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槍口怎麼對

關燈
,但來頭卻不小。

    這個十歲的姑娘的娘親叫魯元公主。

    而魯元公主大家都不陌生吧!她就是呂後的親生女兒。

    這下大家就明白了這個十歲小姑娘的來頭了吧!她是呂後的外甥女。

    叫他兒子娶外甥女,這是典型的“親上加親”結合方式。

    當然,呂後這樣做是有理由的,如今她已經掌握着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了,她不想以後後宮的權勢落入外人之手,親上加親就是最好的穩固兒子皇位和自己權力的辦法。

    呂後就是呂後,她的招式夠狠了吧! 劉盈不幸又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當然,他開始自然反對這樣的婚姻,但呂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什麼這關系到江山社稷啊等大道理不一而足,總之,在呂後的淫威和攻心下,劉盈最終隻得低下其高昂的頭顱。

     就這樣,中國曆史上最尴尬、最難堪的一幕出現了。

    親舅舅迎娶親外甥女,說白了這是亂倫啊!但呂後開了金口,誰也無法阻擋他們兩個結合的步伐。

    而本來被逼結婚的劉盈,面對隻有十歲、卻長得身材高挑、姣美動人的小皇後時,他釋然了,從此他們雙宿雙飛,快樂似神仙。

    然而,他的“蜜月”剛過,新婚的喜悅就被一件突如其來的事給沖沒了。

     俗話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劉盈雖說有點後知後覺,但呂後和審食其的事終究還是被他知道了。

     都說家醜不可外揚,面對家中出了這樣一件丢人的事,一向懦弱的劉盈終于憤怒了。

    劉盈很生氣,後果是直接讓呂後的情人審食其入獄。

     捉放審 一向“柔弱”的劉盈打了呂後一個措手不及。

    審食其被劉盈捉拿入獄後,最着急的自然是他的“情人”呂後了。

    别看平時呂後心狠手辣,但一到了審食其懷中便變得柔情似水。

    如今突然離開了這個溫暖的懷抱,呂後竟然茫然失措,雖說她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在這件“家醜不能外揚”的私事上,她陷入了困境。

     救還是不救這不是個問題,但如何救怎樣救卻是個不小的問題。

     正在呂後黯然神傷老淚縱橫時,一個人卻不請自來,自告奮勇地站出來救審食其。

    朝中大臣無不對“吃軟飯”的審食其恨之入骨,眼下他落入牢獄,衆人高興還來不及,是誰又這麼不識時務,偏偏來趕這蹚渾水呢? 這個人的名字叫朱建。

     朱建在長安城裡算是一個風流人物。

    原因有二:其一,他出身豪門。

    這個朱建原本是楚人,是淮南王英布的門客。

    英布造反時,朱建不為所動,沒有跟随英布出征,而是做起了劉邦通風報信的“間諜”,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後,自然對他重賞,于是封他為平原君,從此他成了貴族。

    其二,他為人正直。

    用句話來形容就是,弱不欺,強不畏,淡泊名利,敢作敢為。

    因此他結交的朋友都是一些才學之士。

     審食其在京城有呂後這個至高無上的保護傘,平時目空一切,自然不把朝中重臣放在眼裡,卻唯獨對這個“初來乍到”的朱建格外看重,想盡一切辦法來結交朱建。

     朱建也鄙夷審食其的為人,自然不屑和他為伍,因此,審食其最初求着想和朱建“拜把子”時,他自然打死也不肯答應了,所以兩人關系一直處于平淡的狀态。

    但世上的事往往無常,都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這話一點也不假。

    正是金錢效應的介入,讓原本是兩條平行線上永遠都不可能走到一起的人走到了一起。

     有人就會問了,這個朱建不是淡泊名利,視錢财如糞土的人嗎?為什麼會被審食其的金錢攻勢所打動呢?那是因為審食其送金錢的時機掌握恰到好處——朱建母親逝世時。

     正是因為這個朱建平時為人極為廉潔大方,不趨炎附勢,所以在他母親去世時,他想“奢侈一回”厚葬母親以盡孝心,但這時他才發現自己的口袋中空空如也,活了一輩子,竟然拿不出錢财來盡孝,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此了。

     一直對朱建處于“觀望”狀态的審食其知道他的窘境後,攜帶百金以“吊唁”的名義來了,借着這個時機送禮對朱建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

    在那種面臨借錢葬母的尴尬情況下,朱建低下了他高昂的頭顱,不得不接受審食其的“嗟來之食”。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此時審食其有難,朱建自然也不會袖手旁觀了。

    要救審食其自然不能直接去求劉盈放人,因為這樣的做法就像去摸老虎屁股,自讨沒趣,聰明的朱建自然不會選擇這種方式了。

     也許是對當年審食其的金錢攻勢記憶猶新,此時,朱建也來了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通過金錢買通了劉盈身邊的一個最為親信的侍衛——闳孺。

    然後對他說了這樣一番話:“你是皇帝身邊最寵愛的人,這次辟陽侯審食其入獄,據有人說是你出的鬼主意。

    辟陽侯要是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呂後會放過你嗎?”金錢攻勢再加威逼利誘,侍衛闳孺哪裡還有反抗的餘地,直問朱建他該怎麼辦? 朱建眼看時機已到,不再拐彎抹角,說了他的最終目的:你勸皇帝放了審食其,這樣一來,太後不但不會怪罪于你,還會感激你的。

     OK,說到這裡,不關朱建什麼事了,就看闳孺的表現了。

    闳孺也不是吃素的,憑着一張“三寸不爛之舌”不斷在劉盈耳邊吹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總之,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