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尕

關燈
月亮出來了,愛正在慶祝重生, 紮西德勒變成了帳房的甯靜, 變成了鼾息中色彩斑斓的夢, 兩隻藏獒穿過月光,走向羊群。

     1 冬天的來臨有些羞羞答答,第一場雪飄了幾朵,似乎能數得過來,然後就又是晴天,是寒冷的陽光照耀下的蒼茫草原。

    人們把自己委身在清透而可以觸摸到冰涼的空氣裡,一次次用牛糞火燃亮夜晚,燃亮一種沒來由的絕望和跟絕望不搭邊的希望。

    第二場雪下了不到一天,遠遠近近的山慢慢地沉向青白色的深淵,之後便什麼也看不見了。

    沒有星星的夜晚讓天幕顯得不再遙遠,風,一種猛烈流動的空氣讓人心更加窒息,因為牲畜在死亡,大面積的死亡發生在不該發生的時候,還沒到最冷的節令,它們就已經這樣了,人也好雪山大地也好都不能挽救它們。

    牧草匮乏的草原讓它們輕飄飄的,比空氣還輕,倒下去的不是肉體,而是皮毛包起來的骨架。

    天又晴了,似乎是為了讓它們的主人更清晰地看到财富的失去,看到由他們自己釀成的草原的悲劇。

    比往年加倍活躍的野獸在堆壘的食物面前驟然失去了獵逐的興奮,懶洋洋地走,慢悠悠地吃,不是站着吃,是卧下來吃,不是搶着吃,是讓着吃。

    牧人們悲歎着,哭泣着,無奈地祈禱着,把祈福真言念得沖破了天,把頭磕出了青紫的腫包,恨不得把滴血的心拿出來讓雪山大地看看:難道我們虔誠得還不夠嗎?接着又是一場雪,是叫嚣着撲下來的狂雪,是意圖吞噬一切、滅亡生命的大雪。

