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的盒子

關燈
李月婷譯 這本小說是由一名在一所被稱作“健康道場”的療養院與病魔作鬥争的二十多歲的年輕男子以書信的形式寫給他的好朋友的。

    我想,這種以書信形式寫的小說應該比迄今為止報紙連載的小說更鮮為人見吧。

    因此,讀者在讀前四五節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情節有點兒混亂,但是,因為書信的形式也具有很濃的現實感,所以,從很久以前,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日本國内,這種書信的方式就受到了很多讀者的青睐。

     關于“潘多拉的盒子”這個話題,我會在明天小說的第一回寫到,因此,就沒必要在這裡提前寫了。

     這是有些簡慢的開場白,但是,以這樣簡慢的方式來做開場白的男子寫的小說往往出奇的有趣! 正劇開始 第一幕 你千萬不要誤解。

    我一點兒沮喪也沒有。

    收到你寫來的滿是安慰的信,我先是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緊接着卻不禁羞得滿臉通紅,情緒異常的不穩定。

    我這麼說,你也許會生氣,但是我讀了你的來信後,着實感到“陳舊迂腐”。

    告訴你,新的序幕已經拉開,而且是我們的祖先從未經曆過的全新的序幕。

     這種迂腐的作态難道不是僞裝出來的嗎?因為這些大體上都是謊言。

    我,現在,對于我自己肺部的疾病,一點兒也不在意。

    疾病什麼的,已經被我忘得一幹二淨了。

    不僅僅是疾病,所有的事情我都已經忘了。

    我來到這所“健康道場”,并不是因為戰争結束後突然覺得生命變得珍貴,想要養好身體,為了有一天能出人頭地或是出于其他目的,也并不是因為想要盡早治好病,讓父親安心、讓母親高興的感人至深、令人敬佩的孝心;但是,也絕對不是因奇奇怪怪的自暴自棄而來到這個偏僻的地方。

    将一個人的行為逐一附上說明不就是陷入了陳舊“思想”的錯誤之中嗎?勉強的說明,往往都是以虛妄的牽強附會結束。

    理論的遊戲已經太多了,所有的概念并不能一言而盡。

    因此,我想說的是我來到這所“健康道場”是沒有任何理由的。

    某一天、某個時刻,聖靈悄悄潛入了我的胸膛,眼淚流過我的臉頰,我獨自哭泣了許久,在此期間,身體突然變得輕快起來,頭腦也無比的清醒和透明,從那時候起,我變成了另外一個男子(在此之前它一直是隐藏着的),于是,我立即對母親坦白說:“我咯血了。

    ”後來,父親為我選擇了這所位于山腰的“健康道場”。

    事實上也就這麼點兒事。

    某一天,某個時刻,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樣說你總該明白了吧?是那一天喲,是那一天的正午,用宛如奇迹般的天籁之聲哭泣着說道歉的那個時刻。

     從那天起,我就總覺得自己像是乘上了一艘新造的大船。

    這艘船到底要駛向何方,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到現在我還恍如在夢中;可是,船卻已順利離岸。

    這條航線仿佛是世界上從未有人航行過的處女航線,僅這件事,我雖然恍恍惚惚但是能預感得到。

    不過,現在,我僅僅是受到了這艘全新大船的迎接,随着命運的航線向前航行。

     但是,請你不要誤解。

    我絕對沒有變得絕望而空虛。

    船隻的起航,不管是什麼性質的起航,一定是受到了某種微弱的期待的感召。

    這是從遠古時代開始就未曾改變的人的本性之一。

    你一定聽說過希臘神話中“潘多拉的盒子”這個故事吧?正因為打開了本不該打開的盒子,疾病、悲哀、妒忌、貪婪、猜疑、陰險、饑餓、憎惡等所有邪惡的蟲子都爬了出來,它們遮蔽了整個天空,嗡嗡嗡地飛來飛去。

    從此以後,人類不得不永遠陷入不幸之中。

    但是,在盒子的一角,卻留下了一顆罂粟種子般大小的發光的石頭,在這顆石頭上隐約地寫着“希望”二字,這就是那個故事。

     第二幕 這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決定了的。

    人類是不可能産生絕望的。

    人類常常會被希望所欺騙,但是,同樣也會被“絕望”所欺騙。

    讓我們誠實地暢所欲言吧。

    人類跌入了無底深淵,雖然在苦苦掙紮,但是最終也會在某個時刻搜尋到那一縷希望之光。

    這是繼潘多拉的盒子以來,由奧林匹斯衆神所決定的事實。

    無論是樂觀論還是悲觀論,那些端着架子進行不知是什麼的演說、氣勢淩人的人都被留在了岸上,我們這艘新時代的大船卻搶先一步順利地揚帆起航,沒有任何阻礙。

    這就好似植物的藤蔓的蔓延一樣,是超越意識的天生的向陽性。

     讓我們從此以後真正地停止那種任意把人當作不安分者而進行譴責的裝腔作勢的言論吧!那樣做隻會讓這個不幸的世界變得更加陰郁。

    越是譴責他人的人反倒越在暗地裡做壞事。

    雖說這次戰争又失敗了,但是,如果沒有那些在匆忙之中捏造暫且逃避的搪塞之詞、企圖掩飾真相的政治家的話還好,正是因為那種愚蠢的掩飾才使日本走向毀滅的,真心地希望他們今後能真正重視這一點。

