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帝師李泌
關燈
小
中
大
朱泚敗亡,長安光複,德宗接下來要對付的人當然就是李懷光了。
早在長安光複之前,德宗就已經下了一道诏書,曆數李懷光的種種罪惡,同時極力褒揚朔方将士的忠貞。
在诏書中,德宗宣稱,念在李懷光過去對社稷有功的份上,可以赦免他的死罪,但是他擔任的太尉、中書令、河中、朔方及諸道節度使和觀察使等職,卻要全部罷免,另授予太子太保之職;其麾下所轄兵馬,命軍中将士推舉一個功高望重的人來統領,一旦這個人推選出來,朝廷立刻授予旌節。
诏書雖然很早就發布了,但總要派一個人去宣诏才行,否則李懷光也看不到。
回到長安的當天,德宗就迫不及待地向河中派出了一個宣诏使臣。
這個人就是孔巢父。
當初去魏博傳達中央精神,其實孔巢父是非常盡心盡責的,要不是那個該死的田緒興兵作亂,魏博的安定團結就實現了,他也不至于被搞得那麼難堪。
為此,孔巢父一直感到很遺憾。
此次河中之行,他發誓一定要做得漂亮一點,把上次丢掉的臉面掙回來。
可是,孔巢父萬萬沒料到——他這次非但沒把臉面掙回來,反而還把小命弄丢了。
一到河中,孔巢父就擺出了一副特别嚴肅的公事公辦的樣子,把猛人李懷光的嚣張氣焰一下子鎮了下去。
在孔巢父同志的浩然正氣面前,李懷光自慚形穢,趕緊脫掉身上的官服,“素服待罪”。
見此情景,李懷光的左右将士都忍不住長籲短歎。
雖然他們并不支持李懷光造反,但畢竟跟着他出生入死好多年了,現在看他一世功名毀于一旦,都不免替他惋惜。
通常情況下,受诏官員“素服待罪”其實不過是作作姿态,除非皇帝要将此人砍頭或流放,否則負責宣诏的特使是要請對方把官服重新穿上的。
換句話說,待罪官員作這個姿态,目的是表明自己的悔過之意;而朝廷特使同樣也要作姿态,目的是表明朝廷的寬宏大量。
不管這個受诏官員最終命運如何,反正這套官場太極都是要打一打的,這才是上道的表現。
可令人遺憾的是,這個孔巢父偏偏很不上道。
人家李懷光乖乖把官服脫了,隻等他一番好言勸慰,再把官服穿上,沒想到這位孔兄理都不理,連正眼也沒瞧李懷光一下。
這就有點過分了。
就算李懷光過去的官職都被免了,人家現在好歹也是從一品的太子太保,你孔巢父什麼官?小小給事中,區區正五品,你有什麼資格跟李太保擺譜? 面對這個很不上道的特使,李懷光的左右不禁都有些怒火中燒。
緊接着,這個不上道的特使又作出了更加讓人無法容忍的舉動——他居然當場召集衆将,命他們立刻貫徹天子诏令,推舉一個人出來取代李懷光。
完了。
孔巢父就這樣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
要知道,诏書雖然是這麼寫的,但你的任務僅止于傳達,并不涉及執行。
何況這道诏書本來就是得罪人的,你念完诏書趕緊走人就沒事了,何苦充這個冤大頭呢?這不是引火燒身、自尋死路嗎? 孔巢父話音剛落,李懷光的左右立刻炸開了鍋,旋即拔刀出鞘,沖上去把這個不識時務的中央特使砍成了一攤肉泥,連帶着把跟他一起來的宦官也砍了。
李懷光冷冷地看了一眼血肉模糊的孔巢父,慢條斯理地穿上官服,然後向左右将士下達了一個命令。
這個命令就八個字——操練士卒,嚴守城池! 他要跟朝廷幹到底了。
李懷光縱容手下殘殺中央特使的消息很快就傳回了長安。
德宗又驚又怒。
很顯然,李懷光知道朝廷的真正意圖是想溫水煮青蛙——先解除他的兵權,給他一個閑職,等到時機成熟,再找個借口把他幹掉! 所以,李懷光不上這個當。
既然軟的不行,德宗也隻好來硬的,跟李懷光刀兵相見、一決雌雄! 但是說說容易,真的要開打,李懷光麾下的朔方軍卻始終是德宗的一大顧慮。
盡管相當一部分朔方将士心系李唐,不願追随李懷光造反,可仍舊忠于李懷光的部衆也不在少數。
朝廷要想剿滅這支軍事力量,其難度肯定要比對付朱泚大得多。
一連數日,德宗為此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七月下旬,有個朝野矚目的重要人物從地方上奉诏回到了朝廷,德宗精神