    大雪下了一個星期,牲畜的死亡讓日子失去了任何滋味。

    父親奔走在雪原上,到處查看災情,一遍遍地問:死人了沒有?牲畜的死已經不算什麼啦。

    沒有本事天馬行空的三菱越野讓他幾次受困,刨雪,挖堵,尋找周圍的牧人推搡擡出,好不容易開動了,又被雪坑陷落了。

    他幹脆丢下汽車,帶着朗噶步行前往沁多縣。

     風大得掀天揭地,就像一把把堅硬的鏟子,鏟向了所有的雪山。

    雪崩發生了,轟隆隆隆的,如同驚雷滾地,萬丈雪浪席卷而來,沖垮、淹毀了一切。

    沁多縣因為處在暴風雪的活躍帶上,成了重災區,死人的消息接連傳來,失去了牲畜和帳房的災民被集中到了縣上,等待父親的首要難題便是如何安置災民。

    縣長喜饒說:“有十幾戶的草場就在雪山下面,現在雪山挪了個位置,草場沒有啦,不可能回去啦。

    可要在别處給他們重新劃分草場,簡直比登天還難,怎麼辦?不行的話就安排到外縣。

    ”父親說:“其他幾個縣的草場隻能比沁多縣更緊張,自己縣的災民自己安置,不要推給州上。

    ”喜饒幾乎要哭了:“怎麼辦呢?總不能讓他們一直住在縣委禮堂吧?”父親說:“當然不能,安置是安置他們今後的生活,不光是安置個擋風避雪的地方。

    ”“今後的生活,這個怎麼安置?”“州縣兩級每年都有救災款,今年的災難是前所未有的,一定要增加。

    ”“縣上的救災款已經研究過啦,會及時發給牧人,肯定比去年要多些。

    ”“發給牧人幹什麼?尼瑪村康裡什麼都能買到,就是買不到草場,買不到生活的地方。

    ”喜饒跺着靴子說:“強巴老師啦,我好不容易把你盼來啦,你就别再繞來繞去啦,有什麼辦法趕緊說。

    ”父親臉上的皺紋扭曲着,縱橫在上面的除了悲傷和驚駭,還有無奈和疑慮:“我還沒想好,還不能說。

    ”“什麼時候能想好嘛?”“你等等,一個小時後我找你。

    ” 父親來到尼瑪村康,在辦公室裡見到“沁多貿易”的董事長桑傑:“又來給你添麻煩啦,不歡迎的話就趕緊叫人把我趕走。

    ”桑傑請他坐下,倒了酥油茶說:“等麻煩完了再趕也不遲,什麼事你說,不要客氣。

    ”“紮西平措的那一片房子你們賣不賣?”“我不是房子我不知道,你說呢?賣就賣吧,反正是空着的。

    ”“不要聽我說,我現在跟‘沁多貿易’沒有一丁點關系。

    ”桑傑猶豫着:“誰是買主?”“災民。

    ”“災民我知道,他們的牛羊草場都沒有啦,拿什麼買房子?”“錢是公家出,但出的肯定不會多,你們恐怕要虧一點。

    ”“你是公家人,你給公家辦事,我是‘沁多貿易’的人,給‘沁多貿易’辦事,我要是不同意呢?”“那我就求你呗,把賬賒着,以後想辦法再補上。

    ”桑傑歎口氣,接着又笑了:“你還是别求我,也别說賒賬的話啦,房子你拿走,給多少算多少,我這個人當不了見人要錢的債主。

    ”“這樣不好吧?”“什麼好不好,你明明是知道我的,不然你不會來找我。

    ”“那就謝謝啦,我盡量讓你們少賠一點。

    ” 那是一片三四間為一戶的房子,真是天作之合,剛夠安排那十幾戶被雪崩奪走了家園的牧人。

    父親喘了一口氣,心說不知道他們習慣不習慣,不習慣也不行,這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安置。

    他記起了香薩主任的話:大風抹去憂愁的日子不會遠,雪山開花時你的辦法就有啦。

    莫非雪山真的會開花會綻放,比如雪崩?他覺得自己曾經的理想是讓草原上的孩子都上學,可是朗噶卻說,要是上完了學還當牧人,上學幹什麼?他說得沒錯,學校畢業了再去放牧,從學生的角度講放牧是浪費,從牧人的角度講上學是浪費,不浪費的辦法好像隻有一個,那就是做城裡人,在城裡工作,在城裡生活。

    至于牛羊,就目前的阿尼瑪卿草原來說,是不是也可以不養?畜牧廳的人說:青藏高原生态脆弱,任何人為的幹預隻會适得其反,隻能等待草原自我完善,牧草自動恢複。

    而角巴的想法卻是這樣的:讓牧人聽他的,把他們遷走,遷到有活路的地方去,把草原隻留給一直都在關照它的雪山大地。

    父親想着,胸腔裡不禁激蕩起一股熱流,一個曾經多次想過卻無法确定好壞以及可行性的念頭又一次雪山霞蔚般冉冉升起,忽又變成疊加的陰雲慢慢下沉着。

     雪災過去了,草原因為清亮和遼闊而更加冷寂,一首沒完沒了的悲歌在風的推動下顫抖不止,太陽凍得有些蒼白,連光線都像是漂洗過的。

    父親來到尼瑪村康六樓的聚福海,指着櫃台裡的電視機對老闆說:“這個東西放在這裡就是個擺設,能不能賣給我,便宜一點?”老闆說:“在你那裡就不是擺設了?”“也還是,但我就需要這個擺設。

    ”父親花三個月的工資買下了這台舊電視機,又等了一天,才看到朗噶把丢在雪野裡的三菱越野開了回來。

    父親問:“你累不累?能不能連夜出發?”朗噶說:“強巴書記啦,不是我累,是路滑得很,黑天不能走,我得為你的安全負責。

    ” 雪路比想象的還要難行,三天後的一個傍晚,父親才回到州上。

    他讓朗噶抱着電視機,來到老才讓的辦公室。

    老才讓站起來說:“啊噓,你把什麼搬來啦?”待朗噶走後,父親坐下來說:“阿尼瑪卿草原唯一的一台電視機,我給你買來啦,你看看,有沒有用?”“這種東西我見過,西甯賓館裡每個房間都有,能看新聞,還能看電影。

