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勒緊了褲腰帶
關燈
小
中
大
了看他們,小心翼翼地問:“讓盧杞去小一點的州當刺史,你們認為如何?”
盧翰和劉從一面無表情,沉默不答,隻有李勉開了口。
他淡淡地說:“陛下要用盧杞,就算是大州亦無不可,但結果必然是天下失望!” 天下失望! 沒有什麼比這四個字更能代表宰相的态度了。
德宗感到了深深的無奈。
數日後,朝廷終于頒下一道诏書,将盧杞調任澧州(今湖南澧縣)别駕。
同時,德宗派人給袁高送去了一句話:“朕慢慢思考賢卿的話,覺得你說得很有道理。
”過後,德宗又不無失落地跟李泌表示,他已經接受袁高等人的谏言。
李泌說:“這些日子外人議論紛紛,都把陛下比做東漢末年的桓帝和靈帝,今日聽到陛下的決定,才知道連堯舜也不一定比得上陛下!” 一個燦爛的笑容在德宗臉上綻放開來,許久不舍得凋謝。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喜歡被人哄:一種是孩子,還有一種就是領導。
孩子的年齡越小,領導的級别越高,對此的依賴程度越大。
從這個意義上說,像皇帝這麼高級别的領導,當然更應該獲得跟小孩一樣的待遇:需要人們對他們進行“拇指教育”。
尤其是當他們感覺自己很辛苦才做對一件事的時候,更需要人們用有形和無形的糖果獎勵他們。
李泌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并不吝啬自己的贊美之辭。
接到朝廷的诏書時,盧杞傻眼了。
他沒想到結果會是這樣。
雖然從地圖上看,盧杞向長安又靠近了一步,但他的官位卻莫名其妙地往下掉了一級。
這意味着什麼呢? 盧杞比誰都清楚,這不是德宗的無心之失,而是借此向他傳達另一個信息——對不起,你已經沒有機會回朝了。
盧杞知道,德宗已經迫于輿論的壓力抛棄了他,永遠地抛棄了他! 意識到這一點後,盧杞萬念俱灰。
沒多久,抑郁和絕望的盧杞就在澧州别駕任上一命嗚呼了。
貞元元年的春天,李懷光的處境比此前任何時候都更加窘迫和艱難。
三月下旬,河中大将呂鳴嶽秘密與馬燧聯絡,準備率部投誠。
不料事情洩露,李懷光旋即屠殺了呂鳴嶽全家。
雖然呂鳴嶽的行動沒有成功,但此事對原已四分五裂的河中人心顯然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不久,馬燧進軍寶鼎(今山西萬榮縣西),在陶城(今山西永濟市西北)一帶擊敗李懷光軍,斬首萬餘級。
四月中旬,馬燧與渾瑊在長春宮會師,再次大破李懷光軍。
河中諸将眼看官軍連戰皆捷、兵勢強盛,遂紛紛歸降。
李懷光知道自己大勢已去,但為了再撐一些時日,便向部衆詐稱:自己願意歸降朝廷,隻是需要一些時間準備進貢的财帛。
李懷光采用的這個“拖”字訣,表面上看不過是在苟延殘喘,實際上他的用意并沒有這麼簡單。
因為他知道此時此刻,德宗朝廷的日子也不見得比他好過多少。
雖然朝廷軍在戰場上節節勝利,但是日漸龐大的軍費開支早已讓帝國财政不堪重負,再加上自去年以來大範圍的旱災蝗災,更是讓帝國财政雪上加霜。
所以,德宗朝廷究竟有沒有足夠的财力繼續進行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争,其實還是個未知數。
職是之故,李懷光就有理由跟朝廷窮耗。
多耗一天,朝廷的财政就多一分壓力,等到無力承受了,就有可能主動赦免李懷光。
而李懷光等的就是朝廷對他的赦免。
可想而知,如果是李懷光主動投降,那他的地盤和兵權就會被朝廷徹底剝奪,頂多隻能得到一個有名無實的閑職,到頭來還是逃脫不了溫水煮青蛙的命運。
可如果是朝廷主動赦免李懷光,那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朝廷不僅不能剝奪他的兵權,而且為了安撫他,還要把馬燧等人打下的地盤還給他。
到那時候,李懷光就仍然是個擁兵一方的封疆大吏。
所以,盡管此時的李懷光已經日暮途窮,可他并沒有完全絕望。
他相信——最終妥協的人很可能不是他,而是德宗李适。
正如李懷光所預料的那樣,到了這一年六月,帝國财政就再次拉響了警報。