    如果重蹈覆轍的話,也許他們都會變得臭名昭著,在全世界的範圍内。

    讓我們都不要說大話,做個更直爽和更單純的人吧!新造的大船已經完全駛向了海洋。

     即便是我,到現在也還會有極其痛苦的回憶。

    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樣,我自從去年春天初中畢業時,就因發高燒引起了肺炎。

    足足有三個月卧床不起,也因此未能參加高中的入學考試。

    好不容易可以起床行走了,卻仍然持續低燒,醫生懷疑是胸膜炎。

    就在整日在家無所事事打發無聊的光陰之中,我又錯過了今年的考試。

    從那時起,我就沒有了繼續升學的心情,但是對于未來該如何安排,我眼前一片迷茫,僅僅隻是整日在家裡遊手好閑。

    對此,我也未曾向父親解釋過什麼,對母親也隻是沒有做過有傷體面的事情。

    你沒有過失學的經曆可能無法體會到,那完全是痛苦的地獄。

    那個時候,我就一個勁地在田地裡拔草。

    做這種效仿農民的事,僅僅是為了掩飾體面。

    就如你所知道的那樣,我家房子的後面有一塊大約一百坪[1]的田地。

    在很早以前,這塊地不知什麼原因,好像是用我的名字進行了登記。

    其實也并不完全是因為這個原因,我隻要一踏進這塊田地,就覺得有種從周圍的壓迫中稍稍逃離出來的輕松感。

    這一兩年來,我仿佛成了這塊田地的主人。

    我給這塊田地拔草,或者在身體所能承受的範圍内翻土,為番茄搭支架,我想:做這些事情也許多少能為糧食增産做些貢獻吧!就這樣一天天地在自欺欺人中度過。

    但是,你知道嗎?總有一塊不安的黑雲萦繞在我的内心深處,無論怎樣都揮之不去。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今後,我又将會有怎樣的境遇呢?應該不會有什麼大的波折吧?但是,這樣不就如同不足為取的廢人一般了嗎?一想到這些,我就不禁茫然不知所措。

    該如何是好,我似乎完全摸不着方向。

    并且,像我這樣散漫地活着的人,僅僅是在一味地給别人添麻煩,完全沒有任何意義,想到此,我就痛苦得不得了。

    像你這樣優秀的人大概是無法理解的,“自己活着是在給别人添麻煩。

    我是一個多餘的人”。

    這種痛苦的回憶在這個世界上恐怕是沒有的吧! 第三幕 但是,你知道嗎?在我繼續沉浸在這種任性、陳腐、愚蠢的煩惱之中時,世界的風車已經以讓人目不暇接的速度不停地旋轉起來了。

     在歐洲,納粹黨被颠覆;在亞洲,繼比島[2]決戰之後,又發生了沖繩決戰、美機對日本内地的轟炸。

    雖然我對軍隊作戰之事知之甚少,但是,我有着年輕而敏感的直覺,并且這種直覺是值得信賴的。

    對于一個國家的動蕩不安、危機,我能夠立即果斷地感知。

    沒有任何理由,僅僅是直覺。

    自今年初夏開始,這種敏銳的直覺便感應到了從未有過的海嘯的聲音,我被深深震撼了。

    但是,我卻對此也束手無策,隻有驚慌。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田裡的工作上。

    在夏日的暴曬下,我一邊念念有詞,一邊掄起沉重的鋤頭翻着田裡的土地,然後,移栽上甘薯苗。

    那時,為何每天都如此拼命地在田地裡勞作,即便到現在我也不是很清楚。

    我也曾有過這樣的日子:我怨恨自己這無用的身體,并想狠狠痛擊它,這多少有些自暴自棄的心情吧,每每掄起又放下鋤頭之時,我便如低聲呻吟般地重複,“死吧!去死吧!死吧!去死吧!”我移植了六百株甘薯苗。

    晚飯的時候,父親對我說:“田裡的工作也适可而止吧。

    對你的身體來說似乎有些勉強了。

    ”随後的第三天深夜,半睡半醒之中,我便開始吭吭吭地不住地咳嗽了起來,期間,感覺到有東西在肺部隆隆作響。

    我馬上意識到我可能已經不行了,一下子完全醒了過來。

    我在一本書上讀到過:咯血前肺部會隆隆作響。

    在我趴着的時候,突然有股液體一下子湧了上來。

    我嘴裡含着這股有腥臭味兒的液體,小跑着去了廁所。

    果然是血。

    我在廁所站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并沒有再次咯血。

    我蹑手蹑腳地來到廚房,用鹽水漱了口,又洗了洗臉和手,便回到了卧室。

    為了不發出咳嗽聲,我屏住呼吸靜靜地躺在床上,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我出奇的鎮靜,就像是從很早以前我就一直在等待這個夜晚的降臨,我的腦海中甚至浮現出了“夙願”這個詞。

