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的手段

關燈
邺城慘敗無疑給剛剛恢複了一點元氣的唐帝國再度造成了重創。

     帝國要再花幾年時間,才能集結這麼多兵馬,籌集這麼多錢糧,打這麼一場大規模的平叛戰役? 沒有人知道答案。

     不是不會算這筆賬,而是不敢算。

     很顯然,這場始料未及的失敗令肅宗李亨至為心痛,也讓朝野上下失望已極。

    所以,肯定要有人來擔這個責任。

     當然了,觀軍容使魚朝恩是不會擔這個責任的,他想都沒想就把黑鍋扣在了郭子儀頭上。

    魚朝恩很早就在嫉妒郭子儀的軍功,看他很不順眼,這回剛好抓他當替罪羊。

     魚朝恩回京之後,就日夜不停地在李亨耳邊唠叨,說兩軍剛剛交戰,他就親眼看見郭子儀率先逃跑了,若不追究郭子儀的責任,無以正朝廷綱紀。

     郭子儀沒有辯駁,他願意背這個黑鍋。

     原因很簡單,魚朝恩是天子跟前的紅人,若得勝還朝,功勞自然歸他;如今戰敗,責任也自然是九大節度使的。

    而郭子儀身為九大節度使之首,他不背這個黑鍋,還有誰能背,還有誰肯背? 乾元二年七月,肅宗把郭子儀從洛陽前線召回長安,讓李光弼取代他的朔方節度使之職,并表示要讓李光弼擔任天下兵馬元帥。

    李光弼很敏感也很謹慎地提議,還是派一個親王來當元帥,自己當副職就可以了。

    肅宗聽了很滿意,随即任命趙王李係(李亨次子)為天下兵馬元帥,李光弼為副元帥。

     郭子儀就這樣被解除了所有職務。

    他離京的那一天,朔方将士們涕泣不已,紛紛攔在道上不讓他走。

    郭子儀強忍眼淚,對他們說:“我今天是要替一個離京的朋友餞行,暫時還不走。

    ”将士們信以為真,讓開了一條路。

    郭子儀立刻揮鞭,頭也不回地疾馳而去。

     郭子儀走後,其兵權全部轉移到了李光弼手上。

     也就是說,此時的李光弼已經成了帝國的王牌部隊——朔方軍的一把手。

     不過,兵權固然可以在一兩日内移交,可朔方将士的軍心卻沒那麼容易移交。

     李光弼深知,郭子儀這些年為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且寬仁待衆,深受朔方将士擁戴,如今因邺城之敗而背了黑鍋,又被自己一朝取代,朔方将士必然不服。

    雖然朝廷授予了自己朔方節度使之職,但這并不等于他會自動獲得将士們的擁戴。

    換句話說,要想當朔方軍的老大,不僅要憑朝廷的一紙任命狀,更要憑自己的本事和手段! 為了防範朔方将士在他進駐洛陽接管軍隊時耍什麼花樣,李光弼不敢在白天公開進城,而是滿懷警惕地帶着五百河東騎兵,在某個深夜悄悄進入了洛陽。

     李光弼赴任後,立刻大刀闊斧地進行整頓,接連頒布了一道道嚴厲的軍令。

    數日之間,洛陽守軍的軍容煥然大變,無論是士卒的精神面貌,還是營壘的布局結構,甚至連旗幟插在什麼地方,都鮮明地刻上了李光弼的烙印。

     郭子儀治軍向來以寬仁著稱,而李光弼治軍則以嚴整見長。

    現在新官上任三把火,李光弼更是要處處表現出與郭子儀的不同。

     如此一來,将士們自然是越發懷念郭子儀,也越發排斥李光弼了。

     就是這種普遍的排斥情緒,差點激起了一場兵變。

     當時,朔方軍的左廂兵馬使張用濟駐守在河陽,李光弼傳檄讓他到洛陽晉見。

    張用濟本來就對李光弼心存抵觸,後來聽說他到洛陽赴任時還玩了一下手段,頓時大發牢騷:“朔方軍又不是叛軍,李光弼居然乘夜而入,為何疑心到這種地步?” 現在,李光弼忽然召他晉見,張用濟自然是滿腹狐疑。

     他懷疑,李光弼很可能聽說了他那些牢騷怪話,所以就想拿他開刀,殺一儆百。

     思慮及此,張用濟決定抗命。

    他馬上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