負責向軍隊提供糧饷的财政官員們紛紛請求德宗赦免李懷光,因為國庫馬上就要見底了! 時任鳳翔節度使的李晟得知情況後,立
他淡淡地說:“陛下要用盧杞,就算是大州亦無不可,但結果必然是天下失望!” 天下失望! 沒有什麼比這四個字更能代表宰相的态度了。
德宗感到了深深的無奈。
數日後,朝廷終于頒下一道诏書,将盧杞調任澧州(今湖南澧縣)别駕。
同時,德宗派人給袁高送去了一句話:“朕慢慢思考賢卿的話,覺得你說得很有道理。
”過後,德宗又不無失落地跟李泌表示,他已經接受袁高等人的谏言。
李泌說:“這些日子外人議論紛紛,都把陛下比做東漢末年的桓帝和靈帝,今日聽到陛下的決定,才知道連堯舜也不一定比得上陛下!” 一個燦爛的笑容在德宗臉上綻放開來,許久不舍得凋謝。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喜歡被人哄:一種是孩子,還有一種就是領導。
孩子的年齡越小,領導的級别越高,對此的依賴程度越大。
從這個意義上說,像皇帝這麼高級别的領導,當然更應該獲得跟小孩一樣的待遇:需要人們對他們進行“拇指教育”。
尤其是當他們感覺自己很辛苦才做對一件事的時候,更需要人們用有形和無形的糖果獎勵他們。
李泌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并不吝啬自己的贊美之辭。
接到朝廷的诏書時,盧杞傻眼了。
他沒想到結果會是這樣。
雖然從地圖上看,盧杞向長安又靠近了一步,但他的官位卻莫名其妙地往下掉了一級。
這意味着什麼呢? 盧杞比誰都清楚,這不是德宗的無心之失,而是借此向他傳達另一個信息——對不起,你已經沒有機會回朝了。
盧杞知道,德宗已經迫于輿論的壓力抛棄了他,永遠地抛棄了他! 意識到這一點後,盧杞萬念俱灰。
沒多久,抑郁和絕望的盧杞就在澧州别駕任上一命嗚呼了。
貞元元年的春天,李懷光的處境比此前任何時候都更加窘迫和艱難。
三月下旬,河中大将呂鳴嶽秘密與馬燧聯絡,準備率部投誠。
不料事情洩露,李懷光旋即屠殺了呂鳴嶽全家。
雖然呂鳴嶽的行動沒有成功,但此事對原已四分五裂的河中人心顯然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不久,馬燧進軍寶鼎(今山西萬榮縣西),在陶城(今山西永濟市西北)一帶擊敗李懷光軍,斬首萬餘級。
四月中旬,馬燧與渾瑊在長春宮會師,再次大破李懷光軍。
河中諸将眼看官軍連戰皆捷、兵勢強盛,遂紛紛歸降。
李懷光知道自己大勢已去,但為了再撐一些時日,便向部衆詐稱:自己願意歸降朝廷,隻是需要一些時間準備進貢的财帛。
李懷光采用的這個“拖”字訣,表面上看不過是在苟延殘喘,實際上他的用意并沒有這麼簡單。
因為他知道此時此刻,德宗朝廷的日子也不見得比他好過多少。
雖然朝廷軍在戰場上節節勝利,但是日漸龐大的軍費開支早已讓帝國财政不堪重負,再加上自去年以來大範圍的旱災蝗災,更是讓帝國财政雪上加霜。
所以,德宗朝廷究竟有沒有足夠的财力繼續進行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争,其實還是個未知數。
職是之故,李懷光就有理由跟朝廷窮耗。
多耗一天,朝廷的财政就多一分壓力,等到無力承受了,就有可能主動赦免李懷光。
而李懷光等的就是朝廷對他的赦免。
可想而知,如果是李懷光主動投降,那他的地盤和兵權就會被朝廷徹底剝奪,頂多隻能得到一個有名無實的閑職,到頭來還是逃脫不了溫水煮青蛙的命運。
可如果是朝廷主動赦免李懷光,那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朝廷不僅不能剝奪他的兵權,而且為了安撫他,還要把馬燧等人打下的地盤還給他。
到那時候,李懷光就仍然是個擁兵一方的封疆大吏。
所以,盡管此時的李懷光已經日暮途窮,可他并沒有完全絕望。
他相信——最終妥協的人很可能不是他,而是德宗李适。
正如李懷光所預料的那樣,到了這一年六月,帝國财政就再次拉響了警報。
負責向軍隊提供糧饷的财政官員們紛紛請求德宗赦免李懷光,因為國庫馬上就要見底了! 時任鳳翔節度使的李晟得知情況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