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關燈
小
中
大
他在縣監獄裡。
監獄坐落在縣城南邊的塊牆根裡邊,是一排用巨大的石頭砌成的窯洞。
石頭與石頭之間澆灌着水泥,顯得渾然一體。
監獄後邊的城牆不知是哪個朝代為軍事防禦而修建的——因為這裡離内蒙古隻有幾百裡路程,本縣縣志記載着曆史土遊牧民族的數次進攻和浩劫。
城牆有的地方已經塌陷殘缺,上面長滿了茂密的蒿草和苦艾。
南北兩道城牆順着一座叫牙峰山的山勢,蜿蜒向山頂上伸展而去,最後交叉在那裡,形成個夾角。
這個夾角裡面,就是本縣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縣主要的物資集散地。
夾角的底邊是一條流量不大的河流,繞過縣城,在南邊一百多華裡外,流入了咆哮的黃河。
監獄四圍的高牆同樣是用巨大的石頭砌成的,石頭與石頭之間也澆灌着水泥。
牆外有一座哨樓;哨樓高出圍牆,在上面可以俯視整個監獄的院壩現在,那上面站着一些穿“紅衛”服的人,手裡提着棍棒,替換了原來持槍值勤的解放軍。
由于形勢緊張,本縣所有的在押犯人都在一個月前被解押走了。
随即,紅總例控制了這個地方,将縣委書記馬延雄押在這裡。
他現在在這座監獄最中間的一孔窯洞裡。
深秋的陽光透過窗上鐵栅欄的空隙,在土地上印下一些長方形的亮塊。
他,過去的縣委書記,今天的“死不改悔的走資派”,正背抄着胳膊,在這亮光和暗影織成的圖案上來回走動着。
他走着,腳步是匆忙的,像他平時在鄉村的山路上一樣,似乎有許多急事要他趕緊去辦。
這樣走着,他有時意忘了折轉身,便一頭撞在了石頭牆上。
這時,他猛地擡起頭來,一雙眯縫着的眼睛長久而迷惑地望着這牆壁,好像是在夢中被驚醒一樣。
随後,那片沒有血色的嘴唇便劇烈地哆嗦起來,想要說什麼——不,是想要喊什麼,但什麼也說不出來,什麼也喊不出來。
他這樣站上許久,輕輕地歎一口氣,然後退回到炕邊,拉起那件破棉襖裹住幹瘦的身闆,坐在了爐台上。
他從這破棉襖的一個破洞裡,取出一張折疊成小方塊的紙片和半截鉛筆來。
然後小心地展開這紙片,拿那半截鉛筆在上面勾劃起來。
地上的陽光移到了他那多時沒剃沒洗、像氈片子一樣的頭發上了;又從這氈片子一樣的頭發移到牆壁上了……而他連動也不曾動一下。
那張瘦削的、像白蠟一樣的臉久久地對着那張小紙片在出神。
這是一張油印的本縣地圖。
他所有的書籍和筆記本都被抄收了,隻藏下了這張小小的地圖。
它是他生活的伴侶,是他精神的依托。
當他打開這張地圖時,全縣的山川河流便一起湧到了他的眼前。
那标着村莊山寨的小黑點,在他的眼裡也立刻都變成了具體的村莊和山寨:這個村是怎個模樣,誰家的窯洞挨着誰家的窯洞;大隊飼養室在哪裡,機房在哪裡……他都能清晰地看得見。
一張張親切的面孔同時也都向他湧現而來,公社書記,大隊書記,生産隊長,都向他圍攏過來了。
他和他們談心;和他們謀劃壩在什麼地方打,火庫在什麼地方修;他拿他的短煙鍋和他們的旱煙鍋對火,一邊互相吹、吸,一邊翻起眼皮瞧着對方的眼睛…… 多少日子了,當他渴望田野的時候,他就在這張小小的紙片上聞到了泥土的氣息和莊稼的味道;當他罹那些彎腰駝背的農民朋友時,他就在這張小小的紙片上看見了他們的音容笑貌。