    明日還是默默地繼續田裡的勞作吧。

    沒有辦法,我是一個除此之外再沒有任何生存價值的人,我必須明白自己的本分。

    唉,像我這樣的人真應該哪怕早一天死去都好。

    趁現在,拼命使喚自己的身體,為糧食的增産貢獻微薄的力量,之後便從這個世界消失,減輕國家的負擔,這樣做也許會比較好。

    這也總算是像我這種無用的病人為社會服務的一種方式吧。

    唉,真想早點兒死去。

     于是,第二天早上,我比平時早起了一個小時,迅速疊好了被子,早飯也沒吃就直接去了田裡。

    就這樣,我拼命地投入到了田裡的勞作之中。

    現在想來,這一切宛如地獄的噩夢一樣。

    當然,我當時是打算到死也不把自己的病情告訴任何人的。

    不讓任何人知道,悄悄地讓病情快速惡化。

    事實上,這種想法恰恰就是所謂的堕落思想。

    當天夜裡,我悄悄潛入廚房,喝了整整一大碗的燒酒。

    深夜,我再次咯血了。

    突然間醒了過來,我輕咳了兩三聲,血一下子就湧了上來。

    這次連跑到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我推開玻璃門,光着腳跑到庭院中吐了起來。

    血從喉嚨裡不斷往上湧,感覺眼睛、耳朵也仿佛噴出了鮮血。

    在吐了大約兩杯的量後,血止住了。

    為了不讓人發現,我用木棍兒把沾滿血的土壤翻過來,正在這時,傳來了空襲警報。

    那時覺得,那是日本,不對,應該說是世界的最後一次夜間空襲。

    昏昏沉沉中,我爬出了防空洞,這時已是八月十五日的清晨,天空已經微微發白了。

     第四幕 但是,那天我還是去了田裡。

    聽到這裡,恐怕就連你也會苦笑的吧?但是,你知道嗎?對于我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小事。

    我是真的覺得除此之外我再沒有應該采取的态度了。

    總之,無論如何都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了。

    不斷地茫然失措之後,我下決心以一名農民的身份死去,這不就是在那種情況下應該做出的結論嗎?在自己親手耕種的土地上,像一名農民那樣倒地而亡就是我的夙願。

    唉,我什麼都不在意,隻希望早點兒死去。

    經曆頭暈、發冷、冷汗淋漓的苦痛之後,我好像正在慢慢地失去意識,當我正仰天躺在茂密的豆田中時,母親突然來叫我了。

    “趕緊洗洗手和腳,去你父親的卧室。

    ”一貫微笑着說話的母親,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神色異常嚴肅。

     我在父親卧室的收音機前坐了下來。

    正午時分,我悲痛地哭了,眼淚流過臉頰,一道不可思議的光線射入我的身體。

    我仿佛踏入了另外一個世界,又仿佛是乘上了一艘搖搖晃晃的大船,等我猛然間恢複意識的時候,我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我了。

     我雖然沒有自負地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視死生如一的境地,但是,死也好,生也罷,不都是一樣的嗎?無論是哪個,都同樣的難熬。

