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街敲詐
關燈
小
中
大
當冒襄遭受乞丐的圍困和奚落,好不容易逃進舊院的那個時刻,從大街的東頭——利涉橋那邊,大搖大擺地走下來四個衣冠楚楚的儒生。
頭裡的一個,三十出頭,身材高瘦,長方臉,濃眉毛,長鼻子,渾身透着精明強幹的,是已故的著名東林黨首領顧憲成的侄孫顧杲。
同他并排走着的是一個英俊魁梧,神情驕傲的年輕人,名叫侯方域。
他雖然才二十五歲,是“複社四公子”當中最年少的一個,但才華橫溢,機敏狡黠,在夥伴們當中卻是個出主意的角色。
走在他們後面的,一個叫梅朗中,也生得身材高大,表情卻開朗而活潑,平日着魔似的愛好着詩歌。
另一個的年紀比其餘的人都要大,名叫張自烈。
他有一部亂蓬蓬的胡子和一張執拗冷峻的臉。
這四個人都是複社成員,冒襄的好友。
今天晚上李十娘家的聚會,就是他們發起的。
現在,他們一邊走,一邊談論着一件什麼事情。
“朝宗兄!”梅朗中從後面叫着侯方域的字,“你難道就當真不想想辦法?” “哼,我能想什麼辦法!”侯方域冷冷地說,并不回頭,“豈不聞‘天皇聖明,臣罪當……’”他沒有說下去。
“可這分明是冤枉的呀!”梅朗中顯得很着急,他跨上一步,同侯方域并排着走,“令尊大人忠貞為國,聲聞宇内,怎麼會跟左良玉交關欺上?” “啊?”侯方域偏過臉來,“朗三兄說是冤枉嗎?這話小弟可不敢說哩!”他嘿嘿地冷笑起來。
“可是令尊大人身陷囹圄已經五載,朝宗兄總得設法營救才是,就像辟疆兄……” 梅朗中大約想舉出冒襄為父親奔走的事來規勸對方,可是馬上就被侯方域打斷了: “辟疆?人家是個大孝子,我怎能比他!他為着父親不去打仗,可以不顧一切。
這點小弟自覺慚愧,還做不來。
何況——”他頓了頓,語調變得有點酸溜溜,“家父雖說也是二三十年的老官場,可要我從家裡拿出幾萬兩銀子替他奔走打點嘛,見笑得很,當真也拿不出!” “這……萬一令尊大人在獄中遭逢不測,朝宗兄又豈能自安?”梅朗中有點氣急。
他顯然弄不懂對于父親的性命安危,做兒子的怎能這樣行若無事,置之不理? 侯方域的父親,就是最初識拔左良玉的那個東林黨人侯恂,他本是明朝的兵部侍郎,五年前,被内閣首輔溫體仁排斥構陷,逮捕下獄,判成死罪。
雖然不久溫體仁就垮了台,但這件案子卻一直擱着,既不平反也不執行。
直到目前,侯恂還在北京坐牢。
對此,很有幾個朋友替侯方域着急,但他本人卻反而好像不當一回事,仍舊一天到晚東遊西蕩,過他公子哥兒的風流快活日子。
剛才,梅朗中又一次提起這件事,但侯方域的态度還是老樣子,梅朗中不禁生氣起來。
這時候,同他們并排着走,一直沒有說話的顧杲開口了。
“朗三!”他把長鼻子轉過來,微微一笑,“你又何必發急?依我看,朝宗是有道理的,這件事急不來,隻有耐着性子等。
況且,朝廷目前必不會有不利于朝宗尊大人之舉,他雖身陷囹圄,其實安如泰山!” “啊,何以見得?” 顧杲撇撇嘴:“方今流寇橫行,天下糜爛,朝廷所賴者,唯将帥耳。
近十年來,老成可用之将,凋零幾盡;唯左良玉一鎮,強兵勁卒,巋然獨存。
彼雖驕悍難制,朝廷又安能舍之而不用?至于左鎮對朝宗尊大人懷恩感激,逾于尋常,朝廷更早有所聞。
所以起碼,為羁縻左鎮計,朝廷亦必不會有不測之舉。
而且——”他看了看侯方域,提高了嗓音,“小弟審時度勢,朝宗尊大人之複出,已是必然之理,不出數月,當有好音!” 在這段時間裡,侯方域一直不動聲色地聽着,直到顧杲說完了,他才仰起臉,微微眯縫着眼睛,神情顯得十分得意。
“哦……”梅朗中如夢初醒。
他眨眨眼睛,還打算問一句什麼,跟在他們身後的張自烈忽然扯了扯他的衣袖:“你們瞧,那邊在做什麼?” 大家停止了交談,一齊擡頭望去,隻見離文德橋還有一箭之遙的市肆當中,停着兩乘轎子,旁邊圍了一小堆人,一個憤怒的聲音在叫: “你得賠我,賠我!聽見沒有?” “賠?叫你讓道你不讓,這怨誰?”一個冷冷的聲音反駁說。
接着,幾個人七嘴八舌地附和起來: “誰叫你擋道?”“是呀!”“不摔你個跟頭,夠客氣了!”“賠?别想——” “放屁!本相公為何得給你們讓道?本相公走本相公的,你們走你們的,你們為何往本相公身上撞?你們為何不給本相公讓道?”先前那個人怒氣沖沖地說。
聽口氣是一位儒生。
顧杲等四人懷疑地交換了一下眼色。
“是太沖!”顧杲果斷地說。
他立即加快腳步,趕上前去。
其餘幾個一窩蜂似的跟在後頭。
轎旁那幾個仆役模樣的漢子已經哇哇地亂叫起來: “啊,瞧他說的!” “茄子大個星宿,要我們給他讓道?”
