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顯形理念篇 第18章 好奇心殺死的并不僅僅是貓
關燈
小
中
大
的的确确。
” “忘記不至于忘記。
不過真不要緊的?搞那種名堂?” “單純的好奇心。
想在黑漆漆的洞底坐一陣子。
手電筒遞給你,你把鈴拿來。
” 他爬梯爬到中間把手電筒朝我伸來。
我接過,遞鈴給他。
他接了鈴,輕搖一下。
鈴聲清晰可聞。
我對洞底的免色說:“問題是,假如那時間裡我被一群兇狠的金環胡蜂蜇得人事不省或者一命嗚呼,你就有可能再也出不來了喲!這個世界,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 “好奇心每每含有風險。
完全不承受風險,好奇心便無以滿足。
好奇心殺死的并不僅僅是貓。
” “一小時後返回這裡。
”我說。
“務必當心别被金環胡蜂蜇了。
”免色提醒。
“你也請當心黑暗。
” 免色沒有應聲,向上看了一會兒我的臉,似乎試圖從向下看的我的表情中讀取某種意味。
但是,那視線總好像有一種虛無缥缈的什麼,就好像要往我的臉上聚焦卻又對不上焦點。
那不像是免色應有的茫然視線。
而後,他似乎改變主意,坐在地面上,背靠彎曲的石壁,朝我微微揮手。
意思是說準備就緒。
我拉上梯子,盡可能把厚木闆嚴絲合縫地壓在洞口,上面又放了幾塊鎮石。
木闆與木闆之間的細小空隙或許有些微光線瀉入,但洞中應當足夠黑暗。
我想從蓋子上向裡面的免色打聲招呼,旋即作罷。
人家自願追求孤獨與沉默。
我回家燒水,泡紅茶喝了。
随後坐在沙發上看已經看開頭的書。
但因為一直側起耳朵聽有無鈴聲響起,所以根本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書上。
差不多每隔五分鐘觑一眼手表。
并且想像在漆黑漆黑的洞底坐着的免色形象。
不可思議的人物,我想。
自己出錢特意叫來園藝業者,使用重型機械移開石堆,打開莫名其妙的洞口。
現在又獨自悶在裡面。
或者莫如說自願被封閉在那裡。
也罷,我想,就算那裡有什麼必然性、有什麼意圖(我是說假如有某種必然性和意圖的話),那也是免色的問題,一切交給他的判斷即可。
我隻是在他人描繪的圖案中不思不想地動來動去。
我放棄看書,躺在沙發上閉目合眼。
但當然不能睡。
此時此地不能睡過去。
歸終時間在鈴聲沒響當中過去了一個小時。
或者我陰差陽錯漏聽了那聲音亦未可知。
不管怎樣,已是開蓋時刻。
我從沙發立起,穿鞋出門,走進雜木林。
忽然擔心有沒有金環胡蜂或野豬出現,好在都沒出現。
僅有一隻繡眼鳥樣的小鳥從眼前飛掠而去。
我穿過樹林,繞到小廟後頭,搬起鎮石,掀開一塊木闆。
“免色先生!”我從那空隙招呼他。
沒有回音。
從空隙見到的洞中一團漆黑,那裡沒能發現免色的形影。
“免色先生!”我再次招呼道。
還是沒有回音。
我漸漸擔憂起來。
弄不好免色可能沒了,一如那裡本應有的木乃伊消失去了哪裡。
盡管常識上不可能發生,但此時的我真心那樣思忖。
我又麻利地掀開一塊木闆,再一塊。
地上的光終于探到洞底,我的眼睛得以捕捉木然坐在那裡的免色輪廓。
“免色先生,不要緊嗎?”我稍微舒了口氣,招呼道。
免色似乎好歹回過神來,揚起臉,輕輕搖頭。
而後甚是晃眼睛似的雙手掩面。
“不要緊的。
”他小聲回答。
“隻是,再讓我就這樣待一會兒可好?眼睛适應光亮需要一點兒時間。
” “正好過去了一個小時。
若是你想再多待,就再蓋上蓋子……” 免色搖頭道:“不,這樣可以了,現在可以了。
不能再待下去了。
那恐怕過于危險。
” “過于危險?” “過會兒再說。
”說着,免色像是要把什麼從皮膚上蹭掉似的雙手咔哧咔哧搓臉。
大約五分鐘後他慢慢立起,登上我放下的金屬梯。
他重新站在地上,用手拍掉褲子沾的灰土,而後眯起眼睛仰望天空。
樹枝間可以望見蔚藍的秋日天空。
他不勝憐惜地久久望着天空。
然後我們重新擺好木闆,按原樣封住洞口,以免有人不慎掉下洞去。
又在上面壓上鎮石,我把那石頭的排列位置刻入腦中,以便有人動它時能夠察覺。
梯子仍留在洞中。
“鈴聲沒聽見。
”我邊走邊說。
免色搖搖頭:“噢,沒有搖鈴。
” 他再沒說什麼,我也沒再問什麼。
我們走着穿過雜木林,返回家中。
免色打頭,我随其後。
免色不聲不響地把手電筒收進捷豹後備廂。
之後我們在客廳坐下喝熱咖啡。
免色仍未開口,似乎正在就什麼認真沉思。
雖然表情并不多麼深沉,但他的意識顯然已遠離這裡去了别的領域,而且可能是隻允許他一人存在的領域。
我不打擾他,讓他沉浸于思考世界,一如華生醫生對夏洛克·福爾摩斯所為。
這時間裡我考慮自己的當務之急。
今天傍晚要開車下山,去小田原站附近的繪畫班。