    那些不顧一切地急急求死的人大多是裝腔作勢的人。

    我至今為止所受的苦痛不過是欲掩飾自己的體面而所承受的辛苦罷了。

    這種迂腐的裝腔作勢應該也是僞裝出來的吧。

    在你的信中有“悲痛的決意”這句話,可是,“悲痛”這個詞令現在的我總是想起演技低俗的男演員的表情。

    這哪是悲痛啊,這已然是虛假的表情了。

    船已經順利離岸了,并且,船隻的起航應該隐藏着某種朦胧的希望。

    我已經不再沮喪,也不在意肺部的疾病了。

    收到你這封寫滿同情的來信,實在是不知所措。

    我現在什麼也不去想,隻打算把自己的命運托付在這艘船上,讓它随波逐流吧!那天,我立刻向母親坦白了,以一種連自己都覺得很意外的平靜的心情坦白了。

     “我昨晚咯血了,前一天晚上也咯血了。

    ” 沒有任何理由,也并不是突然覺得生命變得珍貴了,隻是因為到昨天為止的勉強的僞裝消失了而已。

     父親為我選擇了這所“健康道場”。

    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樣,我的父親是一名數學教授。

    他對于數字的計算也許還算擅長,但對于金錢卻似乎從未有過準确的估量。

    因為家裡一向很貧困,我也不可能奢望奢侈的療養生活。

    這是所簡樸的“健康道場”,僅這一點就完全與我契合。

    我沒有任何的不滿。

    六個月後我就似乎已經痊愈了,從那以後也再沒有咯血,甚至連血痰都沒有。

    我已經完全忘了生病的事。

    “忘記疾病是疾病痊愈的捷徑”,這所道場的場長這樣說道。

    他是個有點兒奇怪的人;總之,是一個為結核療養病院起名為健康道場,應對戰争中糧食和藥品的供應不足,發明了獨特的疾病鬥争法,激勵了許多入院患者的人。

    反正,這是一所不同尋常的醫院,光那些有趣之事就多如牛毛,下次再慢慢向你道來。

     關于我的事情,你真的無須太過擔心。

    你自己也要保重。

     昭和二十年八月二十五日 健康道場 一 今日就按照約定向你描述目前我所在的這所健康道場。

    從E市乘巴士大約一小時的車程,在一處叫作“小梅橋”的地方下車,然後再換乘其他巴士。

    不過“小梅橋”離道場已沒有多少距離了,與其等換乘的巴士,還不如走着去比較快。

    隻有大概十條街的距離,來道場的人大抵都是從此處步行而來的。

    從“小梅橋”沿着右邊是綿延群山的柏油公路南行約十條街,來到山腳的一扇石頭小門前,從此處開始,成排的松樹綿延至山腰。

    在這些成排松樹的盡頭,可以看到兩棟房屋的屋頂。

    那裡就是接收我的被稱為“健康道場”的奇特的結核病療養院。

    療養院分為新館和舊館兩棟。

    舊館比較簡陋,但新館是一所極其漂亮而又明亮的房屋。

    在舊館中積累了相當多鍛煉經驗的人會陸續搬至新館。

    但是,我因為身體比較結實,受到了特殊的待遇,從一開始就住進了新館。

    我的房間,是從道場正門進去右手邊的第一個門——“櫻花間”。

    “新綠間”啦,“百鳥間”啦,“向日葵間”啦,各個病房都被命名了獨特的美麗的名字。

     “櫻花間”有十張榻榻米大小,并且是一間稍呈長方形的西式房間。

    房間内并排着四張床頭朝南、極為結實的木床,我的床鋪在房間的最裡側。

    枕邊的大玻璃窗下,有一個十坪左右大小、名為“少女池”(這個名字實在不敢恭維)的明亮而又清澈的水池,可以清楚地看到有鲫魚和金魚在水裡遊來遊去。

    對于我的床鋪的位置,我也沒有任何不滿。

    說不定這還是最好的位置呢。

    床是木制的大床,雖然沒有簡陋的彈簧,卻格外牢固,兩側帶有抽屜和擱闆,即使将身邊所有的東西都放進去,也還有空餘的抽屜。

     向你介紹一下同一個病房的前輩們吧。

    我的旁邊是大月松右衛門先生。

    人如其名,他是一位人品高尚、很有涵養的中年大叔,據說是東京的報刊記者。

    妻子早逝,現在家中隻剩兩個人,除了他還有一個已到适婚年齡的女兒,女兒也随他一道從東京遷移到了這所健康道場附近的鄉村,她時常來此探望寂寞的父親。

    這位父親大體上都是沉默不語的。

    他平時雖然是個寡言少語的人,但有時也會突然變成令人恐懼的決策家。

    大緻是人格高潔之士。

    雖感覺其身有仙風道骨之處,但總覺得還未确切地知曉。

    漆黑的胡須甚是氣派,但是眼睛似乎近視得非常厲害,鏡片後面發紅的小眼睛很沒有神氣。

    圓圓的鼻頭像是不斷湧出汗來似的,他總是接連不斷地拿毛巾用力擦拭,因此,鼻頭就像要滴血般通紅通紅的。

    但是,他閉上眼睛思考的時候,卻有一種威嚴感。

    說不定他還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呢。

    他的綽号叫“越後獅子”。

    我雖然不清楚綽号的由來,但也覺得非常貼切。

    松右衛門先生好像也并不是那麼讨厭這個綽号,也有人說這個綽号是由他自己提議的,但事情的真相卻無從得知。

     二 在他旁邊的是木下清七先生,是一名泥瓦匠。

    目前二十八歲,仍是單身。

    他是健康道場一等一的美男子。

    膚色白皙,鼻梁高高的,眉清目秀,的确是一名極好的男子。

    但是,走路的時候他總是踮起腳尖、輕扭着屁股,如果他能把這種走法改掉就好了。

    他到底為何會用這種走法呢?是不是覺得這種走法頗有節奏感呢?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他似乎知道很多流行歌曲,但最擅長的好像是“都都逸”[3]這種俗曲。

    我已經聽過五六次了。

    松右衛門先生總能閉着眼默默地聆聽,而我卻無法保持平靜的心情。

    淨是些諸如“積攢多如富士山巒那樣的錢,每天隻花五十錢”之類愚蠢而又沒有任何意義的歌曲,讓人除了默不作聲就别無他法了。

    并且,也有滿腹牢騷的“都都逸”,這同樣也很差勁。

    歌曲中也摻雜了猶如戲劇台詞般的内容。

    哎喲、哥哥、怎樣怎樣等等,實在是讓人聽不下去啊。

    但是,他一次最多唱兩首歌,雖然他似乎想繼續多唱幾首,但松右衛門先生不允許他再唱。

    兩首歌一結束,“越後獅子”就會睜開眼,說道:“已經夠了吧?”有時還會再添上一句:“有害于身體健康。

    ”是唱歌的人的身體承受不了,還是聽歌的人的身體承受不了,這就不是很清楚了。

    但是,這位清七先生絕對不是什麼壞人。

    他好像也喜歡俳句,晚上睡覺前,他會向松右衛門先生展示各種各樣最近的作品,詢問其感想,但“越後獅子”并不作答,清七先生便會變得十分沮喪,迅速地躺下,那個時候的他,确實很可憐。

