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楊眉點了點頭。
全昭才把信瓤兒扯出來。
那是王代宗寫的這樣兩句話: 我們這裡的木棉花開得正盛,長嶺河邊的木棉也開了花吧?你看怎樣?不是挺美、挺壯麗的嗎? “無聊!”楊眉驕傲地說。
“還有一封!”銀英說。
“誰的?你這丫頭。
”楊眉眼睛一亮,含嗔地望着銀英。
“可不是你的了,你看。
”銀英把信給全昭。
全昭不覺臉紅了,把信接過來一看,收信人寫的是蘇嫂的名字,寄信人寫的是“兒緘”。
她失望地籲了口氣:“你這鬼東西,倒會捉弄人哪!是蘇嫂的信。
她兒子來信了!”最後,全昭快慰地說。
“蘇嫂兒子?他早先是抽壯丁出去的!”銀英瞪着兩隻詫異的眼睛,接着就要求說:“你替她開開來看嘛!” “人家的信怎麼能亂開呀!” “那有什麼關系,反正蘇嫂還不是要請你代看,她不認得字。
” “那也得她同意才能開呀!” “你們太認真了,我開。
” “你為什麼那樣急呀?”全昭對銀英笑了笑,“你還記得她的兒子吧?” “怎麼不記得?” “怎麼樣?漂亮不?” “什麼漂亮,成天流兩筒鼻涕,好野的小仔,我眼眉的疤疤就是叫他用石頭給打破的。
” “呵!那你們是老交情嘛。
難怪你那麼急着要看人家的信。
這樣吧,今晚你來蘇嫂家,我們再同她一起看。
” “反正我不定要知道。
四姐,我們回吧!”銀英說罷便拉着楊眉走了。
“楊眉,記得剛才杜隊長吩咐的話呵!”全昭望着楊眉的背影喊道。
蘇新的來信,使得做母親和老祖母的人喜出望外,真像從地裡刨出了金子,從河裡撈到了珍珠一樣。
老祖母樂得不知怎樣好,一邊聽着全昭念信,一邊抹着快樂的眼淚,還連聲感恩地說:“還當上了志願軍,真是祖宗保佑啰。
” 晚間,老祖母特别給燈添上了油,拿棉花搓一條粗粗的撚子,把它點上了。
叫全昭把信再給念一遍。
這時候,母親納着鞋底,祖母就着燈光剝玉米。
兩人手上做着活計,心上卻仔細地聽信裡所有的每一句話。
信上說:他被拉壯丁出去後,在國民黨軍隊裡當兵,十分受氣,到一九四九年被解放軍解放過來才過好了,還學了文化。
一九五一年随志願軍到朝鮮抗美援朝,挂了彩,在醫院裡住了快一年,現在好了。
組織上準許複員回鄉參加生産,不久就可以回來了。
還問亞婆身體好不。
解放以後,土改了沒有…… 全昭把信又念完了,老祖母就說: “亞昭,你不知道,我們為什麼那樣高興呀,哎,真像是人死了又活回來的一樣呢,我們蘇家就隻這一根苗,沒有了,香火就絕了的呀!” 當老祖母唠叨的時候,做母親的人卻傷心起來,偷偷地抹着眼淚,擤了擤鼻涕。
一下子弄得全昭為難起來。
老祖母接着說: “亞昭,你不知道你嫂子為什麼會那樣難過,聽我慢慢講給你聽吧!原來是這麼冤枉的一回事呀。
” “我那老伴去世得早,”老祖母接說道,“才養了亞新他父親一個人,他就得了絞腸痧,沒法救,丢下我們,自己就去了。
我一個寡婦,吃着魚膽似的,含着苦水往肚裡咽,熬過多少奔波苦楚的年月,才算把兒子拖帶成人。
蘇民我這孩子,知道自己貧寒小戶,受人欺負,從小就肯聽母親、老師的話,讀書挺用功。
當時,他舅父家還過得去,看我做姐姐的有為難,幫補一些,勉強把他送到縣裡的中學堂去。
