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懷着再也沒有指望的心情,我再一次來到阿爾貝一世公園。我恨警察局那個辦事員沒有表示一點兒關心,他從沒一刻想拉我一把,連起碼的職業好奇心都沒有。正當我要和盤道出一切的時候,他使我喪失了這樣做的勇氣。活該他倒黴!這件事并不像他所想的那樣是件平庸無奇的案子。絕不是!他自己棋錯一着,失去了一次晉升的大好機會。
也許是我沒解釋清楚,也許壓根兒就不該跟他談希爾薇娅,而該談南方十字鑽石。和這塊曆史悠久、浴血一生的寶石比起來,我們的生活、我們可憐的個人經曆算得了什麼?不過是給許許多多事件加一段插曲罷了,而且并不是最後的插曲。
剛到尼斯不久時,我在常去買偵探小說的書店裡發現了一部共有三卷的書,是一個叫B·巴爾曼的人寫的,叫作《稀世寶石傳記詞典》。這個巴爾曼是巴黎上訴法院的鑽石專家,他在書中羅列了幾千枚舉世聞名的名貴鑽石。希爾薇娅曾在裡邊找過關于南方十字的介紹。
巴爾曼用了十幾行來描寫我們那顆鑽石。它是一七九一年一月十日巴利伯爵夫人被盜的首飾中的一件,後來在一七九五年由克麗斯蒂公司拍賣,從此以後它就銷聲匿迹。直到一九一七年,它在一個住在巴黎第十六區西貢街八号的法妮·羅伯特·德戴桑古家中再次被竊。盜竊者名叫塞日·蘭茨,不久即被抓獲,但是法妮·羅伯特·德戴桑古卻立刻撤回了申訴,聲稱此人是她的朋友。
寶石“重新露面”——這是巴爾曼的原話——是一九四三年二月。這一天,一個叫約翰·特拉伊的人将鑽石賣給了一個叫帕格農的人。據警察局後來建立的檔案,這次買賣是以德國馬克成交的。一九四四年五月,路易·帕格農又将鑽石賣給菲利浦·貝呂那,又名巴申科。此人一九一八年一月二十二日生于巴黎,父親名叫馬裡奧,母親是愛麗娅·維利·德胡斯特,住址不詳。
巴利伯爵夫人一七九三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在斷頭台上被絞死;塞日·蘭茨一九四五年九月遭暗殺;路易·帕格農一九四四年十二月被槍斃。而菲利浦·貝呂那則和南方十字鑽石一起消失了,直到這顆鑽石出現在希爾薇娅的黑毛衣上,然後又一次消失。和她一起……
然而,随着夜幕降臨尼斯,我漸漸又覺得那個警察局的辦事員不無道理:他開展調查的條件是尋找走失的親屬。要是他揭開打字機的蓋布開始詢問的話,我能告訴他一些什麼關于希爾薇娅和最近這些事件的具體情況呢?就連我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也顯得是如此支離破碎,如此斷斷續續,以至于無法讓人理解。再說我也不能什麼都告訴他,有些事情隻能存在心裡。我常常想起一個貼在欄杆上的剩幾片破紙的舊電影廣告,上面寫着:“記憶是不能出賣的”。
我回到聖安娜公寓。在這兒,在房間的寂靜中,我老是聽見一種常常引起我失眠的聲音:打字機的聲音。字鍵的噼啪節奏非常快,然後漸漸慢下來,就像用兩個食指猶猶豫豫地打在鍵盤上一樣。這時,我就又會看見警察局那個金發的職員,他用柔和的聲音向我發問。回答他可真難呵……
必須向他解釋一切,從頭開始。但這正是最大的困難:沒有什麼可解釋的。從一開始,一切就隻不過是某種氣氛,某種布景……
我可以給他看從前在馬納河邊拍的照片。那是一些黑白大照片。我一直保留着它們,同時也保留着希爾薇娅旅行包裡的東西。這天晚上,在聖安娜公寓的房間裡,我從櫃櫥的深處找出了那個硬紙殼的文件夾,上面寫着:河水浴場。
我已經很久沒有看這些照片了。我細細審視着每一個細節,試圖使自己重新進入這個背景,一切都是從這兒開始的。其中的一幅,我本來已經不記得,現在看起來卻有一種恐懼和被吸引的混合感覺。看着它,這間房子的沉寂和我的孤獨更加強烈。
照片是在遇見希爾薇娅的前幾天拍的。上面是馬納河邊一家飯館的街座。支着陽傘的桌子,浮橋,垂柳。我努力回憶着:是施尼威的“老克羅多什”飯店嗎?還是拉瓦萊那的“藍亭”或是“喬舍姆島城堡”飯莊呢?記得當時我拿着萊卡相機一直退了很遠,以便使人和景色顯得更自然。