    清七先生似乎很尊重“越後獅子”。

    這位英俊的男士的綽号叫作“活惚舞[4]”。

     占據他旁邊床鋪的是西脅一夫先生。

    據說是郵政局局長或是幹其他什麼工作的人。

    他三十五歲。

    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人。

    他那恬靜嬌小的妻子時常會來此探望他,然後,兩個人便會低低地說着什麼,像是一幅恬靜的畫卷。

    “活惚舞”也好,“越後獅子”也好,他總是善解人意般地努力不去看他們。

    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用心良苦。

    西脅先生的綽号是“筆頭草”,可能是因為他身材瘦長吧!雖然他不是什麼美男子,但卻非常文雅,身上有股學生氣,腼腆的微笑非常有魅力。

    我常常在想,這個人若是住在我的旁邊該有多好呀。

    但一到深夜,他總會發出奇怪的呻吟聲,這又讓我覺得幸虧他不住在我的旁邊。

    到此和我同一病房的前輩們也大緻介紹完了,那麼,接下來,我就這所道場特殊的療養生活向你稍作彙報吧。

    首先,我寫一下我們每日的作息時間表: 早上六點:起床;七點:吃早餐;上午八點至八點半:屈伸鍛煉;八點半至九點半:摩擦;九點半至十點:屈伸鍛煉;十點:場長巡視(周日隻是指導員巡視);十點半至十一點:摩擦;十二點:吃午飯;下午一點至兩點:講演(周日是慰問廣播);兩點至兩點半:屈伸鍛煉;兩點半至三點半:摩擦;三點半至四點:屈伸鍛煉;四點至四點半:自然;四點半至五點半:摩擦;六點:吃晚飯;七點至七點半:屈伸鍛煉;七點半至八點半:摩擦;八點半:報告;九點:睡覺。

     三 就像之前提到過的那樣,據說在戰争中被燒毀的醫院也相當多,而且,就算沒有遭受災害,卻仍因為物資不足或是人手不足而關閉的醫院也不在少數;因此需要大批長期住院的結核病患者,特别是像我這樣不太富裕,已經達到了失去容身之所的境地的患者。

    幸好這附近幾乎沒有受到敵機的襲擊,靠着地方上兩三家有實力的慈善家,又得到了當局的贊助,對位于山腰的原縣立療養院進行了擴建,并聘請了現在的田島博士,形成了現在這所不依靠物資的、獨立的結核病療養院。

    我想,隻要大緻看一下這份作息時間表,就能了解到這裡的生活與普通療養院是有很大區别的,這裡正在試圖做到舍棄醫院或者患者等觀念。

     在這裡,院長被稱為場長,副院長及以下的醫生們被稱為指導員,護士被稱為助手,而我們這些入院患者則被稱為補習生。

    據說這些都是田島場長的提議。

    自從田島先生受聘來此,療養院的内部機構全都煥然一新,對患者也實施了獨特的治療法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績,據說這已成為醫學界關注的焦點。