後來,他又考上了不用交費的師範學堂,到省裡去了。
誰知省裡有了什麼人領了他,說是做了共産黨,這是後來被抓走了才知道的。
開初他回到鄉裡來,隻是當的教員,教小孩,同周圍的鄉親講窮啰,富啰,有沒有鬼神啰,該不該信風水八字啰,這樣那樣的新道理。
有的人是不大愛聽他的,可有的人把他的話當真起來,也同現在一樣,鬧了什麼農民協會什麼的。
晚上還開夜學,叫年紀大、不認得字的人都去上學。
則豐他們都是讓他教過字的。
趙三伯那時也最愛說愛鬧的,一開大會他就扛大旗,領大夥上區上去遊行。
民國十六年(1927年)臘月,我把你這個大嫂也接過門來了。
我老骨頭奔波了一輩子,以為這一下可得透口氣了。
媳婦接過來,兒子又在跟前做事,往後就盼一個孫子了——” “媽,講這些幹嗎?”蘇嫂停下納鞋的動作,望着婆婆說。
不願叫人觸動這個傷口似的。
“事情都過去了,說一說怕什麼。
不講,工作同志哪裡知道!” “你講得太啰嗦了,傅同志還有事情,哪有空來聽。
” “沒有關系,媽,你說吧,往後怎樣啦?”全昭聚精會神地等待她繼續說下去。
“往後,”蘇伯娘繼續說,“往後可就壞了。
誰曉得是什麼災星給招來的禍害呵!就在你大嫂過門來的第二年,剛立了春,雨水還未到,學校放年假,他到南甯去了幾天,頭天回來,第二天才吃過早飯,不知怎麼回事,縣裡來了好幾個當差的人,把這個屋通通給圍住了。
當時,我兒子知道是找他來的,看看沒地方逃,就躲到床底下,叫媳婦故意裝肚子痛,哼哼唧唧地叫喚。
那些當差的,一個個兇神惡煞的樣子,好像誰偷了官家什麼寶物似的,東抄西翻。
我在旁邊
全昭才把信瓤兒扯出來。
那是王代宗寫的這樣兩句話: 我們這裡的木棉花開得正盛,長嶺河邊的木棉也開了花吧?你看怎樣?不是挺美、挺壯麗的嗎? “無聊!”楊眉驕傲地說。
“還有一封!”銀英說。
“誰的?你這丫頭。
”楊眉眼睛一亮,含嗔地望着銀英。
“可不是你的了,你看。
”銀英把信給全昭。
全昭不覺臉紅了,把信接過來一看,收信人寫的是蘇嫂的名字,寄信人寫的是“兒緘”。
她失望地籲了口氣:“你這鬼東西,倒會捉弄人哪!是蘇嫂的信。
她兒子來信了!”最後,全昭快慰地說。
“蘇嫂兒子?他早先是抽壯丁出去的!”銀英瞪着兩隻詫異的眼睛,接着就要求說:“你替她開開來看嘛!” “人家的信怎麼能亂開呀!” “那有什麼關系,反正蘇嫂還不是要請你代看,她不認得字。
” “那也得她同意才能開呀!” “你們太認真了,我開。
” “你為什麼那樣急呀?”全昭對銀英笑了笑,“你還記得她的兒子吧?” “怎麼不記得?” “怎麼樣?漂亮不?” “什麼漂亮,成天流兩筒鼻涕,好野的小仔,我眼眉的疤疤就是叫他用石頭給打破的。
” “呵!那你們是老交情嘛。
難怪你那麼急着要看人家的信。
這樣吧,今晚你來蘇嫂家,我們再同她一起看。
” “反正我不定要知道。
四姐,我們回吧!”銀英說罷便拉着楊眉走了。
“楊眉,記得剛才杜隊長吩咐的話呵!”全昭望着楊眉的背影喊道。
蘇新的來信,使得做母親和老祖母的人喜出望外,真像從地裡刨出了金子,從河裡撈到了珍珠一樣。
老祖母樂得不知怎樣好,一邊聽着全昭念信,一邊抹着快樂的眼淚,還連聲感恩地說:“還當上了志願軍,真是祖宗保佑啰。
