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回 無心傷翠羽 奇女乘鸾尋敵手

關燈
有着和淩雪紅一樣的美麗,但在美麗中又蘊含一種秀逸出塵的氣質,兩隻大眼睛中神光閃動,潛藏了無上的威力,令人望而生畏,但是她那照人的豔光,又令人耀眼生花,心搖神馳,羅雁秋不禁一呆,低下頭,不敢再看。

     白衣女見雁秋不答自己問話,又笑着問道:“你為什麼忽然沉劍不刺呢?說呀!是不是沒聽清楚我問的話!” 羅雁秋定定神,擡頭答道:“我自知理虧,誤傷姑娘心愛鳥兒,因而中途沉劍,不敢下手。

    ” 說此停住,又低下頭。

     白衣女兩道眼神盯在雁秋臉上看了一陣,忽然臉上笑容斂去,微閉雙目,又轉過身子,淡淡答道:“你既自知理虧,我也不再深究,念你中途沉劍,打傷翠鹦鹉這件事,從此作罷。

     但我另外有一件事,你必須代我守密,遍天下男人,見過我真面目的隻你一個,你答應不許和任何人談起今天的事情。

    ” 雁秋應道:“承姑娘大量海涵,羅雁秋銘感五中,姑娘吩咐,我理應遵辦。

    ” 白衣女又緩緩轉過身子,微微一笑,道:“我們能見一面,總算有緣,這兩包回生續命散,送你留待急難時服用。

    ” 說過,左掌平伸到雁秋面前。

     羅小俠看她瑩若珊瑚的一隻玉掌中,果然放了兩個白色小紙包,伸手取過,長揖拜謝,白衣女正想喚綠雲、素月二婢入室,羅雁秋忽然想起了散浮子說過武林中續命雙寶,一是天山神尼清心的回生續命散,一是東海無極島空空大師的大還丹,白衣女自稱送自己兩包藥物是回生續命散,那自然是天山神尼了……他也沒有細想下去,既稱為神尼,當然是受過剃度的佛家弟子,眼前白衣女明明是一身俗裝,羅雁秋想到就說,立時脫口問道:“姑娘贈我回生續命散,那一定是天山神尼老前輩了,弟子有眼無珠,得罪之處,乞求神尼原諒。

    ”說着話,人卻跪拜下去。

     白衣女衣袖微拂,立時有一種極大綿柔的力量,把雁秋身子捧起,笑道:“神尼是我恩師,我是她老人家的唯一弟子。

    ” 雁秋聽得心裡覺着好笑,暗想:今天我怎麼會這樣糊塗,眼看人家一身俗裝,怎麼會是神尼本人,心裡想着不由歉意地對着白衣女一笑。

     哪知,白衣女一對大眼睛也正對着他看,這次她眼裡不是逼人神光,而是脈脈深情,兩個人一對眼光,白衣女立時别過眼去,雁秋也趕忙低下了頭。

     這一刻工夫,複室中相當寂靜,白衣女一張勻紅嫩臉上,卻有着不同變化表情,時而蹙眉,時而沉思,好像在思索決定一件極大的難題,忽然她一咬牙,粉臉變成了一片肅穆神色,對羅雁秋道:“現在,我叫綠雲把你送回原處,不過,不要忘了剛才我說過的話,不準你對任何人談起今天的事。

    ” 說完,不待雁秋回答,立時喚進來綠雲、素月二婢。

    對綠雲說道:“你把他送回原處後,立即回來,我們動身西返天山。

    ” 綠雲自是不敢追問,答應一聲,帶雁秋向外走去,羅雁秋走到複室門口,回頭一看,白衣女兩道眼光也正對他望來,四目交接,羅雁秋心裡一跳,白衣女慌忙又别過頭,但她臉上,似乎有一種依依不舍的神情。

     綠雲帶雁秋離開寺院,仍舊騎鸾,把雁秋送到呂祖廟外,雁秋跳下鸾背,正想稱謝綠雲幾句,綠雲卻搶先說道:“今日一别,不知何時才能重會,也許這一生我們再沒有見面的機會了,羅相公,的要珍重啦……” 彩鸾一聲長鳴,破空而去,一瞬間彩鸾和綠雲消失在空際。

     羅小俠似乎有着萬千感慨,白衣女絕代風儀,出塵秀逸,在他心中留下了無限的懷念,他望着綠雲和彩鸾的消失方向,呆站着出神。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蓦聽鐵書生肖俊聲音在身側響道:“秋弟,你什麼時候回來的,一個人站這裡出什麼神,那白衣女沒有責罰你吧!” 羅雁秋正要回答,突聞不遠處,又一個聲音大笑道:“我小要飯說他一定無恙歸來,你們偏都不信,那邊不是好好地站着你們五弟嗎?小要飯的陰陽八卦,向來就不落空。

