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和文學
關燈
小
中
大
在中國,在20世紀最後的兩年裡,一些作家開始考慮這樣的問題:在下一個世紀裡是否會失業?這樣的憂慮并非出于對自己才華和能力的懷疑,而是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懷疑。
在今天,在21世紀,人們已經相信網絡和生命科學正在重新結構我們的世界。
一個是外部的改變,網絡在迅速提高交流的速度的同時,又在迅速地降低交流的成本,使人們在與世界打交道時獲得了最直接和最根本的權利;另一個是内部的改變,生命科學對基因的認識使我們走上了一條捷徑,讓我們感到了走向生命本質時不再是路途遙遠。
這兩者差不多同時出現,又差不多同時成長,于是我們對生命和對世界的看法也在同時改變。
我知道作家的不安是害怕圖書會消失,這個不安是來自兩方面的,首先他們害怕會失去手觸摸紙張時的親切之感,這樣的感受是我們的祖先遺傳給我們的,祖先們就像留下了房屋和街道一樣,留下了手和紙難以分離的親密之感,這樣的感受在我們還是嬰兒時就已經開始了成長,很多人都難以抹去這樣的記憶──坐在母親的懷中,孩子的手和母親的手同時翻動着一本書。
現在,人們似乎意識到某一天不再需要作為物品的報紙和圖書了,而且這樣的意識在人群中迅速地彌漫,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無紙化出版即将來臨,人們可以在因特網上随意讀到想讀的一切文學作品。
于是作家們接下來就會關心另一個問題:去何處支取版稅?我在這方面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雖然傳統的法律在面對今天高速前進的網絡有些無所适從,雖然在中國有很多作家的作品都在網上被免費閱讀,但是我相信這一切都是暫時。
當網上虛拟出版的時代真正來臨,那麼傳統出版累積下來的一切問題,比如印刷成本不斷提高、倉庫不斷積壓和應收款數額不斷增長等等都會煙消雲散。
虛拟出版幾乎是零成本的現實,将會使讀者用很少的錢去得到很多的書籍,對作者來說,其收益也将是有增無減。
而且虛拟出版不會再去消耗我們已經不多了的自然資源,還将降低造紙和印刷帶來的對環境的污染。
對我來說,重要的不是圖書是否會消失,而是閱讀是否會消失。
隻要閱讀仍然存在,那麼用什麼方式去讀并不重要。
我想閱讀是不會消失的,因為人類的生存是不會消失的,我相信誰也無法将閱讀和生存分隔開來。
我有一個天真的想法,在這個世界上越是古老的職業,就越是具有生存的勇氣和能力,因此任何職業都不會消失,隻是得到形式的改變,而這樣的改變或者說網絡帶來的改變,不會使這些古老的職業變得更老,恰恰是要它們返老還童。
當然,預言家會消失,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裡,我想人們唯一不需要的就是預言。
在今天的中國,網上的文學受到了空前的歡迎,我所說的網上文學并不是指那些已經在傳統出版中獲得成功的作品,這些作品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已經上網,我指的是那些在傳統的圖書出版中還沒有得到機會的作者,我閱讀了一些他們的作品,坦率地說這些作品并不成熟,讓我想起以前讀到過的中國的大學生們自己編輯的文學雜志,可是這些并不成熟的文學作品在網上轟轟烈烈,這使我意識到了網絡的意義和價值,因為人們在網上閱讀這些作品時,文學自身的價值已經被網絡互動的價值所取代,網絡打破了傳統出版那種固定和封閉的模式,或者說取消了作者和讀者之間的界線,網絡開放的姿态使所有的人都成為了參與者,人人都是作家,或者說人人都将作者和讀者集于一身,我相信這就是網上文學的意義,它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和無限的自由,它應有盡有,而且它永遠隻是提供,源源不斷地提供,它不會剝奪什麼,如果它一定要剝奪的話,我想它可能會剝奪人們旁觀者的身份。
事實上,這是文學由來已久的責任,一個寫
在今天,在21世紀,人們已經相信網絡和生命科學正在重新結構我們的世界。
一個是外部的改變,網絡在迅速提高交流的速度的同時,又在迅速地降低交流的成本,使人們在與世界打交道時獲得了最直接和最根本的權利;另一個是内部的改變,生命科學對基因的認識使我們走上了一條捷徑,讓我們感到了走向生命本質時不再是路途遙遠。
這兩者差不多同時出現,又差不多同時成長,于是我們對生命和對世界的看法也在同時改變。
我知道作家的不安是害怕圖書會消失,這個不安是來自兩方面的,首先他們害怕會失去手觸摸紙張時的親切之感,這樣的感受是我們的祖先遺傳給我們的,祖先們就像留下了房屋和街道一樣,留下了手和紙難以分離的親密之感,這樣的感受在我們還是嬰兒時就已經開始了成長,很多人都難以抹去這樣的記憶──坐在母親的懷中,孩子的手和母親的手同時翻動着一本書。
現在,人們似乎意識到某一天不再需要作為物品的報紙和圖書了,而且這樣的意識在人群中迅速地彌漫,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無紙化出版即将來臨,人們可以在因特網上随意讀到想讀的一切文學作品。
于是作家們接下來就會關心另一個問題:去何處支取版稅?我在這方面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雖然傳統的法律在面對今天高速前進的網絡有些無所适從,雖然在中國有很多作家的作品都在網上被免費閱讀,但是我相信這一切都是暫時。
當網上虛拟出版的時代真正來臨,那麼傳統出版累積下來的一切問題,比如印刷成本不斷提高、倉庫不斷積壓和應收款數額不斷增長等等都會煙消雲散。
虛拟出版幾乎是零成本的現實,将會使讀者用很少的錢去得到很多的書籍,對作者來說,其收益也将是有增無減。
而且虛拟出版不會再去消耗我們已經不多了的自然資源,還将降低造紙和印刷帶來的對環境的污染。
對我來說,重要的不是圖書是否會消失,而是閱讀是否會消失。
隻要閱讀仍然存在,那麼用什麼方式去讀并不重要。
我想閱讀是不會消失的,因為人類的生存是不會消失的,我相信誰也無法将閱讀和生存分隔開來。
我有一個天真的想法,在這個世界上越是古老的職業,就越是具有生存的勇氣和能力,因此任何職業都不會消失,隻是得到形式的改變,而這樣的改變或者說網絡帶來的改變,不會使這些古老的職業變得更老,恰恰是要它們返老還童。
當然,預言家會消失,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裡,我想人們唯一不需要的就是預言。
在今天的中國,網上的文學受到了空前的歡迎,我所說的網上文學并不是指那些已經在傳統出版中獲得成功的作品,這些作品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已經上網,我指的是那些在傳統的圖書出版中還沒有得到機會的作者,我閱讀了一些他們的作品,坦率地說這些作品并不成熟,讓我想起以前讀到過的中國的大學生們自己編輯的文學雜志,可是這些并不成熟的文學作品在網上轟轟烈烈,這使我意識到了網絡的意義和價值,因為人們在網上閱讀這些作品時,文學自身的價值已經被網絡互動的價值所取代,網絡打破了傳統出版那種固定和封閉的模式,或者說取消了作者和讀者之間的界線,網絡開放的姿态使所有的人都成為了參與者,人人都是作家,或者說人人都将作者和讀者集于一身,我相信這就是網上文學的意義,它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和無限的自由,它應有盡有,而且它永遠隻是提供,源源不斷地提供,它不會剝奪什麼,如果它一定要剝奪的話,我想它可能會剝奪人們旁觀者的身份。
事實上,這是文學由來已久的責任,一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