在那裡轉着圈看人們
” “忘記不至于忘記。
不過真不要緊的?搞那種名堂?” “單純的好奇心。
想在黑漆漆的洞底坐一陣子。
手電筒遞給你,你把鈴拿來。
” 他爬梯爬到中間把手電筒朝我伸來。
我接過,遞鈴給他。
他接了鈴,輕搖一下。
鈴聲清晰可聞。
我對洞底的免色說:“問題是,假如那時間裡我被一群兇狠的金環胡蜂蜇得人事不省或者一命嗚呼,你就有可能再也出不來了喲!這個世界,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 “好奇心每每含有風險。
完全不承受風險,好奇心便無以滿足。
好奇心殺死的并不僅僅是貓。
” “一小時後返回這裡。
”我說。
“務必當心别被金環胡蜂蜇了。
”免色提醒。
“你也請當心黑暗。
” 免色沒有應聲,向上看了一會兒我的臉,似乎試圖從向下看的我的表情中讀取某種意味。
但是,那視線總好像有一種虛無缥缈的什麼,就好像要往我的臉上聚焦卻又對不上焦點。
那不像是免色應有的茫然視線。
而後,他似乎改變主意,坐在地面上,背靠彎曲的石壁,朝我微微揮手。
意思是說準備就緒。
我拉上梯子,盡可能把厚木闆嚴絲合縫地壓在洞口,上面又放了幾塊鎮石。
木闆與木闆之間的細小空隙或許有些微光線瀉入,但洞中應當足夠黑暗。
我想從蓋子上向裡面的免色打聲招呼,旋即作罷。
人家自願追求孤獨與沉默。
我回家燒水,泡紅茶喝了。
随後坐在沙發上看已經看開頭的書。
但因為一直側起耳朵聽有無鈴聲響起,所以根本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書上。
差不多每隔五分鐘觑一眼手表。
并且想像在漆黑漆黑的洞底坐着的免色形象。
不可思議的人物,我想。
自己出錢特意叫來園藝業者,使用重型機械移開石堆,打開莫名其妙的洞口。
現在又獨自悶在裡面。
或者莫如說自願被封閉在那裡。
也罷,我想,就算那裡有什麼必然性、有什麼意圖(我是說假如有某種必然性和意圖的話),那也是免色的問題,一切交給他的判斷即可。
我隻是在他人描繪的圖案中不思不想地動來動去。
我放棄看書,躺在沙發上閉目合眼。
但當然不能睡。
此時此地不能睡過去。
歸終時間在鈴聲沒響當中過去了一個小時。
或者我陰差陽錯漏聽了那聲音亦未可知。
不管怎樣,已是開蓋時刻。
我從沙發立起,穿鞋出門,走進雜木林。
忽然擔心有沒有金環胡蜂或野豬出現,好在都沒出現。
僅有一隻繡眼鳥樣的小鳥從眼前飛掠而去。
我穿過樹林,繞到小廟後頭,搬起鎮石,掀開一塊木闆。
“免色先生!”我從那空隙招呼他。
沒有回音。
從空隙見到的洞中一團漆黑,那裡沒能發現免色的形影。
“免色先生!”我再次招呼道。
還是沒有回音。
我漸漸擔憂起來。
弄不好免色可能沒了,一如那裡本應有的木乃伊消失去了哪裡。
盡管常識上不可能發生,但此時的我真心那樣思忖。
我又麻利地掀開一塊木闆,再一塊。
地上的光終于探到洞底,我的眼睛得以捕捉木然坐在那裡的免色輪廓。
“免色先生,不要緊嗎?”我稍微舒了口氣,招呼道。
免色似乎好歹回過神來,揚起臉,輕輕搖頭。
而後甚是晃眼睛似的雙手掩面。
“不要緊的。
”他小聲回答。
“隻是,再讓我就這樣待一會兒可好?眼睛适應光亮需要一點兒時間。
” “正好過去了一個小時。
若是你想再多待,就再蓋上蓋子……” 免色搖頭道:“不,這樣可以了,現在可以了。
不能再待下去了。
那恐怕過于危險。
” “過于危險?” “過會兒再說。
”說着,免色像是要把什麼從皮膚上蹭掉似的雙手咔哧咔哧搓臉。
大約五分鐘後他慢慢立起,登上我放下的金屬梯。
他重新站在地上,用手拍掉褲子沾的灰土,而後眯起眼睛仰望天空。
樹枝間可以望見蔚藍的秋日天空。
他不勝憐惜地久久望着天空。
然後我們重新擺好木闆,按原樣封住洞口,以免有人不慎掉下洞去。
又在上面壓上鎮石,我把那石頭的排列位置刻入腦中,以便有人動它時能夠察覺。
梯子仍留在洞中。
“鈴聲沒聽見。
”我邊走邊說。
免色搖搖頭:“噢,沒有搖鈴。
” 他再沒說什麼,我也沒再問什麼。
我們走着穿過雜木林,返回家中。
免色打頭,我随其後。
免色不聲不響地把手電筒收進捷豹後備廂。
之後我們在客廳坐下喝熱咖啡。
免色仍未開口,似乎正在就什麼認真沉思。
雖然表情并不多麼深沉,但他的意識顯然已遠離這裡去了别的領域,而且可能是隻允許他一人存在的領域。
我不打擾他,讓他沉浸于思考世界,一如華生醫生對夏洛克·福爾摩斯所為。
這時間裡我考慮自己的當務之急。
今天傍晚要開車下山,去小田原站附近的繪畫班。
在那裡轉着圈看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