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降鸾傳警訊 衆俠西行滅魔威

關燈
張慧龍面門而坐,看雁秋手捧一張白箋,徘徊門外,正待轉告悟玄子,讓他進來,背門而坐的慧覺,突然大聲笑道:“秋兒,你手裡捧的什麼信?有事情怎麼不進來呢?” 松溪真人隻聽得心頭一震,暗自忖道:“武林傳說東海三俠中慧覺長老,修為功力之深,已達劍俠之境,今天看來,果是不假,他頭未回望,目未轉視,何以競知門外來人是羅雁秋?” 張慧龍正自忖想,雁秋已進了房中,他給東海三俠見過禮,又對萬裡遊龍和松溪真人見過,然後手捧信箋送給師伯。

     慧覺接過信箋,很仔細地看了一遍,臉上立時微現異樣神色,但隻不過一瞬工夫,立時恢複了鎮靜。

     慧覺把信交給松溪真人張慧龍看完後,又轉給悟玄子,不大工夫,幾個人都看完畢。

    幾人中除了羅雁秋知道綠雲是誰外,其餘的都不知這信箋上所具名的綠雲究竟是何許人物。

    慧覺當下笑道:“散浮子既被紫虛道人軟囚在逍遙山莊,應早日設法救他出來,此事不知張道長作何打算?” 松溪真人合掌道:“為我們武當派與雪山、崆峒的門戶紛争,緻拖累你們東海三俠,貧道為此晝夜難安。

    ” 慧覺道:“紫虛道人野心本大,志在所有武林同道,并非隻圖貴派而已,所謂拖累,亦即自保,張道長大可不必為此不安,當前課題,旨在救人,如能雙管齊下,寓破敵于救人之中則更佳妙。

    ” 張慧龍、呂九臯一齊合掌,道:“隻聆一語,即可窺得胸中玄機,煩請作主運籌,以決勝于千裡之外。

    ” 慧覺合掌還禮道:“和尚怎敢僭越,還請張道長主籌施令,凡遣派我兄弟之處,定當盡力以赴。

    ” 張慧龍搖頭道:“貧道已久聞大師才博古今,胸羅萬象,既承降助一臂,還望看在武林蒼生份上,不要再推辭才好。

    ” 慧覺大笑道:“一語錯出,惹禍不小,暫行一試,下不為例。

    ” 說罷,略一沉吟,又道:“旬前貧僧晤苦因大師于東海無極島上,得蒙指點玄機,謂玄陰叟蒼古虛已允諾傾全力助紫虛道人,達到稱霸江湖野心。

    雪山派目前實力,無可諱言,再加蒼古虛這個老魔頭,助纣為虐,更是如虎添翼,如不得一二奇人之助,則縱然聯合天下武林同道,恐亦難抵得蒼古虛絕代武學。

    ” 說此一頓,眼光落在雁秋臉上。

     羅雁秋正聽得入神,大和尚忽然停住不說,要想追問,又不敢啟齒,心中甚感焦急。

     慧覺目光移掃全場一周後,繼續說道: “天下能制得玄陰叟蒼古虛的奇人恐隻有東西雙仙了,但東海無極島空空大師,早已返極樂;天山梅花谷清心神尼,是否也證大道,恐當代隻有三兩個人知得,這三兩個人,如非她親傳弟子,亦必是為她守護禅關的人。

    ” 說到這裡,羅雁秋心中突感一陣小鹿頂撞般地亂跳,慧覺幾句話使他憶起魯西遇的白衣女來,等一下師伯如問起綠雲來曆,實在無法回答,不說不行,說了又違背答應過人家,永不對人談起的誓言,心中一陣惶惶難安,臉上也紅了起來。

     慧覺看了他一眼,繼續說道:“不過,據苦因大師說,那蒼古虛現正值閉關期間,百日之内,沒法出手,剛看了秋兒送呈函箋所說,一時觸動靈機,趁那玄陰老怪關期未滿之際,我們不妨先挫敵一陣銳氣,就我等之中選得數人,兼程趕往大雪山,救助天南劍客,另集全力先把雪山、崆峒兩派在川東大巴山中所建築基業,一鼓蕩平,免得日後西行大雪山十二連環峰時,多一層後顧之憂。

    ” 慧覺一席話,聽得呂九臯、張慧龍不住點頭,問題在人手上調派不易,西上大雪山十二連環峰,無疑如闖龍潭虎穴一般,非有絕世武功,難以去得,否則就去得回不得了。

     幾經研讨,才決定由萬裡遊龍呂九臯和東海三俠中慧覺長老,帶着羅雁秋、淩雪紅,奔赴大雪山救人。

     張慧龍、悟玄子、萬永滄及傷勢痊愈的雲夢雙俠、江南神乞等六人,帶着小乞俠諸坤、鐵書生肖俊、歐陽鶴、梁文龍、嚴燕兒、黑羅漢三寶和尚等六人,共計十二人,趕往大巴山愁雲崖。