    ” 羅雁秋顧不得再答肖俊問話,擡頭看,幾個人迎面跑來,第一個正是小乞俠諸坤,他後面跟着歐陽鶴、梁文龍、玉虎兒和羅家瑛、三寶和尚,大家一窩蜂似趕過來,團團圍住雁秋,問他事情經過。

     羅雁秋搖着頭,笑道:“我被那小姑娘帶去見她主人,她主人卻很和藹,并沒有責罰我,就放我回來了……” 雁秋心潔如玉,根本就不會說謊,他既不願欺騙幾位盟兄好友,可是又得遵守答應那白衣女替她保密的諾言,隻好浮光掠影地支晤過去。

     小乞俠晃着一頭蓬發,笑道:“羅兄弟,你這話牽強的使人沒法相信,是不是大巴山舊戲重演?” 羅雁秋急得一臉全變了顔色,搖着頭答道:“諸兄弟,你怎麼可以瞎猜胡說,人家是……” 他本想說是天山神尼清心的衣缽弟子,可是話到了嘴邊,又想起不對,隻好把未說出來的話又咽了回去,人卻窘态畢露尴尬異常,斜瞪着眼站那兒,說不出話來。

     鐵書生看雁秋神色,知他必有難言苦衷,為了給雁秋打圓場,轉頭對諸坤笑道:“你這小要飯的,永遠說不出一句好聽的話,什麼事,你盡在邪裡想。

    ” 說完話,望着雁秋微微一笑,幾個人一塊兒向大殿走去。

     散浮子見雁秋無恙歸來,心中亦很高興,殷殷垂訊經過,但見雁秋每次回答,臉上必帶難色,沉吟良久,才答一句,也就不再多問。

     雁秋歸來後,本該幾人就登程西返,可是因為尚乾露内腑傷勢複發,四十九天内不能用功力,大家隻好住在這座荒涼的呂祖廟中等他。

     羅雁秋心感尚乾露賜傳奪命八招之恩,暗裡把白衣女所贈回生續命散一包,和在一杯開水之中,送給江南神乞服用,尚乾露在飲用時,雖覺着這杯開水特别清香,還認為是散浮子調和了藥物,也就沒有在意。

    哪知,飲用完畢後,立時覺着不對,隻感到周身血脈加快,一股熱流由丹田直達四肢,兩個時辰之後,突覺精神百倍,紅光泛臉,心中感到奇怪,暗中試行運氣,不但不再感痛苦,而且較未受傷前尤覺暢達。

     等散浮子再替他把脈時,不由把天南劍客吓了一跳,覺着他已完全康複如常了,自然無法勸他休養到四十九天。

     第二天,散浮子、尚乾露帶着鐵書生、雁秋等離開荒廟大殿,向武當山趕去。

     經過了二十餘天行程,到了武當山下,散浮子急于要赴大雪山十二連環峰,會晤紫虛道人,執意告别,飄然而去,衆人直望他背影消失,才魚貫走捷徑繞過前山,直撲七星峰三元觀去。

     雁秋、寒瑛都是初次到這座名山,擡頭看果然雄偉秀奇,三元現建築在七星峰上,群峰環抱,翠色如畫。

    蒼松翠柏中,隐現出重重殿脊。

     幾人剛到七星峰,山凹幽谷中轉來四個道裝少年,他們一見肖俊,全都合掌為禮,然後接過去幾人坐騎。

    雁秋心想,大概這地方不能騎馬上山,寶駒雖可越峰渡澗,但總不能破壞人家規矩,遂把烏雲蓋雪寶駒,也交給那些道裝少年。

    随着鐵書生等步上了七星峰。

     峰頂上是一片數裡方圓的平地,三元殿就依峰上形勢而築,規模宏大,氣象莊嚴。

    肖俊等剛走近觀門,立時有八個中年道人迎在門外,先對尚乾露合掌一禮,把肖俊等一行迎入觀内。

     三元觀共分三座大殿,每一進大殿,都有主持道人,鐵書生引雁秋等穿過純陽三清兩殿,直向三元殿走去。

     三元殿原為武當派掌門人松溪真人張慧龍親自主持,松溪真人為應付未來雪山派尋仇大事,潛隐七星峰後壁斷崖中風月洞,苦研幾種神功。

    三元觀遂交由肖俊代為主持,鐵書生奉命入魯東尋找盟弟羅雁秋,三元殿主持大任由張慧龍好友,雲夢雙俠中儒俠華元代行。

     鐵書生帶幾人剛到三元殿外,忽見小師弟嚴燕兒,一身勁裝,迎面跑來,他對肖俊施了一揖,鐵書生還未來及還他的禮,嚴燕兒已跳落肖俊身側,抓着他一隻手,笑道:“大師兄,哪一位是羅雁秋羅相公,你快點給我引見引見,我有很要緊的事,要對他說呢。