    ”“對着哩,想看什麼都行,還能看到阿尼瑪卿草原正在發生的事情。

    可是在我們這裡,這麼好的東西會變成一堆廢鐵。

    ”父親插上電源,扭動了所有的按鈕,裡面除了黑暗就是噪音。

    “看見了吧?這就是電視機在我們阿尼瑪卿州的表現,原因是什麼?缺個電視塔。

    ”“那你買來幹什麼?”“送給你就是希望你造個電視塔,它就是照亮千家萬戶的太陽。

    ”“那得很多錢吧?”“錢少的話我能找你?你是一個有魄力有見識的人,你得讓阿尼瑪卿州的人說,有了才讓書記才有了草原的電視。

    但要是大家知道強巴副書記自己掏錢買了電視機,希望才讓書記修建電視塔,才讓書記卻置之不理的話,你的名聲可就不如我啦。

    ”“不如就不如,我偏不建。

    ”“真的?那我就把電視機搬走啦。

    ”父親站起來,把電視機抱在了胸前。

    老才讓說:“放下,你還沒說正事呢,災情怎麼樣?”父親放下電視機,一聲長歎:“災情沒什麼可說的,我今天是來攤牌的,很可能你會把我一腳踢出去,那就算是我來向你告别,回去繼續當我的牧人或者商人。

    ” 這是一個寒風淩厲的日子,就算待在爐火燃燒的辦公室,也還得皮袍裹身。

    父親把進門時脫下的右臂袖子穿起來,抄着手,平靜而簡潔卻非常有力量地說起了他思考已久的想法:建一座城市,分十年把阿尼瑪卿州全州六縣所有退化草場上的牧人搬遷到城裡。

    城市就建在沁多縣,那裡有阿尼瑪卿州海拔最低、地勢最平坦遼闊的縣城,那裡交通方便,離沁多學校最近,離阿尼瓊貢也最近,那裡已經開始建造牧人住宅區,叫紮西平措,桑傑應該算是第一戶由純粹的牧人變成的市民。

    今年紮西平措又蓋起一片房子,又搬進去了十幾戶牧人,雖然他們迫于無奈,是被安置的災民,但因為草場已經失去,他們就隻能永遠住下去啦。

    老才讓起身,趴在辦公桌上,朝對面的父親聞了聞:“你沒有喝醉吧?”父親沒有回答。

    老才讓說:“那就是還沒有睡醒,做夢呢?”父親輕輕一笑。

    老才讓說:“你覺得誰有本事蓋那麼多房子,政府嗎?”“政府和個體企業都可以蓋,紮西平措出現的房子,算是‘沁多貿易’最初的房地産開發,安置被雪崩奪走了家園的牧人,可以看作是十年搬遷計劃和阿尼瑪卿草原牧人城市化的開端。

    今後還會出現大批被災難被草原被他們自己剝奪了放牧權的牧人,出路也隻有一個:進城市,做市民。

    ”“想得不錯,牧人都是野慣了的,誰願意當市民住房子?”“那要看城市對他們到底有多大吸引力,要是超過了曠野放牧,我就不信他們不來。

    ”“可你拿什麼來吸引?出門碰牆,擡頭見梁,狹窄得連個放屁的地方都沒有。

    ”“尼瑪村康、飯店商鋪、電視塔、醫院、學校都可能成為吸引力。

    ”“我問的是他們幹什麼吃什麼?喝西北風就能喝飽肚子嗎?”“這個我還在想,出路總是有的,可以大辦養殖場,把牛羊圈起來養,可以搞畜産品的深加工,生産酥油、奶粉、各種奶酪、牦牛肉幹、各類牛羊皮制品。

    阿尼瑪卿有大量的藥材,好好經營的話不比養牲畜差,藥材價格現在猛漲,冬蟲夏草過去不值錢,現在的收購價是一根五塊錢。

    還有藏式手工藝品,氆氇、藏刀、靴子、帽子、銅器、銀器什麼的,牧馬場不是有金礦嗎?一兩金子多少錢?打造成金項鍊、金手镯、金戒指後是多少錢?翻三倍都不止。

    ”老才讓擺擺手說:“我相信這些你都能搞起來,但牧人都進了城,草原怎麼辦?抛棄不管啦?”“不是抛棄,是讓它靜養,睡覺,慢慢恢複。

    ”“多長時間?”“有的地方至少三年,有的地方需要五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個别地方兩年就可以。