頭裡的一個,三十出頭,身材高瘦,長方臉,濃眉毛,長鼻子,渾身透着精明強幹的,是已故的著名東林黨首領顧憲成的侄孫顧杲。
同他并排走着的是一個英俊魁梧,神情驕傲的年輕人,名叫侯方域。
他雖然才二十五歲,是“複社四公子”當中最年少的一個,但才華橫溢,機敏狡黠,在夥伴們當中卻是個出主意的角色。
走在他們後面的,一個叫梅朗中,也生得身材高大,表情卻開朗而活潑,平日着魔似的愛好着詩歌。
另一個的年紀比其餘的人都要大,名叫張自烈。
他有一部亂蓬蓬的胡子和一張執拗冷峻的臉。
這四個人都是複社成員,冒襄的好友。
今天晚上李十娘家的聚會,就是他們發起的。
現在,他們一邊走,一邊談論着一件什麼事情。
“朝宗兄!”梅朗中從後面叫着侯方域的字,“你難道就當真不想想辦法?” “哼,我能想什麼辦法!”侯方域冷冷地說,并不回頭,“豈不聞‘天皇聖明,臣罪當……’”他沒有說下去。
“可這分明是冤枉的呀!”梅朗中顯得很着急,他跨上一步,同侯方域并排着走,“令尊大人忠貞為國,聲聞宇内,怎麼會跟左良玉交關欺上?” “啊?”侯方域偏過臉來,“朗三兄說是冤枉嗎?這話小弟可不敢說哩!”他嘿嘿地冷笑起來。
“可是令尊大人身陷囹圄已經五載,朝宗兄總得設法營救才是,就像辟疆兄……” 梅朗中大約想舉出冒襄為父親奔走的事來規勸對方,可是馬上就被侯方域打斷了: “辟疆?人家是個大孝子,我怎能比他!他為着父親不去打仗,可以不顧一切。
這點小弟自覺慚愧,還做不來。
何況——”他頓了頓,語調變得有點酸溜溜,“家父雖說也是二三十年的老官場,可要我從家裡拿出幾萬兩銀子替他奔走打點嘛,見笑得很,當真也拿不出!” “這……萬一令尊大人在獄中遭逢不測,朝宗兄又豈能自安?”梅朗中有點氣急。
他顯然弄不懂對于父親的性命安危,做兒子的怎能這樣行若無事,置之不理? 侯方域的父親,就是最初識拔左良玉的那個東林黨人侯恂,他本是明朝的兵部侍郎,五年前,被内閣首輔溫體仁排斥構陷,逮捕下獄,判成死罪。
雖然不久溫體仁就垮了台,但這件案子卻一直擱着,既不平反也不執行。
直到目前,侯恂還在北京坐牢。
對此,很有幾個朋友替侯方域着急,但他本人卻反而好像不當一回事,仍舊一天到晚東遊西蕩,過他公子哥兒的風流快活日子。
剛才,梅朗中又一次提起這件事,但侯方域的态度還是老樣子,梅朗中不禁生氣起來。
這時候,同他們并排着走,一直沒有說話的顧杲開口了。
“朗三!”他把長鼻子轉過來,微微一笑,“你又何必發急?依我看,朝宗是有道理的,這件事急不來,隻有耐着性子等。
況且,朝廷目前必不會有不利于朝宗尊大人之舉,他雖身陷囹圄,其實安如泰山!” “啊,何以見得?” 顧杲撇撇嘴:“方今流寇橫行,天下糜爛,朝廷所賴者,唯将帥耳。
近十年來,老成可用之将,凋零幾盡;唯左良玉一鎮,強兵勁卒,巋然獨存。
彼雖驕悍難制,朝廷又安能舍之而不用?至于左鎮對朝宗尊大人懷恩感激,逾于尋常,朝廷更早有所聞。
所以起碼,為羁縻左鎮計,朝廷亦必不會有不測之舉。
而且——”他看了看侯方域,提高了嗓音,“小弟審時度勢,朝宗尊大人之複出,已是必然之理,不出數月,當有好音!” 在這段時間裡,侯方域一直不動聲色地聽着,直到顧杲說完了,他才仰起臉,微微眯縫着眼睛,神情顯得十分得意。
“哦……”梅朗中如夢初醒。
他眨眨眼睛,還打算問一句什麼,跟在他們身後的張自烈忽然扯了扯他的衣袖:“你們瞧,那邊在做什麼?” 大家停止了交談,一齊擡頭望去,隻見離文德橋還有一箭之遙的市肆當中,停着兩乘轎子,旁邊圍了一小堆人,一個憤怒的聲音在叫: “你得賠我,賠我!聽見沒有?” “賠?叫你讓道你不讓,這怨誰?”一個冷冷的聲音反駁說。
接着,幾個人七嘴八舌地附和起來: “誰叫你擋道?”“是呀!”“不摔你個跟頭,夠客氣了!”“賠?别想——” “放屁!本相公為何得給你們讓道?本相公走本相公的,你們走你們的,你們為何往本相公身上撞?你們為何不給本相公讓道?”先前那個人怒氣沖沖地說。
聽口氣是一位儒生。
顧杲等四人懷疑地交換了一下眼色。
“是太沖!”顧杲果斷地說。
他立即加快腳步,趕上前去。
其餘幾個一窩蜂似的跟在後頭。
轎旁那幾個仆役模樣的漢子已經哇哇地亂叫起來: “啊,瞧他說的!” “茄子大個星宿,要我們給他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