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焦頭爛額

關燈
邦派人來抓,他們自己就開始練抹脖子的功夫了。

    也許是這種抹脖子的功夫很驚險刺激,自趙午開了個頭後,其他重臣紛紛效仿,頓時宮中人頭橫飛,鮮血直流。

     倒了一批又一批的重臣後,餘下的重臣也大有前仆後繼、死而後已的風度,這個時候貫高出現了,他的到來才阻止大家繼續練抹脖子的精彩表演。

    他是這樣說的,他說謀殺的事是我們自己主張的,跟大王無關,如今大王受牽連被抓了,我們不能光這樣練抹脖子的功夫啊!我們要把功夫留到去替大王申冤去啊! 衆人這才停住了荒唐的抹脖子舉動。

    于是乎,接下來出現了這樣動人的一幕,朝中官吏押着趙王全家及老臣們要向京城進發時,一些大臣自願剃了頭發,帶上枷鎖,甘願為奴也要追随他們一起入京受審,其情感人至深。

     審問貫高 到了京城後,除了魯元公主,其他人一律按罪人對待。

    而張敖數次上書要求見劉邦,結果卻如泥牛入海,無半分音訊。

    狡猾的劉邦已經把這個案子交給了廷尉(最高司法)來處理了。

     因為張敖是劉邦的女婿,廷尉暫時把他軟禁起來,并不敢亂動私刑。

    但他卻把皮肉之苦轉交給了張敖的丞相貫高等人。

     而貫高又是硬骨頭,他始終不肯招供整個刺殺事件是趙王的主使(事實上這件事本來就與趙王無關)。

    貫高既然總是不肯招供,廷尉為了審出些東西來,隻有用刑了。

    幾天過後,幾乎所有的刑都用了,貫高的身上早已是血肉模糊,體無完膚,但他的嘴裡還是那四個字:“我王冤枉。

    ” 廷尉沒辦法了,再審下去也審不出個結果來,隻得向劉邦進行了工作彙報。

    這個時候魯元公主早已找到呂後,呂後也對劉邦進行了火速的“勸說”。

    但劉邦對這次刺殺事件還是耿耿于懷,聽完廷尉的工作彙報,劉邦又驚又怒,既然硬的不行,就來軟的,于是他決定從貫高的好友入手。

     這個時候一個叫洩公的人順應形勢登場了。

    這個洩公和貫高是一個村子裡長大的,後來又都效力于劉邦。

    隻是一個始終跟着趙王,一個到了朝廷做事罷了。

    昔日的一對好友在獄中相見了。

    已是奄奄一息的貫高見了好友自然也很高興,必要的寒暄過後,兩人談起了故鄉,話匣子一打開就像泛濫的洪水一發不可收拾。

    但最終洩公還是要來完成他此行的目的,那就是試探趙王謀反的事。

     面對洩公小心翼翼的詢問,貫高是這樣回答的:“有什麼比自己的性命還要重要呢?我之所以這樣袒護趙王,是因為趙王一直蒙在鼓裡,壓根兒就不知道刺殺一案,他沒做的事,難道我這個做臣子的硬要說他參與了這件事才是說實話嗎?” 洩公完成了他的使命,可以去複命了。

     而這時的廷尉也沒閑着,他迅速審問了其他的一些老臣,他們和貫高的口供是一樣的,都說整個事件是他們自作主張,和趙王無半點瓜葛。

    而呂後這時也堅持進行說服工作。

    這個霸道的女人甚至說出這是劉邦想方設法剪去異姓之王而進行的一場革命的驚世之言。

    呂後的話給了劉邦很大的震驚和壓力。

     就這樣這個案子查了又查,問了又問,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一個人說是趙王主使的。

     查無證據,又在輿論壓力(呂後以及其他朝中大臣)下,劉邦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還是給趙王張敖批了這樣九個字:降為宣平侯,無罪釋放。

     放了趙王後,那麼這次暗殺密謀的主使貫高該怎麼處置呢?這可是一個大問題啊! 這個時候,劉邦自己也意識到了自己當時在對待趙王的态度上可能是不對的,再加上貫高面對嚴刑逼供、威武不屈,軟磨硬泡、矢志不渝,因此他決定連貫高也一并無罪釋放。

     洩公一聽劉邦肯放了他,自然很是高興。

    第一時間就去牢裡告訴好朋友貫高。

    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這一去竟是去和好朋友訣别的。

     “趙王無罪釋放了。

    ”貫高聽到這個消息一下子從牢裡跳起來,大叫蒼天啊!你果然開了眼。

     “不但趙王放了,連你也一塊赦免了。

    ”洩公說完這話滿以為貫高會更加激動的。

     “哦。

    ”貫高的反應令他感到吃驚。

     “作為人的臣子,我卻謀害皇帝,還有什麼臉去再奉皇上呢!大錯已鑄,恐怕是難以更改了。

    ”貫高說完這句話後居然使出了“六脈神劍”,用自己的指甲劃破了手上的脈搏,一代名臣就此歸去了。

     貫高的死,整個朝廷都震驚了。

    後來無罪釋放的張敖親自穿上壽衣,為這個元老級忠臣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一代名臣最終把忠骨埋在了他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