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樂園 “逼遷上皇”事件
關燈
小
中
大
和公主是不一樣的,女兒和女兒也是不一樣的。
當初在興慶宮的時候,玉真就算不說話,就那麼靜靜地陪自己坐着,李隆基也會有一種閑逸和心安的感覺。
可如今,萬安和鹹宜好像生怕沉默會帶來尴尬,所以一天到晚不停地對着他說話,搞到最後大家都很累。
萬安和鹹宜并不知道,有些東西是靠靜默傳達的,而有些東西就是被很多話一點一滴沖淡掉的。
要知道甜的感覺,嘗一滴蜜就夠了,不需要一缸蜜;可要是把一滴蜜摻進一缸水裡,你還會覺得甜嗎? 可惜萬安和鹹宜不懂。
不懂的人也包括她們的兄長李亨。
他把四方貢獻、山珍海味一堆一堆地搬進了甘露殿,說是要孝敬父皇,可李隆基什麼也吃不下。
他常常看着那些人間珍馐獨自發笑。
當了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李隆基頭一回領悟到,有時候美味佳肴并不是讓人吃的食物,而是讓人看的裝飾品。
是的,它們就是裝飾品。
它們被李亨一堆一堆地搬進來,然後堆成了一個大大的“孝”字。
這個字難道不是讓人看的嗎? 李亨送來的東西越來越多,可李隆基的食量卻一天比一天小。
後來,李隆基斷了葷腥,專門茹素。
再後來,李隆基就什麼東西也不吃了。
不要誤會,這個七十六歲的老人并不是鬧什麼絕食抗議。
通常一個人鬧絕食,肯定有什麼非達到不可的目的,可對于風燭殘年、心如死灰的李隆基來講,餘生中還能有什麼非達到不可的目的呢? 沒有了。
李隆基告訴身邊的人,也告訴李亨,自己素來崇信道教,所以現在決定修煉“辟谷”,以求長生不老。
李亨當然知道辟谷是道教的一種修煉方式,可他分明發現——父親是在以辟谷的名義絕食! 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從太上皇宣布辟谷的那天開始,他的健康狀況就每況愈下了,各種疾病紛至沓來,迅速吞噬着他衰老的身體。
父親為什麼要絕食? 答案很簡單——他不是在求長生,而是在求速死! 父親為什麼要速死? 李亨很自然地想起了一句老話:哀莫大于心死。
父親的心死了嗎? 李亨沒有勇氣去面對這個問題。
他隻能在“逼遷上皇”事件發生後,想方設法去滿足父親的一切需求。
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個“一切”事實上隻能是外在的物質需求,無法包括心靈需求。
是的,李隆基最渴望得到的快樂、幸福、尊嚴、自由,李亨通通無法給予。
因為,這些東西恰恰是李亨奪走的。
所以,與其說李亨是在向父親盡孝,還不如說他是在補償。
而盡孝和補償是大不相同的。
盡孝是你需要什麼我給你什麼,補償隻是我想給你什麼才給你什麼,二者絕不可畫上等号。
換句話說,盡孝的目的是為了讓老人開心,可補償的目的卻是為了讓自己安心,這能一樣嗎? 太上皇剛剛遷入甘露殿的時候,李亨當然也時常去問安,因為所謂的“晨昏定省”就是古人規定的孝道的主要内容之一。
老人家因絕食而患病後,李亨就去得更勤了。
不過沒過多久,李亨自己也病倒了,并且病情還很不讓人樂觀。
他隻好派遣宦官代他去向上皇問安。
從此,李亨纏綿病榻的時間要比上朝理政的時間多得多。
在卧病的日子裡,李亨想了很多事情。
最主要的,當然還是強迫太上皇離開興慶宮這件事。
李亨越想愧疚越深,同時也生出了些許悔悟。
他覺得,罪魁禍首就是該死的宦官李輔國! 要不是這閹宦一再撺掇并且最後把生米做成了熟飯,自己也不一定下得了這個決心。
像李輔國這種人實在該殺,留着終究是個禍害! 然而,李亨對李輔國的殺機卻隻能停留在意淫階段,始終無法付諸行動。
不是他不想動,而是他不敢動。
原因很簡單,禁軍都掌握在李輔國手裡,李亨怎麼動?雖說李輔國的兵權也是李亨給的,但是想收回來卻沒那麼容易。
因為經過這些年的經營,禁軍幾乎已經成了李輔國的私人武裝。
有道是縣官不如現管,禁軍将士早就被李輔國通過各種手段收拾得服服帖帖。
毫不誇張地說,如今他們敬畏宦官李輔國已經遠甚于敬畏天子李亨! 一想起逼遷上皇那天,李輔國悍然帶着六軍将領一身素服前來逼宮的情景,李亨無論何時都會覺得四肢發冷、全身打戰。
什麼叫太阿倒持? 就在那一刻,李亨深刻體驗了這句成語所包含的意味。
李亨一直以為李輔國隻是自己手裡的一把刀,可事到如今他才發現,原來自己握着的竟然是刀刃,而刀柄卻赫然握在李輔國的手裡。