     武當山三元觀中,留下一萍生、一心大師和傷勢未愈的追風俠秃頭勝衛,以及羅寒瑛、餘栖霞、玉虎兒、萬翠蘋等,南天叟則聽其自處。

     分遣既定,約定次日即由慧覺、呂九臯帶着雁秋和淩雪紅先行起程,三日後,張慧龍等二批人,再奔愁雲崖。

     當日夜晚三元大殿中,高燒着四支粗如兒臂的紅燭,武當三老,及尚、柳、華、悟玄子、一萍生等,都在大殿列隊送别。

     慧覺、呂九臯告辭了送行的諸人,帶着淩雪紅、羅雁秋飄然出觀。

     四人剛下得七星峰,突聞長空一聲雕鳴,一隻碩大青雕破空直下,落在淩雪紅的面前。

     淩姑娘望望雁秋,又望望慧覺,似想說話,但她卻始終未開得口。

     慧覺看一對小兒女,聯肩站在晚色裡,山風吹得他們衣袂飄動,果然是兩棵玉樹,一對明珠。

    微笑着對倆人道:“你們兩個不妨乘雕趕路,我們要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大雪山十二連環峰去。

    ” 說完話,又轉臉對萬裡遊龍笑道:“那大青雕是空空大師養的神物,足可馱他們倆人同行,咱們也該走一步啦。

    ” 萬裡遊龍縱聲大笑,和慧覺聯袂而起,這兩位武林中頂尖人物,輕功造詣,都在踏雪無痕,登萍渡水的化境,但見兩條人影閃處,人已達十丈之外,轉瞬間消失不見。

     倆人走後,淩雪紅回顧着雁秋,低聲笑道:“大師伯的太乙氣功已達淩空虛波,踏風飛行之境,他如要全力施展,那老道士絕難望其項背。

    ” 雁秋知她自幼野慣了,心目中很少看得起人,随口而出的話,并非有意,不過自己卻不能和她一樣出口傷人,微微一笑,答道:“呂老前輩的輕功雖比不上大師伯,但也算武林中難得一見了。

    ” 淩雪紅縱目四顧,隻見空山寂寂,四無人影,拉着雁秋走近靈雕,笑道: “要不是為你,我真想和他們一起步行,一較輕功高下……” 羅雁秋正待接話,突聽得三元觀來路上,響起嚴燕兒大聲的叫喊道:“紅姊姊,紅姊姊……” 邊喊叫邊飛一般對着他們停身地方跑來。

     他看雁秋和淩雪紅已停身那青雕旁邊,心中大感羨慕,歎息一聲,問道:“怎麼,你們要騎着大雕走嗎?” 雁秋笑道:“不錯,你心裡是不是也很想騎一下,飛着玩玩呢?” 嚴燕兒一臉黯然神情,答道:“我要随師父到大巴山愁雲崖去,要不然,就可以和你們一起坐在雕背上,飛到大雪山去玩玩了。

    ” 一頓,又道:“你們騎着大雕趕路,一定很快,晚走半天也不會耽誤事情。

    ” 雁秋知他說話含意,故意裝作不懂,笑道:“多留半日,原是無防,但卻沒有什麼事值得延誤時間。

    ” 嚴燕兒道:“紅姊姊答應傳我擺蓮掌,還沒有傳呢?” 淩雪紅皺眉答道:“目前哪有工夫傳你,還是等我從大雪山十二連環峰回來後,再傳你吧!” 嚴燕兒仰臉想了一陣,道:“三天後,我就要跟随師父一起到大巴山愁雲崖去,那一定要和雪山派的人動手,姊姊要不傳我擺蓮掌,我怎麼能打得過人家呢?” 說完話,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無限乞憐地望着淩姑娘。

     雁秋看他神色,似是無限怅惘,心中很感不忍,轉臉對淩雪紅笑道: “你既然答應人家,怎麼能夠撒賴。

    ” 淩姑娘瞪了雁秋一眼,又轉頭對嚴燕兒道: “擺蓮掌雖然易學,但也得一天時間,才能夠了然其中的精妙作用。

    ” 嚴燕兒無限愁苦說道:“這麼說紅姊姊是不傳我了?” 淩雪紅低頭想了一想,道:“擺蓮掌我還是傳你,不過要等我從大雪山十二連環峰回來再傳,現在先傳你一手‘移形換位’身法,這移形換位,是閃避身法中很精奧的一着,雖然不能用來克敵,但在避擊還攻之中,卻有很大妙用,将來配着我教你擺蓮掌使用,更可發揮極大威力,這‘移形換位’身法,總共隻有三個步位,你隻要慢慢地熟練了,自然能體會出其中玄機。

