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前赴後繼

關燈
會流淚的石頭 呂後在和審食其在後宮中共享二人世界時,她飲水思源,不忘當年給予她不少幫助的張良。

    當年張良建議她去搞定“商山四皓”,從而才保住太子的位置。

    單憑這一點,呂後就對張良很是感激。

    于是,一天有空,呂後去看望了張良。

     此時的張良卻是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他已瘦得像一根竹竿子,仿佛一陣風都會被刮倒一樣。

    據說是張良每天都不吃不喝才練成這個樣子的,呂後當時的心裡是挺不好受的。

    她決定強迫張良停止練功,要他進食,要他恢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她召張良進宮赴宴。

    面對呂後盛情相邀,張良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去還是不去? 去,以他的聰明才智和應對能力,去了之後,應該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他知道憑他當年對呂後的幫助,呂後是絕不會再把屠刀伸向他的。

    不去,那是要砍頭的,再說,呂後的美意,他又是不能拒絕的。

    于是他最終還是決定去赴宴。

     事實上證明他的判斷是很正确的,呂後的宴會肯定不會是“鴻門宴”,而是“感恩宴”。

    看着瘦骨嶙峋的張良,呂後心裡很是不好受,于是她就問了:“留侯啊!你都瘦成這樣了,你平時都吃些啥啊?” 張良淡淡地道:“自從我練功後,就不再吃飯了,每天隻是吃少量的人參和湯水。

    ” “人是鐵飯是鋼,一餐不吃餓得慌啊!留侯怎麼聰明一世就糊塗一時呢?” 張良其實比誰都明白呂後句句說在他心坎上,然而,他這是在萬不得已才采用晦韬之策啊!事實證明他這功并沒有白練,自從他練功後,當年劉邦把不信任的目光投向了每個朝中重臣,唯獨對他是一個例外。

    如今大漢江山還是大漢江山,但早已物是人非了。

    天下的主人由劉邦換成了劉盈,而呂後成了這天下真正的主人了。

    呂後決定讓這個她認為是心腹的人恢複正常人的生活,不再練功了。

     因此,在宴席上,呂後以這樣命令的語氣對張良說:“今兒個是我做東請你吃飯,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話說到這份上了,沒轍了,都好幾年不怎麼進食的張良隻得端起了香噴噴的白米飯。

     而呂後為了讓張良徹底恢複體格,為了讓他每天按時吃飯,居然不顧審食其略帶吃醋的眼神,把張良留在後宮達十餘天之久。

    每天都親自陪着他入宴,看着他進食才行。

    即使張良走後,她仍然不放心,隔三差五就派人去把張良請到宮中來進食。

    就這樣,他告别了“非人”的生活。

    可以說呂後對張良的關心和熱愛讓我們第一次感受到呂後充滿人情味的一面。

    然而,呂後不會想到,原本她想幫張良,最終卻是害了他。

     因為恢複進食的張良很快就病倒了。

    他已多年不進食了,腸胃已經萎縮了。

    恢複進食後,且都大抵是山珍海味,他的身體怎麼會受得了,他不病才怪呢! 不久,張良與世長辭了。

     臨終前,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把家中那塊黃石和他埋在一起。

    看到這裡,很多讀者就會很奇怪了,這個張良真是有點怪,别人要的陪葬物都是金銀珠寶之類的寶物,他為何卻獨獨要求一塊毫不起眼的黃石呢? 當然,這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

    據說當年那個橋上指點張良的老人聲稱自己就是一塊黃石的化身。

    那個時候,張良就在心裡默默發誓:一定要找到那塊黃石。

    後來劉邦得了天下,張良專程跑到谷城,在老人說的地方果然找到了一塊大黃石。

    于是他把黃石帶回家供養起來,每天早問候晚跪安,香火不斷,比他人供奉老母還來勁。

    就這樣,這塊黃石和他融為一體了。

     據說,張良咽下最後一口氣時,那塊黃石上冒出細密的水珠來。

    黃石流淚了。

    其情也真,其意也深,其淚也悲。

    這隻是傳說,我們不去讨論真實度如何。

    但随後在張良的葬禮中卻出現了這樣的奇觀:送葬時,竟有兩副一模一樣的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