    ” 羅雁秋聽得一怔,心想:我從來就沒有到過這個地方,今天是第一次來,怎麼你會有要緊事給我說,這不是奇怪嗎? 正想問他,找自己有什麼事,鐵書生已搶先笑道:“燕弟,怎麼還是這樣頑皮,這麼多客人,你也不怕人家笑話你嗎?” 一邊說,一面轉頭看着雁秋,笑道:“秋弟,這位是我小師弟嚴燕兒,人是聰明,就是有點頑皮……” 話到這兒,忽然回頭看着嚴燕兒,問道:“你怎會知道,我們這一行中有羅雁秋呢?” 嚴燕兒眨眨大眼睛,笑道:“我怎麼不知道,昨天晚上,已經有人告訴了我,她還托我,轉給他……” 說到這裡突然不說,卻對肖俊搖搖頭,跑到雁秋身邊,道:“請随我來,我有一件東西給你。

    ”說完轉身,向殿側一角走去。

     羅雁秋心中越覺奇怪,隻得跟在嚴燕兒身後走去,倆人拐了一個彎,嚴燕兒從懷中取出一個紅綢子小包,交給羅雁秋,笑道:“昨夜裡,我們三元觀中來了敵人,差不多快鬧到一個更次,家師請來幾位好友大部出動,無奈來人身手不凡,夜色中,行蹤飄忽如風,捉摸不定,竟被他們鬧了一陣後安然退去,我因地勢熟悉,隐身索敵,追至峰側崖邊,來人忽然停步,交給我這個紅綢小包。

    ” 嚴燕兒又道:“她說,今日,羅相公和我肖師兄等必返,囑我把這小包當面交你,又說裡面藏物關系重大,囑我不得洩露。

    我們武當派原有戒律,任何人不得欺師滅祖,但羅兄非我們武當門下,小弟自不算有違師門戒律……” 說到此一笑而住。

     羅雁秋接到紅包,皺着眉道:“交給你這紅包的人,是什麼樣子?” 嚴燕兒笑答道:“是一個二十上下的少女,她長的很美!武功也算得上是一流身手……” 說到這裡,跳着腳繞過殿角,向鐵書生身邊跑去,羅雁秋看幾位盟兄,都站在路中等他,也就急急地趕過去,尚乾露卻是一個人,進了三元殿。

     雁秋無暇看那紅包中所藏何物,自然也不便對肖俊等說明,鐵書生帶雁秋等繞過三元殿,走過一條數十丈長短青石甬道,進了一座小圓門。

    那裡面原是張慧龍打座的靜室,小院中綠篁袅袅,紅磚圍牆,異常清幽,房子是用紅磚合以青石砌成,正房四間,東側另有三間,隐隐現于翠竹林中。

     肖俊帶幾人進了正房敞廳,正中松木桌旁,坐着雲夢雙俠,正在和江南神乞談話,迎面壁上挂着武當派創始人張三豐一張大畫像。

     幾人入門後,全都先躬身對那壁上仙師畫像行了禮,然後鐵書生才替雁秋、寒瑛、李福三人,引見雲夢雙俠。

     柳夢台看了看雁秋,一陣笑道:“果然是瑤池中九品蓮花,大巴山我柳老二沾你光啦!” 羅雁秋搖搖頭,還未來及答話,尚乾露已接口笑道:“英雄肝膽,兒女心腸,老要飯的兩世為人,全仗他慨賜靈丹,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

    ”說完話,仰面大笑起來。

     儒俠華元皺着眉,道:“人家幾個孩子剛剛進門,連口水也沒吃,你們倆人羅嗦的什麼?” 說到這兒,一轉頭對鐵書生道:“華老大運氣太壞,我代你主持三元觀不到三個月,昨夜差一點就鬧出亂子,你師父和你萬、勝兩位師父,偏是又到了功候吃緊的關頭,我們老二和一心大師,沒法離開後壁風月洞一步。

    昨夜裡華老大一個人,和人家捉迷藏似地鬧了半夜,總算你們武當弟子,訓練有素,任賊人聲東擊西,也沒有自亂章法,才算沒出毛病,要不然我這個書呆子,可真沒法子再見你師父,立時得碰死三元殿上,觀内弟子雖多,但幾個好手都有專責。

