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 一身系天下安危

關燈
敢對建甯之冤提半個字,直到臨走之前,才敢向肅宗談起,肅宗也因之悔恨泣下。

    自建甯王冤死後,先帝(代宗)常懷危懼,臣曾向肅宗言及章懷太子(李賢)的《黃瓜台辭》,讓肅宗借此警醒,以防奸人構害先帝。

    ” “這些事朕當然知道。

    ”此時德宗的臉色已舒展許多,“你這些話固然有道理,可貞觀、開元之世皆有更易太子之事,為何國家不亡?” “貞觀之世,太子承乾多次監國,大臣依附者衆多,且東宮甲士的數量也很龐大,承乾遂與當時的宰相侯君集聯手謀反。

    事發後,太宗命長孫無忌與朝臣數十人一同審訊,發現證據确鑿,犯罪事實俱在,然後才召集百官讨論處置的辦法。

    當時有人說:‘願陛下不失為慈父,使太子得終天年。

    ’太宗采納了這個建議,最後隻把承乾廢為庶人,保住了他的性命,同時還廢黜了有奪嫡之心的魏王李泰。

    由此可見,太宗在這件事上的處理是極為審慎的。

    如今,陛下既然已經知道是肅宗性急才導緻建甯枉死,臣倍感慶幸,希望陛下切記前車之鑒,靜思三日,定能發現太子并無過錯。

    即便真有謀反迹象,也當召集二十位深明義理的大臣,和臣一起審理,假如罪行屬實,也希望陛下遵照太宗的做法,對太子廢而不殺,同時把舒王一并廢黜,另立太子之子為儲君,則百代之後,君臨天下者依然是陛下的子孫。

    ” 德宗聽着,不由陷入了沉思。

     李泌知道天子已經聽進去了,接着說:“至于開元年間的廢立事件,純屬武惠妃一手陷害,海内同感義憤,皆為太子李瑛三兄弟鳴冤。

    此事百代之下猶當引以為戒,豈可效法!此外,太子自貞元以來常居少陽院,此院就在陛下寝殿之側,太子從未接觸外人,也很少介入外面的事務,怎麼可能有不軌之心?更何況,嶽母有罪,豈能随便牽連到女婿身上?臣願以阖家性命擔保,太子必定沒有參與任何陰謀。

    今日,倘若陛下商議的對象不是微臣,而是楊素、許敬宗、李林甫之流,恐怕他們早就跑到舒王那裡邀取定策之功了!” 德宗沉默良久,說:“這隻是朕的家事,本來與你無關,你為何要如此力争?” 李泌正色道:“天子以四海為家,家事即為國事。

    臣如今獨任宰相,四海之内,一事處理不當,臣便須承擔罪責。

    何況眼下太子蒙冤遇險,臣若坐視,其罪大矣!” 德宗再也無話可說,隻好妥協:“為了你這番話,朕就等到明天再決斷吧。

    ” 李泌立刻跪地叩首,哽咽着說:“臣知道,陛下與太子父慈子孝,必定會和好如初!但臣還有一言,陛下回宮後,當獨自思量,不要把想法透露給左右侍從,否則一定有人去向舒王邀功,如此太子必危!” 德宗颔首:“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 李泌雖然成功說服了德宗,但他毫無欣喜之情。

    出宮回家後,他不無悲涼地對子弟說:“我本來不想追求富貴,怎奈命與願違,恐怕遲早要牽連你們啊!” 太子李誦得知李泌為他冒死進谏,趕緊派人去緻謝,說:“如果事情實在無法挽救,我打算服毒自盡,不知先生以為如何?” 李泌道:“目前來看,絕不用走到這步。

    隻要殿下謹言慎行,仍舊保持孝順之心,事情當無可慮。

    唯一值得擔憂的是——萬一我不能見容于皇上,事情就不好說了。

    ” 次日,德宗按照李泌的建議,關起門來冷靜思考了一天,終于意識到自己險些犯下大錯。

    第二天,德宗迫不及待地在延英殿單獨召見李泌,涕泗橫流地拍着他的肩背說:“要不是你懇切進言,朕今日後悔無及!誠如賢卿所言,太子仁孝,實無罪錯。

    從今往後,無論軍國大事還是朕的家事,在做決定之前,都要與卿細細謀議。

    ” 李泌當即俯身拜賀,說:“陛下聖明,察太子無罪,臣報國之願已畢。

    前日因驚恐過度,臣心魂散逸,已不宜為陛下所用,臣請求告老還鄉。

    ” 德宗愕然,連連擺手說:“朕父子因你而得保全,正想告谕子孫,讓你的後人世世代代得享榮華富貴,以報賢卿大德。

    你今日何出此言?朕斷斷不允!” 貞元三年八月十四,郜國大長公主的案子有了結果:彭州司馬李萬因同宗淫亂之罪被亂棍打死,太子詹事李升等人以及公主的五個兒子全部被流放嶺南和邊地,郜國公主本人被長期軟禁于别館,太子夫婦則安然無恙。

    一場廢立太子的風波就此消弭,逃過一劫的太子李誦對李泌感激涕零。

     在曆史上,總有這麼一些時候,也總有這麼一兩個人,的确是當得起“一身系天下安危”這句話的。

     李泌就是這樣的人。

     無論是李晟、馬燧還是太子李誦,顯然都要感謝李泌,而大唐天子李适和他的臣民們更要感謝李泌。

    假如沒有他,德宗朝廷必定要面臨更多的紛争,李唐天下也必定要遭逢更多的禍亂! 消除了内部的種種不安定因素後,李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全力對付外部的敵人了。

     自從安史之亂以來,帝國最嚴重的外患,當非吐蕃莫屬。

     李泌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并不是想對吐蕃發動一場勞師傷财的戰争,而是試圖不用一兵一卒就把這個兇悍的敵人擺平。

    用李泌的原話來說就是——“不用中國之兵,使吐蕃自困。

    ”(《資治通鑒》卷二三二) 李泌做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