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生靈的真實世界 ——北野勇作《模型龜卡美麗》解說
關燈
小
中
大
處的線索就足以依稀推測出“大概如此”的結論。
但我不會在這裡透露。
我反倒認為“絕不揭曉世界的全貌”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的卡美麗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它在逼近世界之謎核心的同時,對它的費解之處也能坦然接受。
那是它作為一隻活的模型龜的達觀,也是作為僞物的達觀。
雙重的達觀給這本小說帶來了一種難以言說的溫情。
假如卡美麗不是這樣一個理想的糊塗鬼角色,《模型龜卡美麗》的世界恐怕已經被毀滅,被還原成“大海”了吧。
我們時常會忘記溫厚的品性,認為“世界必須是如此這般的”。
然而世界往往并非如此這般。
當我們擺架子太久而疲憊不堪時,又會嘀咕一句“真沒轍”,然後和朋友們去酒館絮絮叨叨地胡扯。
我們體會到的不就是非人類的那種幸福嗎?在嘀咕“真沒轍”時,流露出的正是卡美麗的那種達觀。
虛假生靈創造出的真實世界究竟體現在哪裡呢? 那就是各種生物所組成的生态系統。
生物們有時互相捕食,有時化作構建世界的材料,有時又打破邊界而融為一體,一不小心就會回歸泥海。
乍看是個荒唐的世界,實際卻能感受到一個不可動搖的系統。
即便如此,這個系統的全貌依舊謎團重重。
能不能說這就是小說中世界的本質呢? 我們在此讨論的是存在于北野老師腦海中的生态系統。
北野老師一點點把鮮活跳動着的生靈從腦中抽了出來。
想要做到這個,還是需要一些竅門的。
“不對不對,不是造出來的,隻是讓他回想起來了而已。
”将大海變作陸地的非人類說道。
它們的話裡是不是藏着什麼秘密呢?從腦海中抽取出的生态系統在轉化為言語之後,依舊是個蠢動着的鮮活世界。
《模型龜卡美麗》一書中,溫情與殘忍、幽默與恐怖都難舍難分地結合在一起,這種感覺裡就蘊藏着鮮活的要素。
當我們擺起架子斷言“世界必須是如此這般的”時,我們就躲進了圍城的内側,在“溫情”與“殘忍”、“幽默”與“恐怖”之間畫出一條分割線。
而實際上,這些要素原本就隻是“活着”的不同側面而已。
它們本就是一體的。
把本就是一體的存在活生生地掏出來,全然一體地取出來,聽上去不是很簡單嗎?可惜,有些事情并非足夠單純就能輕易實現。
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忽地想起地下水道深處有個地鐵産卵的地點。
這個場景在《模型龜卡美麗》中給我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有一種不經意踏進大聖堂般的肅穆莊嚴。
“那是死亡之地,亦是誕生之地。
”這句話寫得一點都沒錯,那裡簡直就是世界的深淵之底。
在那生與死交織的凄美場景中,我們的卡美麗毫不客氣地一口咬住了地鐵的卵。
它的理由是“因為看上去很好吃”。
這是多麼簡潔又美妙的一句話啊。
我們的卡美麗是多麼鮮活的生靈啊。
它是多麼可愛,多麼殘忍啊。
它必須是這樣才行。
據說地鐵的卵是這樣一種東西—— “咬上去很有韌性,甚至會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同時又很柔軟。
沒有骨頭一類的硬物。
按下去會凹陷,但又有反彈回來的彈力。
” 這段話描述的不就是小說本身嗎? (北野勇作《模型龜卡美麗》解說河出文庫2016年6月)[1]鼠婦又名西瓜蟲、團子蟲等。
——譯者注。
[2]“卡美麗”的名字是将烏龜(日語發音Kame)與電影《天使愛美麗》主角的名字組合起來。
——譯者注。
但我不會在這裡透露。
我反倒認為“絕不揭曉世界的全貌”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的卡美麗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它在逼近世界之謎核心的同時,對它的費解之處也能坦然接受。
那是它作為一隻活的模型龜的達觀,也是作為僞物的達觀。
雙重的達觀給這本小說帶來了一種難以言說的溫情。
假如卡美麗不是這樣一個理想的糊塗鬼角色,《模型龜卡美麗》的世界恐怕已經被毀滅,被還原成“大海”了吧。
我們時常會忘記溫厚的品性,認為“世界必須是如此這般的”。
然而世界往往并非如此這般。
當我們擺架子太久而疲憊不堪時,又會嘀咕一句“真沒轍”,然後和朋友們去酒館絮絮叨叨地胡扯。
我們體會到的不就是非人類的那種幸福嗎?在嘀咕“真沒轍”時,流露出的正是卡美麗的那種達觀。
虛假生靈創造出的真實世界究竟體現在哪裡呢? 那就是各種生物所組成的生态系統。
生物們有時互相捕食,有時化作構建世界的材料,有時又打破邊界而融為一體,一不小心就會回歸泥海。
乍看是個荒唐的世界,實際卻能感受到一個不可動搖的系統。
即便如此,這個系統的全貌依舊謎團重重。
能不能說這就是小說中世界的本質呢? 我們在此讨論的是存在于北野老師腦海中的生态系統。
北野老師一點點把鮮活跳動着的生靈從腦中抽了出來。
想要做到這個,還是需要一些竅門的。
“不對不對,不是造出來的,隻是讓他回想起來了而已。
”将大海變作陸地的非人類說道。
它們的話裡是不是藏着什麼秘密呢?從腦海中抽取出的生态系統在轉化為言語之後,依舊是個蠢動着的鮮活世界。
《模型龜卡美麗》一書中,溫情與殘忍、幽默與恐怖都難舍難分地結合在一起,這種感覺裡就蘊藏着鮮活的要素。
當我們擺起架子斷言“世界必須是如此這般的”時,我們就躲進了圍城的内側,在“溫情”與“殘忍”、“幽默”與“恐怖”之間畫出一條分割線。
而實際上,這些要素原本就隻是“活着”的不同側面而已。
它們本就是一體的。
把本就是一體的存在活生生地掏出來,全然一體地取出來,聽上去不是很簡單嗎?可惜,有些事情并非足夠單純就能輕易實現。
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忽地想起地下水道深處有個地鐵産卵的地點。
這個場景在《模型龜卡美麗》中給我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有一種不經意踏進大聖堂般的肅穆莊嚴。
“那是死亡之地,亦是誕生之地。
”這句話寫得一點都沒錯,那裡簡直就是世界的深淵之底。
在那生與死交織的凄美場景中,我們的卡美麗毫不客氣地一口咬住了地鐵的卵。
它的理由是“因為看上去很好吃”。
這是多麼簡潔又美妙的一句話啊。
我們的卡美麗是多麼鮮活的生靈啊。
它是多麼可愛,多麼殘忍啊。
它必須是這樣才行。
據說地鐵的卵是這樣一種東西—— “咬上去很有韌性,甚至會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同時又很柔軟。
沒有骨頭一類的硬物。
按下去會凹陷,但又有反彈回來的彈力。
” 這段話描述的不就是小說本身嗎? (北野勇作《模型龜卡美麗》解說河出文庫2016年6月)
——譯者注。
——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