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宰相的快意恩仇

關燈
年六月,宰相崔祐甫病逝。

    楊炎頓時心中竊喜,因為崔祐甫一死,就再也沒人替劉晏說話了。

     不久,楊炎就暗中授意自己的死黨、時任荊南節度使的庾準上疏指控劉晏,說他自從被貶到忠州後就滿腹牢騷,經常埋怨天子,而且還與附近藩鎮暗通款曲,此外又在本州大肆招兵買馬,頗有起兵反抗朝廷的迹象。

     庾準是劉晏的頂頭上司,德宗很容易就采信了他的控辭,加上楊炎又在他耳邊拼命煽風點火,德宗遂痛下決心,于這年七月派遣宦官前往忠州,秘密将劉晏缢殺,并将其妻兒老小全部流放嶺南。

    事後,為了掩人耳目,楊炎又建議德宗發布了一道賜劉晏自盡的诏書。

     然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楊炎瘋狂複仇的行徑還是被天下人看在了眼裡。

     劉晏無辜被誅後,朝野輿論一片嘩然,紛紛替他鳴冤叫屈。

     最先作出反應的是淄青節度使李正己。

     去年,他卑躬屈膝地向朝廷獻錢三十萬缗,不料卻熱臉貼上了冷屁股,心裡一直憤憤不平,總想找機會出出這口惡氣。

    如今,朝廷在劉晏這件事上做得這麼不地道,李正己當然要挺身而出,充當一回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正義之士了。

     他旋即上疏德宗,對朝廷的做法提出了嚴正的抗議和強烈的譴責,同時要求德宗公布事實真相,嚴懲殺人兇手。

     對李正己這一聲吼,德宗置若罔聞,可做賊心虛的楊炎卻吓得差點尿了褲子。

     這就好比某梁上君子夜入暗室,盜得寶貝在手,轉身欲走之際,忽然燈火大亮,滿屋子站滿了圍觀群衆,這賊不活活吓死才怪。

     楊炎自以為整死一個劉晏,不關别人鳥事,沒想到卻一下子觸犯了衆怒。

     怪隻怪他太低估劉晏的影響力了——這些年劉晏兢兢業業為國理财,其成績實在引人注目,所以積累了相當高的威望。

    現在,朝野輿論的矛頭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楊炎,不管他走到哪裡都有人在背後戳脊梁骨,這滋味實在是不太好受。

     怎麼辦? 事情都做下了,人也已經殺了,難不成叫楊炎公開忏悔主動辭官,或者揮刀自刎以謝天下? 不,這是不可能的。

     唯一推卸責任的辦法,就是找個人來背這口黑鍋。

     但是,人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楊炎情急之下抓來消災避禍的這塊擋箭牌,居然是當今聖上李适!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二月,為了轉移輿論的矛頭,楊炎派遣了一批心腹前往各地,向諸鎮的頭頭腦腦們解釋說:“劉晏之所以獲罪被誅,完全是因為他當年依附奸臣、謀立獨孤氏為後的結果,皇上對他深惡痛絕,才會把他除掉,實在沒有别的原因。

    ”毫無疑問,楊炎在這裡犯了一個低級錯誤,一個絕對不可饒恕的錯誤! 普天之下,他找誰來背這口黑鍋都沒問題,可他偏偏腦子進水,把皇帝拉出來擋槍子兒,這不是在找死嗎? 馬上就有人向德宗密奏,說:“炎遣五使往諸鎮者,恐天下以殺劉晏之罪歸己,推過于上耳。

    ”(《舊唐書·楊炎傳》)楊炎之所以派遣五路使者前往諸鎮,就是擔心天下人把殺劉晏的罪名歸到他頭上,所以才把罪過全推給了皇上。

     這下麻煩大了。

     德宗剛開始還不太相信,趕緊派宦官到淄青找李正己求證,結果很遺憾——反饋回來的消息和密奏内容一模一樣。

     德宗李适勃然大怒。

     自古以來,隻有皇帝抓人來當替罪羊,哪有臣子抓皇帝來當擋箭牌的?這該死的楊炎真是活膩了! 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從這一刻開始,德宗就已經下定了除掉楊炎的決心。

    隻是由于這一年春,河北諸鎮因繼承人問題屢屢跟朝廷叫闆,德宗分身乏術,才不得不暫時擱置了這件事。

     雖然暫時還留着楊炎,但必須馬上找一個人來制約他的權力。

     德宗随後找到的這個人,就是中唐時期赫赫有名的奸相——盧杞。

     建中二年二月初六,德宗改任楊炎為中書侍郎,同時任命盧杞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從此,德宗日漸倚重盧杞,基本上把楊炎給冷凍了。

     此時的德宗當然不會知道,重用盧杞将成為他帝王生涯中最大的一道分水嶺。

     ——在過去的兩年中,德宗李适憑借自己盛年即位的一腔熱情赢得了一個漂亮的開局,但是自從盧杞上台以後,那些令人鼓舞、令人欣慰的大好局面就一去不複返了,取而代之的,将是一連串令他刻骨銘心的痛苦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