是的,刀柄握在李輔國的手裡。
刀柄握在李輔國的手裡……
當初在興慶宮的時候,玉真就算不說話,就那麼靜靜地陪自己坐着,李隆基也會有一種閑逸和心安的感覺。
可如今,萬安和鹹宜好像生怕沉默會帶來尴尬,所以一天到晚不停地對着他說話,搞到最後大家都很累。
萬安和鹹宜并不知道,有些東西是靠靜默傳達的,而有些東西就是被很多話一點一滴沖淡掉的。
要知道甜的感覺,嘗一滴蜜就夠了,不需要一缸蜜;可要是把一滴蜜摻進一缸水裡,你還會覺得甜嗎? 可惜萬安和鹹宜不懂。
不懂的人也包括她們的兄長李亨。
他把四方貢獻、山珍海味一堆一堆地搬進了甘露殿,說是要孝敬父皇,可李隆基什麼也吃不下。
他常常看着那些人間珍馐獨自發笑。
當了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李隆基頭一回領悟到,有時候美味佳肴并不是讓人吃的食物,而是讓人看的裝飾品。
是的,它們就是裝飾品。
它們被李亨一堆一堆地搬進來,然後堆成了一個大大的“孝”字。
這個字難道不是讓人看的嗎? 李亨送來的東西越來越多,可李隆基的食量卻一天比一天小。
後來,李隆基斷了葷腥,專門茹素。
再後來,李隆基就什麼東西也不吃了。
不要誤會,這個七十六歲的老人并不是鬧什麼絕食抗議。
通常一個人鬧絕食,肯定有什麼非達到不可的目的,可對于風燭殘年、心如死灰的李隆基來講,餘生中還能有什麼非達到不可的目的呢? 沒有了。
李隆基告訴身邊的人,也告訴李亨,自己素來崇信道教,所以現在決定修煉“辟谷”,以求長生不老。
李亨當然知道辟谷是道教的一種修煉方式,可他分明發現——父親是在以辟谷的名義絕食! 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從太上皇宣布辟谷的那天開始,他的健康狀況就每況愈下了,各種疾病紛至沓來,迅速吞噬着他衰老的身體。
父親為什麼要絕食? 答案很簡單——他不是在求長生,而是在求速死! 父親為什麼要速死? 李亨很自然地想起了一句老話:哀莫大于心死。
父親的心死了嗎? 李亨沒有勇氣去面對這個問題。
他隻能在“逼遷上皇”事件發生後,想方設法去滿足父親的一切需求。
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個“一切”事實上隻能是外在的物質需求,無法包括心靈需求。
是的,李隆基最渴望得到的快樂、幸福、尊嚴、自由,李亨通通無法給予。
因為,這些東西恰恰是李亨奪走的。
所以,與其說李亨是在向父親盡孝,還不如說他是在補償。
而盡孝和補償是大不相同的。
盡孝是你需要什麼我給你什麼,補償隻是我想給你什麼才給你什麼,二者絕不可畫上等号。
換句話說,盡孝的目的是為了讓老人開心,可補償的目的卻是為了讓自己安心,這能一樣嗎? 太上皇剛剛遷入甘露殿的時候,李亨當然也時常去問安,因為所謂的“晨昏定省”就是古人規定的孝道的主要内容之一。
老人家因絕食而患病後,李亨就去得更勤了。
不過沒過多久,李亨自己也病倒了,并且病情還很不讓人樂觀。
他隻好派遣宦官代他去向上皇問安。
從此,李亨纏綿病榻的時間要比上朝理政的時間多得多。
在卧病的日子裡,李亨想了很多事情。
最主要的,當然還是強迫太上皇離開興慶宮這件事。
李亨越想愧疚越深,同時也生出了些許悔悟。
他覺得,罪魁禍首就是該死的宦官李輔國! 要不是這閹宦一再撺掇并且最後把生米做成了熟飯,自己也不一定下得了這個決心。
像李輔國這種人實在該殺,留着終究是個禍害! 然而,李亨對李輔國的殺機卻隻能停留在意淫階段,始終無法付諸行動。
不是他不想動,而是他不敢動。
原因很簡單,禁軍都掌握在李輔國手裡,李亨怎麼動?雖說李輔國的兵權也是李亨給的,但是想收回來卻沒那麼容易。
因為經過這些年的經營,禁軍幾乎已經成了李輔國的私人武裝。
有道是縣官不如現管,禁軍将士早就被李輔國通過各種手段收拾得服服帖帖。
毫不誇張地說,如今他們敬畏宦官李輔國已經遠甚于敬畏天子李亨! 一想起逼遷上皇那天,李輔國悍然帶着六軍将領一身素服前來逼宮的情景,李亨無論何時都會覺得四肢發冷、全身打戰。
什麼叫太阿倒持? 就在那一刻,李亨深刻體驗了這句成語所包含的意味。
李亨一直以為李輔國隻是自己手裡的一把刀,可事到如今他才發現,原來自己握着的竟然是刀刃,而刀柄卻赫然握在李輔國的手裡。
是的,刀柄握在李輔國的手裡。
刀柄握在李輔國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