    因為他頭發全掉光了,看起來像五十來歲的人,但其實他還隻是個三十多歲的單身漢,又瘦個又高,還有點兒駝背,并且,不苟言笑。

    秃頭的人一般都是五官端正,田島先生也是個臉白淨而可愛、外貌典雅的人。

    然而,這似乎也是秃頭之人所獨有的如貓般陰暗、難以親近的樣子,令人畏懼。

    每天上午十點,這位場長都會帶領着指導員、助手在場内巡視,每當那個時候,整個道場一片寂靜。

    補習生們在場長面前都顯得非常老實,但在背地裡卻偷偷叫他的綽号——清盛[5]。

     那麼,接下來我就再稍微詳細地向你說明一下這所道場平日的活動吧。

    所謂屈伸鍛煉,簡言之,就是手腳和腹肌的運動。

    如果詳細地一一道來,你肯定會覺得無趣的吧,所以還是籠統地隻說一下要點吧。

    在床上仰面躺成一個“大”字,先依次運動手指、手腕、胳膊,然後收腹、放松,此處需要艱苦練習,也是屈伸鍛煉的重中之重。

    接下來,再進行腿部運動,舒展、放松腿部的各處肌肉,就這樣,一組鍛煉就大緻完成了。

    做完一遍後,再次從手部運動重複開始,在三十分鐘内,隻要還有時間就必須不停地重複做下去。

    就像前面所列的時間表上所寫的那樣,上午兩次、下午三次,每日都要鍛煉,所以一點兒也不輕松。

    從目前的醫學常識來看,結核病患者做這種運動,似乎是相當危險的事,但是,這也是因戰争中物資不足而誕生的全新療法之一。

    在這所道場之中,确實是越是熱衷于此項運動的人,康複得越是快一些。

     接下來就稍微寫一下摩擦活動吧。

    這似乎也是道場所特有的。

    而且,這是那些性格爽朗的助手的任務。

     四 摩擦時所用的刷子的毛,僅比理發時所用的硬毛刷子的毛稍微軟一點兒。

    因此,剛開始時,用這種毛刷摩擦會覺得非常痛,皮膚的這兒或那兒甚至因不敵摩擦而出現一個個疙瘩。

    不過一般用一周的時間就能習慣了。

     一到摩擦的時間,這群快樂的助手便各自分工,依次輪流給所有的補習生進行摩擦。

    在小小的金屬臉盆中放入疊好的毛巾,用水把毛巾浸透後,把刷子按在毛巾上汲水,然後用刷子“沙沙”地開始摩擦。

    原則上要全身摩擦。

    不過,進場後的第一周光摩擦手和腳,此後便改為摩擦全身。

    側身而卧着,先是手,其次是腳、胸部、腹部,而後翻身躺下,再摩擦另一側的手、腳、胸部、腹部、後背、腰。

    一旦習慣後,便會覺得非常舒服。

    尤其是擦背時的感覺,簡直是妙不可言。

    助手中既有非常出色的,也有非常笨的。

     不過,這些助手的事還是留着以後再寫吧。

     道場的生活,可以說是在屈伸鍛煉和摩擦這兩項運動中度過的。

    戰争雖然結束了,但是物資不足的情況仍未得到改善,暫且以此來表示與疾病作鬥争的決心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除此之外,還有從下午一點開始的講演,四點的自然,以及從八點半開始的報告等等。

    所謂講演,指的就是場長、指導員或來道場視察的各界名士等輪流通過麥克風講話。

    這些内容由安裝在室外走廊各要點的擴音機傳到我們的房間,我們則坐在床上靜靜地聆聽。

     據說在戰争中曾因擴音機電力不足無法使用而暫時停止過講演,但戰争結束後,電力緊張的情況有所改善而又立即恢複了講演。

    最近,場長也在講授像日本科學發展史這樣的課題。

    可以說他的講演非常高明,用平淡的語調簡明扼要地解說了我們祖先的辛勞。

    昨天,他就杉田玄白的《蘭學事始》進行了講演。

    玄白他們首次翻看西洋書籍時,對于怎麼做、如何翻譯一概不知——“就像是乘着一艘沒有船尾和船舵的船隻出海,在汪洋大海之中沒有任何依靠,隻能愣愣地、呆呆地随波逐流”。

    此處講得相當好。

    關于玄白他們的苦心,中學時教曆史的木山岡茂先生也曾教授過,但是現在的感受卻與那時截然不同。

     岡茂講的淨是一些“玄白并不是所看到的那種麻子臉”之類的無聊事。

    總之,這位場長每天的講演,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

    周日則會以播放唱片代替講演。

    我雖然并不是很喜歡音樂,但一周隻聽一次的話,感覺也還不錯。

    在播放唱片的間歇,有時也會播放助手們的原聲歌曲,不過,聽這種歌曲,與其說是很開心,還不如說這讓我焦慮不安、無法平靜。

    但是,似乎這種節目在其他補習生中最受歡迎。

    清七先生等人,總會眯着眼睛認真地聆聽。

    我想,他應該也非常期待播放滿腹牢騷的“都都逸”之類的歌曲吧。

     五 下午四點的自然指的是安靜時間。

    在這個時間,我們的體溫會升至最高,身體很乏、情緒焦躁、異常煩悶,為了讓各位按自己的情緒随意活動而留出了三十分鐘的自由時間,但是,大多數的補習生在這段時間裡隻是靜靜地橫躺在床上。

    順便說一下,在道場裡,除了夜晚的睡眠時間,其餘時間是絕對不允許在床鋪上蓋被子的。

    白天,一直都不蓋毛毯或其他任何物品,隻穿着睡衣囫囵地睡在床上,不過,一旦習慣了,便會有一種清潔之感,反而覺得非常舒适。

    晚上八點半的報告指的是對當天世界局勢的報道。

    仍然是通過走廊的擴音機,由值班的辦事員用令人擔心又緊張的語調報道各類新聞。

    在這個道場裡,讀書就不用說了,就連讀報都是被禁止的。

    也許是因為埋頭苦讀會影響身體吧。

    我想即使僅在此期間,能從糾纏不休的思念的洪水中逃離,隻堅信新的起航這一件事,簡單地暢遊生活,也并不是一件壞事。

     隻是,給你寫信的時間很少,這一點着實有些難辦。

    我一般都是在吃完飯後,匆忙拿出信紙寫信,但想寫的事情又很多,這封信也是花了兩天的時間才寫完的。

    不過,随着對道場生活的适應,我應該能夠逐漸變得擅長利用短暫的時間吧。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我似乎已經變成了一名樂天居士。

