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風雲再起

關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前面已經說過,當初劉邦在彭城兵敗逃到下邑後,召開了一次總結大會。

    會議上張良根據形勢的需要提出了三步走的計劃。

    他建議劉邦把三個很重要的人才都搞定,才能與強大的項羽抗衡。

    這三個人分别是:韓信、彭越、英布。

     果然,劉邦搞定這三個人後,最終打敗了項羽,奪得天下。

    然而,随着形勢的轉變,當初他最得力的三虎将,現在變成了三個心腹大患,“功高震主”這是曆代皇帝的一大心病。

     韓信平白無故地被呂後的妙計處理掉後,天下并沒有就此太平。

    相反,正是由于呂後草率的行為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

     韓信死後,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劉邦的就是“三步走”的另一個重量級人物彭越。

    當然,與其說是彭越居安思危主動站出來反劉邦,還不如說是被劉邦逼起來造反的又一典型案例。

     劉邦去平叛陳豨時,曾召令彭越一道前去的。

    但當時彭越以身體有“疾”為由,推托不去。

    按理說人家有病不能去,作為一國之君應該體諒一下,但劉邦當時卻不這麼認為,為此還大發雷霆。

    叫韓信出征,韓信以病推托,現在叫你彭越出征,你彭越也以病推托。

    怎麼會這麼巧,一到關鍵時刻都病了。

     什麼病,怎麼早不生晚不生,偏這個時候生?當時有點憤怒的劉邦就寫了一封信送到彭越那裡,極盡挖苦之能事。

    看了信後,彭越心裡不好受,其他病倒沒有,憂郁病倒是馬上發作了。

    他的憂郁也并無道理,自劉邦奪到天下後,到現在誅殺的諸侯王也有好幾個了。

     燕王臧荼第一個被他幹掉,但好歹這個人也死有餘辜(誰叫他整天高喊着“我要造反”……);其次是楚王韓信突然連降三級,讓人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接着韓王韓信被逼着投靠匈奴,後又被劉邦的大軍所滅。

    這幾個人除了燕王臧荼是主動扯起造反的大旗,其他人都是被逼着造反的。

    居安思危,彭越心裡就想了:劉邦的下一個目标該不會是我吧? 正巧這時,韓信又被斬了。

    這下彭越就再也坐不下去了。

    他馬上召集心腹召開了一次政治會議,讨論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會議開始後,部将們就以手中無一兵一卒的韓信被冤殺為突破口,力勸彭越起兵造反。

    但面對部将一浪高過一浪的造反聲,彭越卻總是搖搖頭,并且說出了自己三點理由: 1.劉邦封我為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輕易言反? 2.退一萬步來講,此時的漢王朝已強大無比,就算想造反,也隻有一個結果:死路一條。

     3.自己的死是小事,但不能牽連到我的家人及衆将你們啊! 但他的觀點并沒有得到部下的共鳴,相反他們馬上進行了最強有力的反駁。

    理由同樣有三: 1.誅殺功臣是每個開國君主的優良傳統作風,高祖劉邦隻怕有過之而不及。

     2.韓信已是前車之鑒,劉邦的下一個目标已經鎖定在大王您的身上了。

     3.劉邦現在召你去朝廷,如果大王真的應召而去,那麼結果隻有步韓信的後塵:死路一條。

     這下,彭越左右為難了。

    他一時拿不定主意。

    但真要他現在去造反,就算他有反心,也沒有反膽啊!于是彭越選擇了“等”的戰術,他決定等到劉邦消了氣,再去負荊請罪,化幹戈為玉帛。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就在彭越還想回心轉意時,一件芝麻大的小事卻把他直接給逼上梁山了。

     這件小事得從彭越手下一個叫蔣公的人說起。

    這個蔣公因為和彭越是老鄉的關系,再加上他以前行軍打仗時,每每都身先士卒沖在前面,屢立戰功。

    因此,在彭越被劉邦封為梁王後,彭越也讓蔣公做了自己的太仆(類似于秘書)。

     都說飽暖思淫欲。

    這太仆以前在行軍打仗時是個好士兵,但當了太仆後,他的人生觀念就轉變了,思想也腐化堕落了。

    太仆仗着是梁王身邊的大紅人,目中無人,目空一切起來。

     一次,他喝了酒後,駕着他的豪華馬車四處溜達,并美其名曰:兜風。

     人家兜風一般是到人少景美的地方去,但他為了顯示自己的“百裡挑一,與衆不同”,他兜風時哪裡人多就往哪裡鑽。

    于是鬧市成了他的首選地。

    駕着豪華馬車在鬧市上橫沖直撞,這樣的回頭率肯定是很高的,太仆也着實風光了一把。

    但太仆這種“飄飄然”的美好感覺并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刺鼻的血腥味給沖淡了:他的馬車撞死了街上一個路人。

     殺人者償命。

    彭越在“法律”問題上,一向以“鐵面無私”著稱,接到群衆的聯名舉報後,他毫不手軟,把太仆囚禁起來,準備從嚴從重處理這件案子。

     被關在黑屋裡的太仆酒醒後不由冷汗如雨,不說單這次撞死人的事就該被砍頭,要是以前的罪刑都被彭越知道了,他的頭掉一百次也不夠啊!于是他苦思脫身之法。

     彭越念其往日情分,隻是把他關在一間通風性能良好的黑屋子裡,并沒有把他打入“地牢”裡去。

    這給太仆的出逃創造了機會。

    他先把捆在雙手上的繩子在石牆上摩擦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磨斷繩子後,再施展“壁虎爬牆”的功夫,從通風條件良好的破漏的黑屋頂上爬出去了。

     逃出黑屋後,太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上京城向劉邦告狀去了。

    他駕車撞死了人,現在卻來了個惡人先告狀,他狀告彭越謀反。

     劉邦一聽又有一個謀反的,怒不可遏,他馬上派人去梁地把不明所以的彭越給抓了起來。

    彭越交由最高人民法院(禦史)院長王恬來審訊。

    王恬開庭審訊後,明明知道并沒有彭越造反的确切證據,但他能混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職務,也不是吃白飯的,行軍打仗、治國安邦的本領他沒有,但見風使舵、溜須拍馬的本事卻無人能及。

     他通過察言觀色,暗自窺探,已明白了劉邦的心意。

    于是乎,他随便審了幾下,就作出如下判決:彭越“謀反”罪名成立,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判了彭越的死刑後,按理說劉邦理應滿意了,這不是他一直想要的結果嗎?然而,當彭越真的被判死罪後,劉邦卻又猶豫了。

    呂後已經錯殺了一個韓信,如果這時又把彭越幹掉,隻怕真會惹怒其他諸侯,群臣激怒,到時候隻怕又會生出一些是非來。

     思來想去,劉邦最終推翻了王恬的判罰,進行了終極判罰:免去彭越的死罪,給他留一點活罪。

    當然,這活罪也不單單是重杖屁股這麼簡單,而是直接把他流放到蜀郡那片荒涼之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