    ”“然後呢,再讓牧人搬回去,把牛羊繁殖起來?”“不是簡單的重複,将來都應該是規範草場,有限放牧,也就是根據草場質量制定不同的标準,比如有的草場十畝能養活一隻羊,有的十畝能養活三隻羊或者更多,能養活一隻羊的,隔一年采食一次,能養活三隻羊的,每年隻能放進去一隻,剩下的讓給野生動物。

    千畝草場為一小塊,萬畝草場為一中塊,十萬畝草場為一大塊,再往上就是特大塊,把整個阿尼瑪卿的草場都細分一遍,再根據每年的變化做出調整,今年哪裡能放牧,哪裡不能放牧,哪裡人能去,哪裡人不能去,全都要清清楚楚,而且要寫上承包牧戶的名字。

    ”“說得輕巧,誰來制定這個标準?誰來搞清楚?”“政府啊,畜牧科學工作者啊,不然要我們這些人幹什麼?除了制定标準,還要制定規章制度,随時檢查,照章辦事,違背者,給他講道理,督促他改正。

    ”“那要是人家不改正呢?”“沒有不講道理的牧人,這個我知道,就看你怎麼給他講啦,講一遍不行,講十遍八遍不行嗎?我在牧區工作,就是不停地給牧人講道理,關鍵是你自己得掌握道理,你為他們好,他們也許當下看不出來,但總有一天會明白的。

    ”“我都看不出來好,他們能明白什麼?又折騰别人又折騰自己,這種事我不幹。

    ”“那你可以讓别人幹嘛。

    ”“你這是撞了南牆再撞北山,承包草場你積極,賣牛賣羊也積極,種植牧草還積極,丢掉不管更積極,你這個人,我都沒辦法說。

    ”“那就不要說啦,就說這件事,建一座城市,實施十年搬遷計劃,是不是挽救草原的唯一辦法?”“别逼我,我不說,我是一把手,能随便說嗎?”“才讓書記啦,要是你覺得這不是唯一行得通的辦法,或者你覺得要是沒有别的辦法也可以不幹,那我不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啦?”“聽你的話你想撂挑子?行啊,打個辭職報告,我替你交上去。

    ”父親苦澀地一笑:“你這是在逼我,辭職報告我不打,有什麼問題你給上面反映。

    ”老才讓厭煩地揮了揮手:“我當然要反映,你走吧。

    ” 父親回到家時達娃正在做飯,暖融融的空氣讓他渾身一陣松弛,似乎隻要說出自己的想法,管用不管用,都會輕巧起來,連腦袋都好像減去了不少分量,照照鏡子,臉上也光潤了許多,那種皺起眉頭為草原憂患焦慮的模樣一下子沒有了:不是我無能,是一把手不讓我發揮出來,那有什麼辦法?達娃問:“你高興什麼?”“你怎麼知道我下鄉回來啦?”兩個人都沒有回答對方的問題,在父親是不知道怎麼解釋,在達娃是不想讓父親知道,作為掌握父親行蹤的辦公室主任昭鴿,經常會電話告訴她父親去了哪裡在幹什麼。

    達娃說:“我提前下班了一會兒,先去街上買了肉和菜,今年的牛羊肉怎麼這麼瘦啊?一點膘都沒有,豬肉是從西甯運來的,又不新鮮,我買了一隻雞,你吃吧?”“你吃不吃?你吃我就吃。

