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關燈
贊子從原田夫人那裡聽說,蒲生家先生是做貿易的,現在在美國,最近一兩年不會回國,蒲生夫人留在大森的家裡照顧兩個還在上學的孩子。

    後來,小夜在蒲生家做得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而且也不想知道。

     有一天,磊吉在電車裡遇到原田夫人,夫人坐到磊吉旁邊的座位來,把嘴湊到磊吉耳邊小聲說: “正好我有件事情想和您說。

    就是上次那個女傭,叫什麼小夜的。

    ” “啊?啊,是那個……” “我明白你為什麼不喜歡那個女傭。

    ” “她又幹了什麼奇怪的事情嗎?” “也沒有,去蒲生家之後也沒什麼事情。

    ” “那是……” “上次您太太和我說了之後,我不是領着她去蒲生夫人家裡了嘛。

    我們從青山乘地鐵到新橋,再從那裡乘電車去大森。

    我和她一起乘電車的時候……” “哦。

    ” “我和她是第一次見面,可是她卻自來熟似的湊到我身邊,小聲對我說:‘太太您知道這首和歌嗎?——此世憂相會,父母均不見。

    ’詩句說得很流利!” “哦。

    ” “我沒有聽說過這句詩,就問她:這是誰寫的。

    她告訴我,這是千倉先生的和歌,接着又抑揚頓挫地念給我聽。

    ” 磊吉覺得很奇怪,這首和歌的确是自己所作,隻不過那是戰争期間,也就是說是四五年前的事了,磊吉并不擅長寫詩,所以并沒有發表。

    也許在戰争期間寫的雜文當中,出于必要引用過這首和歌,可小夜是什麼時候看到的呢? “那個女人知道這首和歌啊。

    ” “除了這個,她好像還知道您很多事情,包括那些無聊的八卦新聞之類。

    她說自己是千倉先生的粉絲,一直非常尊敬先生。

    她對您家裡的事情很感興趣,不停地問我,您和太太結婚幾年啦?鳰子夫人夫婦關系和睦嗎?睦子小姐是夫人帶來的孩子吧。

    她問個不停,我都敷衍過去了。

    您為什麼不喜歡她,這下我懂了。

    ” “是嘛,還有這種事情呢。

    在我們家的時候,還不至于這麼誇張。

    不過看得出她有這個傾向,像是她說出來的話。

    以後可不要給您添什麼麻煩啊。

    ” 磊吉遇見原田夫人之後,小夜好像在大森那邊一直幹得還可以,沒再傳來什麼消息。

     七月下旬,磊吉夫婦在箱根的旅館逗留了十天左右,傍晚在餐廳吃飯的時候,說是熱海來了電話,贊子去接。

     贊子接完電話,回到桌邊告訴磊吉。

     “麻煩了,阿節說要回老家。

    ” “為什麼要回去?” “說是老家的母親生病了,讓她趕緊回去。

    ” “是阿節打的電話嗎?” “是阿梅。

    說是幫阿節帶孩子的婆婆病了,沒辦法照顧孩子,讓阿節馬上回去。

    我說我們提前兩三天回去,讓她等我們回去再走,可阿節說非常擔心,等不了了,今晚就坐快車回去。

    ” “本人為什麼不直接打電話呢?” “說是事情突然,自己不好意思說。

    ” 磊吉不喜歡小夜,但卻喜歡阿節,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麼。

    最開始是讓她寫字的時候,看她寫得很好,一點不像是隻有小學畢業的一個鄉下姑娘的字迹,阿節的聰慧讓磊吉感動。

    雖然也沒有和她通信,但是偶爾看到她寫的信封、扔掉的紙條,不禁屢屢為她的一手好字驚歎。

    寫得這麼一手好字,一定頭腦敏捷,磊吉徹底對阿節刮目相看了,就連她普普通通的相貌也看着越來越有神采,越來越顯得伶俐。

     “雖然着急,可是這個月的工錢還要給她,作為餞行,回家的路費也要給她帶上啊。

    ” “我也這麼說。

    可她說因為自己的事情回去,不能再要路費。

    這個月的工錢可以以後寄給她。

    ” “是嘛,那也沒辦法。

    阿節走了,真是可惜啊。

    等她婆婆病好了,讓她一定再回來。

    算了,我自己來打電話吧,跟阿節道個别。

    ” 磊吉替阿節擔心,在電話裡不停地詢問:坐幾點的火車,婆婆的病情如何,行李都拿走,還是以後給她寄過去。

    可是電話裡阿節吞吞吐吐,不像以往爽快的樣子,低聲嘟嘟囔囔的,沒說兩句就把電話挂斷了。

     “有點奇怪啊,不像平時的阿節,聲音那麼小,聽不清楚說了什麼。

    ” “也許因為婆婆生病,有點慌了,心神不定?” 贊子這麼說,第二天早晨還是不放心地打電話給阿梅。

     “昨晚後來阿節走了嗎?” 阿梅遲疑了一會兒,回答道: “實在對不起先生和夫人。

    阿節是走了,不過不是回鹿兒島,而是去了東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