    我沒有什麼要擔心的。

    我已經忘記了所有的一切。

    順便介紹一下,我在這所道場中的綽号叫“雲雀”。

    其實是個非常無聊的名字。

    好像是因為我的名字——小柴利助——“小柴”有時候聽起來像是“小雲雀”的樣子[6],所以才給我起了這麼一個綽号。

    這并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

    剛開始的時候,我總覺得挺讨厭、很丢臉、接受不了,但是,最近的我對任何事情都很寬容,所以即便有人叫我“雲雀”,我也會爽快地答應。

    你明白了嗎?我已經不是以前的小柴了。

    現在,我是這所健康道場裡的一隻雲雀。

    我啾啾地歌唱着,叽叽喳喳地喧鬧着。

    所以,也請你抱着這種想法來讀我以後的來信。

    請不要皺眉說我是個輕浮的人之類的。

     “雲雀。

    ”就連現在這裡的一名助手,也正在窗外用尖細的嗓音叫着我的綽号。

     “什麼事?”我平靜地回答。

     “在做事嗎?” “嗯,是的。

    ” “要努力哦。

    ” “好的。

    ” 這番對答,你是否能明白呢?這是這所道場裡的打招呼的方式。

    按照規定,助手和補習生在走廊上擦肩而過時,是必須打招呼的。

    雖然不清楚這是從何時開始的,但絕不是這裡的場長規定的,肯定是那些助手想出來的。

    過于開朗,像男孩子一樣難以對付,是這裡的護士們共有的氣質。

    換句話說,給場長、指導員、補習生、辦事員以及所有人依次冠上難聽綽号的,好像也是這群助手。

    這真是讓人不敢小觑。

    關于這些助手,我會進一步觀察,在下一封信中再向你做詳細彙報。

     對這所道場的概述如上。

    再見。

     九月三日 金鈴子 一 敬啟。

     進入九月之後果然不同。

    微風就像掠過湖面吹過來的一樣,非常涼爽,真如掠過湖面而來。

    蟲子的叫聲也明顯變得尖銳了。

    因為我不像你是位詩人,所以,即便秋天已至,也并沒有悲秋傷懷的情緒。

    昨天傍晚,一位年輕的助手站在窗下的水池旁邊,看到了我,便笑着說道: “告訴筆頭草,金鈴子已經開始鳴叫了哦。

    ” 聽到這話,就知道這些人已經被秋天深深感染,不由得令我心情抑郁。

    聽說這位助手以前似乎曾對我同室的西脅“筆頭草”先生表示過好感。

     “筆頭草不在。

    剛剛去了辦公室。

    ” 聽到我這樣回答,她馬上變得不高興,連說話都變得非常粗魯起來:“哎呀,是嗎?就算他不在不也挺好的嗎?雲雀,你讨厭金鈴子嗎?” 聽到她如此莫名其妙的回擊,我實在是無法理解,事實上是茫然不知所措。

     我總覺得這位年輕的助手有很多令人難以理解的地方,從很早以前,我就開始注意她了。

    她的綽号叫“小麻”。

     今天就順便再向你介紹一下其他助手的綽号吧。

    在之前的信中,我曾提到過這些助手有令人不敢小觑之處,她們會依次給各位男士冠上難聽的綽号。

    不過,補習生們也毫不示弱,也全部用綽号來稱呼她們,雙方可謂是平分秋色。

    不過,補習生們想出的綽号,不管怎麼說,還是對女性心存照顧,多少有些手下留情。

    因為名字叫三浦正子就叫她小麻,這個綽号沒什麼特别的含義。

    竹中靜子就叫她小竹,這是最沒創意的一個綽号,極為平凡。

    此外,戴眼鏡的一位助手,本想叫她“凸眼金魚”,但為了略表委婉,我們稱呼她為“金魚”。

    有位助手長得很瘦,因此稱呼她為“脂眼鲱”。

    有一位因為總是一副落寞的神情,因此稱呼她為“灰茶”。

    這些名字也許都還算比較好,都比較委婉客氣。

    還有一位,本來人就長得很醜,還成天塗着通紅的眼影,化着奇怪的濃妝,因此我們稱呼她為“孔雀”。

    原本是為了愚弄她而稱呼她為孔雀,但是她本人卻反而頗為得意,也許反倒漸漸增加了自信:“對呀,我就是孔雀。

    ”完全沒有起到諷刺的效果。

    如果是我的話,我就稱呼她為仙女。

    她總不至于這麼想吧:“對呀,我就是仙女。

    ”除此之外,還有“馴鹿”“蟋蟀”“偵探”“洋蔥”等各種各樣的綽号,都已經相當陳舊了。

    不過,有一個叫“霍亂”的綽号,起得真是相當高明。

    這是一位長着寬臉盤兒、滿臉紅光的助手,的确會令人聯想起紅鬼的臉,不過,同樣是為了表示委婉客氣避開尴尬,根據“鬼患霍亂[7]”的俗語而起了“霍亂”這個綽号,構思實在巧妙。

     “霍亂。

    ” “什麼事?”她若無其事地回答。

     “要努力哦。

    ” “好的。

    ”她精神十足地回答道。

    被“霍亂”催着努力實在是令人吃不消的。

    不單是她,這裡的助手們,雖然有些粗暴,但似乎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

     二 在補習生中最受歡迎的是竹中靜子,我們叫她小竹。

    她絕對不算是美女,隻是一位身高約五英尺二英寸[8]、胸部豐滿、皮膚有點兒黑、威嚴莊重的女性罷了。

    她的年齡不是二十五歲就是二十六歲,總之年齡似乎相當大。

    不過,這個人的笑臉很有特點。

    這也許是她最受歡迎的首要原因。

    大大的眼睛隻要一笑起來眼角就會上揚,這樣一來反倒眯成一條縫。

    而她潔白的牙齒,則令人感到格外清爽。

    她長得很高挑,與護士的白制服非常相稱。

    此外,非常能幹可能也是她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總之,有着非常機靈的、敏捷利落地處理工作的技巧,借用“活惚舞”的話來說——簡直堪稱日本的“第一賢妻良母”。