    而且,來的人确都是罕見高手,我正愁着人手不夠,幸得你們今天都趕了回來,這麼吧!三元觀主持重擔,我就馬上移交,華老大騰出身子,今晚上,他們真要再來,我非得與來人見個真章不可!” 儒俠華元幾句話,一時間鐵書生真還不好回答,正當他心口相商如何措詞時,江南神乞已放聲笑道:“我老要飯的和你老古董認識了幾十年,可從來沒見你動過火氣,總還認為你讀的書多,涵養到了無我的境界,不想今天你這餘槁之灰,竟也複燃,大概昨夜裡叫人家逗的你東竄西逃,跑了一夜閑腿是吧!早曉得這樣,我老要飯的帶着幾個孩子,多玩幾天再回來,看你這食古不化的老古董,會不會真碰死在三元殿上。

    ” 四個香火道人送上來一桌酒菜,雖然全素,但卻樣樣精美,尚乾露、柳夢台一見了酒,不要人讓,兩個人先入了席,别人還未坐好,他們倆每人已幹了三杯。

     肖俊、雁秋等也都覺着有些餓了,按序入了座位,武林中人原不太講究俗凡禮法,入座後,立時大吃起來。

     一席酒罷飯飽,華元搖着扇說道:“張慧龍和萬、勝二位師弟,功候都在最緊要的時候,如被驚擾,不但要前功盡棄,恐怕還會走火入魔,小則重傷,大則送命,而衛護三元觀更覺重要,一心大師雖然武功精絕,但他強煞也是一個人。

    你老要飯的和我們老二,總要有一個去幫助他,昨夜裡我不敢招請一心大師和我們老二趕來幫我的道理,也就在此,這檔事,你們自己琢磨,看是誰留這裡。

    ” 瘋俠對尚乾露笑道:“你老要飯的頭,最是難剃,兩檔事随你選吧!反正誰也閑不住。

    ” 尚乾露略一沉吟,答道:“這麼吧!你們雲夢雙俠,總是有着磕頭的交情,生死與共,我老要飯的,不能把你們活活拆開,還是去陪老道士守風月洞吧!” 華元笑道:“如此甚好,就這麼辦,肖賢侄可留在三元觀中,主持全盤事宜,不要使章法自亂,我和我們老二專門邀擊來人,其他人請肖俊賢侄另派職司。

    燕兒可随你尚師叔回後壁風月洞去,那邊如也發現動靜,可立刻趕來通知我們一聲,無論如何,不能讓賊人驚擾到你師父和你兩位師叔用功。

    ” 分派已畢,尚乾露和嚴燕兒自往風月洞去,鐵書生抽工夫,又把三元觀巡視一遍,回來後又替雁秋、寒瑛、李福、諸坤及三寶和尚安排了住處,才問儒俠華元萬翠蘋和餘栖霞二女,是否歸山。

     華元搖搖頭,說:“二女自離山後,迄無訊息,這件事隻有等你師父和兩位師叔功行圓滿之後,再行設法去尋找她們。

    ” 鐵書生心裡雖急,可是沒有辦法,就目前形勢而論,尋二女何異大海撈針,好在師父等三人,距功行圓滿也就不到十天左右,到那時,自己不妨再下山去尋找二女芳蹤。

     再說羅小俠雁秋,心懷那紅色小包中的隐秘,抽空兒一個人溜到自己卧房裡,打開一看,裡面原來是一封信和一個白玉小盒子。

     雁秋拆開信看,隻見雪白的信箋上,排滿着娟秀的字迹,字出紅衣女飛衛司徒霜手筆,大意是說:那夜在劉氏荒園中分手之後,第二天,即奉谕返回雪山,這次又奉命來武當山,查看虛實,前天會到魯西轉來此的杜月娟,才知雁秋趕到武當山來,并說明他們沿途行蹤,盡在人監視下,故而知道雁秋等到山日期。

    這次同來的人雖不多,但都是十二連環峰上的頂尖人物,囑雁秋遇上交手時要千萬小心,不可輕敵躁進。

     信上并說明杜月娟已擒得餘栖霞和另一個武當派中女弟子,兩個人正在解住雪山途中,玉盤中裝的是大雪山奇産雪蓮子,她費盡心機才弄到四粒,服用後,可清神祛病。

    這四粒雪蓮子,她本沒有存希望能送到雁秋手中,不想陰差陽錯,竟能如願以償,如果她有機會時,自當設法和雁秋再見一面。

     羅雁秋着信中情意纏綿,情愛橫溢,玉盒中雪蓮子,既無望能送到自己手中,但她仍帶身旁,祈求萬一,這份癡深的情愛,感動的羅雁秋雙目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