啊,這親愛的
監獄坐落在縣城南邊的塊牆根裡邊,是一排用巨大的石頭砌成的窯洞。
石頭與石頭之間澆灌着水泥,顯得渾然一體。
監獄後邊的城牆不知是哪個朝代為軍事防禦而修建的——因為這裡離内蒙古隻有幾百裡路程,本縣縣志記載着曆史土遊牧民族的數次進攻和浩劫。
城牆有的地方已經塌陷殘缺,上面長滿了茂密的蒿草和苦艾。
南北兩道城牆順着一座叫牙峰山的山勢,蜿蜒向山頂上伸展而去,最後交叉在那裡,形成個夾角。
這個夾角裡面,就是本縣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縣主要的物資集散地。
夾角的底邊是一條流量不大的河流,繞過縣城,在南邊一百多華裡外,流入了咆哮的黃河。
監獄四圍的高牆同樣是用巨大的石頭砌成的,石頭與石頭之間也澆灌着水泥。
牆外有一座哨樓;哨樓高出圍牆,在上面可以俯視整個監獄的院壩現在,那上面站着一些穿“紅衛”服的人,手裡提着棍棒,替換了原來持槍值勤的解放軍。
由于形勢緊張,本縣所有的在押犯人都在一個月前被解押走了。
随即,紅總例控制了這個地方,将縣委書記馬延雄押在這裡。
他現在在這座監獄最中間的一孔窯洞裡。
深秋的陽光透過窗上鐵栅欄的空隙,在土地上印下一些長方形的亮塊。
他,過去的縣委書記,今天的“死不改悔的走資派”,正背抄着胳膊,在這亮光和暗影織成的圖案上來回走動着。
他走着,腳步是匆忙的,像他平時在鄉村的山路上一樣,似乎有許多急事要他趕緊去辦。
這樣走着,他有時意忘了折轉身,便一頭撞在了石頭牆上。
這時,他猛地擡起頭來,一雙眯縫着的眼睛長久而迷惑地望着這牆壁,好像是在夢中被驚醒一樣。
随後,那片沒有血色的嘴唇便劇烈地哆嗦起來,想要說什麼——不,是想要喊什麼,但什麼也說不出來,什麼也喊不出來。
他這樣站上許久,輕輕地歎一口氣,然後退回到炕邊,拉起那件破棉襖裹住幹瘦的身闆,坐在了爐台上。
他從這破棉襖的一個破洞裡,取出一張折疊成小方塊的紙片和半截鉛筆來。
然後小心地展開這紙片,拿那半截鉛筆在上面勾劃起來。
地上的陽光移到了他那多時沒剃沒洗、像氈片子一樣的頭發上了;又從這氈片子一樣的頭發移到牆壁上了……而他連動也不曾動一下。
那張瘦削的、像白蠟一樣的臉久久地對着那張小紙片在出神。
這是一張油印的本縣地圖。
他所有的書籍和筆記本都被抄收了,隻藏下了這張小小的地圖。
它是他生活的伴侶,是他精神的依托。
當他打開這張地圖時,全縣的山川河流便一起湧到了他的眼前。
那标着村莊山寨的小黑點,在他的眼裡也立刻都變成了具體的村莊和山寨:這個村是怎個模樣,誰家的窯洞挨着誰家的窯洞;大隊飼養室在哪裡,機房在哪裡……他都能清晰地看得見。
一張張親切的面孔同時也都向他湧現而來,公社書記,大隊書記,生産隊長,都向他圍攏過來了。
他和他們談心;和他們謀劃壩在什麼地方打,火庫在什麼地方修;他拿他的短煙鍋和他們的旱煙鍋對火,一邊互相吹、吸,一邊翻起眼皮瞧着對方的眼睛…… 多少日子了,當他渴望田野的時候,他就在這張小小的紙片上聞到了泥土的氣息和莊稼的味道;當他罹那些彎腰駝背的農民朋友時,他就在這張小小的紙片上看見了他們的音容笑貌。
啊,這親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