最遠處靠近浮橋的一張桌子上沒有陽傘,兩個男人并排坐在那兒,悠閑地聊着。其中一個是維爾庫,另一個呢,我立刻認出來了,就是那個對我們自稱尼爾而實際上叫保爾·亞曆山德裡的人呀!看見他坐在馬納河邊,真是不可思議,就好像看見蟲子天生就長在水裡一樣。
也許是我沒解釋清楚,也許壓根兒就不該跟他談希爾薇娅,而該談南方十字鑽石。和這塊曆史悠久、浴血一生的寶石比起來,我們的生活、我們可憐的個人經曆算得了什麼?不過是給許許多多事件加一段插曲罷了,而且并不是最後的插曲。
剛到尼斯不久時,我在常去買偵探小說的書店裡發現了一部共有三卷的書,是一個叫B·巴爾曼的人寫的,叫作《稀世寶石傳記詞典》。這個巴爾曼是巴黎上訴法院的鑽石專家,他在書中羅列了幾千枚舉世聞名的名貴鑽石。希爾薇娅曾在裡邊找過關于南方十字的介紹。
巴爾曼用了十幾行來描寫我們那顆鑽石。它是一七九一年一月十日巴利伯爵夫人被盜的首飾中的一件,後來在一七九五年由克麗斯蒂公司拍賣,從此以後它就銷聲匿迹。直到一九一七年,它在一個住在巴黎第十六區西貢街八号的法妮·羅伯特·德戴桑古家中再次被竊。盜竊者名叫塞日·蘭茨,不久即被抓獲,但是法妮·羅伯特·德戴桑古卻立刻撤回了申訴,聲稱此人是她的朋友。
寶石“重新露面”——這是巴爾曼的原話——是一九四三年二月。這一天,一個叫約翰·特拉伊的人将鑽石賣給了一個叫帕格農的人。據警察局後來建立的檔案,這次買賣是以德國馬克成交的。一九四四年五月,路易·帕格農又将鑽石賣給菲利浦·貝呂那,又名巴申科。此人一九一八年一月二十二日生于巴黎,父親名叫馬裡奧,母親是愛麗娅·維利·德胡斯特,住址不詳。
巴利伯爵夫人一七九三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在斷頭台上被絞死;塞日·蘭茨一九四五年九月遭暗殺;路易·帕格農一九四四年十二月被槍斃。而菲利浦·貝呂那則和南方十字鑽石一起消失了,直到這顆鑽石出現在希爾薇娅的黑毛衣上,然後又一次消失。和她一起……
然而,随着夜幕降臨尼斯,我漸漸又覺得那個警察局的辦事員不無道理:他開展調查的條件是尋找走失的親屬。要是他揭開打字機的蓋布開始詢問的話,我能告訴他一些什麼關于希爾薇娅和最近這些事件的具體情況呢?就連我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也顯得是如此支離破碎,如此斷斷續續,以至于無法讓人理解。再說我也不能什麼都告訴他,有些事情隻能存在心裡。我常常想起一個貼在欄杆上的剩幾片破紙的舊電影廣告,上面寫着:“記憶是不能出賣的”。
我回到聖安娜公寓。在這兒,在房間的寂靜中,我老是聽見一種常常引起我失眠的聲音:打字機的聲音。字鍵的噼啪節奏非常快,然後漸漸慢下來,就像用兩個食指猶猶豫豫地打在鍵盤上一樣。這時,我就又會看見警察局那個金發的職員,他用柔和的聲音向我發問。回答他可真難呵……
必須向他解釋一切,從頭開始。但這正是最大的困難:沒有什麼可解釋的。從一開始,一切就隻不過是某種氣氛,某種布景……
我可以給他看從前在馬納河邊拍的照片。那是一些黑白大照片。我一直保留着它們,同時也保留着希爾薇娅旅行包裡的東西。這天晚上,在聖安娜公寓的房間裡,我從櫃櫥的深處找出了那個硬紙殼的文件夾,上面寫着:河水浴場。
我已經很久沒有看這些照片了。我細細審視着每一個細節,試圖使自己重新進入這個背景,一切都是從這兒開始的。其中的一幅,我本來已經不記得,現在看起來卻有一種恐懼和被吸引的混合感覺。看着它,這間房子的沉寂和我的孤獨更加強烈。
照片是在遇見希爾薇娅的前幾天拍的。上面是馬納河邊一家飯館的街座。支着陽傘的桌子,浮橋,垂柳。我努力回憶着:是施尼威的“老克羅多什”飯店嗎?還是拉瓦萊那的“藍亭”或是“喬舍姆島城堡”飯莊呢?記得當時我拿着萊卡相機一直退了很遠,以便使人和景色顯得更自然。
最遠處靠近浮橋的一張桌子上沒有陽傘,兩個男人并排坐在那兒,悠閑地聊着。其中一個是維爾庫,另一個呢,我立刻認出來了,就是那個對我們自稱尼爾而實際上叫保爾·亞曆山德裡的人呀!看見他坐在馬納河邊,真是不可思議,就好像看見蟲子天生就長在水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