厲害,怕得要死,哪裡敢出面相見? 然而,這樣一來,複社方面的幾個人也沒有了主意。
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侯方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