早在長安光複之前,德宗就已經下了一道诏書,曆數李懷光的種種罪惡,同時極力褒揚朔方将士的忠貞。
在诏書中,德宗宣稱,念在李懷光過去對社稷有功的份上,可以赦免他的死罪,但是他擔任的太尉、中書令、河中、朔方及諸道節度使和觀察使等職,卻要全部罷免,另授予太子太保之職;其麾下所轄兵馬,命軍中将士推舉一個功高望重的人來統領,一旦這個人推選出來,朝廷立刻授予旌節。
诏書雖然很早就發布了,但總要派一個人去宣诏才行,否則李懷光也看不到。
回到長安的當天,德宗就迫不及待地向河中派出了一個宣诏使臣。
這個人就是孔巢父。
當初去魏博傳達中央精神,其實孔巢父是非常盡心盡責的,要不是那個該死的田緒興兵作亂,魏博的安定團結就實現了,他也不至于被搞得那麼難堪。
為此,孔巢父一直感到很遺憾。
此次河中之行,他發誓一定要做得漂亮一點,把上次丢掉的臉面掙回來。
可是,孔巢父萬萬沒料到——他這次非但沒把臉面掙回來,反而還把小命弄丢了。
一到河中,孔巢父就擺出了一副特别嚴肅的公事公辦的樣子,把猛人李懷光的嚣張氣焰一下子鎮了下去。
在孔巢父同志的浩然正氣面前,李懷光自慚形穢,趕緊脫掉身上的官服,“素服待罪”。
見此情景,李懷光的左右将士都忍不住長籲短歎。
雖然他們并不支持李懷光造反,但畢竟跟着他出生入死好多年了,現在看他一世功名毀于一旦,都不免替他惋惜。
通常情況下,受诏官員“素服待罪”其實不過是作作姿态,除非皇帝要将此人砍頭或流放,否則負責宣诏的特使是要請對方把官服重新穿上的。
換句話說,待罪官員作這個姿态,目的是表明自己的悔過之意;而朝廷特使同樣也要作姿态,目的是表明朝廷的寬宏大量。
不管這個受诏官員最終命運如何,反正這套官場太極都是要打一打的,這才是上道的表現。
可令人遺憾的是,這個孔巢父偏偏很不上道。
人家李懷光乖乖把官服脫了,隻等他一番好言勸慰,再把官服穿上,沒想到這位孔兄理都不理,連正眼也沒瞧李懷光一下。
這就有點過分了。
就算李懷光過去的官職都被免了,人家現在好歹也是從一品的太子太保,你孔巢父什麼官?小小給事中,區區正五品,你有什麼資格跟李太保擺譜? 面對這個很不上道的特使,李懷光的左右不禁都有些怒火中燒。
緊接着,這個不上道的特使又作出了更加讓人無法容忍的舉動——他居然當場召集衆将,命他們立刻貫徹天子诏令,推舉一個人出來取代李懷光。
完了。
孔巢父就這樣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
要知道,诏書雖然是這麼寫的,但你的任務僅止于傳達,并不涉及執行。
何況這道诏書本來就是得罪人的,你念完诏書趕緊走人就沒事了,何苦充這個冤大頭呢?這不是引火燒身、自尋死路嗎? 孔巢父話音剛落,李懷光的左右立刻炸開了鍋,旋即拔刀出鞘,沖上去把這個不識時務的中央特使砍成了一攤肉泥,連帶着把跟他一起來的宦官也砍了。
李懷光冷冷地看了一眼血肉模糊的孔巢父,慢條斯理地穿上官服,然後向左右将士下達了一個命令。
這個命令就八個字——操練士卒,嚴守城池! 他要跟朝廷幹到底了。
李懷光縱容手下殘殺中央特使的消息很快就傳回了長安。
德宗又驚又怒。
很顯然,李懷光知道朝廷的真正意圖是想溫水煮青蛙——先解除他的兵權,給他一個閑職,等到時機成熟,再找個借口把他幹掉! 所以,李懷光不上這個當。
既然軟的不行,德宗也隻好來硬的,跟李懷光刀兵相見、一決雌雄! 但是說說容易,真的要開打,李懷光麾下的朔方軍卻始終是德宗的一大顧慮。
盡管相當一部分朔方将士心系李唐,不願追随李懷光造反,可仍舊忠于李懷光的部衆也不在少數。
朝廷要想剿滅這支軍事力量,其難度肯定要比對付朱泚大得多。
一連數日,德宗為此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七月下旬,有個朝野矚目的重要人物從地方上奉诏回到了朝廷,德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