    ”父親的意思是牧人原本不吃雞,但今非昔比,要是達娃吃,他也吃。

    達娃說:“我吃,在部隊時,隻要下鄉演出,老百姓慰問的都是雞。

    ”又說,“水燒好啦,你先洗洗吧。

    ”父親提了一壺熱水,把自己關在衛生間,洗了澡,換了衣服,出來時,飯已經好了,是雞湯面,外加兩個炒菜:辣子雞丁,紅燒雞塊。

    他坐下,看到跟飯菜擺在一起的還有幾封信,便撕開看起來。

    都是母親的信,雖然每封都不長,但對父親來說,這是唯一綿長的東西,綿長而起伏,就像歲月本身,就像山的姿影。

    “師母她怎麼樣啦?”達娃的聲音也有些綿長,是那種柔柔輕輕的綿長,害怕驚擾了父親内心的安靜。

    父親說:“每次信裡都說好一些啦,我想肯定是在騙我,為了不讓我擔心,上次在果果的婚禮上見到素喜,她說真的有好轉,我高興了好幾天。

    ”“這就對了嘛,我就不信好人會沒有好報。

    ”飯罷,達娃洗了碗,又燒了一壺酥油茶灌在暖水瓶裡,拌了些糖糌粑放在一個大鐵碗裡,叮囑父親别忘了吃早飯,就回自己宿舍了。

    父親趴在桌子上給母親寫了回信,脫了衣服上床,腦袋一挨枕頭就睡死過去。

     第二天父親沒去上班,身心一下子放松了,就感覺很疲倦,還想睡,老才讓打來電話說:“你去哪裡啦?昭鴿說你辦公室沒有人。

    ”父親問道:“有事嗎?”“兩件事,一是電視塔誰來建,怎麼建,位置在哪裡你要盡快定下來彙報,二是有人反映最近牧人的馬群丢失嚴重,我已經給公安局說啦,你過問一下,到底怎麼回事?”父親出了門朝公安局走去,半路上接到桑傑的電話,說前個時期洛洛來了一趟,看了晉美商店,出了些主意,他們覺得主意不錯,就裝修了一番,招了幾個人,挂上了“德吉家格桑花酒吧”的牌子,仍然由晉美負責,下個星期開張,希望父親出席開業典禮。

    父親說:“我剛回來,不想再去啦,你找喜饒縣長,就說我說的,讓他出席一下。

    ”父親在公安局門口見到局長,局長正要去馬群出事的現場,兩個人就站在冬日的陽光下,迎着寒風說起來。

    局長說:“我們也接到過牧人的報案,正在調查,好像還不是牧人丢失了馬群,而是馬群不理睬牧人的驅趕,跑到别人家的草場去啦。

    ”“那就再趕回來呗。

    ”“不好辦,混群啦,紮西家的跟尼瑪家的混在一起,兩家的又跟巴桑家的和多吉家的混在一起,現在越混越多,越混越亂,馬群大得從來沒見過,已經分不清誰是誰的啦。

    那麼多馬朝着有草的地方跑,瘋了似的,誰能攔得住?強行攔截的話會踏死人的。

    ”父親吸了一口冷氣說:“都往哪裡跑啦?”“天天都有動蕩,目前還不确定,方向是瑪沁岡日,再往前就是宗宗盆地。

    ”“原因是什麼?”“不知道。

    ”父親想了想說:“攔不住就不要攔啦,說不定是一件好事,總算把草場騰出來啦。

    ”“可是牧人的損失怎麼辦?”“你還可以這樣想,馬不能宰殺,又賣不出去,什麼也換不來,說是财富,其實不是,就好比你頭上戴了頂鐵帽子,明明不舒服,還舍不得扔掉。

    想明白了就知道,走失馬群不僅不是損失,反而是挽救損失。

    ”“道理是對的,可牧人不明白,鄉裡縣裡天天有人報案,我們要是反應慢了,才讓書記就會打電話來。

    ”“那就以保護人為主,你剛才不是說了嘛,前所未有的大馬群誰也攔不住。

    我走啦,得去修建電視塔啦,可是我不知道我們州上誰對這件事懂行?你懂不懂?”局長說:“你得問問省電視台。

    ” 三天後,電視台派來了兩位工程師和幾個技術員。

    父親讓自己分管的交通局接待,并協同勘查修建電視塔的地址。

    父親說:“最好修建兩座電視塔,一座在州上,一座在沁多縣