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關燈
關門隧道(1)還未開通的時候,阿初從阪神之間的住吉村回一趟老家,路上花費的時間比現在長得多。

    首先,從泊村到私鐵南薩線的終點枕崎站就有近十二裡路。

    雖然有公交大巴,阿初還是基本步行。

    從枕崎到國鐵車站伊集院這一段的南薩線後來才改成内燃機車,當時還是蒸汽機車,要走兩個小時。

    到了伊集院車站後,乘坐開往鹿兒島的快車,再從鹿兒島乘坐直達列車到達神戶。

    不過,從伊集院到門司路上要九個半小時,擺渡船等十分鐘,乘船時間為十五分鐘,到了下關等火車要三十五分鐘,然後從下關到神戶再開十個小時十三分鐘,算下來從枕崎到神戶一共需要二十二個小時四十三分鐘。

    而且從伊集院上車,基本沒有空座,一直要站到鹿兒島車站。

    從神戶下車後,在三宮站換乘省線電車,最終到達住吉,前前後後一共二十五六個小時。

    當時火車票大約十圓左右,不過對阿初來說,以前連眼皮底下的鹿兒島都很少去,那個有名的指宿溫泉更是出生以來從未去過,這麼一個鄉下姑娘跑這一趟遠路實在是大旅行。

    加之她有點暈車,在火車上幾乎不吃東西,一到住吉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那麼結實的人也要昏睡一天一夜。

     贊子說她“派不上用場,回老家去吧”,她就鼓着腮幫子噘着嘴走了,半年之後再回來的時候,問她:“在鄉下都做什麼了?” 她答道:“和媽媽兩個人幹農活,打魚。

    ” 又問她:“你爸爸呢?” 她回答:“已經過世了。

    ” 上文提到過,她有兩個哥哥,一個死了,一個得了脊柱結核卧床不起,除此之外,問她是否還有其他兄弟姐妹,她說:“還有一個姐姐。

    ” “那姐姐在做什麼呢?” “在紀州和歌山那邊。

    ” “在和歌山做什麼呢?是嫁到那邊的嗎?” 這麼問她,她就說:“沒有,在那邊做工。

    ” “你姐姐多大了?” “二十六了。

    ” “為什麼要到和歌山那邊去呢?” 阿初也不回答,隻是說:“去年到和歌山去的。

    ” 她最初一直隐瞞,後來被問得多了,才含含糊糊地說,好像姐姐是被賣到那邊去的。

    阿初的姐姐五六年前從老家來到神戶,一開始在一個正經人家做工。

    可是家裡太窮,父親欠下的債越積越多,每個月都必須給老家寄錢,實在沒辦法就預支了三千圓後住進了一個人家,後來又輾轉去了和歌山那邊。

     “其餘的兄弟姐妹呢?” “還有一個弟弟。

    ” “弟弟多大了?” 說是弟弟今年十七,去年開始上了鲣魚漁船,出海捕魚。

     阿初回到老家後,也一點不輕松,一天到晚在田裡、海邊幹重活。

    在反高林這裡,一天三餐都吃白米飯,可是回到鄉下隻能吃紅薯。

    人也瘦了,眼窩凹陷,顴骨越發突出,雪白的皮膚幾天就曬成了深褐色。

    本就不好看的面孔越發難看起來,半年之後再見時實在是慘不忍睹。

     “哎呀,阿初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 千倉家的人看見阿初一轉眼像是變了個人,既驚訝,又可憐她。

    不過奇妙的是,一兩個月過後,阿初深褐色的皮膚開始慢慢顔色變淺,臉頰和身上也長出肉來,不知不覺地又變回那個膚白豐滿的阿初了。

     “好不容易回老家一趟,還那麼一天到晚幹活,曬得黝黑,就沒意思了。

    ” “是的。

    ” “男男女女都那麼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