” 晚間,老祖母特别給燈添上了油,拿棉花搓一條粗粗的撚子,把它點上了。
叫全昭把信再給念一遍。
這時候,母親納着鞋底,祖母就着燈光剝玉米。
兩人手上做着活計,心上卻仔細地聽信裡所有的每一句話。
信上說:他被拉壯丁出去後,在國民黨軍隊裡當兵,十分受氣,到一九四九年被解放軍解放過來才過好了,還學了文化。
一九五一年随志願軍到朝鮮抗美援朝,挂了彩,在醫院裡住了快一年,現在好了。
組織上準許複員回鄉參加生産,不久就可以回來了。
還問亞婆身體好不。
解放以後,土改了沒有…… 全昭把信又念完了,老祖母就說: “亞昭,你不知道,我們為什麼那樣高興呀,哎,真像是人死了又活回來的一樣呢,我們蘇家就隻這一根苗,沒有了,香火就絕了的呀!” 當老祖母唠叨的時候,做母親的人卻傷心起來,偷偷地抹着眼淚,擤了擤鼻涕。
一下子弄得全昭為難起來。
老祖母接着說: “亞昭,你不知道你嫂子為什麼會那樣難過,聽我慢慢講給你聽吧!原來是這麼冤枉的一回事呀。
” “我那老伴去世得早,”老祖母接說道,“才養了亞新他父親一個人,他就得了絞腸痧,沒法救,丢下我們,自己就去了。
我一個寡婦,吃着魚膽似的,含着苦水往肚裡咽,熬過多少奔波苦楚的年月,才算把兒子拖帶成人。
蘇民我這孩子,知道自己貧寒小戶,受人欺負,從小就肯聽母親、老師的話,讀書挺用功。
當時,他舅父家還過得去,看我做姐姐的有為難,幫補一些,勉強把他送到縣裡的中學堂去。
後來,他又考上了不用交費的師範學堂,到省裡去了。
誰知省裡有了什麼人領了他,說是做了共産黨,這是後來被抓走了才知道的。
開初他回到鄉裡來,隻是當的教員,教小孩,同周圍的鄉親講窮啰,富啰,有沒有鬼神啰,該不該信風水八字啰,這樣那樣的新道理。
有的人是不大愛聽他的,可有的人把他的話當真起來,也同現在一樣,鬧了什麼農民協會什麼的。
晚上還開夜學,叫年紀大、不認得字的人都去上學。
則豐他們都是讓他教過字的。
趙三伯那時也最愛說愛鬧的,一開大會他就扛大旗,領大夥上區上去遊行。
民國十六年(1927年)臘月,我把你這個大嫂也接過門來了。
我老骨頭奔波了一輩子,以為這一下可得透口氣了。
媳婦接過來,兒子又在跟前做事,往後就盼一個孫子了——” “媽,講這些幹嗎?”蘇嫂停下納鞋的動作,望着婆婆說。
不願叫人觸動這個傷口似的。
“事情都過去了,說一說怕什麼。
不講,工作同志哪裡知道!” “你講得太啰嗦了,傅同志還有事情,哪有空來聽。
” “沒有關系,媽,你說吧,往後怎樣啦?”全昭聚精會神地等待她繼續說下去。
“往後,”蘇伯娘繼續說,“往後可就壞了。
誰曉得是什麼災星給招來的禍害呵!就在你大嫂過門來的第二年,剛立了春,雨水還未到,學校放年假,他到南甯去了幾天,頭天回來,第二天才吃過早飯,不知怎麼回事,縣裡來了好幾個當差的人,把這個屋通通給圍住了。
當時,我兒子知道是找他來的,看看沒地方逃,就躲到床底下,叫媳婦故意裝肚子痛,哼哼唧唧地叫喚。
那些當差的,一個個兇神惡煞的樣子,好像誰偷了官家什麼寶物似的,東抄西翻。
我在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