    摩擦的時候,别的助手要麼與補習生閑聊,要麼互教流行歌曲,說得好聽點就是和和氣氣,說得難聽點就是磨磨蹭蹭。

    隻有小竹,即使補習生們與她攀談,她也僅僅是微笑着點點頭,仍然用熟練的手勢沙沙地進行摩擦。

    而且,摩擦的力道不強也不弱,非常高明,并且極為周到細緻,總是從容地微笑着沉默不語,從不發牢騷,也絕不說一些無聊的閑話,給人一種獨立于其他助手的感覺。

    也許正是這種疏遠、孤獨的氣質,在補習生們看來比任何其他助手都要有魅力。

    反正,非常受歡迎。

    按“越後獅子”的話說,就是“那孩子的母親肯定是個非常能幹的女人”。

    或許真的是這樣吧。

    小竹好像是在大阪出生的,因為她的話語中多少還留有一些大阪口音,這一點似乎也是相當吸引補習生們的地方。

    我從很久以前開始,隻要見到體形優美的女性,便總會聯想到大的加級魚,繼而不由得發出苦笑,然後,我隻是覺得這個人很可憐,除此之外,再沒感到有任何興趣。

    比起有氣質的女子,我更喜歡可愛的女孩。

    小麻就是一個嬌小可愛的女孩。

    我還是對那位某些地方令人無法理解的小麻最感興趣。

     小麻十八歲。

    據說從東京府立女子學校中途退學後便馬上來到了這裡。

    她臉圓圓的,皮膚白白的,長睫毛下的大眼睛眼角稍稍下移,并且,眼睛總是吃驚似的睜得溜圓溜圓的,因為這樣,額頭上也出現了皺紋,使狹窄的額頭變得越發狹窄了。

    她總是笑得花枝亂顫。

    金牙閃閃發光。

    她似乎是一直想笑再也憋不住似的,“什麼事?”她使勁睜大眼睛,不管是什麼話題都要湊過去,不大一會兒工夫,她便會突然大笑起來,向前彎着身子,一邊嗵嗵地捶着肚子一邊哧哧地笑着。

    圓圓的鼻頭高高隆起,薄薄的下唇稍稍比上唇突出。

    雖不是美女,但卻異常可愛。

    她并不是一副用心工作的樣子,摩擦也相當笨拙,但就是顯得朝氣蓬勃、非常可愛,有不輸于小竹的人氣。

     三 就這一點來看,你也會覺得男人是種很奇怪的動物吧?對于不是很喜歡的女孩,會毫不客氣地冠以“霍亂”“灰茶”等這樣愚弄人的綽号,而對于喜歡的人,則想不出什麼綽号,僅僅隻是小竹、小麻這樣極其平凡的稱呼。

    哎呀,今天很荒唐,淨說了一些女孩子的話題。

    但是,今天,不知為何,就是不想說其他話題。

    可能是我陶醉在了昨天小麻“告訴筆頭草,金鈴子已經開始鳴叫了哦”這可愛的話語中,還未清醒過來吧。

    雖然她總是笑得花枝亂顫,但是,小麻也許是比其他人更加寂寞的孩子。

    不是說總是笑的人,也總是會哭嗎?不知為何,隻要一說起小麻的事情,我的語調總是變得很奇怪。

    而且,小麻似乎在向西脅“筆頭草”先生表示好感,這一點讓我有點兒受不了。

     現在,匆匆吃完飯正在抓緊時間寫這封信,但是,小麻尖細、誇張的笑聲夾雜在補習生們的笑聲中,很清晰地從隔壁的“百鳥間”傳了過來。

    到底有什麼好吵鬧的呢?真不像樣!難道都是些傻子嗎?今天的我,語調實在是有點兒奇怪。

    雖然還有很多想寫的事情,但總是被隔壁的笑聲所打擾,實在無法繼續寫下去了。

    那就稍微休息一下吧。

     終于,隔壁的吵鬧聲總算結束了,那就再稍微寫一些吧。

    總覺得那個小麻就是讓人難以理解。

    嗯,其實也沒必要特别執着于此,十七八歲的女孩子或許都是這樣的吧。

    是好人還是壞人,通過那種性格來判斷是完全看不出來的。

    我每次一碰到她,就和杉田玄白第一次翻看洋文書籍時的狀态一樣——“就像是乘着一艘沒有船尾和船舵的船隻出海,在汪洋大海之中沒有任何依靠,隻能愣愣地、呆呆地随波逐流”。

    這樣說雖然有點兒誇張,不過,這多少有些令我退縮卻是事實。

    我總感覺很不自在。

    現在,我又因為她的笑聲而中斷寫信,把鋼筆扔在一旁就橫躺在了床上,怎麼也平靜不下來,于是,我躺着向旁邊的松右衛門先生傾訴: “小麻還真是吵人。

    ”我噘着嘴說道。

     松右衛門先生泰然自若地盤腿坐在旁邊的床上,一邊用牙簽剔着牙,一邊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然後用毛巾慢慢地擦了擦鼻頭上的汗水,說道:“那孩子的母親不好。

    ” 不管什麼都推到了母親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