    ” 嚴燕兒本來十分愁苦的臉上,登時露出笑容,道:“那我現在就學,好嗎?” 淩姑娘笑着點點頭,躍下雕背,開始傳授嚴燕兒“移形換位”的身法。

     這“移形換位”身法,說起來甚是簡單,但學起來又感十分繁難,出步移位,着着蓄玄機,說很快也花了淩雪紅一個時辰以上的時間。

     這一個時辰中,可實在苦壞了嚴燕兒,他本是心地十分靈巧的人,平時磨着别人傳他武功,一學便會,今天苦學移形換位身法,竟累得他頭上汗水如雨,直到日升三竿,才算勉強學會概要。

     淩雪紅見嚴燕兒學熟了“移形換位”身法,才望着他微笑說道:“小兄弟,你實在夠聰明了,今天時間匆促,我無法再指點了,你回去後,自己再多習幾遍,就可慢慢地了然其中精意,咱們再見吧。

    ” 說完,拉着雁秋躍上雕背,一拍雕頭,那巨雕振翼而起,長頸直伸,破空急上,轉瞬間,消失在天際長空。

     嚴燕兒仰着臉,直待那青雕完全不見,才轉回身子,無精打采地回到了三元觀去。

     按下慧覺大師等趕赴大雪山十二連環峰去救人不提,且說張慧龍待慧覺等走後第三天,會同萬永滄、雲夢雙俠、江南神乞尚乾露、悟玄子,以及小一輩中的鐵書生肖俊、小乞俠諸坤、黑羅漢三寶和尚、梁文龍、嚴燕兒,老少一十二人,輕裝疾發,趕奔大巴山愁雲崖去。

     三元觀中的事,盡交由傷勢初愈的追風俠勝衛主持,好在一萍生、一心大師都留在了三元觀,防守實力并不單薄,隻有南天叟卻在張慧龍離開三元觀後第二天,向追風俠勝衛告别,勝衛堅留不住,隻得由他。

     單講松溪真人等一行離了武當山後,抄捷徑,直奔大巴山。

     十二人一進入大巴山區後,立時隐秘起一行蹤迹,他們知雪山派中的信鴿,甚是靈異,除了作通訊用外,還可監視追尋敵蹤。

    張慧龍自諸葛膽率衆侵犯武當山後,心中已感覺到不管自己如何委屈求全,也沒法謀得三派和平共存,既然事情迫到頭上,留人一步,等于自絕一步生機,因此,這位素來仁慈的出家人,心中也動了無名怒火。

     這次率衆進入大巴山,已存了一股殲殺敵人,毀其川東基業之心,故而謀敵行蹤均極慎重,想出敵意外,潛入賊巢,一擊成功。

     中午時分,幾人到了一座大森林邊,林木無際,四周卻都環繞着插天高峰,除了橫過那無際森林外,隻有來的那一條盤曲山徑,其他處均無路可通。

     尚乾露轉臉看着瘋俠,叫道:“你柳老二上一次不是來過大巴山嗎?而且還摸到了賊窩子偷喝酒,你現在該是帶路的時候了,卻站在那裡一語不發,反穿羊皮襖,裝的什麼來?” 柳夢台笑道:“這大巴山我來過倒是不錯,而且也确确實實到過愁雲崖,不過那次是由三峽入川,走的另一條路,現在我們抄捷徑,越山而來,我柳老二還不是和你老要飯的一樣糊塗。

    ” 小乞俠在師父和瘋俠說話時,已爬上了一株巨松,查看形勢,不過四周矗立的山峰都有數百丈以上高度,諸坤雖然爬上了一株十多丈高的巨松,仍是無法看得山态形勢,隻好躍下樹來,走近柳夢台,低聲說道:“瘋師叔,咱們爬上左側山峰上,看看四周山勢,也許會看出一點眉目來。

    ” 柳夢台笑道:“辦法雖不高明,但總算是唯一之策,咱們試試看吧。

    ” 說完,當先向左側一座山峰上攀去。

     小乞俠跟蹤而上,倆人一陣手攀足登,不過一刻工夫,已然爬上峰頂,舉目望去,隻見群峰連綿,無盡無止。

     遠處山峰似和雲天接在一起,瘋俠運足目力看去,也難辨認出愁雲崖的方向,不禁輕輕一歎,道:“柳老二這一回算給老要飯的抓住話把兒了!小要飯的,你這辦法不行。

    ” 說完,卻不聽諸坤回答,轉臉一看,隻見諸坤凝神南望,目光一動一動,似乎發現了什麼一般,心中暗感奇怪,順着小乞俠目光望去,隻見南方天際,日光眩耀下,隐隐現出了一點白影,流星飛矢般劃空而來,不大工夫,已可看出是一隻白鴿。

     柳夢台心中一動,暗自忖道:深山之中,縱有野鴿,亦必成群結隊,此鴿單獨飛行,很可能是雪山派中馴養的信鴿…… 急忙一拉諸坤,隐起身子,望着那白鴿去向。

     隻見白鴿飛近兩人停身的峰上,繞了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